唯识学书目

更新时间:2023-09-27 07: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唯识学书目

第一部分:

经籍

1.<解深密经>

2<楞伽经>>

3<大方广佛华严经>

4<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未译)

5<阿毗达磨经>(未译)

6<厚严经>(未译)

以上唯识六经

论籍

l <瑜伽师地论>

l <显扬圣教论>

l <大乘庄严论>

l <集量论>

l <摄大乘论>

l <十地经论>

l <分别瑜伽论>

l <辨中边论>

l <二十唯识论>

l <观所缘缘论>

l <阿毗达磨杂集论>

l 《成唯识宝生论》护法

l 《大乘唯识论》世亲

l 《唯识论》世亲

释论

1<成论>释

l 窥基《成唯识论述记>

l 慧沼《成唯识论了义灯>

l 智周《成唯识论演秘>

l 窥基《成唯识论掌中枢要>(此上唯识三个疏)

l 窥基<惟识料简>,<唯识别抄>

l 智周<了义灯记>

l 灵泰<疏>抄>

l 如理<义演>

l 道邑<义蕴>

l 泰贤《成唯识论学记> 第二部分:

瑜伽行派研习参考书目(初步)

一、瑜伽行派论书及其释论

1、瑜伽师地论 100卷 弥勒口述 无著编撰 玄奘译 T30-1579 瑜伽师地论释 1卷 最胜子释 T30-1580 瑜伽师地论略纂 16卷 窥基 T43-1829 瑜伽师地论记 24卷 道伦 T42-1828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韩清净 三时学会汇编刊行、电子版 ※※※ 2、显扬圣教论 20卷 无著造论 玄奘译 T31-1602 显扬圣教论大意 吕澂 齐鲁书社 1991/7

3、辩中边论 3卷 弥勒造颂 世亲释论 玄奘译 T31-1600 辩中边论述记 3卷 窥基 T44-1835

辩中边论讲要 吕澂 齐鲁书社 1991/7 ※※ 真理与谬误 济群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

4、大乘庄严经论 13卷 无著造颂 世亲释论 T31-1604 5、摄大乘论 3卷 无著造论 玄奘译 T31-1594 摄大乘论释 10卷 世亲释 T31-1597 摄大乘论释 10卷 无性释 T31-1598 摄大乘论科句 1卷 韩清净 摄大乘论疏 3卷 王恩洋

摄大乘论讲记 印顺 台湾正闻出版社 ※※ 6、大乘阿毗达摩集论 7卷 无著造论 玄奘译 T31-1605

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 16卷 师子觉释论 安慧糅 玄奘译 T31-1606 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述记 窥基 ※

大乘阿毗达摩集论科文、别释 韩清净 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998/11

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疏 王恩洋 上海佛学书局 1992 7、二十唯识论 1卷 世亲造论 玄奘译 T31-1590 二十唯识论述记 窥基 T43-1834

二十唯识论疏 王恩洋 上海佛协 1991

8、三十唯识颂 世亲造论 玄奘译 T31-1586 三十唯识颂诠句 韩清净 电子版 三十唯识论略解 韩清净

成唯识论 10卷 护法等造释 玄奘糅译 T31-1585 成唯识论述记 窥基 T43-1830 ※※※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窥基 T43-1831

成唯识论直解 林国良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4 ※ 9、百法明门论 世亲造论 玄奘译 T31-1614 百法明门论解 窥基 T44-1836 百法明门论疏 普光 T44-1837 10、五蕴论 世亲造论 玄奘译 T31-1612

广五蕴论 安慧造论 地婆诃罗译 T31-1613 11、观所缘论 陈那造论 玄奘译 T31-1624

观所缘论释 护法释论 义净译 T31-1625 12、佛地经论 7卷 亲光等造论 玄奘译 T26-1530 13、因明入正理论 商羯罗主造论 玄奘译 T32-1630 因明入正理论疏 窥基 T44-1840

因明入正理论讲解 吕澂 选集内 齐鲁书社 ※ 14、因明正理门论 陈那造论 玄奘译 T32-1628

15、六门教授习定论 无著造颂 世亲释论 义净译 T31-1607 六门教授习定论讲述 吕澂 选集内 齐鲁书社 ※ 16、金刚般若论 无著造论 达摩芨多译 T25-1510a ※

17、大唐西域记 玄奘口述 辩机笔录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10 大唐西域记校注 季羡林 中华书局 1985/2 18、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慧立撰 中华书局 2000/4 19、五十奥义书 徐梵澄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20、薄伽梵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藏要(共三辑)欧阳境无 吕澂 金陵刻经处、电子版 第三部分: 现代著述

1、唯识指掌 韩清净 电子版 ※ 2、十义量 韩清净 电子版 ※※

3、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吕澂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7 4、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吕澂 中华书局 1979/8 ※※※ 5、吕澂佛学论著选集 齐鲁书社 1991/7 ※※

6、印度佛教史略 吕澂 7、佛典泛论 吕澂

8、印度佛教思想史 印顺 ※※※

9、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印顺 ※

10、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 印顺 ※ 11、佛法概论、中观今论、 印顺 ※ 12、成佛之道 印顺 ※

