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饰之配饰艺术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27 08: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藏族服饰之配饰艺术研究

藏兹服饰之配锦艺术研宠

李立新

辽东学院服装纺织分院(中国)

半球向北飘移,印度版块越过赤道

摘要:在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服饰中,各民族的配饰艺术各具风格。藏民族服饰文

化中的配饰艺术,以“珠宝金银”式形成高原民族服饰特有的风格。通过对藏族配饰之产生原因以及形制特征分析,读解藏民族服饰中的配饰艺术,在营造民族文化风格的今天,对研究少数民族配饰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服饰,服饰文化,藏族服饰,配饰,配饰艺术

与北半球的欧亚大陆相撞,形成喜玛拉雅山体,过了3000万年,海

水一直不断向南退去,才成为陆

地,并不断上升,成为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这与藏族创世神话中喜玛拉雅五座主峰的古老传

说也是相近的。传说在遥远的古代,喜玛拉雅一带是无际的海洋。海边是生长着松柏、棕榈的森林,其中栖息着无数的羚羊、犀牛和斑鹿等各种动物。有一天一只五头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着装的整体状态,民族服装配饰又是各民族服饰文化中的华彩部分。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艺术传统

等因素,形成了中国形式多样、内

化中最精彩的部分,如同大海中的

浪涛,草原上的格桑花,更像天空中的片片彩霞。藏民族服饰大量应用珠宝金银配饰,这与藏族人的

生活环境有关,艰苦的物质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对精神文化、理想美的向往和宗教信仰的强烈追求。藏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游牧生

毒蛇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残害生

灵、毁坏森林。就在各种飞禽走兽

容丰富的民族服饰文化。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他们世

代生活在中国西部平均海拔四千

和树木花草陷于危难之时,天空飘来了五位仙女化成的五朵白云,施

展法力降服了毒蛇,使海水退去,

活为主的民族,至今这种生活方式

仍占很大的比例。正因为如此,牧

多米的青藏高原上,人口达54l万多。藏族人民历来逐水草而迁徙以游牧为主的生活特点,创造和形

成了与该民族同样古老、独特、灿烂的服饰文化,藏族男子耳带金银镶边红珊瑚大耳环,胸挂银盾、银

民们十分重视着装的配饰,把自己

的主要财富转换为珠宝金银配饰戴在身上,以便保存、迁徙。一个比较富有的少女,着装配饰的价值

形成了东边森林、西边良田和南北的草原。五仙女应众生所求,永远留在了人间,变为喜玛拉雅的五座主峰,保佑着这里的众生。藏文有关史籍中也有远古时期的藏区为广阔海洋的记载LlJ。或许是因为这段与海洋有关的历史吧,自古以来藏族配饰大量采用彩色珊瑚、琥珀、玛瑙、珍珠等珠宝风格由来已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造型艺术,承载着藏民族历史文化。

