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县第七实验小学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3-11-04 10: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黄县第七实验小学3—5年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校创办于2012年9月,是县政府投资1300万元兴建的一所高标准的公办小学,学校占地近40亩。目前正在建设之中,我校现在租赁民房上课、办公,只有小学一年级四个班,一百三十余名学生。

㈠有利条件

1、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教战略,我校建设投资大,规划标准高,基础设施一流,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办学条件,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硬件设施。 2、学校领导班子配置科学、合理,由来自不同单位、学校的领导、业务骨干组建而成,年龄结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的搭配非常合理,能够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领导基础。 3、特色教育目标明确,学校领导班子意志坚定,确立了以特色求生存、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准备承担十五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项目,以新教育实验为契机,努力打造以“新教育阅读”为主线,贯穿于学生、家庭、学校为一体的主桥梁,实施一入学就学英语,人人都讲普通话的特色项目,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4、学校师资队伍总体专业水平较高,新教师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都是通过公开选拔,择优上岗的,专业基础非常扎实。全体教师敬业爱岗、务实上进,具有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品质,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㈡存在问题

1、因教学楼和综合楼正在筹建中,现有办学条件较简陋,专用教室不足,没有电子备课室、语音室、电教室,各种配套设施不齐全。

2、我校是新成立学校,社会知名度小,广大家长还在观望之中,导致优质生源外流,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还需进一

1

步规范,急需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3、新教师队伍整体缺乏教学经验,急需更新理念,加强业务学习,加大培训力度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如何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迅速培养一批观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并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是亟需加以重视的问题。 二、目标定位

根据内黄县教育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奏响“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主旋律,牢固确立“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健康校园,走“出名师、育名生、塑名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让师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真正“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把学校办成环境优、师资强、质量高、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

总体目标: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教、全面育人、创建特色”的指导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广聚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彰显办学效益,打造“七实小新教育”特色。以创建内黄县小学名校为目标,以形成特色为突破,以全面发展为根本,扎实开展课程改革,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窗口学校。

一年目标:稳步提升,强化学校的“三风”建设,创建“文明、乐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博爱、严谨、创新、奉献”的教风,“爱校、文明、乐学、创新”的学风;建立能适应新一轮课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科学性、主体性、民主性、发展性、自主性“五性”结合的教学格局,达到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充满活力,学生行为习惯良好、奋发上进,校园环境优美、富有人文气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力争上游,确保顺利推进新教育实验,积极参加新教育实验学校经验交流,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争创县“平安校园”。 三年目标: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建设“突显特点、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创建优良的育人环境;建立学校教育

2

教学“三大基地”,即红领巾演播基地、红领巾读书基地、红领巾绿化基地,发挥其育人作用;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能够形成一定规模与社会影响的、能够人人参与持之以恒的特色活动项目;积极创建“文明学校”、“教研教改先进单位”、“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先进单位”、“五好党支部”、“先进教工之家”等。

五年目标:创建 “第七实小”办学特色,形成品牌板 块。建设以走廊文化、墙上文化、班级文化、演播文化、艺术文化、人文文化为特点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形成以新教育阅读、英语、体育为持长,以书法、美术为补充的艺术文化;通过五年的努力,在创建目标和素质教育诸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和完备的操作系统,办成“师生高素质、教学高质量、文化高品位”的现代化窗口学校。 三、主要措施

㈠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管理模式

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班子成员要树立全局、合作、服务、责任和榜样意识以及超前意识、到位意识和科学创新意识,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熏陶人,以实际行动带动人,形成一个“理论学习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工作实绩好”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2、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研究先于决策,服务大于领导,协调多于控制,观念重于方法,环境优于制度”的管理理念,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形成以“落实目标责任”为核心,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科学、民主、高效、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具有七实小特色的、科学高效的岗位目标管理办法;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管理机制;坚持以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通过科学规划,建章立制,有效管理,使学校管理水平有大

3

的飞跃,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和管理理论,力争创建县、市级示范小学。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落到实处。按县教体局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教育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营造“文明、和谐、拼搏、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博爱、民主、严谨、合作”的教师工作氛围;营造“乐学、自主、活泼、奋进”的学生学习气氛;倡导“求知、敦行、立志、报国”的校园精神;注重内奠基础,外树形象,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健康校园。

㈡狠抓队伍,锤炼教师综合素质

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健全奖惩机制,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敬业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师德评价制度,期末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每年推出3-5名师德先进典型,通过召开现场展示会、演讲报告会等形式对先进典型 加以宣传和推广,形成“领导当楷模、党员做示范、教师创榜样、学生树形象”的良好德育氛围。

2、实施名师工程。以“名师工程”为载体,以业务培训为关键,建立教师业务进修制度,加大校本师资培训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水平;建立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制度,组织教师参观一流学校、拜访一流名师、学习一流经验,以达到“采百花 之蕊,酿自家之蜜”的目的;不断完善教师苦练内功的教学比武制度,通过开展优质课比赛、说课竞赛、三笔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强化教师基本功,使教

4

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理论修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三年内确保50%的教师能胜任县级以上级别的公开课、观摩课、 示范课教学,积极培养市、县级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 3、建设骨干队伍。以学科带头教师、骨干教师为龙头,开展以构建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争取每年在县、市、省、国家级的学术研究会或CN刊物上交流或发表论文的教师达总数的20%左右。培养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教育对象,在学校统筹规划下,承担相应的教育科研任务,每年确定1-2项教科研项目。

4、加强进修培训。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培训,鼓励和提供条件让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技能,要求每位教师在1年内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全体专任教师1年内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达到中级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考核要求;能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各种辅助教学课件;能掌握网络知识,自由地上网交流、获取信息;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资源、网上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校园网熟练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内容。 ㈢深化课改,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学校要以新课改为契机,坚持课题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强化课题建设,吸取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建立高效的教育教学运行体系,使课堂有人文精神、生活气息和感性经历,并不断总结新课改课堂实践的理性经验。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进一步组织学习新一轮课改的理论,加强课改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新课改目的、意义、要求与实施办法,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新一轮课改的认识上来。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提高对规范化教学管理的认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形成“围绕课堂抓考核、围绕质量抓教研、围绕特长抓提高”的工作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9b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