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

更新时间:2023-03-08 06:10:5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香菱学诗

山东省诸城市龙源学校 李建秀

【教学内容】

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和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赏析香菱和黛玉的人物形象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的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阅读欣赏,品鉴学习。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香菱学诗》和《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来感受这部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原题是“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出示PPT),大家觉得那个题目更好?

(生思考)预设答案:1、“香菱学诗”更好,简单明了,点明了人物和事件。2、“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更好,题目中点明了香菱学诗的一个特点:苦。

二、香菱学诗之苦

既然原题中点出了香菱学诗的特点是“苦”,请同学们速读原文,从文中找出能表现香菱学诗苦的句子,并做出批注,判断你找到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体现了香菱怎样的性格特点。(生自由阅读,做批注)

预设答案: 1、“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香菱学诗的认真和刻苦。

2、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其中“逼”字和“央”字体现了香菱学诗的急切心情。

3、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香菱学诗的执着和对诗的痴迷。

4、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通过宝钗的叙事,从侧面表现出香菱对学诗的废寝忘食,痴迷不已。

5、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个“不肯丢开手”表现出香菱的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放弃,从而表现出她对诗的热爱。

6、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连对话中都鞥年随时联想到诗歌的内容,表现出香菱对诗歌的热爱和痴迷。

7、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主要通过神态描写来表现出香菱的废寝忘食。

8、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连做梦都在作诗,可见香菱学诗的热情和专注。

三、香菱学诗之因

香菱为了学诗,茶饭无心,坐卧不宁,废寝忘食,可谓非常辛苦。既然这么辛苦,香菱为什么还要学诗呢?(生思考,回答)

(出示PPT)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

(过渡)学诗,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香菱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要书法呢?我们一起来赏析香菱在梦中所得的一首诗,看看这首诗蕴含了香菱怎样的情感。(生齐读)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生思考,回答) 预设答案:

1、“影自娟娟魄自寒”是说月亮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表现了香菱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2、“绿蓑江上秋闻笛”意思是泛舟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照映下听到笛声,想起了故乡。由此可以看出,香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红袖楼头夜倚栏”是指女子在楼上倚栏望月,也蕴含着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意思是嫦娥看到人间的悲欢离合,也不禁自问:“为什么不能使得人们团团圆圆,永不分离呢?”表现了香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和盼望团聚的思想感情。

四、香菱命运之苦

(过渡)香菱是一个年轻的美貌女子,她何来的孤独凄凉呢?她为何会与亲人分离呢?她究竟遭遇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红楼梦》的第一回和第四回,来赏析一下,香菱命运的悲苦体现在那些地方。

(预设答案) 1、“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香菱原本生在乡宦之家,如果不被拐子拐走的话,一定会在父母的呵护下平安快乐地成长。她的母亲“深明礼仪”,香菱也会是一个“深明礼

仪”的大家闺秀,她的父亲“禀性恬淡”、“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香菱也会是一个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也就不需要恳求黛玉教他作诗了。可见她命运的凄苦。

2、“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可以看出甄士隐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

3、“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香菱在看花灯的时候被一个叫“祸起”的家人给弄丢了。

4、“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可以看出来,香菱对于父母来说,是掌上明珠,是心头肉。

5、偏这拐子又租了我的房子居住,那日拐子不在家,我也曾问他,他说是打怕了的,万不敢说,只说拐子是他的亲爹,因无钱还债才卖的。“从“打怕了的”可以看出,她在拐子手里饱受折磨。

6、“这个被打死的是一个小乡宦之子,名唤冯渊,父母俱亡,又无兄弟,守着些薄产度日,年纪十八九岁。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立意买来作妾,设誓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冯渊对待香菱有一见钟情的情感,而且对香菱颇为重视,如果香菱嫁给冯渊的话,一定可以过上平静安稳、相对幸福的生活。

但是这个愿望却被薛蟠给粉碎了。 7、“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他‘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而且使钱如土,只打了个落花流水,生拖死拽,把个英莲拖去,如今也不知死活。”从“生拖死拽”可以看出,薛蟠对香菱毫无怜香惜玉之心,甚至不把她当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并且,从“弄性尚气”和“使钱如土”来看,薛蟠本身就是一个花花公子,纨绔子弟,香菱在他手里一定被善待,被珍惜。

(教师点拨)

