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后答案(陶平)

更新时间:2023-03-08 07:41:5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章 习题

2-5 计算题2-5图所示各机构的自由度。并指出图中的复合铰、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B A C D E 解答:a) n=7; P l=10; Ph=0,F=3?7-2 ?10 = 1 b) n=7; Pl=10; Ph=0,F=3?7-2 ?10 = 1

E B C D A c) n=3; P l=3; Ph=2,F=3?3 -2 ?3-2 = 1 d) n=4; Pl=5; Ph=1,F=3?4 -2 ?5-1 = 1

E G F H C D G' B A e) n=6; Pl=8; Ph=1,F=3?6 -2 ?8-1 = 1 f) n=9; Pl=12; Ph=2,F=3?9 -2 ?12-2 = 1

C处存在复合铰链

D处存在局部自由度, H C D A B I E J F G

B处存在局部自由度,G或G'处存在虚约束, C处存在局部自由度,I处存在复合铰链,

第3章 习 题

3-3 题3-3图所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 BC=100mm, CD=70mm, AD=60mm,AD为机架。试问:

(1)若此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且AB为曲柄,求AB的最大值; (2)若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求AB最小值; (3)若此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求AB的取值范围。

C B A 题3-3图

D

解:(1)根据题意:AB为最短杆,且满足杆长之和条件,即:

AB+ BC≤CD+ AD,得:AB≤30mm,AB杆最大值为30 mm。

(2)若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那么AD一定为最短杆,即: AD+ BC≤CD+ AB,得:AB≥90mm,AB杆最小值为90 mm。

(3)若此机构为双摇杆机构,则可判定该机构不满足杆长之和条件, 分三种情况讨论:

其一:AB是最短杆,则有:AB+ BC>CD+ AD,

得:60>AB>30;

其二:AB不是最短杆也不是最长杆,则AD为最短杆,有:AD+ BC>AB+ CD,得:

90>AB>60;

其三:AB是最长杆,则有:AD+ AB>BC+ CD,得:AB>110,

又为了满足该机构能成为一个四杆机构,需保证:AB<BC+ CD+ AD=230,

即230>AB>110。

综上所述,AB的取值范围为:AB∈(30,90)∪(110,230)。

3-4 题3-4图所示四杆机构简图中,各杆长度为a =30 mm,b =60 mm,c =75 mm,d =80 mm,试求机构的最大传动角和最小传动角、最大压力角和最小压力角、行程速比系数。(用图解法求解)

解:

题3-4图

1) ? min=[41.65°,108.63°]=[ 41.65°,71.37°]= 41.65°

αmax=90°-41.65°=48.1°

? max=90°; αmin=0

2) ∵θ=17.62°;∴行程速比系数

K=1.21

3-5 题3-5图所示的四杆机构中,各杆长度为a=25 mm,b=90 mm,c=75 mm,d=100 mm,试求:

1) 若杆AB是机构的主动件,AD为机架,机构是什么类型的机构?---曲柄摇杆机构 2) 若杆BC是机构的主动件,AB为机架,机构是什么类型的机构?---双曲柄机构 3) 若杆BC是机构的主动件,CD为机架,机构是什么类型的机构?---双摇杆机构

题3-5图

3-7 如题3-7图所示的曲柄滑块机构:

(1)曲柄为主动件,滑块朝右运动为工作行程,试确定曲柄的合理转向,并简述其理由;

(2)当曲柄为主动件时,画出极位夹角?,最小传动角? min。

(3)设滑块为主动件,试用作图法确定该机构的死点位置;

B A B′ B A B1 题3-7图 B〞 C C B2 θ 解:(1)曲柄应为顺时针转动,理由可从下两方面说明:

a)顺时针转动,滑块朝右运动慢,向左返回运动快,即机构工作行程速度慢,回行程速度快,具有急回特性。

b)顺时针转动,则在工作行程中,机构的压力角比较小,传力特性好; (2)极位夹角如图θ角;

最小传动角? min:当曲柄AB位于最上方B′处有工作行程最小传动角? min;当曲柄AB位于最下方B〞处有回行程最小传动角? min。

(3)滑块为主动件时,机构的死点位置:在曲柄与连杆共线的B1 和B2 两个位置处。

第4章 习 题

4-8在题4-8图所示的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凸轮的实际廓线为一圆,圆心在点A,半径R=40 mm,凸轮绕轴心O逆时针方向转动,LOA=25 mm,滚子半径为10 mm,试求:①凸轮的理论廓线;②凸轮的基圆半径;③从动件行程;④图示位置的压力角。