13、妙云集、华雨集 印顺 台湾正闻出版社、电子版 14、佛教基本知识 正果 中国佛协福建分会 1982/1 15、印度文化论集 金克木 三联书店

16、比较文化论集 金克木 三联书店 1984/6

17、梵佛探 金克木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5 ※※ 18、唯识方隅 罗时宪 香港法相学会 1986/8 19、因明纲要 吕澂 中华书局 2006/12

20、陈那以前中观派与瑜伽行之因明 许地山著 中华书局 2006/11 21、印度教与佛教 马克斯?韦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2 22、小乘佛教 舍尔巴茨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 23、大乘佛教 舍尔巴茨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 24、佛教逻辑 舍尔巴茨基 商务印书馆 1997 25、法相辞典 朱芾煌 商务印书馆 第四部分:

《成唯识宝生论》,护法。 《成唯识论了义灯》,慧沼

《成唯识论校释》,中华书局98年,韩延杰

《安慧三十唯识释原典译注》,霍韬晦,初版。香港:中文大学,1980 《印度教与佛教史纲》,查尔斯?埃利奥特著,商务印书馆,1981年。 《唯识方便谈》,韩清净著,《佛藏辑要》第21册 《唯识通论》,王恩洋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6》

《成立唯识义》,王恩洋 ,《内学》第一辑,又《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3》,又蓝吉富《现代佛教大系》第51册 《成唯识论述记删注》

《唯识现象学(一):世亲与护法》,吴汝钧著,初版。台北市:台湾学生,2002 佛教大系完成会编纂。《会本成唯识论述记三箇疏. 第一~四》。再版。台北县

三重市:慈愿寺倡印,民78。(这个版本研究成唯识论最好) 《成唯识论疏翼(一~五), 卷一~十》,韩镜清。初版。高雄市:弥勒讲堂,2002。

第五部分:

近人近代唯识学研究著作

l 〈中国佛教史〉,蒋维乔,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5年影印本。

l 〈人间净土的追寻——中国近世佛教思想研究〉,江灿腾,台北,稻香出版社,1988

l 〈近代中国宗教的趋势〉,(陈荣捷,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53

l 〈佛教在中国〉,杨一帆,香港,联合出版社,1956

l 〈中国近世佛教史研究〉,(日本),牧田谛亮,(日本)平乐寺书店,1957

l 〈中国近世佛教史诸问题〉,郭朋,巴蜀书社,1989

l 〈中国佛教近代史〉,释东初,台北,东处出版社。1984

l 〈民主世纪的佛教〉,释东处,台北,东处出版社,1985

l 〈佛教文化与近代中国〉,高振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l 〈救世与救心〉,李向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l 〈现代逐个佛教思想论集(一)〉,江灿腾,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90

l 《现代中国佛教史新论》,江灿腾,高雄,净心文教基金会,1994

l “十年来之中国佛教”,蒋维乔,光华大学半月刊三 九、十期1924。6

l “中国佛教现状”,谭云山,新亚细亚八 二期,1923。8

l “近代逐个佛学的特点及其评价”,楼宇烈,《文史哲》1986。1

l “佛学与近代中国哲学”,楼宇烈,《世界宗教研究》,1986.1

l 苏渊雷“略论我国近代学者对于佛学研究的主要倾向及其成就”,,《法音》1982.5

近现代人唯识著作:

l 韩延杰《成唯识论校释》,中华书局98年

l 演培《成唯识论讲记》

l 霍韬晦《安慧三十唯识释原典译注》

l 法舫《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l 印顺《唯识学探源》,《妙云集》(中编之三)

l 刘培育等编《因明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

l 王恩洋著作,今尚待收集有《唯识通论》,《佛学概论》,《八十规矩颂释论》,《二十唯识论疏》(已收集),《摄大乘论疏》(已收集),《佛法真义》,《起信论料简》,《佛学通释》等(以上具体参见《二十唯识论疏?龟山丛书叙》页5)。 又可参见《王恩洋先生著述目录》,《世界宗教研究》98。4。黄夏年

l 《古农佛学答问》(卷三),《佛藏辑要》第31册

l 《唯识三字经》,《佛藏辑要》第31册。唐大圆著

l 《唯识三字经释论》,同上。

l 《唯识三字经讲录》,同上

何成小“佛学与中国近代哲学”,,《中国近代哲学史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l 张春波,“简论中国近现代佛学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3

l 湛如“论近代中国佛教特色与现代化思潮”,,《广东佛教》1991.2

l 蓝吉富“现代中国佛教的反传统倾向“”,,《世界宗教研究》1990.2

l 高振农“佛教与近代中国”,,《当代宗教研究》1992.1

l 正果《佛教基本知识》

l “中国佛学与近代哲学”,高振农,《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6.1

l 陈垣《释氏疑年录〉,《民国丛书》第二编第12册

l 《唯识指掌》,《佛藏辑要》第21册,唐大圆著

l 《十宗略说?慈恩宗》,《佛藏辑要》第31册,杨文会著

l 《唯识方便谈》,韩清净著,《佛藏辑要》第21册

l 《十义量》,同上

l “论佛教唯识学地转识成智”,魏德东,《世界宗教研究》98。4

l 黄夏年“王恩洋先生1924年著作考述”,《宗教学研究》98。3及98。4

l 王恩洋 《唯识通论》,《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6》

l 王恩洋《成立唯识义》,《内学》第一辑,又《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3》,又蓝吉富《现代佛教大系》第51册

