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20 香菱学诗学案 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12-07 21: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香菱学诗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积累文中的诗词文化知识,从香菱学诗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示。 3.了解香菱为什么对诗如痴对醉,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4.理解《红楼梦》主题思想。 一、走近作者

曹雪芹,字 ,号_____________,又号芹圃、___________ 。祖籍辽阳。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后因多次与宫廷斗争有牵连,家道逐渐败落。曹雪芹晚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十分穷困,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他性格豪放,喜欢饮酉,多才多艺,工诗善画。“诗笔有奇气”.诗风接近唐代寿人李贺。他有骨气,孤傲不屈,疾恶如仇。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红楼梦》。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但佚失不传。今传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二、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三、字词积累 1.字音 仄声(zè) 应场( ) 庾信( ) 蘅芜苑( ) 三味( ) 腻烦......( ) 暧暖( ) 请柬( ) 胡诌( ) 颦( ) 嘟哝( ) .....穿凿( ) 姊妹( ) 怔怔( ) 暖香坞( ) .... 画缯( ) 鳏鳏( ) .. 2.词义

造化:福气;运气。

腻烦: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到厌倦。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诌:编造言词。

鳏鳏: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穿凿: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地灵人杰: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开端。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合.结束语。 四.整体感知

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由香菱到潇湘馆拜访黛玉请求学诗写起,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基本可以分为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基本可以分为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节调选的故事在小说原来的回目中有“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苦吟”二字体现了全篇的主旨。全文以香菱为刻画的主要人物,另外还刻画了黛玉和薛宝钗等,这些人物形象象个性鲜明。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的自然而又耐人寻味。

第1页 共4页

结构图示:

?香菱拜师????学诗有所得???香菱学诗??苦学写诗????学有所成???二.再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2.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的?找出文中有关香芙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3.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 拓展延伸:

1.《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指的是___________,此人最善于玩弄权术。诗句“盛夏诗酒无双士,寿莲文苑第一家”赞颂的是_____________(填人名) 六.品读鉴赏

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

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予,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浓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可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例如:描写春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地她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富于内涵,同时也要符合生活实际。

宴游大观园

……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鬓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拟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下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吏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宝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工作站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姆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

第2页 共4页

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禽攘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鉴赏点拔]只是一“笑”,在这段描写中,作者却能抓住人物不同的地位,身份和性格,写出各人的笑态。史湘云素来爽直爱乐,被刘姥姥说得“撑不住”,笑得“一口饭都喷了出来”,一个“喷”字,把史云的性格写得光彩照人;黛玉平日多愁善感,体质又弱,突然大笑,难免“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贾母十分宠爱宝玉,把其视若掌上明珠,孙儿笑得撒娇地滚到老祖宗怀里,老祖宗笑得搂着孙儿叫“心肝”;王夫人是凤姐的婶子、姑母和后台,当着贾母笑指挑起这场笑的“肇事者”凤姐儿,切合身份的欣赏而略带嗔责的神态,跃然纸上;薛姨妈以她的地位和身份,自然笑起来无所顾忌,“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是一个性格耿直的闺中英杰,素来敢作敢为,从不忸怩作态,因而笑得连自己的饭碗也不住,竟合在了迎春的身上;惜春懦孤僻,又是偏房生养,笑得再厉害,也不会滚到贾母怀里,只是“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至于笑得“弯腰屈背”的丫头奶奶,惟恐放肆的大笑被主子责骂,呼得“躲出去蹲着笑”。探春,迎春的丫头,还要强忍着笑为主子去换弄脏的衣服。凤姐“泼辣”,鸳鸯稳重,且都知道“内情”,撑着不笑,也很正常。一个小小场面的描写,各人性格尽显无遗,表现了艺术家善于用细腻准确的语言把握人物个性的高超的艺术才华。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就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又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却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虚心好学。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是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滑对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⑥要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求》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请救。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⑦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这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谦逊,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雅量,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濯,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⑧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

1. 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④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结构完整。

第3页 共4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j6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