往往超过万元,以至十多万元,个

别富裕者甚至达到百余万元。这

牌、护身盒、火镰盒等珠宝镶嵌金

银饰品,尤显彪悍勇猛;妇女则胸

是一家世代人经过艰辛积累的全

部财富。每逢佳节或喜庆的日子,

前悬挂金银镶嵌松石。卡乌”、珠宝

项链、宝石镶嵌辫套等显得高贵典

藏族农牧民们都喜欢把自家所有的装饰品都配戴出来。这既是对

财富的炫耀,又是一种精神美的展不。

以西藏为主体的青藏高原,在

雅。藏族服饰尤以珠宝及珠宝镶

嵌配饰艺术为特色,形成了高原服

装配饰的特有风格。

藏族配饰风格由来

藏族服装配饰是民族服饰文

62

2藏族配饰艺术形制

藏族服饰之配饰形制,如首饰

国际纺织导报2008年第6期

漫长的地质史中,是古地中海的一

部分。从距今4000万年开始,南

藏族服饰之配饰艺术研究

霸缀圈_ ————_——_圈_豳_—__一服装与面料__曩—_—_—__—-—__ _—__l

的耳环、项链、。卡乌”、戒指;辫套上镶嵌的彩色珠宝;腰饰藏刀、奶钩、隆果珠宝镶嵌等等,大量采用

红蓝色的珊瑚、绿色的松石、黄琥珀、白珍珠等珠宝装饰,宝石以色彩艳丽及硕大为尚,形成了藏族配饰“全身披挂”五彩斑斓形制。2.1首饰:耳环、项链、“卡乌”、戒

以108根辫子为尚,通常有四人帮忙,将洗净头发抹上酥油和发胶,梳一次头往往要花数小时,梳好后的发辫既亮又硬,可维持数月不乱,上面套上发套或辫套,辫套上

服饰中可以。浑身披挂”四字形容最为贴切。各种配饰遍布全身,价值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珠宝配饰的风格,从总体上看,藏族珠

宝配饰带有藏传佛教的明显影响,都着力把一种庄严厚重寓于华丽精巧之中,局部的精雕细琢又总因为这整体上宏大气势而显得流畅飞动。3

用彩线刺绣,分割成几个框,间隔镶绣红珊瑚串、绿松石串、银盾、银牌、银币等珍贵珠宝;辫套形制多样,安多藏区的头饰辫套用红珊瑚珠、黄色硕大琥珀及玛瑙做成的头

饰被视为头饰之冠,为当今藏区妇

藏族不论男女都有佩戴耳环

的习俗,男子一般左耳戴单个耳环,女子戴双耳环,形制多为金银

藏族配饰艺术文化

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就藏族

女所追求(图2)。由朱红、石绿、翠蓝色的珊瑚、玛瑙等宝石镶嵌,

光彩晶莹,美不胜收,多姿多彩的

镶边的红珊瑚大耳环,部分地区妇

女戴长至15cm左右的珍珠、珊瑚链式耳坠。藏族项链尤有特色,如图1所示,藏族妇女都喜欢戴珊瑚、玛瑙、绿松石、象牙珠串成的多

配饰艺术而言,在造型、色彩、材质

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文化。

藏族妇女头饰辫套上珠宝银饰镶

嵌形成了藏族一道特有的服饰文化风景线。

2.3

从文化背景看,藏族配饰着重通过珠宝及宝石镶嵌银饰等组合‘方式在形式美法则上表现一种变

化统一的韵律美。

圈项链,犹如片片彩虹。项链下坠

有“卡乌”,藏族女子胸前佩带的“卡乌”其实是一个银质小盒,盒面上镶嵌有绿松石,内装护身符或者其他圣物,意义同男子佩带的护身盒相同。就护身符而言也非藏族所特有,藏族服饰物中加进护身符

腰部配戴:藏刀、奶钩、“隆果”、火镰盒、银针线盒等珠宝镶嵌银饰

藏式腰带多嵌有银带环、银

从其文化传承上看,西藏史前的人体装饰品几乎没有一件饰品能找到在形态、色泽和质地上完全

相同的同类物,人们有意识地将不

盾、银牌等,上面挂有藏刀、银奶钩、“隆果”、火镰盒、银针线盒等玛

瑙珠宝镶嵌配件(图3)。比如著名的安冲藏刀用料繁复考究,银质镶嵌刀鞘和刀柄的细致精美更显示出玛瑙的灿烂光辉,从整体上显

示出男刀的利落有力与女刀的妩媚风动气势;卫藏地区妇女左右胯部挂数条银链;银奶钩造型为藏族

同类型、不同质地的饰品按照自己

的审美意识重新组合成形态富于变化的组合物,以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藏族服饰中的配饰按某种