l 王恩洋,“真如作所缘缘义”,《内学》第一辑

l 黄夏年,《佛学研究》88年刊,对王恩洋著作考

l 肖永明“近现代唯识系思想的中国义蕴”,《宗教学研究》总38期

l 郭朋,《印顺佛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l 吕澄,《吕澄佛学论著选集》,(1-5册)齐鲁书社1991年。

l 吕澄著,黄下年编,《吕澄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l 罗照,“有关真唯识量的几个问题”,《世界宗教研究》1988,4。

l 《唯识学纲要〉。

l 《成唯识论述记删注〉

l 韩廷杰《唯识学概论》

l 杨白衣《唯识要义》

l 李润生导读《唯识三十颂〉

l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 l 井上玄真 《唯识三十颂讲记〉

l 《唯识学概论》,《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l 《唯识学的发展与传承》,同上

l 《唯识思想论集》一 ,同上

l 二,同上

l 《唯识问题研究》,同上

l 《唯识典籍研究〉一,同上

l 二,同上

l 三,同上

l 《唯识学的论经与论典》,同上

l 法舫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台北,佛光山宗务委员会,97年

l 王海林释 《瑜伽师地论》,同上,98年

第六部分:

因明著作等:

l 罗照,“唯识学与因明”,《学原》第七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l 沈剑英,《因明学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l 刘培育等编,《因明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 唯识研究相关书目

丁金顺撰。「《新唯识论》的根本精神」。硕士论文。桃园县中坜市:国立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民88。

于凌波著。《唯识名相新释》。台一版。台北市:新文丰,1997。 于凌波著。《唯识学十二讲》。初版。台北市:慧炬,民82。 于凌波著。《唯识学纲要》。初版。台北市:东大图书,民81。

井上丹了著。《佛教心理学》。日本东京都:群书,昭和57。 片野道雄译著。《???唯识说?研究》。日本京都市:文荣堂,平成10。 ▓ 王恩洋述;释憨山述。《法相学?瑜伽力种性品疏;中庸直指合刊》。初版。台北市:新文丰,民66。

▓ 加藤智遵著;全明星译。《唯识纲要》。再版。韩国:宝莲阁制作,[民68]。

▓ 多川俊映著。《唯识十章》。日本东京都:春秋社,1989 [民78]。 ▓ 竹林编著。《唯识 : 深层的心理学》。台北县新店市:常春树,民76。 ▓ 舟桥尚哉著。《初期唯识思想?研究 : ??成立过程?????》。日本东京都:国书刊行会,昭和51。

▓ 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总编辑。《中国佛教学术论典. 30 : 唯识思想及其发展. 真唯识量探讨. 论佛教唯识学认识论中的主体意识. 宗镜录的法相唯识思想. 玄奘唯识思想之研究》。初版。高雄县: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 ▓ 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总编辑。《中国佛教学术论典. 31 : 佛教唯识哲学要义. 论阿赖耶识的本体论意义. 《大乘起信论》与佛学中国化》。初版。高雄县: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

▓ 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总编辑。《中国佛教学术论典. 32 : 境界与言诠. 唯识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初版。高雄县: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 ▓ 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总编辑。《中国佛教学术论典. 5 : 太虚之唯识学研究. 智顗佛教哲学述评. 慧远大乘义章佛学思想研究》。初版。高雄县: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

▓ 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总编辑。《中国佛教学术论典. 7 : 体用简别与佛旨真诠. 唯识思想与晚明唯识学研究》。初版。高雄县: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 ▓ 吴一正著。《有 : 唯识法相的奥秘》。新版。台北市:万年青,1992[民81]。

▓ 吴汝钓著。《唯识哲学 : 关於转识成智理论问题之研究》。三版。高雄市:佛光,民78。 ▓ 吴汝钧著。《唯识现象学(一):世亲与护法》。初版。台北市:台湾学生,2002[91年]。

▓ 周志煌著。《唯识与如来藏》。初版。台北市:文津,1998。 ▓ 周叔迦著。《唯识研究》。初版。台北市:天华,民68。

▓ 服部正明,上山春平。《认识?超越<唯识>》。再版。日本东京都:角川书店,平成11。

▓ 林世荣撰。「熊十力《新唯识论》研究 : 以《新唯识论》所引发儒佛之争为进路的探讨」。硕士论文。桃园县中坜市: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民81。

▓ 武内绍晃著。《瑜伽行唯识学?研究》。日本京都市:百华苑,昭和54。 ▓ 金东柱著。《圆测之唯识学观 : 以「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赞」为中心》。台北县板桥市:汇文堂,民76。 ▓ 长泽实导著。《瑜伽行思想?密教?研究》。初版。日本东京都:大东,昭和53。

▓ 施逢雨撰。「阿赖耶识有情原理义与世界原理义基础之研究」。硕士论文。硕士论文。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民64。

▓ 柯耀期著。《第八识研究》。初版。台北市:普门文库,民74。

▓ 唐大圆著。《唯识三字经释论》。台中市:青莲,民78。 ▓ 唐大圆著。《唯识的科学方法》。台北市:佛教,民64。 ▓ 唐大圆著述。《唯识新裁撷汇》。台中市:,民77。

