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教学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14 08: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主备人:王永平 备课时间:09年1月5日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学情分析: 课后回顾: 自主探究:(06广东高考)同主族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 ( ) A、6 B、12 C、26 D、30

还有哪些可能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 , 周期其期称为长周期,第 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纵行,除了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 个纵行共分为 个族,其中 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 族,一个 族。

a、主族:由 元素和 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表示: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副族:完全由 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

Ⅰ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Ⅷ族: 三个纵行 d、零族:第 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 元素 ⅡA称为 元素 ⅦA称为 元素 零族称为 元素 板书设计: 自我测试:

1.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

观点的是 ( )

A.HF B.H3OC.NaH D.H2O2

2. 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

元素,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 A.n=m+1 B.n=m+11 C.n=m+25 D.n=m+10

3、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 ( )

A.第二周期 B.第三周期 C.ⅣA族 D.ⅥA族

4、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 ( )

A.C、N、Si B.N、P、O C.N、O、S D.C、Si、S 5、A、B两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包含元素种类数目分别为m和n。如果A和B同在Ⅰ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

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如果A和B同在Ⅶ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

6、原子序数大于4的主族元素A和B的离子Am+和Bn-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据此推断:

①A和B所属周期数之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A和B的核电荷数之差为______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③ B和A的族序数之差为________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7、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形成单质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

(2)写出Y元素形成的单质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单质Z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主备人:王永平 备课时间:09年1月5日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学情分析: 课后回顾: 1、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性质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Li+O2 ________________ Na+O2________________ K+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Rb等碱金属与O2反应,会生成超氧化物。 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2、与水的反应

K+H2O____________________ Rb+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Na、K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小结:2M+2H2O == 2MOH+H2↑ 碱性:

思考: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相似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递变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颜色:_______________ 状态:________________ 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 熔沸点:_______________ 在水中的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卤素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卤素和H2的反应可用通式H2+X2 = 来表示,反应时按F2、Cl2、Br2、I2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 ,反应程度依次 ,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 。 2、卤素单质间相互置换反应:

-Cl2+ NaBr = ____________________ Cl2+ Br =_____________________

Cl2+ KI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2+ I =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F2不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Cl2,因为F2在水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2F2+ 2H2O = 4HF + O2

( )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是有色气体 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3

2、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预言错误的是:( ) A.在碱金属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3、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与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A. HI和HClO B. HCl和HIO

C. HClO3和HIO D. HClO和HIO

-----

4、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Cl、I

---

B、I、Br、Cl

---

C、Br、I、Cl

---

D、Cl、I、Br

---

5、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卤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 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熔沸点升高 C、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氧化性增强 D、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通式X2+H2O=HX+HXO表示 6、(2008四川)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租序数 B.除点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7、(2008全国理综)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

化合物的是 ( )

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

8、已知NH3(液)与H2O(液)相似均可电离:2H2O

H3O+OH,2NH3

+-

NH4+NH2。据此写出Na

+-

与液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

主备人:王永平 备课时间:09年1月5日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 学习目标:认识元素、核素、质量数和同位素的含义。 学情分析: 课后回顾: 1、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原子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g HmX分子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

1、原子序数= = =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 和核外带负电的 构成的。原子核由 和 构成。 一、原子结构

质子

原子核 1、原子 中子

核外电子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粒子 电 子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性和电量 电荷 -31 质量/kg 9.109×101/1836(电子与质子相对质量 质量之比) 质 子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27 1.673×101.007 中 子 不显电性 1.675×10-27 aaaaA. (A-N+m)mol B. (A-N)mol C. ( A-N)mol D. (A-N+m)mol A+mAA+mA

2、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

研究。下列关于202Pt的说法正确的是 ( )

78A. B. C. D.

20278Pt和198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78202782027820278Pt和198Pt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78Pt和198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78Pt和198Pt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781.008 3、某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2.8 g该元素的单质与氧充分作用,可得到6 g化合物XO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A.第三周期 C.第Ⅳ主族

B.第二周期 D.第Ⅴ主族

思考:从表格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哪种微粒?

2、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

质量数(A)= +

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

A数ZX。

4、1995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兰州首次合成了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镤-239,并测知其原子核内有148个中子。现有A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比镤-239的原子核内少54个质子和100个中子,则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A.第三周期第ⅠA族 B.第四周期第ⅠA族

C.第五周期第ⅠA族 D.第三周期第ⅡA族

5、某元素X构成的双原子单质分子有三种,其式量分别为70、72、74,在天然单质中,此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6∶1,由此推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元素X有三种同位素

B. 其中一种同位素质量数为36

C. 质量数为35的同位素原子的质量分数为75%D. 元素单质X2的平均式量为71

二、核素:

同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位数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6、36 g H2O与80 g D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之比是________,所含中子数之比是________,它们分别与Na反应时,所放出气体体积之比(同条件)是________,质量之比是________。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主备人:苏占东 备课时间:09年1月19日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学情分析: 四、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 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 ,半径 。 (2)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 ,离子半径逐渐 。 (3)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 ,高价阳离子半径 低价离子半径。 【自主探究】

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用编号回答):

① ② ③ ④

⑴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 ⑵具有最低负化合价的是___________ ⑶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 ⑷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 板书设计: +11 【基础知识】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 2.表示方法 电子层(n) 对应符号 3.排布规律

⑴按能量由低到高,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①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个电子 ②第2层最多排____个电子 ③除K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能有____个(K层最多有__个) ⑵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能划出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科学探究1]标出1—18号元素的化合价,找出规律。 原子序数 1~2 3~10 11~18 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 +1 +1 +4 +5 -4 -1 +1 +4 +5 +7 -4 -1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 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三、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元素符号 原子半径nm 元素符号 原子半径nm 元素符号 原子半径nm H 0.037 Li 0.152 Na 0.186 Be Mg B Al C 0.077 Si 0.117 N 0.075 P 0.110 O 0.074 S 0.102 F 0.071 Cl 0.099 He Ne Ar 1 2 3 4 5 6 7 2 8 1 +16 2 8 6 +14 2 8 4 +9 2 7 【自我测试】

1.核电荷数为16的元素和核电荷数为4的元素的原子相比较, 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

的是 ( )

A.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次外层电子数 2.下列数字为几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其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 A.8 B.14 C.16 D.17

3.某原子核外共有n个电子层(n>3),则(n一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 ) A.8 B.18 C.32 D.2(n一1)2

4.A、B两原子,A原子L层比B原子M层少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分别是 ( )

A.硅和钠 B.硼和氮 C.碳和氯 D.碳和铝 5.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

0.089 0.082 0.160 0.143 总结: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 ,呈现周期性变化。

为 ( )

A.3 B.7 C.8 D.10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

( )

A.同种原子 B.同种元素 C.互为同位素 D.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7.有A、B两种元素,已知元素A的核电荷数为a,且A3-与Bn+

的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 ( ) A.a—n一3 B.a +n+3 C.a+n一3 D.a—n+3 8.某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偶数,该粒子可能足下列中的 ( )

9.由短周期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A3+

2-

3+

2B3 ,A比B少一个电子层,且A具有与Ne原子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3+

2-

2B3是三氧化二铝 B.A与B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相同 C.A是第2周期第ⅢA族的元素 D.B是第3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

10.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夕}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核电荷数为l 到18的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 ) A.3对 B.4对 C.5对 D.6对

11.(08年北京高考卷)X、Y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mXa+

与nYb-,得m+a=n-b B.X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

C.X、Y一定不是同周期元素

D.若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X一定大于HnY

12.(08年全国高考1卷)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 ( )

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

13. (08年广东理科基础卷)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确的是( )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08年广东理科基础卷)根据表1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表1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D.L2+

与R2-

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二课时)

主备人:苏占东 备课时间:09年1月19日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 【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学情分析: 【基础知识】

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性质 强弱判断依据 金属性 非金属性 二、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实验一] Mg、Al和水的反应: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加入2~3 ml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两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Na Mg Al 与冷水反现象 应 化学方程式 与沸水反现象 应 化学方程式 结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NaOH Mg(OH)2 Al(OH)3 物碱性强弱 中强碱 [实验二]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 Mg Al 现象 反应方程式 结论

[总结]Na、Mg、Al与水反应越来越 ,对应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 ,金属性逐渐 。[资料]: Si P S Cl 单质与氢气反应高温 磷蒸气与氢气加热 光照或点燃时发的条件 能反应 生爆炸而化合 最高价氧化物对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应的水化物(含氧弱酸 中强酸 强酸 强酸(比H2SO4酸)酸性强弱 酸性强) 结论 [总结]第三周期元素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三、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四、元素周期律(1)定义: 。(2)实质: 。 【自主探究】

根据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体会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板书设计:

【自我测试】

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1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2.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A.4 B.5 C .6 D.7 ( ) 3.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X,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 B.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O3 C.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3 4.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5.M、N两种元素的原子,当它们每个原子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放出的能量M大于N,由此可知 ( )

A.M的氧化性小于N B.M的氧化性大于N C.N2+

的还原性小于M2-

D.N2-的还原性大于M2-

6.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 A.O、S、Na、K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Na、Mg、A1、S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C.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KOH、Ca(OH)2、Mg(OH)2、A1(OH)3的碱性依次增强

7.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H2,而B不能.