解:(1)理论廓线:在实际廓线上画一系列滚子圆,连接圆心而成。 (2)凸轮的基圆半径指理论廓线的最小向径:r0=40-25+10=25 mm。 (3)从动件行程最大向径减去最小向径:h=40+25-15=50 mm。 (4)压力角如图所示。

4-9一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已知基圆半径r0=50 mm,滚子半径rT=10 mm,凸轮逆时针等速转动。凸轮转过140°,从动件按简谐运动规律上升30 mm;凸轮继续转过

α 40°时,从动件保持不动。在回程中,凸轮转过120°时,从动件以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返回原处。凸轮转过其余60°时,从动件保持不动。试绘出其从动件位移曲线,并用图解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

4-13画出题4-13图所示凸轮机构中凸轮基圆,在图上标出凸轮由图示位置转过60°角时从动件的位移和凸轮的压力角。

解:(a)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从动件上升,位移如图中h=OA2-OA1所示;压力角如

图α所示;

(b)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从动件下降,位移如图中h所示;压力角α=0°;

(c)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从动件与机架之间的夹角减小,角位移为:ψ0—ψ1;压力角如图α所示。

v h F α v A2 α=0° h

α ψ0 F A1 ψ1

题4-13图

第5章 习 题

5-2 已知一正常齿制标准直齿圆柱齿轮z=26,模数m=3mm,?=20°,h*a=1,试分别求出分度圆、基圆、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和压力角。

解: 分度圆半径 r?mz/2?3?26/2?39mm

基圆半径: rb?rcos??39?cos20??36.7mm 齿顶圆半径 ra?r?ham?39?1?3?42mm 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 : ?? 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 基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为

b*r2?rb?392?36.72?13.33mm

b2??0; 压力角??0?。

由材料表 9-8查得,铸铁的许用挤压应力 (按静载荷考虑)

C型键的工作长度l=L-b/2=63-8=55mm

4T4?400?103??56MPa??p ?p?dhl52?10?55??

则该平键挤压强度合格。

其标记为:键C 16×63 GB1096-2003

如用A型平键:键的工作长度l=L-b=63-16=47mm

4T4?400?103?p???66MPa??p

dhl52?10?47??则键挤压强度合格。

其标记为:键16×63 GB1096-2003

如用B型平键:键的工作长度l=L=63mm

4T4?400?103?p???48MPa??p

dhl52?10?63??则键挤压强度合格。

其标记为:键B16×63 GB1096-2003

第10章 习 题

10-8 如图所示为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已知主动轴的转速和斜齿轮“4”的螺旋线方向(图

示)。为使得II轴所受的轴向力较小,试分析确定:

(1)其余斜齿轮的合理螺旋线方向;

(2)各齿轮在啮合点所受各分力的方向。

解:根据I轴的转向,画出II轴和III轴的转向如图。 (1) 齿轮4为右旋,齿轮3为左旋,对3用左手定则,判断其轴向力方向向右,则齿轮2所受的轴向力的方向应向左,齿轮1所受的轴向力的方向应向右,对齿轮1用左右手定则判断出其应为右旋,则齿轮2为左旋。如图所示。 (2)如图标出了齿轮1和齿轮3的受力,包括径向力、圆周力

和轴向力;齿轮2和齿轮4的受力分别与1、3各力成反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图中简化未标出。(自己补上)

10-9 一直齿圆锥齿轮—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系统如图所示。已知主动轴的转速,为使得II轴

I轴 (主4 III轴 2 Fr3 Fa3 II轴 Fa1 Ft1 1 题10-8图 Fr1 3 Ft3 所受的轴向力较小,试分析确定:

(1)斜齿轮的合理螺旋线方向;

(2)各齿轮在啮合点所受各分力的方向。

解:(1)根据I轴的转向,画出II轴和III轴的转向如图。锥齿轮2所受的轴向力的方向向左(由小端指向大端),则斜齿轮3所受的轴向力的方向应向右,对齿轮3用左右手定则判断出其应为右旋,则齿轮4为左旋。如图所示。

(2)如图标出了齿轮1、齿轮2和齿轮3的受力,齿轮4各力与3成反力,图中简化未标出。

4 I轴(主动) III轴

Fr3 Fa3 II轴

Ft3 Ft2 Fa1 2 3 题10-9图 Fr1 Fr2 Ft1 Fa2 1

10-11设计一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单级齿轮减速器中的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传递功

率P1=10kW,转速n1=1450r/min,n1=340r/min,允许转速误差为±3%,电动机驱动,单向旋转,载荷存在中等冲击。要求使用寿命10年,每年按300工作日计,每日工作8小时(不要)。

解:分析: 通用机械一般齿轮传动,按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设计。

设计准则:按接触强度设计,然后验算其弯曲强度 ( 1)材料及许用应力

查教材表 10-1、表 10-2:小齿轮45钢调质,硬度:197~286HBS;