▓ 徐典正著。《唯识思想要义》。初版。高雄县:佛光,民82。 ▓ 高崎直道等著;李世杰译。《唯识思想》。初版。台北县中和市:华宇,民73-78。

▓ 高闻天讲述。《心识概论》。初版。台北市:大觉莲友林,民66。 ▓ 张廷荣著。《唯识法相学导言》。初版。基隆市:法严寺,民88。 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3) : 唯识学概论》。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 ▓ 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4) : 唯识学的发展与传承》。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

▓ 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5) : 唯识思想论集(一)》。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

▓ 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6) : 唯识思想论集(二)》。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

▓ 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7) : 唯识思想今论》。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

▓ 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8) : 唯识问题研究》。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

▓ 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9) : 唯识典籍研究(一)》。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

▓ 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0) : 唯识典籍研究(二)》。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

▓ 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43) : 唯识思想论集(三)》。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 ▓ 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96) : 唯识学的论师与论典》。初版。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

▓ 张庆熊著。《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第一版。中国上海:上海人民,1995 [民84]。 ▓ 梅光羲编著。《相宗纲要正续合编》。台北市:华藏法施会藏版,民64。 ▓ 深浦正文著。《唯识学研究. 上卷 : 教史论》。日本京都市:永田文昌堂,昭和29。

▓ 深浦正文著。《唯识学研究. 下卷 : 教义论》。日本京都市:永田文昌堂,昭和29。

▓ 移喜.嘉措作;郑财和译著。《心所 : 佛教心理学介绍》。初版。台北市:祇园图书,民67。

▓ 许丽美撰。「唯识学之『识』与六朝神不灭论之『神』的比较」。硕士论文。台北市: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民89。

▓ 雪庐(李炳南)编述;释慧律资料整理。《唯识简介》。初版。高雄市:慈慧印经处承印,民79。

▓ 胜又俊教著。《佛教????心识说?研究》。日本东京都:山喜房佛书林,昭和36。

▓ 景昌极著。《因果论与佛教唯识学说》。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经会,民

81。

▓ 无能唱元著。《新说阿赖耶识缘起 : ???????ㄧ?引?出????瞑想术????》。日本东京都:竹井,昭和56。

▓ 结城令闻著。《唯识学典籍志》。日本东京都: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62 [民51]。

▓ 杨白衣著。《唯识要义》。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经会,民84。 ▓ 杨惠宇撰。《试论色法存在的客观本质 : 以唯识思想与科学理论作为说明依据》。硕士论文。台北县:华梵人文科技学院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民86。 ▓ 叶阿月著。《唯识思想?研究 : 根本真实????三性说?中心???》。日本东京都:国书刊行会,昭和50。

▓ 跨谷宪昭著。《唯识思想论考》。初版。日本东京都:大藏,2001 [民90]。

▓ 熊十力著。《新唯识论》。再版。台北市:洪氏,民63。

▓ 裴春苓撰。「熊十力《新唯识论》与佛教义理融摄的问题探讨」。硕士论文。嘉义县:南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民89。

▓ 褚柏思著。《性相奥义论集》。初版。台北市:狮子吼,民58。 ▓ 赵亮杰著。《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四版。台北市:佛教,民70。 ▓ 废名著;止庵编订。《阿赖耶识论》。第一版。中国渖阳:辽宁教育,2000[民89]。

▓ 欧阳竟无演讲。《唯识抉择谈》。香港:香港佛经流通处,民59。 ▓ 欧阳竟无讲述。《唯识讲义》。初版。台北市:佛教,民67。

▓ 蔡薰宜撰。「唯识学无表初探 : 以《大乘法苑义林章》为主」。毕业论文。台北市:中华佛学研究所,民85。

▓ 横山紘一著。《唯识?哲学》。日本京都市:平乐寺,1979 [民68]。 ▓ 横山紘一著;许洋主译。《唯识思想入门》。初版。台北市:东大图书,民91。

▓ 缪凤林释。《唯识今释》。南投县:莲因寺大专学生斋戒学会,民78。 ▓ 锺国贤撰。「宗喀巴《末那识和阿赖耶识难解处的广注》译注」。硕士论文。台北市:国立政治大学民族研究所,民84。

韩廷杰著。《唯识学概论》。初版。台北市:文津,民82。 ▓ 蓝吉富主编。《现代佛学大系. 32 : 三论宗纲要;唯识方隅;禅学讲话;天台山家山外论争之研究》。初版。台北县新店市:弥勒,民71-73。 ▓ 蓝吉富主编;高崎直道等著;李世杰译。《世界佛学名著译丛. 67 : 唯识思想》。初版。台北县中和市:华宇,民73-78。

▓ 阙文华撰。「宗镜录法相唯识之研究」。硕士论文。台北市:中国文化学院哲学研究所,民54。 ▓ 罗时宪撰述。《唯识方隅》。第三版。香港九龙:佛法法相学会,1993[民82]。

▓ 释太虚著。《法相唯识学. 上册》。第一版。中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民91]。

▓ 释太虚著。《法相唯识学. 下册》。第一版。中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民91]。