8.(2007·广东)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周期元素中,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现已发现的零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 C.第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D.所有的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

10.周期表中关于主族元素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主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B.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C.第n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为十n价,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为8-n(n≥4) D.第n主族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2On,氢化物分子式为RHn (n≥4)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8个电子

B.其原子与同周期I A、ⅡA族元素的简单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C.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 D.范德华半径比同周期ⅦA族元素原子的大

12.短周期元素X、Y和Z,已知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M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少2个,则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 )

A.X2YZ4 B.XYZ3 C.X3YZ4 D.X4Y2Z7

13.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显碱性,且

碱性B>A;C、D两种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

A.B

14.超重元素“稳定岛”的预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着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的稳定同位素x。请根据原子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预测:

(1)它在周期表的哪一周期?哪一族?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2)写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氢氧化物(或含氧酸)的化学式,并估计后者的酸碱性。 (3)它与氯元素能生成几种化合物?哪种较为稳定?

( )

A、 X原子的电子层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 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 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 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思考:1、标出下列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Cl MgCl2 AlCl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2、总结最高正化合价与什么有直接关系?

构 性

15.(08年全国天津卷)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同期元素,W、X是金属元

素,Y、Z是非金属元素。

(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与Y 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用分子式表示)

(5)W、X、Y、Z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练习】X、Y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课时)

主备人:苏占东 备课时间:09年1月19日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2)、了解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区。(3)、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学情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 = 思考:写出下列化合物中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2CO3与CH4 H2SO4与H2S HCl与HClO4 分析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原因。

得出结论: 。

【练习】某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XO4,则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

若其水溶液呈现酸性,且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它在元素周期表中 的位置是: 。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预测未知物的位置与性质

【练习】Ra(镭)是原子序数最大的第ⅡA族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是第ⅡA族中最大的 B、 遇冷水能剧烈反应 C、 位于第七周期

D、 Ra(OH)2是两性氢氧化物

2、寻找所需物质

在 能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 ; 在 能找到制造农药的材料,如 ; 在 能找到作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自主探究】

(08年海南高考卷)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基础知识】

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认真观察下表,填空并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线,标出其附近的元素符号。

1 2 3 4 5 6 7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非金属性逐渐 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金属性逐渐 (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

___________(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稀有气体除外)___________; (5)、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大于_____(填化学式)。 板书设计: 【自我测试】

1.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可能用于 ( ) A.制新农药 B.制半导体材料 C.制新医用药物 D.制高温合金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3.某元素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XO2n-2:,则在某气态氢化物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 )

A.一(12—5n) B.一(12—3n) C.一(6—3n) D.一(10一n) 4.X、Y、Z三种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碱性,Y的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酸性,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两性,则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

加的顺序是 ( )

A.X、Y、Z B.X、Z、Y C.Z、Y、X D.Y、Z、X

5.下列叙述能说明金属A比金属B更活泼的是 (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多

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比l mol B多 D.常温下,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 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字母i所代表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 B.字母a、c.d、h所代表的元素形成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C.上表14种元素中n元素失去核外第1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D.上表14种元素中m元素失去核外第1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少

7.(2007·广州模拟)元素A、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一b),L层电子数为(a+b),则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可能有 ( )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硫酸反应 C.能与NaOH反应 D.能与碳酸钠反应

8.(08年宁夏高考卷)短周期元素E的氯化物ECln的熔点为-78℃,沸点为59℃;若0.2mol ECln与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57.4g的AgCl沉淀。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E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在ECln中E与Cl之间形成共价键

C.E的一种氧化物为EO2 D.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IVA族

9.(08年全国山东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SiH B.O――

4比CH4稳定 2半径比F的小

C.Na和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

10.(08年全国四川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除零族元素,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租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第三节化学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概念的理解;(2)电子式的正确书写 【基础知识】 一、书本实验:

二、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过程

三、离子键

注意:(1)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不能单纯地理解为静电引力,而是包括引力和斥力两个方面。当阴、阳离子相距较远时,相互间的引力起主导作用,而当其距离靠近时,斥力逐渐增大,直至距离缩短到一定的程度,斥力与引力平衡,于是就形成了离子键。阴、阳离子间的斥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电子与电子之间;二是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2)阴、阳离子是形成离子键必不可少的微粒,缺一不可。(3)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间形成离子键。少数非金属间亦能形成离子键,如NH4C1等铵盐。 四、离子化合物

由 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注意:(1)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是离子化合物,但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2)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1C13、BeCl2等是共价化合物。 五、电子式

(1)在 周围用“ ”或“ ”来表示原子的 电子(价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如:钠、镁、硫、氯原子的电子式分别为: 。

(2)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可用电子式表示,如氯化钠的形成可表示为: 。 【自主探究】

根据教材中列举的实例,并查阅有关资料,讨论归纳有关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方法及注意事项,及如何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测试】

1.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

2.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4.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 )

A.Be2+

中的质子和电子 B.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03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阳离子一定是金属离子,阴离子一定只含有非金属元素

B.某金属元素的阳离子和某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后一定形成离子化合物 D.金属K不能从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6. 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7. 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8、.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9、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 A.可溶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10、下列关于电子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每种元素的原子都可以写出电子式 B.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它的离子符号相同 C.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加方括号表示 D.电子式就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式子 11、用电子式表示。

①铝原子_________________ ②硫离子_________________ ③硫化钾的形成过程

12、某化合物XY2中,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电子总数为54,则XY2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13、X元素位于ⅡA族,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60%,Y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X与Y能形成稳定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键结合的,它形成过程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概念的理解;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2)、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判断和被破坏的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基础知识】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成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电子,当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化学键时一般不发生电子的 ,通常通过 形成化学键。

(2)共价键的概念: 叫做共价键。

(3)共价键的分类: ①非极性键:由 的原子问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 ,成键的原子因此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 ②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由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因为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将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所以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显 ,吸引电子能力弱的原子一方显 。像这样共用电子对 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二、结构式

在化学上,用 表示 的图式叫做结构式。 三、共价化合物

以 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如H20、C02、Si02:、CH3CH20H等都是共价化合物。 四、化学键

(1)定义:使 相结合或 相结合的 通称为化学键。

(3)化学反应的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旧化学键 与新化学键

的过程。

五、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①概念: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 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 。 ②强弱: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 ,它主要影响物质的 、 、 等物理性质,化学键属分子内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③规律: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 越大,分子间作用力 ,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 。

④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由分子组成的共价化合物、共价单质和稀有气体的分子之间。在离子化合物、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物质中只有化学键,没有分子间作用力。

(2)氢键

①概念:像 、 、 这样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 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汽化,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

②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这是因为固体熔8.(08年宁夏高考卷)短周期元素E的氯化物ECln的熔点为-78℃,沸点为59℃;若0.2mol Ecl

n

与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57.4g的AgCl沉淀。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E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在ECl中E与Cl之间形成共价键

( )

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的氢键,消耗更多的能量。 【自主探究】

1、根据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结合电子式的书写讨论、分析原子形成分子或物质时原子最外层是否达到8电子(或2电子)稳定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概念、所含化学键的类型、达到稳定结构的途径、常含元素的类型及电子式的书写等方面

讨论总结有关两类化合物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测试】

1.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2.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3.已知乙醇分子内含有C—C键,则固体乙醇分子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 )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范德华力

4.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 A.C02 B.PCl3 C.CCl4 D.N02

5.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 ) A.一定是离子键 B.一定是共价键 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08年广东高考卷)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3

7.(08年海南高考卷)HBr分子的电子式为: ( )

nC.E的一种氧化物为EO2

D.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IVA族

9.(08年全国重庆卷)在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的冰雪灾害中,使用了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

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

⑴、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X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是__________。

⑵、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则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D与E能形成一种非极性分子,该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D所在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⑶、元素W与Y同周期,其单质是原子晶体;元素Z的单质分子Z2中由3个共价键;W与Z能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⑷、元素R与Y同主族,其氢化物能用于刻蚀玻璃,R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之一是OR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填表 物质的写出④⑤⑦的电子式 化学式 用电子式表示①②③⑥属离子化合物还是共含哪些化学键(非极性的形成过程 价化合物(或单质) 键、极性键、离子键) ①H 2O ②Br 2 ③NaI ④Na 2O2 ⑤NaOH ⑥CO2 ⑦H2O2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一章化学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