香菱被薛蟠生拖死拽了去,也不过是个妾的身份。而一个女子一但做了妾,就没有丝毫的尊严和地位可言。王夫人是贾政的正妻,赵姨娘是贾政的妾侍,她们都为贾政生儿育女,但是,王夫人的月例银子是二十量,赵姨娘的月例银子却是二两;同样是贾政的儿子,嫡出的宝玉和庶出的贾环在贾府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王熙凤曾经对这两个人的婚事曾经做过预测,她说:宝玉娶亲,满费上一万两银子,而环小子,三千两足以。不拘从哪里抿一笔子就够使了。可见,一个女人做了妾,不仅自己没地位,连自己的孩子也不被重视。从此可见,香菱命运的悲苦。

这个案子最终落在了贾雨村的手里,是幸还是不幸? 8、“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贾雨村胡乱断了案子,没有顾念当年甄士隐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和资助之情,这也是香菱悲苦命运的一个转折。

五、香菱身世之叹

香菱真是个命运多舛、身世凄苦的可怜女子。根据曹雪芹的判词(出示PPT)“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可以看出,香菱最终是被薛蟠的正妻夏金桂折磨而死。

提起香菱,贾府里的人多是一种怜惜的态度(出示PPT) “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的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

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叹息伤感一回。

——《 红楼梦》第七回

(宝玉心道)“可惜这么一个人,没父母,连自己本姓都忘了,被人拐出来,偏又卖与了这个霸王。”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贾琏笑道:“……谁知就是上京来买的那小丫头,名叫香菱的,竟与薛大傻子作了房里人,开了脸,越发出挑的标致了。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他。”(凤姐)道:“也因姨妈看着香菱模样儿好还是末次,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女孩子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故此摆酒请客的费事,明堂正道的与他作了妾。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我倒心里可惜了的。”

——《红楼梦》第十六回

六、香菱之笑

(过渡)香菱虽然身世坎坷,遭遇悲惨,但是她有没有成日里唉声叹气,对风流泪,对月伤怀呢?

没有。香菱表现出来的最多的状态就是:笑。

请同学们从原文中找出描写香菱笑的句子,找一两处加以赏析。(生小组合作,互相分享)

预设答案: 黛玉道:“……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从这个笑字可以看出,香菱非常聪明,一点就通。

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从这里的“笑”可以看出,香菱对学诗充满了热情。

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香菱此处的笑,是一种内心凄凉悲苦却无处诉说的无奈的笑,凄凉的笑。

(教师点拨)香菱命运悲苦,作者却一直在写香菱的笑。这就是以笑写苦的手法。香菱笑得越多,我们对她的同情怜惜就越深,这个人物带给我们的感染力就越强。我们不得不对作者的匠心独运感到佩服。

七、黛玉之美

(过渡)香菱学诗取得的成就,跟香菱的聪明勤奋、刻骨执着是密不可分的,但是黛玉的功劳也是不可磨灭的。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原文,赏析黛玉的性格

特点。(先自由阅读批注,然后小组内交流)

预设答案 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黛玉非常真诚热情,并且显示出了她对诗歌的独特见解,体现出她的才学渊博。

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真诚地对香菱学诗提出了意见,她所推荐的诗,她一定都是烂熟于心的,可见黛玉的才学渊博。

黛玉先是交给香菱作诗的结构,立意要紧,然后推荐香菱熟读,再给他题目让她作诗,一稿不成,再写一稿,表现出她在教的过程中非常讲究方法。

(教师总结:)黛玉是一个真诚热情、才学渊博的女子。其实,曹雪芹在对黛玉进行肖像描写的时候,就已经勾勒出了黛玉的很多特征。(出示PPT)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时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从这段描写中,你还读出了黛玉有什么特点? 预设答案:(美丽,聪明,多愁善感) (教师总结:)黛玉是一个聪明美丽、才学横溢、多愁善感的贵族少女。如果同学们想更加具体地去了解黛玉这个人,还是要将自己投身到名著中去,阅读欣赏,品鉴学习。

八、香菱学诗之疑

最后,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香菱学诗不去找宝钗教自己,而去找黛玉?”仅仅是因为宝钗不赞成香菱学诗吗?若是这样,为何宝钗自己却是个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女子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需要同学们投身到《红楼梦》中去,仔细欣赏,用心品读,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读这部不朽的名作,因为它有值得你用一声时间去探寻的智慧,它会让你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2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