▓ 释文晟著。《唯识七要》。一版。台北市:吉祥文物中心,民77。

▓ 释白云著。《唯识心理学》。彰化县:佛印月刊社,民78。 ▓ 释印顺作。《妙云集. 十 : 唯识学探源》。新版。新竹县竹北市:正闻,民89。

▓ 释如觉编著。《唯识思想入门》。第一版。台北县新店市:圆明,民86。 ▓ 释依昱著。《谈心说识 : 深层心理学》。初版。高雄县:佛光,民82。 ▓ 释法舫讲;释慧莹,李仪模合记。《唯识史观及其哲学》。二版。台北市:正闻,民77。

▓ 释法兴编著。《唯识科学》。初版。南投县:圆明菩萨会,民82。 ▓ 释昭慧作。《初期唯识思想 : 瑜伽行派形成之脉络》。初版。台北市:法界,民90。

▓ 释紫莲,释心海作。《辩唯识性相》。初版。:十方佛弟子,2003[民92]。 ▓ 释云峰辑;释晓莹著。《唯识开蒙;罗湖野录》。初版。台北市:新文丰,民63。

▓ 释慈惠等总编辑;释法舫讲。《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 75 :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初版。台北市:佛光文化,1996-1998。

▓ 释演培著。《唯识法相及其思想演变》。再版。台北市:慧日讲堂,民67。

▓ 释演培著。《谛观全集. 28 : 唯识法相及其思想演变》。一版。台北市:天华,民78-80。

▓ 释憨山讲述。《性相通说》。南投县:莲因寺大专学生斋戒学会印,民78。 ▓ ?????著;?????.???,小谷信千代译。《?ㄧ??识???识?研究 : ???.????》。日本京都市:文荣堂,昭和61。

于凌波著。《唯识三论今诠》。初版。台北市:东大图书,民83。 ▓ 小川一乘校注。《新国译大藏经. 8 : 如来藏.唯识部. 1--央掘魔罗经. 胜鬘经. 如来藏经. 不增不减经》。日本东京都:大藏,1993-。 ▓ 李葛夫撰。「月称《入中论》辩破唯识无境之研究」。硕士论文。香港:香港新亚研究所哲学组,1997[民86]。

▓ 陈鹏释译。《唯识四论》。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 71。初版。台北市:佛光文化,1996-1998。

▓ 结城令闻(Reimon Yuki)著。《世亲唯识?研究. 上、下》。初版。日 宇井伯寿著。《瑜伽论研究》。日本东京都:岩波书店,1958 [民47]。 ▓ 强健伟编。《瑜伽师地论简表略解. 第一辑 = Outline of

Yogacara-Bhumi Sastra, No.1 (Vol.1-Vol.10)》。一版。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经会,民88-。

▓ 横山紘一,广泽隆之共著。《瑜伽师地论?基??梵藏汉对照.藏梵汉对照佛教语辞典》。初版。日本东京都:山喜房佛书林,平成9。

▓ 横山紘一,广泽隆之共著。《汉梵藏对照瑜伽师地论总索引》。初版。日本东京都:山喜房佛书林,平成8。

▓ 弥勒菩萨造;释玄奘译;正昌公益文教基金会汇编。《瑜伽师地论 11册》。初版。台北市:正昌公益文教基金会,民74。 ▓ 弥勒菩萨说;释玄奘译;韩清净科记。《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一~四)》。初版。台北市:新文丰,民85。

▓ 韩清净科判;罗时宪修订。《瑜伽师地论纂释. 一》。初版。香港九龙:佛教志莲图书馆,1998[民87]。

▓ 韩清净科判;罗时宪修订。《瑜伽师地论纂释. 二 ; 摄大乘论疏 ; 大乘掌中论略疏》。初版。香港九龙:佛教志莲图书馆,1998[民87]。

▓ 释太虚讲述。《瑜珈师地论真实义品》。初版。台北市:大乘讲堂,民70。

▓ 释妙境讲。《瑜伽师地论. 1-6》。录音带誊稿,2001-2002。

▓ 释继欣撰。「藏本《瑜伽师地论.摄事分》『念处相应』首颂初探」。毕业论文。台北市:中华佛学研究所,民85。

▓ 释体韬著。《六度四摄与〈瑜伽论.戒品〉之关系》。初版。台北市:法鼓文化,1997[民86]。

▓ 于凌波著。《唯识二十颂 ; 观所缘缘论新释合刊》。第一版。台北县新店市:圆明,民88。

▓ 山口益,野泽静证共著。《世亲唯识?原典解明》。日本京都市:法藏馆,昭和28。

▓ 宇井伯寿著。《四译对照唯识二十论研究》。日本东京都:岩波书店,1953 [民42]。

▓ 唐大圆著。《唯识易简》。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经会,民69。 ▓ 欧阳竟无编。《藏要. 8, 第一辑(八) : 二十唯识论外四种》。台一版。台北市:新文丰,民77。

▓ 释演培释。《唯识二十颂讲记》。台湾再版。新加坡:灵峰般若讲堂,民61。

▓ 释演培释注;洪孟珠记。《谛观全集. 15 : 唯识二十颂讲记 ; 八识规矩颂讲记》。天华一版。台北市:天华,民75-80。 ▓ 释窥基撰;释真谛释。《唯识二十论述记. 金七十论》。初版。台北市:新文丰,民62。