(满分100,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N:14 O:16 Na:23 Ag:108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

1、6027Co是γ放射源,可用于农作物诱变育种,我国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对6027Co原子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质量数是60 B、质子数是60 C、中子数是33 D、电子数是27 2、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和阴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LiI B、NaBr C、KCl D、CsF

3、硼有两种同位素1011,硼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10.8,则对硼元素中105B和5B5B的质量分

数的判断正确的是

A、20% B、略大于20% C、略小于20% D、80%

4、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I A族的氢元素,也可放在Ⅶ 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HF B、H3O+ C、NaH D、H2O2

5、某元素A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4,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氧占60%,且A的原子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则A的元素符号为

A、C B、Cl C、S D、P

6、某元素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XO2n-2,则在某气态氢化物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

A、5n-12 B、3n-12 C、3n-6 D、n-10

7、有X、Y、Z、W四种主族元素,已知阳离子X、Y和阴离子Z、W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并且离子半径X>Y,阴离子所带电荷数Z>W。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

A、X>Y>Z>W B、Y>X>Z>W C、Y>X>W>Z D、Z>Y>X>W

8、某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Z,已知Bn—

和Am+的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元素的

原子序数用Z、n、m来表示,应为

A、Z+n-m B、Z-n+m C、Z-n-m D、Z+m+n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漏选得1分,只要有一个选错,得0分,共30分)

9、A与B两种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1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氧化性小于B B、A—

还原性大于B—

C、A的氧化性大于B D、B—

还原性大于A—

10、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一定是活泼的金属

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XC、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YD、1 molY单质跟足量水反应时,有2 mol电子发生转移 Z11、铊是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铊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六周期,与铝同主族元素,元素符号是TL,以下对铊的性质的推析不正确的是 A、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 B、能生成+3价离子 C、氢氧化铊是两性氢氧化物 D、TL3+的氧化能力比Al3+强

12、氯只有35Cl、37Cl两种稳定同位素,它们在氯气中的原子数之比35Cl:37Cl为3:1,则相对分子质量为70、72、74的氯气分子数之比可能是

A、5:2:1 B、5:2:2 C、9:3:1 D、9:3:2

13、Y元素最高正价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是4;Y元素与M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并在水中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该化合物是

A、KCl B、Na2S C、Na2O D、K2S 14、某元素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总数的

13,该元素的氧化物可能是 A、R2O B、R2O2 C、RO2 D、R2O5 15、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B、两个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C、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个 D、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6、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且X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不是H2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H3XO4 B、X是第二周期V A族元素 C、X是第三周期Ⅵ A族元素 D、X的最高化合价为+4

17、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从左到右改为第1~18列,碱金属族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O5 B、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C、第1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无含氧酸 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18、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电子数均相等,它们不可能是 A、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 B、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C、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D、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 23、(11分)A、B、C、D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离子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B元素的离子结构和Ne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5.8 g 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00 mL 2 mol·L子的电子层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根据上述条件回答:

(1)元素C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A元素是___________,B元素是___________,D元素是__________。

(3)A与D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判断该化合物在空气中是否变质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盐酸完全反应;B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H2在C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元素原

二、填空题(共20分)

19、(8分)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

A: B : C: D : (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0、(6分)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E同主族,且E元

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A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的两倍。B、C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D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F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回答下列问题: ⑴ 用电子式表示B、F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

⑵ A、C两元素的化合物与B的氢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⑶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填“大于”、“小于”)E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1、(6分)A、B两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包含元素种类数目分别为m和n,如果A和B同在I 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如果A和B同在Ⅶ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若A元素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ACly,式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6,则y=____________。

22、(9分)A、B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B两元素的单质都能与水剧烈反应,在反应中A单质为氧化剂,B单质为还原剂,则:

(1)A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2)A元素位于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新发现A的一种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AO,其中A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3)A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元素的单质有毒,可用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吸收,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6分)

24、某元素的同位素AZX,其氯化物XCl2 1.11 g配成溶液后,需用1 mol·L

—1

的AgNO3溶

液20 mL才能把氯离子完全沉淀下来。已知同位素中有20个中子。

(1)计算X的质量数为多少?

(2)指出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O 16 Na 23 C l35.5 Mn 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 B.锌锰电池 C.镍镉电池 D.锂电池 2、下列常用干燥剂,不能干燥氯气的是

A.碱石灰 B、浓硫酸 C、五氧二磷 D、氯化钙 3、下列单质中,最容易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是

A.O2 B.N2 C.F2 D.Cl2 4、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氯离子的是

A.氯酸钾 B.液态氯化氢 C.熔融的氯化钾 D.液氯 5、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化学键的是

A.HI和NaI B.H2S和SO2 C.Cl2和KCl D.F2和NaBr 6、把下列金属分别投入0.1mol·L-1

稀硫酸中,能够缓慢发生反应的是

A.Fe B.Al C.Mg D.Cu

7、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nB=pC,t秒末,A减少了 1.0mol,B减少了1.25mol,C增加了0.5mol,则m:n:P为

A.2:5:4 B.4:5:2 C.1:3:2 D.1:4:5 8、下列变化中,原物质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同时有离子键生成的是

A.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B.氯化氢溶于水 C.氯化氢与氨反应 D.锌与稀硫酸反应

9、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及爆炸特大事故,喷出的氯气造成多人伤亡。作为消防干警在现场作以下处理方法和过程较为合理的是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是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带上用浓氢氧化钠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有碱性物质的水溶液;④被转移人群应带上用Na2CO3溶液处理过的口罩;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太远;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及食物等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⑦

10、离子键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离子半径和离子电荷值。一般规律是:离子半径越小,电荷值越大,则离子键越强。试分析:①K2O ②CaO ③MgO 的离子键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1、用固体和液体在加热情况制取气体,一般可选择的仪器是

A.广口瓶 B.细口瓶 C.烧瓶 D.大试管

12、可逆反应2HI(g)== I2(g)+H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下列中的四项中的某项不随时间变化时,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容器内压强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 C.各组分的浓度 D.混合气体的颜色

13、273K时,反应2SO2(g)+O2(g)=2SO3(g)生成2molSO3,放出393.2kJ的热量。在该温度下,向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内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向另一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2和0.5molO,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同时进行时,情况1的反应速率(SO2)比情况2的大 B.平衡时,情况1:Q=393.2kJ

C.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情况1比情况2大 D.平衡时,情况2:Q<196.6kJ

14、某课外小组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2g铝粉和3g碘粉小心混合均匀,分成相等三份,分别进行实验,现将实验记录列表如下: 第一组 加入0.5g水 很快产生火花 第二组 加入1g胆矾 约30s产生火花 第三组 加入1g无水硫酸铜 1min内没有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作出的推断错误的是

A.水能加快铝和碘的反应 B.第一组实验中铝和碘发生反应生成了AlI3 C.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中均放出热量 D.第三组铝和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 1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

B.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C.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1

.S-1

, 是指1s时,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L_1

D.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化学现象越明显 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钠原子与氯原子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B.在氧化钠中,除钠离子和氧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外,还存在着电子与电子、原子核 与

原子核的排斥作用

C.任何离子键的形成,必须有电子的得失 D.钠与氧反应生成氧化钠后,体系能呈降低

17、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A.NH4Cl=NH3+HCl B.NH3+CO2+H2O=NH4HCO3 C 、 2NaOH+Cl2=NaCl+NaClO+H2O D. 2Na2O2+2CO2=Na2CO3+O2 18、对于反应A+B=C,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是

A.增加A的物质的量 B.升高体系的温度 C.减少C的物质的量 D.增加体系的压强

19、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0、图示①②③④分别是几种常见漏斗的上部, a、b、c、d是实际操作应用时,各漏斗

24.现有A、B两种金属分别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相近。请设计一个原电池实验证明A、B两种金属的活动性?(电极材料:A、B,电解质溶液:盐酸,其它实验用品可自选)

的下部插入容器中的示意图。请指出abcd分别与相匹配的组合:

a b c d ① ② ③ ④

A.① c ② b ③a ④ d B.① a ② b ③c ④ d C.① a ② c ③b ④ d D.任意组合

21.原电池是一种 装置。电子的流动方向是从 极到 极;电流方 向是从 极到 极。 电工操作中规定,不能把铜线和铝线拧在一起连接线路,这是因为在潮湿的空气中,铜与铝接触形成 , 其中铝做 ,很快被腐蚀。

