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字教学变得鲜活有趣-精选教育文档

更新时间:2023-12-07 21:56: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让写字教学变得鲜活有趣

崔峦老师在一次人教版实验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做总结性讲话时指出:“字是一个人的名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孩子放下心来,好好写字,老师也要写好字。现在,我国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不能丢掉这一传统。评估语文课的质量时不要忽视这一点。”毋庸置疑,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重视学生的写字,改进和加强写字教学是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亮点之一,也是我们在今后教学中必须集中力量突破和拿下的“主阵地”。但如何给枯燥乏味的写字教学注入活水呢?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写字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形象化语言,不仅有效突破了写字教学的难点,而且让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形象比拟,巧记笔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另一半。”每个字都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笔画就像造房子所需的砖、瓦、柱、梁等基础材料一样。材料好了,造的房子才可能坚固、美观,材料不好了,怎么可能造出好房子呢?因此,在一年级写字教学中,我在教学生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今后的写字教学打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写字是一件枯燥且乏味的事,怎样让孩子爱上写字呢?法国罗曼·罗兰说得好:

“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因此培养学生写字兴趣,掌握笔画要领是至关重要的。

指导学生写横画时,多数学生把横画写得比较平,甚至往下坠,导致字死板无神采。我以人为喻,告诉学生:“如果横画的右端高一些,就好像人稍微昂起头,这样显得比较有精神,具有活泼感。”

“捺”是基本笔画中最难写的,特别是捺脚的写法,学生不是写得太直就是太翘。我把这个笔画比做滑梯,开始一段是比较平的,可供我们坐下;中间一段是斜的,以便我们向下滑;最后一段又是平的,好让我们能停下来。这样一讲,学生就能很快掌握捺画的写法了。我还编了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捺像儿童滑滑梯,由轻到重向右出。以此类推,许多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信手拈来:悬针竖下像针尖,垂露竖下小露珠;撇像小刀尖尖头,先垂后轻轻轻起。妙趣横生的顺口溜易学易记,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很好地掌握了基本笔画的书写技巧。

当学生不重视笔画练习时,我就引用王羲之的话:“一点失度,如美人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失一肱。”用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来教育孩子,告诉他们一个点没有写好,就好像人的一只眼睛有了毛病;一个笔画没有写好,就好像一个壮士折了一条胳膊,所以必须下工夫练好笔画基本功。这样一讲,学生就能更清楚地认识到笔画练习的重要性了。 二、偏旁教学,渗透人文

大部分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这些偏旁的书写,就可以将之应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优美合理。

刚开始学“木”字旁时,常有小朋友忘了把“捺”改成“点”,我风趣地提醒他们:“呀,腿伸得那么长,把旁边的好朋友都踢到一边了,真不懂礼貌!”小朋友哈哈大笑。于是我顺势而导,指出:“许多偏旁朋友都讲究‘穿、插、避、让’,如女字旁、身字旁、雨字头、足字旁等,它们彼此伸缩退让,才会使自己所在的汉字紧凑漂亮。在以后的写字中,我们还会发现很多汉字都具有我们中国人的这种‘谦让’美德。”我想,这些美好一定会在孩子们以后的写字生涯中慢慢孕育、生长。 在教学四点底时,尽管反复强调四个点大小不一、方向不同,但有些学生还是记不住。于是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这四个点就像一家人出去郊游,一前一后是爸爸妈妈,爸爸迈着前腿向前跨,妈妈在最后,两个大人呵护着中间的两个小不点。这一形象的比喻使四个点在孩子们的眼里活了起来,有了生命,有了情感。 三、把握结构,美感熏陶

汉字本身的美在于它凝结着人们丰富的情感与创造力,人们正是通过其独特的“形式美”、“结构美”来体会美的享受和愉悦的。写字之前,引导学生观察字,通过观察发现汉字的结构美。这对于提高学生对字的审美能力和写字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书写“眉”字时,有的学生把上面部分写得很大,下面的目写得很小。这时,我适时示范,先故意把“目”写歪,学生都说不好看,然后,我又写了个好看的“眉”,并指导说:“眉毛弯弯细又长,眼睛大大在中央。我们写的时候,一定要把眉毛和眼睛对正了,要不像刚才那样贼眉斜眼,多难看呀!” 类似这样的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难忘。平日教学时我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大妈,白大妈,同坐一块石头上”;“坐”字,编成“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告”字,编成“一口咬掉牛尾巴”等。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 四、会意教学,注重体验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袁晓园说:“世界上唯有汉字有字理。”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这是汉字与生俱来的最本质属性。古老的汉字浓缩了远古真实丰富的生活画面,保存了中华民族珍贵的悠久记忆。这是汉字的表意性使然,我们祖先对万事万物细腻的观察、丰富的联想、缜密的思考和入微的描摹都沉淀在字形中。在现代汉字中,大部分会意字不失造字初意,最能体现汉字的表意性,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充分利用会意字的特点,掌握常用会意字的古文字写法,写字课将变得有声有色。

如教学“北“字时,针对学生经常把“北”写成“兆”的情

况,我先指导学生记住它的形:“‘北’甲骨文字形像两人相背站立(●),是‘背’的本字,后假借为南北之‘北’。”并请两个学生到讲台上,伸平手臂,背靠背坐着,演示“北”字的字形。再引用造字解说中的解释“背对追击的敌人,弃战而逃”来说明,靠右的士兵手握兵器、匕首而逃,避免再写成“兆”,生动有趣的描述让学生学得饶有兴致。

又如讲“飞”字时,针对学生把点和撇写得一个短、一个长,还有横斜钩书写不到位的现象。我先用图字对照的方法形象感知字形,展示一张飞行中的小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飞行时鸟儿的姿态,找出相似之处。学生争相发言,有的说鸟儿飞行时,头部向前伸,小肚子微微鼓起。有的说空中的鸟儿要不断扇动翅膀才飞得高呢。我适时引导孩子:“看来‘飞’字就是从鸟儿飞行时的样子演变而来的,我们把它安到田字格中,可得注意,横斜钩就像它的身体,要有弧度,这样就显得舒展而有美感了。一点一撇就像鸟儿的一对翅膀,必须一般长,如果一个长、一个短,小鸟就只能原地打转,就无法飞行了。”

在《所见》一课中教学“牧”时,因为这个汉字很特殊,有两个表意偏旁,我们知道,汉字的表意偏旁都和它的意思有关,那为什么“牧”既有牛字旁,又有折文旁呢?我查阅了各种资料后,课上告诉孩子:“老祖宗造字时,折文旁是这样演变的(见下图),

它像不像小手上拿了一根小木棍?这就是折文旁在两千多

年前的样子——拿着木棍的手。同学们再看(板书‘●’)这个古汉字表示的是长着犄角的牛。手拿棍子跟在牛的后面(板书‘● ’)说的是放牛,也就是现在的‘牧’。经过漫长的汉字演变,折文旁沿用到现在,引申为手持物件,如‘教、改、收、政’等。我们的汉字是多么神奇有趣!”每当我讲到汉字的发展变化时,孩子们个个凝神屏息,这一点再次证明我们教学汉字不应只停留在汉字表面,而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触摸文化,则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记得更牢。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形象化的语言赋予了汉字生命力,教学中既要教写字,又教做人,还要关注生活,使枯燥的写字教学鲜活有趣。今后,我们要不断总结和思考,锤炼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写字教学更具人文性、生活性、趣味性和实效性,要把“写一手美观的汉字”作为信念留在孩子们的心中,做到“以书载道传文化,以字塑人绘华章”,“一撇一捺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让一手好字伴随孩子一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j6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