▓ Diana Y. Paul, Philosophy of mind in sixth-century China : Paramartha's 'Evolution of Consciousness', Califronia, U.S.A. : Stanfrod University Press, c1984. ▓ 于凌波著。《唯识三十颂新释》。第一版。台北县新店市:圆明,民87。 ▓ 于凌波讲述。《唯识三十颂讲记》。台中市:李炳南居士纪念文教基金会,1988[民77]。

▓ 于凌波释译。《唯识三颂讲记》。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 76。初版。台北市:佛光文化,1996-1998。

▓ 井上玄真著;白湖无译。《唯识论讲话》。[南投县]:[莲因寺大专学生斋戒会],民78。 ▓ 太田久纪著。《玄奘三藏译『唯识三十颂』要讲》。初版。日本东京都:中山书房佛书林,平成1。

▓ 方伦著。《唯识三颂讲记》。五版。高雄县:佛光,民78。

▓ 宇井伯寿著。《安慧护法唯识三十颂释论》。日本东京都:岩波书店,1952 [民41]。

▓ 竹村牧男著。《唯识?探究 : 『唯识三十颂』?读?》。日本东京都:

春秋社,平成4[1992]。

▓ 武内绍晃讲。《「唯识三十颂」?「转识论」?本文对照?注记 张少齐编著。《唯识三十颂简义》。一版。台北市:新文丰,民75。

▓ 陈淑萤撰。「唯识学识变论初探 : 以《唯识三十颂》为中心」。硕士论文。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民78。 ▓ 结城令闻著。《唯识三十颂》。新装版初版。日本东京都:大藏,2001。 ▓ 刘定权译。《唯识三十颂易解》。南投县:莲因寺大专学生斋戒学会,民78。

▓ 蔡运辰解释。《唯识三十论浅释》。 ▓ 霍韬晦著。《安慧「三十唯识释」原典译注》。初版。香港:中文大学,1980[民69]。

▓ 释如觉编著。《唯识三十颂导读》。第一版。台北县新店市:圆明,民86。

▓ 释戒清述。《唯识三十颂诠句》。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经会,民68。 ▓ 释见晋,释见海编著。《唯识三十颂注解》。嘉义县:香光尼众佛学院,2001[民90]。

▓ 释慈航讲。《唯识三颂讲话》。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经会,民68。 ▓ 释圣德编述。《唯识三十颂讲要》。再版。[台北市]:[佛教般若精舍],民67。

▓ 天亲菩萨造;释玄奘译;释成观撰注。《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初版。台北市:毘庐,2002[民91]。 ▓ 天亲菩萨造;释广益纂释;释净莲白话注释。《大乘百法明门论. 上册》。初版。台北市:菩提佛学会,民88。 ▓ 天亲菩萨造;释广益纂释;释净莲白话注释。《大乘百法明门论. 下册》。初版。台北市:菩提佛学会,民88。

▓ 天亲菩萨造论;释玄奘翻译;简金武撰述。《大乘百法明门论研究》。台中市:青莲,民87。

▓ 天亲菩萨造论;释蕅益直解。《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重排初版。台中市:青莲,民74。

▓ 唐大圆述。《百法明门论简义》。南投县:莲因寺大专学生斋戒学会,民78。

▓ 张廷荣论述。《百法论白话解 : 唯识学入门》。初版。台北市:顶渊文化,民86。

▓ 莲因寺大专学生斋戒学会编辑。《百法明门论表解》。四版。台中市:信义美术承印,民71。 ▓ 释如觉编著。《大乘百法明门论导读》。第一版。台北县新店市:圆明,民86。

▓ 释依昱著。《观心.开心 :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说(一)》。初版。台北市:佛光,民83。 ▓ 释依昱著。《知心.明心 :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说(二)》。初版。台北市:佛光,1996[民85]。

▓ 释明昱赘言。《大乘百法明门论赘言》。

▓ 释宣化讲述;法界佛教大学佛经翻译委员会记录。《大乘百法明门论浅释》。初版。美国加州:法界佛教总会法界佛教大学,1991[民80]。

▓ 释广益纂释。《大乘百法明门论 ; 八识规矩颂纂注》。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经会,民70。 ▓ 释昙旷撰。《大乘百法明门论义记》。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经会,民74。 ▓ 释窥基等注疏。《百法明门论六种注疏》。景印初版。台中市:青莲,民75。

▓ Arya Asanga by; Swami Dwarika Das Shastri ed. by, Mahayanasutralankara, 1st ed., Varanasi, India : Bauddha Bharati, 1985. ▓ Gadjin M. Nagao(长尾雅人) by, Index to the Mahayana-sutralamkara (Sylvain Levi edition). Part one : Sanskrit-Tibetan-Chinese, Tokyo, Japan : Nippo Gakujutsu Shinko-Kai, 1958-1961.

▓ Gadjin M. Nagao(长尾雅人) by, Index to the Mahayana-sutralamkara (Sylvain Levi edition). Part two : Tibetan-Sanskrit & Chinese-San, Tokyo, Japan : Nippo Gakujutsu Shinko-Kai, 1958-1961.