等装饰物品,并不等于就有了相应

的功效,只有经过活佛或喇嘛开光,加持程序后才有功效,具有避祸祈福、追求美好生活等深厚文化内涵。“卡乌”是藏族妇女典型配

韵律镶上彩色宝石的形式为其传统文化的再现和延续。珊瑚、玛

瑙、绿松石及镶嵌银饰都是藏传怫教中的圣物,用作首饰是最为恰当的表达。通常珊瑚红松石绿和藏

饰,多为银质镶嵌松石,少有金质镶嵌宝石的,佩带大小数量不等B]。戒指多为金银镶嵌珊瑚、玛瑙形制,盛装时戒指有戴满十指

的,以金质镶嵌戒指多个及硕大为尚。

2.2背部头饰辫套:珠宝、银饰镶

藏族妇女以长发为美,尤其重

传统形制,奶钩以单独纹样与对称

图案相结合的形式表现,主体造型

有三颗珊瑚珠匀称排列,正似画龙点睛、银光闪跃,气势浑然;腰带两

侧常常装饰着的一个圆形或桃形银饰、藏语称之为“隆果”,其下部

银的暗淡白色是被组合着披挂在一起,在视觉和质地上十分相宜,

拙朴随意,野性而优雅,神秘而圣洁。

有一孔,缚一红绸绿带,颇为雅致;还有火镰盒、银针线盒等珠宝镶嵌

银饰,尽显珠光宝气。

从生产、生活方式上看,西藏

的畜牧或狩猎经济占很大比重。藏族这种逐水草迁移的游牧生活

视头发的装饰。一般妇女将头发

梳编成很多小辫,多者如康巴地区国际纺织导报2008年第6期

珠宝及珠宝镶嵌银饰在藏族方式和生活环境决定了珠宝金银

63

藏族服饰之配饰艺术研究

的制作和使用,在制作材料的选取

上有更多的选择。藏族重视镶嵌

现。加之珊瑚的蓝、玛瑙黄,色彩的

银饰的功能性,人们平时穿戴较多,如随身携带的藏刀、奶钩、火镰盒等珠宝都镶嵌银制配饰。

从地理环境方面来说,由于藏族居住生活分散,并且由褐色、灰色与黄色构成的高原大地环境逐

渐形成了藏族人民追求明快色彩和色相反差的审美心理,色彩观更

红、黄、绿、

蓝、白色包含了宗教的象征意蕴,又归纳了雪域大自然所呈现的直观表征。他们认为红、

加美化,崇尚纯净之原色——正

色,而将混浊之间色、复色视为非

黄、绿、蓝、白

五色是菩萨的服装,蓝色代表蓝天,白色表示白云,

图2背部头饰宝石镶嵌辫套

正色。藏民们在配饰上喜欢色彩艳丽的珊瑚、绿松石、琥珀、玛瑙等

符合其对色彩的审美要求,产生追

求“精细、唯美、装饰”为艺术特色

的配饰样式口]。

从宗教信仰上看,藏族服饰文‘化同银饰一样受宗教的影响较深,

绿色表示河流,红色表示空间护法神,黄色表示大地。尤以藏族配饰中的“卡乌”、。护身盒”等宗教色

彩甚浓H。。

种独特的氛围等等。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配饰艺

术的形式、工艺以及运用的范围也

从其原始艺术受原始宗教的影响

到后来藏传佛教的盛行,在藏配饰

会有很大的变化。作为服装设计师,应密切关注这一艺术形式的发

展变化。在提倡民族性,多元化的

配饰是民族服饰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产生并形成了多样化的配饰形制。从藏族配饰“珠宝金银”特色由来以及藏族配饰艺术中可以发现:其

形成及其文化的产生是受一个地

上都有明显的表现。藏族配饰中大量使用的绿松石的绿色就源于

宗教神话中“佩带绿松石能净化血液”之说,而珊瑚红的应用也是宗

现代服饰的今天,研究和发扬民族

服饰文化,恰当地借鉴这种艺术形式,丰富服装的内涵,将使服装形成新的亮点,也是中国服装走向世界,营造现代民族服饰风格的重要

教信仰中其“尚红”观念意识的体

区、一个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态、当时社会的文明程度影响

等而形成的,这门艺术有着文化的

滋润,将永远具有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会不断丰

富和完善。

结语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配饰是服

装整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服装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之一。如:借助配饰的图案形制表现民族服饰的

图1项链、“卡乌”、戒指

特色,或是佩戴民族配饰营造出一

图3珠宝镶嵌银饰奶钩、“隆果’’等

国际纺织导报2008年第6期

藏族服饰之配饰艺术研究

—_ ———_——-—_—————-———一服装与面料-__—_————___—___—____

途径之一。

[1]

征[J]-西藏艺术研究,2006(3):lo-

15.