22.在一块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上,先后滴加1mol/LHCl溶液和0.1mol/LHCl 溶液反应快的是滴加了_________________的,先后滴加同浓度的热盐酸和冷盐酸, 反应快的是滴加__ __ 的,用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分别跟同浓度的 盐酸起反应,反应快的是用了 的。

23.对于反应2S02+02

2SO3(g),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将生成的S03的反应速率的变化填入下表空格内(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编号 改变的条件 生成SO3一的速率 ① 升高温度 ② 降低温度 ③ 增大氧气的浓度 ④ 使用催化剂 ⑤ 压缩体积

(画出简易装置图)

将A、B两种金属片用 连接放入盐酸中组成原电池,如A是较不活泼的金属,则A的现象是

那么,B即是活泼的金属。

25.城市使用的燃料,现大多为煤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的混合气体,它有煤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试回答:

(1)写出制取水煤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放热)。

(2)设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C3H8),其充分燃烧后产物为C02和H2O,试比较完全燃烧

等质量的C3H8及CO所需的氧气的质量比 。)

第三章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⑴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 ⑵认识甲烷的性质、重要用途 【基础知识】 1.甲烷的分子结构

电子式为 ,结构式为 ,其空间结构为_ ________。 甲烷分子中有 个 键,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成键的特征 。 2.甲烷的物理性质

甲烷是一种 色、 味的 ,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3.甲烷的化学性质

通常状况下,甲烷的性质 ,与强氧化剂如________、强酸、强碱等均 发生化学反应. (1)燃烧(氧化反应):甲烷燃烧时,火焰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取代反应 教材科学探究的实验现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光照的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② ;

③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种氯代产物中, 为气体, 、 、 为液体,且它们均 溶于水.取代反应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甲烷的裂解: 。 ⒋甲烷的用途: 。

【自主探究】为了测定甲烷的分子结构,科学家是通过研究二氯甲烷有一种结构还是有两种结构来完成的,请你分析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测试】

1下列关于甲烷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烷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

B.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为正四边形结构 D.CH2C1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都不反应 B.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点燃前不必验纯

C.甲烷与氯气反应,无论生成CH3Cl、CH2C12、CHCl3、CCl4,都属于取代反应 D.甲烷的四种有机氯代产物都难溶于水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 B.有机物只含有碳、氢两元素

C.有机物不但存在于动植物体内,而且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合成 D.烃是指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0的有机物

4.二氟甲烷是性能优异的环保产品,它可替代某些会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产品,用作空调、冰箱和冷冻库的致冷剂。试判断二氟甲烷的结构有 ( ) A.4种 B.3种 C.2种 D.1种

5.甲烷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事实说明 ( ) A.甲烷的分子式为CH4

B.甲烷气体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甲烷气体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6.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有机取代产物是 ①CH3Cl、②CH2C12、③CHCl3、④CCl4, ( )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②③的混合物 D.①②③④的混合物

7.(多选)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8.据新华社报道2007年6月17日,我国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的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可燃冰”在广州亮相。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水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20

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

9.(多选)下列气体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其生成物既可使无水CuS04变蓝,又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的是 ( ) A.CO B.CH4 C.H2 D.H2S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子式相同,各元素含量也相同的物质是同种物质 B.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 C.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3.(多选)下列化学性质中,烷烃不具备的是 ( ) A.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可以与Cl2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 C.可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D.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下列有关饱和链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⑴了解烷烃的结构特点及性质规律 ⑵理解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⑶了解烷烃的习惯命名法 【基础知识】

1.烷烃的概念:烷烃又叫_____________。结构特点是碳原子间都以______键结合成_______,碳原子上剩余价键全部跟___________相结合. 2.烷烃的通式:______________(n≥1) 3.烷烃的性质

物理性质: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的增多,呈规律性的变化.如常温下其状态由 变到 又变到_______沸点逐渐________相对密度__________。

烷烃的化学性质:通常 ,空气中能________,光照下能与____________反应. 4.烷烃的命名

碳原子在十以内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代表碳原子数,其后加“烷”字,碳数在十以上,以 代表,如________________。 5.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1)我们把结构___________,在分子组成上相差_______________原子团的物质互称同系物. (2)化合物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但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 例 定 义 分子式 组成结构 性 质

【自主探同位素 究】下列烷烃:①

同素异形体 正己烷 同系物 ②丙烷 同分异构体

③正戊烷 ④正丁烷 ⑤癸烷中,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④①② C.⑤①③④② D.③④⑤②① 【自我测试】

1.下列烷烃,常温下呈气态的是 ( ) A.戊烷 B.丁烷 C.庚烷 D.十二烷

①都是易燃物②特征反应是取代反应③相邻两个烷烃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甲基 A.①②③ B.只有① C.①② D.只有③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关系 B.两种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二者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D.组成元素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6.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看作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改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 A.空气和燃气的进气量都减小B.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液化石油气进入量 C.两种气体的进入量都增大 D.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液化石油气进入量 7.(多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烷烃的同系物可用通式CnH2n+2表示 B.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相似

C.同系物的物理性质相同 D.同分异构体的化学性质一定不相似 8.1mol乙烷在光照条件下,最多可以与多少摩尔Cl2发生取代反应 ( ) A.4 mol B.8 mol C.2 mol D.6 mol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是同种物质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具有同一通式的物质属于同系物 D.分子中含有碳和氢的化合物是烃类

10.有一类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硅化合物叫硅烷,它的分子结构与烷烃相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是 ( ) A.硅烷的分子通式可表示为SinH2n+2 B.硅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 C.相同条件下,甲硅烷的密度小于甲烷 D.硅甲烷与乙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0

11.(多选)下列化学式仅代表一种物质的是 ( ) A.CH4 B.C3H8 C.C4H10 D.C5H12 12.某种烷烃11 g完全燃烧时,需要28 L氧气(标准状况下),该烷烃是( ) A.C5Hl2 B.C4H10 C.C3H8 D.C2H6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 A.由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可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通式为CnH2n

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一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 D.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 3.某实验室需要少量的一氯乙烷,下列制取方法中所得产物含量最高的是 ( ) A.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氯气的光照反应 B.乙烯与氯气的加成反应 C.乙烯与氢气和氯气混合反应 D.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 ( ) A.94 g B.14 g C.47 g D.7 g

现象 结论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⑴了解乙烯的结构 ⑵掌握乙烯的加成反应 【基础知识】 根据教材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填表: 分子中含有 的烃类叫做烯烃, 实验 是最简单的烯烃。 1.乙烯的分子结构 乙烯的结构式为 ,电子式为 ,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2.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是一种 色、 味的 ,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3.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①燃烧:乙烯燃烧时,火焰 并伴有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质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 ,能将乙烯 。 ⑵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 ( 键或 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 或原子团 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乙烯与氯化氢反应方程式 乙烯与溴水的反应方程式 乙烯与水在加压、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方程式 4、乙烯的用途:乙烯是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础原料,其产量是 ,它主要用于制取酒精、橡胶、塑料等,并能作为植物生长 剂和水果的 剂等。 【自主探究】点燃乙烯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请解释为何有黑烟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测试】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 ) A.甲烷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乙醇的产量 D.硫酸的产量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通入KMnO4(H) 通入溴的CCl4溶液 点燃 +4.盛溴水的锥形瓶中缓慢地通入乙烯后,质量增加了7 g,则生成的1,2一二溴乙烷的质量是

5.(多选)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

6.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与溴水反应的产物是 ( )

7.实验室制取少量的乙烯时,常利用乙醇和浓硫酸快速加热到170℃来制取。

此实验常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副反应。有部分乙醇跟浓H2SO4反应生成SO2、C02、水蒸气和炭黑。 I.请试着写出该副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试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确证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⑴了解苯的结构掌握苯的取代反应 ⑵了解苯的重要用途 【基础知识】 1、苯的物理性质:

色、 气味液体,密度比水 , 溶于水, 毒,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1℃易挥发,熔点:5.5℃,若用 冷却,可凝结成 色 体 2、苯分子的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凯库勒式)

3、苯的化学性质:⑴可燃性: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⑵苯的取代反应:①苯与液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溴苯是一种 色 状液体,密度比水 , 溶于水

②苯与硝酸的反应:反应方程式: 硝基苯是一种 色 状液体,有 气味, 毒,密度比水 , 溶于水。 ⑶苯的加成反应

在镍催化下,与氢气加成:

反应方程式: 【自主探究】通过实验事实的验证与讨论,认识苯的结构式。提出问题:苯分子结构是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吗?