▓ 小谷信千代著。《大乘庄严经论?研究》。日本京都市:文荣堂,昭和59。

▓ 宇井伯寿著。《大乘庄严经论研究》。日本东京都:岩波书店,1961。 ▓ 西藏文典研究会编集。《西藏文献???佛教思想研究. 第1号 : 安慧造『大乘庄严经论释疏』菩提品(Ⅰ)》。日本东京都:山喜房佛书林,昭和54-56。

西藏文典研究会编集。《西藏文献???佛教思想研究. 第2号 : 安慧造『大乘庄严经论释疏』菩提品(Ⅱ)》。日本东京都:山喜房佛书林,昭和54-56。 ▓ 武内绍晃等编集。《梵文大乘庄严经论写本 = Sanskrit manuscripts of the Mahayanasutralamkara from Nepal》。日本京都市:法藏馆,平成7。 ▓ [被-皮+夸]谷宪昭,荒井裕明校注。《新国译大藏经. 17 : 瑜伽.唯识部. 12--大乘庄严经论》。日本东京都:大藏,1993-。

▓ 释惠敏,关则富合著。《大乘止观导论 : 梵本《大乘庄严经论.教授教诫品》初探》。初版。台北市:法鼓文化,1997[民86]。

▓ 释善音撰。「梵本《大乘庄严经论.修行品》初探」。毕业论文。台北市:中华佛学研究所,民87。 ▓ Gadjin M. Nagao ed. by, An index to Asanga's Mahayanasamgraha. part 1 : Tibetan-Sanskrit-Chinese, Tokyo, Japan :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Buddhist Studies, 1994. ▓ Gadjin M. Nagao ed. by, An index to Asanga's Mahayanasamgraha. part 2 : Sanskrit-Tibetan-Chinese, Tokyo, Japan :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Buddhist Studies, 1994. ▓ 片野道雄著。《唯识思想?研究 : 无性造「摄大乘论注」所知相章?解读》。日本京都市:文荣堂,昭和50。

▓ 王恩洋著。《摄大乘论疏》。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经会,民75。 ▓ 宇井伯寿著。《摄大乘论研究》。日本东京都:岩波书店,1935 [民24]。 ▓ 宇井伯寿校订。《摄大乘论研究. 别册 : 摄大乘论》。日本东京都:岩波书店,1935 [民24]。

▓ 佐佐木月樵著。《汉译四本对照摄大乘论 : 附西藏译摄大乘论》。日本东京都:日本佛书刊行会,昭和34。

岩田谛静著。《初期唯识思想研究 : 世亲造『摄大乘论释』所知相章?汉藏对照》。初版。日本东京都:大东,昭和56。 ▓ 长尾雅人著。《摄大乘论和译?注解. 上、下》。日本东京都:讲谈社,1982-1987。

▓ 郭翠兰撰。「摄大乘论种子起因说之探究」。毕业论文。台北市:中华佛学研究所,民85。

▓ 释如觉著。《摄大乘论种子起因说之研究》。初版。桃园县中坜市:圆光,民87。

▓ 释忻车随录。《摄大乘论随录》。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经会,民74。 ▓ 释隆莲著。《摄大乘论疏略述》。第一版。香港九龙:中国佛教文 佛教大系刊行会编纂。《景印佛教大系. 二~五 : 成唯识论. 第一~四》。一版。台北市:新文丰,民81。

▓ 佛教大系完成会编纂。《会本成唯识论述记三箇疏. 第一~四》。再版。台北县三重市:慈愿寺倡印,民78。 ▓ 吴西冷集说。《成唯识论文释并记》。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经会,民87。 ▓ 林国良撰。《成唯识论直解》。第一版。中国上海:复旦大学,2000[民89]。

▓ 齐明非撰。「『唯识无境』理论探析 : 以《成唯识论》为中心之研究」。硕士论文。台北市: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研究所,民85。 ▓ 韩廷杰释译。《成唯识论》。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 70。初版。台北市:佛光文化,1996-1998。

▓ 韩镜清作。《成唯识论疏翼(一~五), 卷一~十》。初版。高雄市:弥勒讲堂,民91。

▓ 释太贤集。《成唯识论学记》。

▓ 释玄奘(Hsuan Tsang)译;韦达(Wei Tat)英译。《成唯识论 = Ch'eng Wei-shih Lun : the doctrine of mere-consciousness》。Hong Kong:The Ch'eng Wei-shih Lun Publication Committee,1973[民62]。 ▓ 释玄奘译;韩廷杰校释。《成唯识论校释》。第一版。中国北京:中华,1998 [民87]。 ▓ 释普行著。《成唯识论研习》。初版。台北市:中华大典编印会,民68。 ▓ 释普行著。《普行法师全集(四) : 成唯识论研习》。田中镇:鼓山寺,民70。