[3]甘措.美与历史的非文本载体一甘青藏

族妇女头饰探略[J].2006(1):72-75.[4]李永宪.西藏原始艺术[M].石家庄:河

北教育出版社。2000(23).

考文献[2]李春胜,陈涌.雪域彩虹——藏族服饰

[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阿旺晋美.试论西藏传统艺术之形态特

ThatmixeStheTibetannatiOnaI-tVCIOtheSand

OrnamentS

厶L江i凡,C如£砌w

Abstr觚t:

InrichVarious

our

COverUp

artStUdVing

o以耽伽i增肌n如加f如nze,眈n厶肌ingAco如,缈,Do砌凡g/c砌m

nationsclothesandomaments,everynationbeingqualifiedfor

covells

country

upan

hav style

ingrespectivelystyle.

Tibetclothesandomamentsculturehitsthetargetmatchingomamentsart,

f.o瑚s

properhighlandnationclothesandomamentsstyle

cause

with“jewelrygoldandsilver’’.Thearticlepasses

creation

ofmatchingomaments

to

theTibetannationalityandtheshapemakesthecharacteristicanal-

ysis,readbeingqualifiedforhittingtheta唱etuntyingTibetclotllesandomamentscoVeringupart,inthestylebuildingnationalculturetoday,theanstudyingthenationalminoritymatchesomamentshasimportantsigIlificance.

Keywords:clothesandomaments

clothesand

om砌ents

culture

theTibetannationalityclothesandomaments,

matchomaments.match

omaments越

2008年全国过滤材料和工业呢毡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召开

由全国产业用纺织品科技情报站和全国产业用纺织品技术协作网主办召开的2008年全国过滤材料和工业呢毡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于4月25~26日在青岛成功召开。

这是一次有关过滤材料和工业呢毡及其相关纤维材料、加工设备和配件技术发展的交流会。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环保领域的重视和投入,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联手开发过滤材料和工业呢毡新产品,这次交流会的顺利召开与新的高技术纤维材料的不断开发和进一步推广应用密切相关,也与新的加工设备、配件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密不可分。

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代表参加了交流会,有我国首批和长期从事过滤材料和工业呢毡产品生产和研发的老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者,有过滤材料和工业呢毡用的高技术纤维材料和加工设备、配件的生产企业,有提供产品性能测试和产品创新研发的科研人员,一些从事特种车辆过滤、水处理、环保

(葛

怡)

工程等的过程材料用户单位的代表也参加了交流会。

会上,专家和代表对耐高温过滤材料的技术进展,工况条件对过滤材料使用的影响,针刺过滤毡、三维单丝过滤材料、工业呢毡等创新产品的研发,过滤材料在膜分离技术中的应用,过滤材料和呢毡用新纤维材料(如PPS纤维、GBF纤维、PSA纤维、PTFE纤维和膜等)的性能特点与差异分析,新型加工设备与配件的创新和赶超国外产品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和研

讨。

一些与会代表认为,生产企业不应只注重降低成本,而应在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要分析应用实践中各种纤维材料的安全使用条件,大家还呼吁行业主管部门应对产品质量和价格进行监控,尽快实行产品品牌评定,把更多更好的过滤材料和工业呢毡产品应用到环保事业、环境治理和工业生产中去。

国际纺织导报2008年第6期

藏族服饰之配饰艺术研究

藏族服饰之配饰艺术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李立新, Li Lixin

辽东学院服装纺织分院(中国)国际纺织导报MELLIAND - CHINA2008,36(6)

参考文献(4条)

1.阿旺晋美 试论西藏传统艺术之形态特征[期刊论文]-西藏艺术研究 2006(03)2.李春胜.陈涌 雪域彩虹--藏族服饰 2007

3.甘措 美与历史的非文本载体--甘青藏族妇女头饰探略[期刊论文]- 2006(01)4.李永宪 西藏原始艺术 200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jfzdb200806019.asp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0b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