(1)提出假设:从苯的分子式看,C6H6具有不饱和性;从苯的凯库勒结构式看,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一定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褪色。

(2)实验验证:①苯不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褪色。②经科学测定,苯分子里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___________(填“完全相同”或“不相同”);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__________________上。

(3)结论:苯的凯库勒结构式中的双键跟烯烃双键________________,苯的性质没有表现出不饱和性,结构稳定,说明苯分子________________(填“同于”或“不同 于”)一般的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 【自我测试】 1.苯的结构式可用

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

D.苯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

2.将苯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换成一个氮原子,得到一种类似于苯环结构的稳定有机物,此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78 B.79 C.80 D.81

3.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② B.②④②③① C.④②③①② D.②④①②③

4.只用水和必要的实验仪器就能鉴别的是 ( ) A.苯和汽油 B.苯和四氯化碳 C.乙烯和乙烷 D.苯和己烷

5.2006年3月11日杭甬高速公路萧山路段一辆运送化学物品的槽罐车侧翻,罐内15 t苯泄入路边300m长的水渠,造成严重危险。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由于大量苯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 ) B.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遇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C.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下层液体的办法,达到清除泄漏物的目的

D.处理事故时,由予事故发生地周围比较空旷,有人提出用点火焚烧的办法来清除泄漏物,但由于苯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扩大污染,所以该办法未被采纳

6.能说明苯分子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相间交替的事实是 ( )

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苯环中碳碳键均相同 ③邻二甲苯只有一种 ④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⑤苯的邻位二氯代物只有一种 ⑥在一定条件下苯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⑥

7.已知甲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其紫色褪去,但与溴水不反应,现有己烯(液态、性质类似于乙烯)、苯、甲苯三份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有酸性KMnO4溶液、溴水和NaOH溶液三份试剂,能将三份无色液体鉴别开来的是 ( ) A.只用酸性KMnO4溶液 B.只用溴水

C.只用NaOH溶液 D.用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

8.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 A.溴苯中含有溴单质,可用NaOH溶液洗涤,再经分液而除去 B.制硝基苯时,在浓硫酸中加入浓硝酸后,立即加苯混合,进行振荡 C.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加几滴苯,用力振荡,紫红色褪去 D.在液体苯中通氢气可制得环己烷

9.某同学为验证苯的沸点(80.1℃)比水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能够说明苯的沸点比水低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该实验装置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难以控制苯蒸气的大量外逸,试对该装置进行改进(用适当文字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⑴掌握乙醇的组成和性质 ⑵了解官能团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基础知识】 1.乙醇的物理性质

乙醇俗称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有____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沸点为78.5℃,易______;能与水______________,能溶解多种_________和_________,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2.乙醇的分子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烃的衍生物,乙醇的分子结构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CH3CH3)中的_____被____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H-OH)中的_____被________取代后的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官能团, 乙醇是一种____________,它的官能团是______,CH3CH2Cl中的官能团是_____。 3.乙醇的化学性质

⑴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燃烧: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催化氧化: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将其插入盛有少量乙醇的试管中,反复进行几次,可发现铜丝受热后表面因被_______而变_____色,放入乙醇中后又变为____色,同时在试管中产生_______气味的_______。上述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铜丝的作用为___________。工业上就是利用上述原理,使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制取乙醛。

③与酸性KMnO4溶液或K2Cr2O7溶液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_,乙醇最终被_____为______。

【自主探究】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为了验证乙醇的分子结构,设计如下实验程序:乙醇组成元素的测定、分子式的测定、分子结构的测定。

(1)他们决定用燃烧乙醇分析产物来确定乙醇中含有C、H两种元素。简要说明他们的具体操作:①证明含有氢元素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证明含有碳元素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用燃烧分析产物证实乙醇中还含有氧元素时,需取得一些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定乙醇的分子式,除(2)中数据外,还需不需要测定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测定乙醇分子结构,他们用了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反应收集生成氢气的方法,选用了如下图所示的仪器(有的仪器配用双孔橡皮塞)。

①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_接_______。

②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789 g·cm

一3

,移取2.0mL酒精,反应完全后(钠过量),收集390

mL气体。则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出的氢原子数为_______,由此可确定乙醇的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____。

(5)实验所测定的结果偏高,可能引起的原因是(填写编号)。______________ A.本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B.无水酒精中混有微量甲醇 C.无水酒精与钠反应不够完全 【自我测试】

1.下列有关乙醇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醇结构中有一0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

而显碱性 B.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醇显碱性 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2.比较乙烷和乙醇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两个碳原子以单键相连 B.分子里都含有6个相同的氢原子 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 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

3.按下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可能是 ( )

【自主探究】胆固醇的分子式为C25H46O,有一种胆固醇酯是液晶材料,分子式为C32H50O2,生成这种胆固醇酯的酸是 ( ) A.C6H13COOH B.C6H5COOH C.C7H15COOH D.C6H5CH2COOH 【自我测试】

1.下列关于醋酸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醋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4.2007年8月11日,第十七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在青岛国际啤酒城盛装开幕。已知啤酒是酒精(乙醇)含量最低的酒精饮品。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B.冰醋酸是无水乙酸,不是乙酸的水溶液

( )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于水,所以酒厂可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⑴掌握乙酸的酯化反应 ⑵了解乙酸的用途 【基础知识】 1.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是_____色___________味的液体,易溶于__________,熔点为16.6℃,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就会_____________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________。

2.乙酸的分子结构 乙酸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_。 3.乙酸的化学性质:

乙酸在溶于水时,能够电离出___ 和__ _,因而乙酸具有一定的__ _ __。 ⑴乙酸的酸性 ①在乙酸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呈________色;

②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乙酸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碳酸的酸性________醋酸的酸性。 ⑵乙酸的酯化反应

实验:在试管中先加入3mL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装好仪器,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3~5分钟,产生的气体经导管通入到试管里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①向试管中加入试剂时,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②该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此反应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是一种________反应;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

C.醋酸能跟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CO2

D.在发生酯化反应时,醋酸分子中羟基中的氢原子跟醇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 2.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于酯化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B.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 ( ) 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浓硫酸可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3.(多选)能一次区分四种物质的试纸或试剂是

( )

4.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既能跟乙醇反应,又能跟乙酸反应的是 ( )

5.(多选)用一种试剂可以区分乙醇和乙酸的是 ( ) A.氢氧化钠溶液 B.氨水 C.碳酸钠溶液 D.氢氧化铜 6.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使用的药品如下:

实验过程中主要是将各装置连接好并检查气密性以后,进行以下各步骤:

①在蒸馏烧瓶里注入少量乙醇和所需全部浓H2SO4并混合均匀。在分液漏斗里加入剩下的乙醇和全部冰醋酸并混合均匀。

②用油浴加热,温度保持在130—140℃。

③将分液漏斗内的液体缓缓滴入蒸馏瓶,调节滴入液体速率,使之与馏出酯的滴液速率大致相同,直到加料完毕。

④温度保持一段时间,至无液体馏出时,停止加热。

⑤取下锥形瓶B,将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分次加入到馏出液里,边加边振荡至没有气泡产生为止。 ⑥将B中液体在另一分液漏斗中分液,弃去水层。

⑦在分液漏斗油层中加入饱和CaCl2溶液,振荡后静置,分层后分液,弃去水层。油层为粗乙酸

乙酯。

试完成下列问题:

(1)配料中的乙醇和乙酸未按物质的量比1:1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③使加料与馏出液速率大致相等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饱和CaCl2溶液洗涤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同时用Na2CO3与CaCl2两种饱和溶液洗涤酯时会出现的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时承接液体的锥形瓶支管有长导管通向室外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学习目标】⑴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重要性质 ⑵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用途 【基础知识】

一、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 元素组成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 单糖 糖类

双糖 多糖

油脂 油

脂肪

蛋白质

二、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 1、 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⑴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①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 ② 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也可使 应用: ⑵淀粉的特征反应 ⑶蛋白质特征反应:① ② 应用: 2、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①双糖、多糖可以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为 。 有关化学方程式: ②油脂

酸性水解: 碱性水解: 用途: ③蛋白质水解: 三、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糖类物质的主要应用

⑴葡萄糖和果糖的存在和用途 ①存在: 、 、

②主要用途 、 、 、

⑵蔗糖的存在和用途 ①存在: 、 ②主要用途 ⑶淀粉 ①存在: ②主要用途 、 ⑷纤维素 ①存在: 、 、 、

②主要用途 、 、 、

2、油脂的主要应用 ⑴油脂中的碳链含 时,主要是 油脂中的碳链含 时,主要是

⑵应用:脂肪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是 ,然后再分别进行 , 油脂同时还有 的作用

3、蛋白质的主要应用

食用: 纺织业: 皮革业:

医药业: 化工业: ⑷酶:酶是一类 ,是 。

【自主探究】有下列物质:①碘水;②银氨溶液;③NaOH溶液;④稀硫酸;⑤浓H2S04在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包括检验水解产物和水解是否完全)时,除淀粉外,还需使用上述试剂中的一部分,判断使用的试剂及其先后次序为 ( ) A.④①③② B.①④②③ C.⑤①③② D.①②⑤③ 【自我测试】 1.有四种有机物

④葡萄糖,其中既能发生酯

化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某广告称某种牌号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下列关于糖尿病人能否食用此八宝粥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这个广告有误导喜爱甜食的消费者的嫌疑,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 ( ) B.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食用需慎重 C.不能只听从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咨询医生

D.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3.下列物质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葡萄糖和果糖 B.蔗糖和麦芽糖 c.正丁烷和异丁烷 D.淀粉和纤维素

4.(多选)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可以用灼烧的方法来区别蚕丝和棉花纤维

B.人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尿素 C.人体内所有氨基酸都可以相互转化 D.蛋白质遇硝酸都能显黄色

D.将大豆粉碎,然后隔绝空气加热,使其中的油脂蒸发出来

4.在常温下,把一个盛有一定量甲烷和氯气的密闭容器放在光亮的地方,两种气体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原子总数不变 B.容器内分子总数不变

C.容器内压强不变 D.容器内壁出现油状液滴,且气体颜色变浅 5.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诗句中的“丝”和“泪”分别指 6.饱和高级脂肪酸的分子通式可以用CnH2n+1COOH表示。营养学研究发现,大脑的生长发育与不饱

( )

A.蛋白质,烃 B.蛋白质,硬化油 C.淀粉,油脂 D.纤维素,脂肪 6.下列同学饮食习惯科学的是 ( ) A.多吃肉,少吃蔬菜水果 B.合理摄入糖类、油脂等,注意膳食平衡 C.为防止变胖,炒菜时不放油 D.多饮用纯净水,少饮用矿泉水

7.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系物是 ( ) A.葡萄糖和蔗糖 B.蔗糖和麦芽糖 C.乙酸和丙酸(CH3CH2COOH) D.乙醇和甘油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测试 有机化合物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1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

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2007年5月22日,卡尼西号探测器在土卫六高层大气中发现了有机分子形成的证据。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不过“雨”的成分是液态甲烷。下列关于土卫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 B.地表温度极高

C.地貌形成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 D.土卫六上形成了甲烷的气液循环系统 2.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为:

A.烃类 B.无机物 C.有机物 D.高分子化合物 3.为了提取大豆中的油脂,下列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将大豆用水浸泡,使其中的油脂溶于水,然后再分馏

B.先将大豆压成颗粒状,再用无毒的有机溶剂浸泡,然后对浸出液进行蒸馏分离 C.将大豆用碱溶液处理,使其中的油脂溶解下来,然后再蒸发

和高级脂肪酸密切相关。深海鱼油中提取的DHA就是一种不饱和程度很高的高级脂肪酸。它的分子中含有六个碳碳双键,学名为二十六碳六烯酸,则其分子式应是

7.中小学生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挥发性的有毒溶剂,应告诫学生不要使用,减少对身体的毒害及对环境的污染,该溶剂所含的一种有毒成分可能是 A.乙醇 B.乙酸 C.三氯乙烯 D.甘油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CH2=CH2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不能使溴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l~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9.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它是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与蛋白酶制成的。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都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丝织品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结合来自CO2中的碳1 500

亿吨和来自水中的氢250亿吨,并释放4 000亿吨氧气。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些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 B.碳水化合物就是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C.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催化剂 D.增加植被,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是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之一,应尽量多食用油脂类物质 B.糖尿病人有糖分从尿液中排出,应多食用葡萄糖补充 C.营养物质并不是摄入越多越好,平时要注意膳食平衡 D.高血压、高血脂的病人要尽量少食高脂肪食品

12.氯仿可用作全身麻醉剂,但在光照条件下,易被氧化生成剧毒的光气

,为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变质。下列

哪种试剂用于检验效果最好

A.烧碱溶液 B.溴水 C.AgNO3溶液 D.KI淀粉溶液 13.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蛋白质组成元素只有碳、氢、氧、氮四种

B.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因此食用生鸡蛋所获营养价值更高 C.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食盐,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D.用一束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

14.糖类、油脂、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15.下列各组物质中,不管它们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不变的是

16.在某温度下,将10 g乙炔,20 g苯乙烯依次溶于30 g苯中,所得混合

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元素的质量分数

18.在20℃时某气态烃与氧气混合装入密闭容器中,点燃爆炸后,又恢复到20℃,此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反应前的一半,经NaOH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此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54分)

19.(12分)已知丁酸跟乙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丁醇与乙醇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试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丁醇、丁酸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丁醇和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丁酸和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计上述化学反应速率:v(丁醇)________v(丁酸)(填“>”或“<”)。 (2)写出丁酸与丁醇的酯化反应,注明反应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丁醇在Ag催化下与O2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定丁醇能否直接被氧化为丁酸,若能,指出所用的氧化剂是什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分)实验室里要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请填写欲加入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21.(4分)甲烷、乙烯、苯、甲苯四种有机物中具有下列性质的是

(1)不能与溴水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纯溴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_ (3)见光能跟氯气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氢生成乙烷,加水生成酒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分)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25H45O。一种胆固醇酯是液晶材料,分子式为C32H49O2。 生成这种胆固醇酯的酸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7分)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按图连接装置,用酒精灯对烧瓶B加热,当观察到D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

实验。试完成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

(1)乙烯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合物官能团的名称:

B中含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D中含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

25.(8分)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1)可用改进汽油组成的办法来改善汽油的燃烧性能,例如,加入CH3OC(CH3)3来生产“无铅汽 ; ; ;

油”。CH3OC(CH3)3分子中必存在的原子间连接形式有_________(填写编号)。

(2)天然气的燃烧产物无污染、热值高、管道输送方便,将成为我国西部开发的重点之一。天然气常和石油伴生.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说明它是正四面体而非正方形平面结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①其一氯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②其二氯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③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④四个碳氢键是完全等价的

(3)2007年7月,湖北省氢燃料汽车研发获重大突破,成功制造出氢燃料电动汽车电池膜电极组件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面可供开发又较经济的制氢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①电解水②锌和稀硫酸反应③光解海水

其次,制得氢气后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个)。

第四章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掌握冶炼金属的一般原理,了解适用于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知道铝热反应。 【基础知识】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除了 等极少数金属以外,绝大多数金属以 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在这些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都显 化合价.

2.金属冶炼的涵义:将其中的金属从其 中 出来用于生产和制造各种金属材料,这一过程在工业上称为金属的冶炼。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使金属离子 电子被还原成 ,聚集成为金属单质.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大部分金属的冶炼都是在高温下发生的 3.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1)热分解法:适用于冶炼金属活动性较差的金属(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及其以后的金属),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法:适合冶炼活动性很强的金属(一般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 及其以前的金属)。如: ;

; ;

(3)热还原法:用还原剂(C、CO、H2、Al等)还原金属氧化物,适用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

如: ; ;铝热反应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现 象 燃烧,火珠 ,沙里有火红熔融物 铝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说明:

⑴Al与Fe2O3能发生铝热反应,与其它较不活泼金属氧化物也能发生铝热反应。

⑵铝热反应的最大特点是放出大量的热,在生产上利用这一特点,可用于焊接钢轨,冶金工业上也常用这一原理,使铝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冶炼钒、铬、锰等。如: Al+ MnO2== 4.金属的回收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地球上的金属矿物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矿物资源,有效地使用金属产品、材料。主要途径有: , ,

; 。 【自主探究】你能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金属冶炼方法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测试】

1.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下图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 ( )

A.金属导电性强弱 B.金属在地壳中含量多少 C.金属的化合价高低 D.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定向爆破建筑物时,应同时切断钢筋和炸碎水泥,除适宜的炸药外,还需用 A.氧炔焰 B.铝热剂 C.液氯 D.电弧 ( ) 3.下列有关金属冶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得到活泼金属钠 B.在加热的情况下用氢气还原Al203得到金属铝 C.用铝热反应原理炼得熔点较高的金属铬 D.热分解法直接加热HgO得到金属Hg

4.下列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 )

5.用铝热法还原下列氧化物,制得金属各1 mol,消耗铝最少的是 ( )

A.Mn02 B.W03 C.Cr203 D.Co304

6.(多选)所谓合金,就是不同金属(也包括一些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下表中的金属,难与其他金属形成二元合金的元素是 ( )