▓ 释圆测撰。《成唯识论测疏》。慈济初版。台北市:佛教慈济文化服务中心,民78。

▓ 释演培讲;释宽严记。《成唯识论讲记(一~五)》。初版。新加坡:灵峰般若讲堂,民67。

▓ 释演培释注;释宽严记。《谛观全集. 17 : 成唯识论讲记(一~五)》。天华二版。台北市:天华,民78-80。

▓ 释窥基述记;罗时宪删注。《成唯识论述记删注. 一~三》。初版。香

港九龙:佛教志莲图书馆,1998[民87]。

▓ 释窥基撰。《成唯识论别钞》。初版。:草叶,民65。 ▓ 释窥基撰。《成唯识论述记(一~四)》。初版。台北市:新文丰,民63。 ▓ 释窥基撰。《成唯识论料简》。初版。:草叶,民65。

▓ 释窥基撰。《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初版。:草叶,民65。

▓ 释蕅益著述。《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初版。台北市:佛教,民65。 ▓ 护法菩萨等造;释玄奘译。《成唯识论》。台湾初版。台北市:老古文化,民70。

▓ 护法菩萨等造;释玄奘译;释净莲白话注释。《成唯识论(一)》。初版。台北市:菩提佛学会,民88。

▓ Gijin Muroji(室寺义仁) by, The Tibetan text of the Karma-Siddhi-Prakarana of Vasubandhu with reference to the

Abhidharma-Kosa-Vyakhya : critically edited from the Cone, Derge, Narthang and Peking Editions of the Tibetan Tanjur = 成业论 : ????译校订本, Kyoto, Japan, 1985. ▓ 山口益著。《世亲?成业论 : 善慧戒?注释???原典的解明》。日本京都市:法藏馆,昭和26。 ▓ 王颂之导读。《大乘成业论》。香港:密乘佛学会 ; 博益,1994[民83]。 ▓ 王联章撰。「大乘成业论之研究」。硕士论文。香港:香港能仁书院哲学学系,民71。

▓ M. Sylvain Levipar, Madhyantavibhagatika : exposition

systematique du yogacaravijnaptivada, 日本东京都:铃木学术财团,昭和41。

▓ 安慧阿遮梨耶造;山口益译注。《中边分别论释疏》。日本东京都:铃木学术财团,昭和41。

▓ 武内绍晃讲。《辩中边论提要》。:,昭和41。

▓ Walpola Rahula traduit et annote par, Le compendium de la super-doctrine (philosophie) (Abhidharmasamuccaya) d'Asanga, Paris, France : Ecole Francaise D'extreme-Orient, 1971.

▓ 佐久间秀范(Hidenori S. Sakuma)著。《????校订版『阿毗达磨杂集论』梵语索引????????》。初版。日本东京都:山喜房佛书林,平成8[1996]。

▓ 无著菩萨造;释玄奘译;韩清净科文。《大乘阿毘达磨集论科文》。第一版。香港九龙:中国佛教文化,1998[民87]。

▓ 韩清净述。《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别释》。第一版。香港九龙:中国佛教文化,1998[民87]。

▓ 蒋维乔编注。《大乘广五蕴论注》。初版。台北市:佛教,民65。

▓ 释玄奘译。《显扬圣教论》。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经会,民86。

▓ 释印顺讲;宏观记。《辨法法性论讲记》。台北市:正闻,民71。

▓ Jong Cheol Lee(李锺彻) by, The Tibetan Text of the Vyakhyayukti of Vasubandhu : critically edited from the Cone, Derge, Narthang and Peking editions = 世亲『释轨论』????语译校订????, 初版。日本东京都:山喜房佛书林,2001。

▓ 李锺彻(Lee, Jong Cheol)著。《世亲思想?研究 : 『释轨论』?中心???》。初版。日本东京都:山喜房佛书林,2001 [民90]。 ▓ Susumu Yamaguchi par, Examen de l'objet de la connaissance,or name, Alambanapariksa : textes Tibetain et Chinois, Paris, France : Imprimerie Nationale Libraire Orientaliste Paul Geuthner. ▓ 范古农著述。《观所缘缘论贯释》。

▓ 陈雁姿著。《陈那观所缘缘论之研究 = A study of Dignaga's

Alambana-pariksa》。第一版。香港九龙:志莲净苑文化部,1999 [民88]。 ▓ 陈雁姿撰。「陈那《观所缘缘论》之研究 = A study of Dignaga's Alambana-pariksa」。硕士论文。香港:香港新亚研究所哲学组,1997[民86]。

▓ 于凌波著。《八识规矩颂讲记》。初版。台中市:李炳南居士纪念文教基金会,民85。

▓ 王恩洋著述。《八识规矩颂释论》。初版。台北市:佛教,民67。 ▓ 冯达庵撰;释真华撰。《八识规矩颂释. 八识规矩颂诲蒙》。台一版。台北市:新文丰,民76。

▓ 释佛莹编。《八识规矩颂注解》。苗粟市:净觉院放生会印送,1982[民71]。

▓ 释真华编著。《八识规矩颂诲蒙》。[台北市]:中国佛教会大专佛学讲座。

▓ 释智海述。《八识规矩颂偈解》。再版。美国加州:般若讲堂赠

释慈舟订。《增订八识规矩颂贯珠解》。

▓ 释圣德编述。《八识规矩颂讲义》。初版。民76。

▓ 释圣严著。《探索识界 : 八识规矩颂讲记》。初版。台北市:法鼓文化,2001[民90]。

▓ 释演培著。《八识规矩颂讲记》。再版。台中市:菩提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q4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