大齿轮45钢正火,硬度:156~217HBS。

查教材表 10-1: ?Hlim1?550~620MPa(书上有误); ?Hlim2?350~400MPa 查教材表 10-1:; ?FE1?410~480MPa; ?FE2?280~340MPa 查教材表 10-3 :按一般可靠度,取SH?1, SF?1.25 故: ??H1???Hlim1SH?600?600MPa 1??H2???Hlim2?380?380MPa

SH1??F1???FE1?450?360MPa

SF1.25??F2???FE1?320?256MPa

SF1.25(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其设计公式:

2?ZEZHZ??2KTu?11 ??d1?3????du??H??

其中:小齿轮转矩:

mmT1?9.55?106P10?9.55?106?6.59?104N?mm n11450传动比:i=n1/n2=1450/340=4.265 初定齿轮精度为:8级;初取??15? 载荷系数 查教材表10-4得 K?1.2~1.6

齿宽系数 查教材表10-8,按对称布局,取 ?d?0.8~1.4

齿数比u=4.265; Z??cos??0.983

查表10-5: ZE?189.8; 标准齿轮ZH=2.5;

???????H2???600?380???H??min?H1,1.23??H2???min?,1.23?380?许用应力:代入设计公式

?2??2??467MPa则:

d1?32?1.5?6.59?1044.265?1?189.8?2.5?0.9924?????1.14.265467??2?60.6取中心距 a?(1?i)d1?159.3; 圆整为a=160mm 2确定模数:模数mn=(0.007~0.02)a=1.12~3.2mm; 取 mn=2.5mm 确定齿数:由z1?z2?2acos?z和i?2 mnz1得: z1=23.4,取z1=23,则z2=98,则i实=98/23=4.26 演算: 实际的转速:n2?n1?z123?1450??340.31r/min z298 ?n2?340.31?340?100%?0.09%?3%,可行

340mn(z1?z2)?19.03?

2a精确螺旋角 ??arccosd1?mnz12.5?23??60.82,cos?cos19.03d2?mnz22.5?98??259.18 cos?cos19.03( 3)验算其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小齿轮当量齿数 zv1?z123??27.22

cos3?cos319.03?z298??116 33cos?cos19.03?

大齿轮当量齿数 zv2?查教材表 10-6得:

YF?1?2.57;YF?2?2.167Ys?1?1.60;Ys?2?1.817b??d?d1?1.1?60.82?66.9

取b1=75, b2=67

2KT1YF?1Ys?12?1.5?6.59?104?2.57?1.60?F1???79.8MPa???F1?

bd1mn67?60.82?2.5?F2?YF?2Ys?22.167?1.817?F1??79.8?76.4MPa???F2?

YF?1Ys?12.57?1.60

满足弯曲强度。

(4)精度验算: 由表10-7 ?V??d1n160?1000???60.82?145060?1000?4.6r/min?10.6r/min

则8级精度等级可用 (5)计算主要几何尺寸:

d1?mnz12.5?23??60.82,cos?cos19.03d2?mnz22.5?98??259.18 cos?cos19.03

da1?d1?2ha?60.82?2?2.5?65.82mm da2?d2?2ha?259.18?2?2.5?264.18mmd1?d2a??(60.82?259.18)/2?160mm

2

(6)结构设计:略

第11章 习 题

11-2 如题11-2图所示,蜗杆主动,T1?20N?m,m?4mm,z1?2,d1?50mm,蜗轮齿数z21?50,传动的效率??0.75。试确定:(1)蜗轮的转向;(2)蜗杆与蜗轮上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题11-2图

11-4 题11-4图所示为某手动简单起重设备,按图示方向转动蜗杆,提升重物G。试确定:(1)蜗杆与蜗轮螺旋线方向;(2)蜗杆与蜗轮上作用力的方向;(3)若蜗杆自锁,反转手柄使重物下降,求蜗轮上作用力方向的变化。

解:(1)重物上升,即蜗轮2为顺时针转动,即2所受到的圆周力的方向向右,则蜗杆1

所受的轴向力的方向应向左,对蜗杆1用左右手定则判断出其应为右旋,则蜗轮2也为右旋。 (2)蜗杆与蜗轮上作用力的方向如图所示。(3)若蜗杆自锁,反转手柄使重物下降,蜗轮上的作用力:径向力方向不变,圆周力和轴向力方向与原来相反。