(2)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 【科学探究】1、海水提溴

实验方案:⑴用 法将海水浓缩,用硫酸将浓缩的海水酸化。 ⑵向酸化的海水中通入适量的 ,使溴离子转化为溴单质。

⑶向含溴单质的水溶液中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将溴单质吹入盛 溶液的吸收塔内。 ⑷向吸收塔内中溶液内通入适量的氯气。

⑸用四氯化碳(或苯)萃取吸收塔中溶液里的 单质。 化学方程式: 2NaBr+Cl2= ;

Br2+SO2+2H2O= ; A.Zn B.Fe C.W D.Ag

7.铝的活泼性较强,直到18世纪人类才开始将Al从它的化合物中冶炼出来。当时铝价格十分昂贵,拿破仑的头盔就是用Al制作的,现在还保存在英国博物馆中。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冰晶石作助熔剂)时,当电路中通过10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铝的质量是( )

A.90 g B.180 g C.270 g D.540 g

8.热还原法冶炼金属的反应一定是 ( ) A.氧化还原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工业上冶炼金属钙可使用的方法是 ( ) A.热分解法 B.热还原法 C.铝热剂法 D.电解法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掌握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基础知识】

1.海水资源的广阔性: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 ,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潜力.仅以海水资源为例,海水 和海水 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海水中水的储量约为1.3×109

亿吨,约占地球总淡淡量的97%。海水中除了水以外,还含有多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海水资源的多样性: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水资源;另外,海水中溶解和悬浮有大量的____________和 ,H O Cl Na K Ca S C F B Br Sr等 种元素超过总量的 ;微量元素计 多种.虽然海水中的元素种类 ,总储量 ,但富集程度却 . 3.海水资源的利用 (1)海水水资源的利用

海水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 和 等。

海水淡化的途经:从海水中提取 或从海水中把 都可以达到淡化海水的目的.

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 、 、 等.其中 的历史悠久,

技术和工艺也比较完善,但 。因此,海水淡化同 结合、同结合,成为海水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向。

2HBr+Cl2= ;

【科学探究】2、海带中碘元素的检验

实验现象及原因

现象 原因 【自主探究】常用物质分离的方法有哪些(多多益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测试】

1.海洋是非常巨大的资源宝库,以下有关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71%,水储量达1.3×109

亿吨,故人类不存在缺水问题

B.海水资源的利用包括水资源的利用和化学资源的利用,两者可以综合进行 C.海水中除H2O外,还含有Cl、Na、K、Mg、Ca、S、F等多种元素的化学资源 D.由于与岩石、大气和生物相互作用,海水中溶解和悬浮有大量无机物和有机物 2.如果实行海水淡化来供应居民饮用水,下列方法中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 A.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沉淀出来而淡化 ( ) B.利用太阳能使海水升温,通过蒸馏而使其淡化 C.将海水缓慢降温凝固以获得淡水 D.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以除去各种离子

3.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方法是首先使海水中的Mg2+

转化为Mg(OH)2沉淀。从化学知识的角度和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可在海水中加入的物质是 ( ) A.NaOH B.KOH C.CaO D.Na2O

4.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 ;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液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石油的综合利用

1.石油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油的分馏

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目前,从海水中提取的溴占世界溴年生产总量的1/3左右。海水中溴主要以NaBr的形式存在,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用下列方法:

(1)海水中加入氯水使NaBr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溶液中鼓入空气,将Br2吹出,用纯碱吸收,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将(2)所得溶液用稀H2SO4酸化,使NaBr、NaBrO3转化为单质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制得的溴中含有少量的C12,除去Cl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海水里溴含量为0.07%(质量分数)。则海水中溴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⑴了解煤、石油的组成,掌握煤、石油的综合利用⑵掌握环境污染的几种类型及防治,了解其危害⑶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 【基础知识】 一、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含有___________元素,还含有少量的 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1)煤的干馏

①煤的干馏原理: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如右图:②煤干馏的主要产物和用途(阅读课本) (2)煤的气化

煤的气化是 。

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煤的液化

煤的液化是 。直接液化是

(1)石油的分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如图所示,将100 mL石油注入到蒸馏烧瓶中,再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石油暴沸.然后加热,分别收集60℃~150℃和150℃~300℃

时的馏分,就可以得到汽油和煤油.

(2)石油的分馏产物: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3.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1)裂化的目的: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2)裂化的原理:石油的裂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裂解的目的:获得乙烯、丙烯、甲烷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 三、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天然气既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 和 ___________等

四、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乙烯合成聚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烯合成聚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苯乙烯的加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氯乙烯的加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经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原子利用率为________,请求出书后“思考与交流”中两种生产工艺的原子利用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你能列举出多少种环境污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测试】

1.有关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为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无限的。所以化石燃料是可再生的

B.化石燃料虽然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有限,但形成化石燃料的速率相当快,所以化石燃料相当于是无限的

C.化石燃料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所需时间也较长,但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D.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而且又都是经过几亿万年才能形成的非再生资源 2.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

天然气,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 ) A.碳水化合物 B.碳氢化合物 C.氢气 D.醇类

3.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 )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率,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4.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物的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测试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1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

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106t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A.温室效应和酸雨 B.赤潮 C.白色污染 D.破坏大气臭氧层 2.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3.据2007年1月的调查显示,全世界70%的电子垃圾通过各种渠道来到中国,广东贵屿更是著名的“垃圾之城”。下列有关电子垃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垃圾应在无污染的条件下回收,使之成为有用的资源 B.将电子垃圾在火上焚烧,熔下其中的金属再回收利用 C.电子垃圾的任意抛弃会严重污染地下水

D.各国的电子垃圾应在本国境内处理,严禁向其他国家输出

4.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的气化是指将固态煤粉碎成气态煤,以使煤燃烧时能与氧气充分接触而完全燃烧 B.天然气除可用作清洁能源外,也可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等

C.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和石油催化裂化得到的汽油的成分和化学性质不相同 D.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和苯就是分别来自于石油和煤的基本化工原料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是KIO3 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6.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下列实验的是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③鉴别食盐和小苏打③蛋壳能否溶于酸 ④白酒中是否含甲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新型无机材料碳化钛(TiC)、碳化硼(B3C4)、氮化硅(Si3N4)等称为非氧化物陶瓷,合成这些物质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在合成工艺中必须注意 A.通入充足的氧气 B.避免与氧气接触 C.通入少量的氧气 D.可在空气中合成

8.某废弃液中含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下述试剂能使其转化为无污染的N2的是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9.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 正确的是

A.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D.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l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塔从上到下的分馏产品依次是石油气、汽油、煤油、润滑油、柴油、重油 B.石油的各种分馏产品具有固定的沸点

C.石油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 D.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甲烷、丙烷等气态烷烃 11.下列各组名词或现象中,三者间没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光化学污染——咳嗽和气喘者增多 B.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水体富营养化——水栖生物大量死亡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空气中CO2浓度增大——温室效应 D.氟氯烃的大量使用——臭氧空洞——皮肤癌患者增多

12.工业上制取硫酸铜不是直接用浓硫酸与铜反应,而是将铜丝浸入稀硫酸中并不断地从容器下

部吹入细小的空气泡,这样做的优点是

①节省能源 ②不产生污染大气的S02 ③提高了H2S04的利用率 ④提高了Cu的利用率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全部

13.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作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的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始端就采用实现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接近或达到零排放或零污染。下列有关“绿色化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绿色化学”是指绝对无污染的化学过程 ②“绿色化学”是指依靠绿色植物来完成的化学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_________。

A.开发氢能源 B. 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 20.(14分)下面是关于药物华素片(西地碘片)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 华素片(西地碘片)使用说明书 [品名和组成] 品名:西地碘片 商品名:华素片

英文名:cydiodine tablets

华素片(西地碘片)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分子碘,含量1.5 mg/片。将碘利用分子分散技术制成过程③“绿色化学”是没有或尽可能减少污染的化学过程 ④“绿色化学”是人们理想中的化学过程,无法实现 ⑤治理工业“三废”属于“绿色化学”范畴 ⑥合理使用“农药”属于“绿色化学”⑦加强环境监测属于“绿色化学”过程⑧开发利用氢能源属于“绿色化学” A.③⑧ B.①②③⑤⑥⑧ C.②⑥⑦ D.④ 15.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

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 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⑤过量施用化肥农药 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其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16.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发现了“毒油”,所谓“毒油”是指混有汽油的食用油,不宜食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是纯净物,有固定的沸点 B.汽油只能由石油分馏得到

C.可用静置后看是否分层来判断食用油中是否混有汽油 D.汽油是含碳原子数为5~11的多种烃的混合物

17.“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直径小于10-7

m),不易沉降(可飘浮数小时甚至数年),它与空气中SO2、O2接触时,SO2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酸度增加,形成酸雨。飘尘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吸附剂 D.催化剂

