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陈涉世家》教学案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04-20 02:4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陈涉世家

师生座右铭:最清晰的脚印,印在最泥泞的历史之路上。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了解《史记》与司马迁;

⑵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⑶熟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了解作者司马迁为了理想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

⑵学习陈涉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能通读全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文中重点难点词语的含义。

三、学习难点

(1)熟读课文。

Ⅰ教材助读——我会学!

一、走近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二、《史记》简介:

《史记》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本纪记述了历代帝王的事迹;世家主要记述诸侯王国的事迹;列传则是人臣之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秦末农民起义的情况简介:

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到秦二世时,赋税更加严重了,人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动领导了大泽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而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

四、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断句,结合课下注释通译全文,注意圈点勾画,将不明白的地方用红笔标出来。

朗读的基本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重音。

示例: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2、轮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停顿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更正。轮流读课文有错即停,师指名正音,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及时表扬声音响亮,读得正确流利的同学。

3、分组交流,释疑译文。

点拨: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解释疑难(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自己的积极思考、合作探究意识)。

4、师生译讲课文。

(1)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语,最后连起来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如有错,请帮助纠正。

(2)学生译讲,依次一人译一句。若有错,师指名更正,生不会,师纠正。

(3)生译后,自由读课文,巩固词语义。

(4)生齐读课文。

Ⅱ预习自测——我能行!

学习建议:“运用一分知识,需要十分积累”,只有“细心才对,思考才会”。请同学们认真审题,独立完成,闭卷5分钟完成,并自主纠错。

1、给下列字注音。

鹄()適()恚()蕲()铚()酂()柘()谯()稷()2、下列加粗字注音,每组都有一个错误的,请找出来并改正。答:(1)()、(2)()(1) A 阳夏 ( xià ) B 辍耕 ( chuò ) C 嗟乎 ( jiē ) D 鸿鹄 ( hú )

(2) A 谪戍 ( zhé ) B 数谏 ( shù ) C 间令 ( jiàn ) D 篝火 ( g ōu )

3、指出下列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A、发闾左谪戍渔阳900人,屯大泽乡()通()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

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通()

D、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通()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句是 ( )

A、发闾左 / 谪戍渔阳 / 九百人。

B、今 / 诚以吾众 /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又间今吴广 / 之次所旁 / 从祠中。

D、乃令 / 符离人葛婴 / 将兵 / 徇蕲以东。

5、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理解正确的是 ( )

A、此句批判了帝王将相世代相袭的谬论,反映了农民们要推翻封建统治的气概。

B、此句批判了统治者企图永远把持政权的如意算盘;这种企图不能得逞。

C、此句说明统治者再也不能麻痹了,他们的阴谋被陈胜识破了。

D、此句揭露了统治者企图世世代代骑在人民头上的罪行,说明陈胜识破了诡计。

6、填空

( 1 ) 《陈涉世家》一文选自____ ___ ,课文记叙了__ ____。

( 2 ) 《陈涉世家》作者是_______,他是我国______朝著名的_______、______。他用毕生的精力著成了 ____,全书_______篇,后人称这部书为《__________》。

Ⅲ我的疑问?——我能质疑提高!

请你将预习中未解决的的问题和有疑惑的的问题写下来,待到课堂上和同学们探究解决。

Ⅳ信息链接

《史记》成语积累

【约法三章】约:商议确定;法:法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运筹帷幄】人们把“运筹帷帐之中”简称为“运筹帷幄”,用来指在后方策划战或研究战略战术。现引申为筹划指挥。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建:倾倒,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的形势。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招摇过市】招摇:张扬炫耀;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多多益善】益:更加。越多越好。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九牛一毛】人们用“九牛一毛”来比喻数量非常少,或者形容事物非常渺小。源于司马迁的《史记?报任安书》。

【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滑稽列传》。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无面目见江东父老】出自:《史记?滑稽列传》。羞见故乡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你知道出自本文的成语吗?A B 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8m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