Fr2

Ft1 Ft2 Fr1 Fa2 Fa1

题11-4图

11-5 如题11-5图所示为蜗杆传动和锥齿轮传动的组合,已知输出轴上的锥齿轮4的转向,(1)欲使Ⅱ轴所受轴向力互相抵消一部分,试确定蜗杆传动的螺旋线方向和蜗杆的转向;(2)各轮啮合点处所受作用力的方向。

解:(1)根据III轴的转向,画出II轴的转向如图。锥齿轮3所受的轴向力的方向向左(由

小端指向大端),则蜗轮2所受的轴向力的方向应向右,即蜗杆1所受的圆周力方向向左,根据主反从同,则蜗杆1应为逆时针转动;又根据蜗轮2的转动方向知蜗轮2的圆周力方向向内,则蜗杆1的轴向力方向向外,对蜗杆1用左右手定则判断出其应为右旋,则蜗轮3也为右旋。I

(2)如图标出了蜗杆1和锥齿轮3的受力,其余齿轮受力简化未标出,自己补上。

Fa1 Fr1 Ft1

Fa3

Ft3 Fr3

题11-5图

第12章 习 题

第13章 习 题

13-1 说明下列型号轴承的类型、尺寸系列、结构特点、公差等级及其适用场合。6005,N209/P6,7207C,30209/P5。

解: 6005:深沟球轴承,窄宽度,特轻系列,内径d?25mm,普通精度等级(0级)。主要

承受径向载荷,也可承受一定的轴向载荷;可用于高速传动。

N209/P6:圆柱滚子轴承,窄宽度,轻系列,内径d?45mm,6级精度。只能承受径向载荷,适用于支承刚度大而轴承孔又能保证严格对中的场合,其径向尺寸轻紧凑。

7207C:角接触球轴承,窄宽度,轻系列,内径d?35mm,接触角??15?,钢板冲压保持架,普通精度等级。既可承受径向载荷,又可承受轴向载荷,适用于高速无冲击, 一般成对使用,对称布置。

30209/P5:圆锥滚子轴承,窄宽度,轻系列,内径d?45mm,5级精度。能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适用于刚性大和轴承孔能严格对中之处,成对使用,对称布置。

13-6 根据工作条件,决定在某传动轴上安装一对角接触球轴承,如题13-6图所示。已知两个轴承的载荷分别为Fr1=1470 N,Fr2=2650 N,外加轴向力FA=1000 N,轴颈d=40 mm,转速n=5000 r/min,常温下运转,有中等冲击,预期寿命Lh=2000 h,试选择轴承型号。

题13-6图

解: ( 1)按题意,外加轴向力FA已接近Fr1,暂选??25?的角接触轴承类型70000AC。

( 2)轴承为反安装方式,计算轴承的轴向载荷 (解图见13-7) 由教材表 13-9查得,轴承的内部派生轴向力

,方向向左

,方向向右

因 动。

轴承 1被压紧

轴承 2被放松

( 3)计算当量动载荷 查教材表 13-8,e?0.68

,轴系向右运

,查表13-8得: ,

查表13-8得: ,

(4)计算所需的基本额定动载荷

查教材表 13-6,常温下工作,ft?1;查教材表13-7,有中等冲击,取ft?1;球轴承时,??3;并取轴承1的当量动载荷为计算依据 :

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根据Cr?和轴颈d?40mm,选用角接触球轴承7308AC合适(基本额定动载荷Cr?38.5KN)。

第14章 习 题

14-3分析题14-3图中轴Ⅰ、Ⅱ、Ⅲ、Ⅳ是心轴 、转轴、还是传动轴?

题14-3 图

指出题14-12图所示轴系结构上的主要错误并改正指(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

题14-12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a)从左至右错误:1—键槽过长;2—安装外部零件处应设计轴肩;3—轴承端盖和轴

之间应留出间隙;4—缺少密封元件;5—两端轴承型号不一致;6—套筒直径过大,影响运转和装拆;7—缺少轴承密封元件(挡油盘);8—轴段长度应小于齿轮宽度2~3mm;9—少了轴肩,轴承内圈无法轴向定位;10—轴承端盖厚度应小于轴承外圈厚度;11—两边均缺少了调整垫片。

(b)从左至右错误:1—轴段长度应小于联轴器宽度2~3mm;2—缺少了调整垫片;3—轴承端盖和轴之间应留出间隙;4—缺少密封元件;5—轴承外圈两边定位,属过定位,应去掉右边台阶;6—套筒直径过大,影响运转和装拆;7—缺少轴承密封元件(挡油盘);8—两个键应在轴的同一母线上;9—轴段长度应小于齿轮宽度2~3mm;10—少了轴肩,轴承内圈无法轴向定位;11—与5相同;12—轴承端盖厚度应小于轴承外圈厚度;13—两边均缺少了调整垫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1g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