18.准确称取某种铁的氧化物2.88 g,用足量的CO进行还原,将生成的CO2全部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4 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

19.(7分)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通常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 (1)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催化转换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

分子态西地碘,并含适量薄荷脑等。 [贮藏]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有效期]二年

(1)根据上述说明和所学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①华素片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分子式); ②请推断华素片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白色。 (2)某学生为验证华素片中确实含有上述成分,完成实验如下,请填空;

①取一粒药片放入研钵中研碎,再将药粉装入试管并加入约2 mL蒸馏水;向该试管中再加入约2 mL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并用力振荡; a.酒精 b.热裂汽油 c.四氯化碳 d.甘油

②描述加入该液体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选用该液体做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再设计另一种方法,验证华索片中的成分。(注意叙述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从海水中提取。海水中主要含NaCl和MgCl2等。主要步骤如下;

(1)为了使MgCl2转化为Mg(OH)2,试剂①可以选用___________,要使M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试剂①的量应___________,验证MgCl2已完全转化为Mg(OH)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试剂①,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试剂②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Mg和Cl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若污水治理方案的设计合理,则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回收一些有价值的物质,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某工厂排出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银,厂方工程人员设计了

如下治理方案以净化废水并回收银和硝酸锌。试完成下列问题;

(1)所加试剂X是:__________________ ,Y是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是:固体A_________,滤液B__________,滤液C_______。 (3)操作Z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为确定某铝热剂(含氧化铁和铝)的组成,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1)若取a g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测得生成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同)体积为b 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品中铝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g。

(2)若取ag样品将其点燃,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氧化铁与铝的质量比是 _________________ 。

(3)待(2)中反应产物冷却后,加入足量盐酸,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c L,该气体与(1)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c:b= 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盱眙中学校本教材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1、C 2、B 3、D 4、C 5、A 6、C 7、x-n x+m x-m x+n

8、① 1 ;② m+n ;③ 8?n?m 9(1)He

(2)2F2+2H2O====4HF+O2 (3)2Na+S====Na2S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1、BC 2、C 3、B 4、C 5、AB 6、C 7、D 8、2Na + 2NH3 ==== 2NaNH2 + H2↑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 1、A 2、A 3、AC 4、C 5、D 6、1∶2 1∶2 2∶5 1∶2 1∶4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自我测试】

1、AD 2、D 3、B 4、C 5、C 6、B 7、B 8、CD 9、BD 10、D 11、B 12、D 13、C 14、C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二课时) 【自我测试】

1、C 2、C 3、D 4、C 5、BD 6、A 7、D 8、C 9、B 10、D

11、AB 12、A 13、D 14、(1)它在周期表的第七周期,第ⅣA族,是金属元素。(2)XO2、X(OH)4,可能显碱性(3)XCl4和XCl2,后者较为稳定。 15、(1)Al(OH)3+OH-

=AlO2-+2H2O(2)

(3)SO2+Cl2+2H2O=H2SO4+ 2HCl

(4)HCl>H2S(5)S2- > Cl- > Na+ > Al3+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课时) 【自我测试】

1、B 2、A 3、B 4、B 5、D 6、B 7、CD 8、D 9、C 10、C 第三节化学键 (第一课时) 【自我测试】

1、A 2、C 3、D 4、A 5、D 6、AD 7、D 8、AC 9、D 10、D

11、

12、

13、 MgF2 离子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课时) 【自我测试】

1、C 2、BC 3、A 4、D 5、C 6、B 7、A 8、D 9、⑴、

⑵、

⑶、Si3N4

⑷、2F2+2OH—=2F—+OF2+H2O 10、略。

第一章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 1.B 2. D 3. C 4. C5. C 6. B 7. C 8.D

9.CD10.CD11.CD12.AD13.D14.AD15.AD16.A17.D18CD 19. 1、H2O NH3 NH4+ OH-

2、Al3+ + 3NH3 + 3H2O = Al(OH)3 + 3 NH4+

Mg2+ + 2NH3 + 2H2O = Mg (OH)2+ 2NH4+ 20、⑴

⑵ Al-

=2AlO-

2O3+2OH2+H2O ⑶ 小于

21.x-n x+m x-m x+n 3 22

① +9 2 8 +11 2 8 1 ②二 VIIA -1 ③2F2+2H2O=4HF +O2

④2Na + 2H2O =2Na+ 2OH- + H2↑ 23. 三 VIIA Cl2O7 钠 镁 氧

Na2O2 看是否发生颜色变化 Cl2 + 2OH- = Cl-+ClO- +H2O 24、A=40 第四周期IIA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 一、选择题

A A C C B A B C B D 二、选择题

CD CD B D B C CD B B A 21.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2分)负 正 正 负

原电池,负极,(各1分)

22. 1mol/LHCl溶液;热盐酸;大理石粉。 23.

编号 改变的条件 生成S03的速率 ① 升高温度 增大 ② 降低温度 减小 ③ 增大氧气的浓度 增大 ④ 使用催化剂 增大 ⑤ 压缩体积 增大 24. 装置图用导线,有气泡逸出 25.(1)

吸热反应 70:11

第三章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一课时) 【自我测试】

1、C 2、B 3、C 4、D 5、B 6、D 7、CD 8、B 9、BD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课时)

【自我测试】

1、B 2、C 3、CD 4、C 5、D 6、B 7、CD 8、D 9、B 10、C 11、AB 12、C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课时) 【自我测试】

1、B 2、B 3、D 4、C 5、BD 6、D 7.

(2)装置①中品红溶液褪色 (3)除掉SO2以免干扰乙烯的检验 (4)检验并确证SO2除尽

(5)装置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④中溶液褪色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 【自我测试】

1、C 2、B 3、B 4、B 5、C 6、B 7、D 8、A 9.(1)烧杯中的水尚未沸腾时,试管中的苯已沸腾

(2)在试管口插人带有长直导管的单孔塞以冷凝回流(或加一冷凝管效果更好)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 【自主探究】

(1)①用一干燥的小烧杯倒置在乙醇燃烧的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②将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小烧杯倒置在火焰的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2)乙醇、二氧化碳及水三种物质的质量 (3)不需要

【自我测试】

1、D 2、B 3、A 4、A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 【自我测试】

1、D 2、A 3、BC 4、B 5、CD

6.(1)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使乙醇过量,(即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平衡向右移动,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同时由于乙醇发生副反应产生乙醚,可以补充生成乙醚时乙醇的消耗) (2)催化剂和吸水剂

(3)降低酯的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并能及时补充消耗的醇和酸 (4)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部分乙醇 除去乙醇

(5)不能除去酯中的乙酸和乙醇,且由于生成CaCO3使酯产生浑浊

(6)防止挥发出的气体遇酒精灯火焰时着火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自我测试】

1、C 2、D 3、D 4、CD 5、A 6、B 7、C 第三章测试有机化合物

一、1.B 2.C 3.B 4.C 5.C 6.B 7.C 8.B

二、9.D 10.B 11.CD 12.C 13.D 14.BD 15.AD 16.C 17.C 18.CD 三、19.

(4)能直接被氧化为丁酸,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或酸性重铬酸钾等强氧化剂 20.

A.溴水洗气 B.NaOH溶液分液 C.水分液 D.水洗气 21.

(1)甲苯 (2)苯 (3)甲烷 (4)乙烯 22.C7H6O2

23.(1)催化剂、吸水剂 (2)防倒吸

(3)除去乙酸乙酯中混入的乙醇和乙酸

(2)羟基羧基

加聚反应

25.答案:(1)③ (2)甲烷 ② (3)③ 氢气的运输和贮存 第四章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一课时) 【自我测试】

1、D 2、B 3、B 4、C 5、D 6、AC 7、A 8、A 9、D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课时) 【自我测试】

1、A 2、A 3、C 4.

(4)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碘与苯不反应

(5)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人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还含有单质碘) 5.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自我测试】

1、D 2、B 3、D 4、C

第四章测试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1.A 2.C 3.B 4.A5.A 6.C 7.B 8.B

二、9.B 10.C 11.C 12.C13.C 14.A 15.C 16.D 17.D 18.C 三、19.

20. (1)I2 不是

(2)C 液体分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 四氯化碳不溶于水,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能力远远大于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用碘能使淀粉变蓝的特性进行检验,取少量淀粉溶液加入少量的华素片药粉,看溶液是否变蓝即可(或利用碘的加热易升华特性检验) 21.

(1)NaOH过量 取上层清液,滴入NaOH溶液,不产生沉淀 (2)过滤 (3)HCl

22. (1)锌稀H2SO4

(2)锌和银 Zn(NO3)2 ZnSO4

(3)蒸发结晶 2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6q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