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级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统计学课程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17 14: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_…__…__…__…__…__…__…:业…专… 线 _…__…__…__…__…__…__…_:级封年…… _…__…__…__…__…_:密.号…学… …__…__…__…__…:名…姓….… …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11级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统计学》期末考试A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答案填在括号内)

( )1.标准分数的平均数与标准差之和为▁▁▁▁。

A.0 B.1 C.2 D.不是一个确定值

( )2.在▁▁▁▁时,中数肯定与某一个原始数据的值相等。

A.原始数据按升序排列 B.原始数据为连续数据 C.原始数据个数为奇数 D.原始数据为顺序数据

( )3.方差属于▁▁▁▁。

A.集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相关系数 D.总体参数

( )4.两极差▁▁▁▁。

A.总是正数 B.总是负数 C.总是非负数 D.总是非零数 ( )5.假设学生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描述学生性别与数学成绩之间的相关用▁▁。

A.积差相关 B.肯德尔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 )6.总体方差已知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为▁▁▁▁。

A.

?nn B.

Ssn?1 C.n?1n D. ?n?1 ( )7.肯德尔和谐系数一般常用来表示▁▁▁▁。

A.评分者信度 B.题目一致性 C.题目难度 D.测验效度

( )8.拒绝H0假设时所犯统计错误的概率为▁▁▁▁。

A. <α B. >α C. <β D. >β

( )9.有3位教师对5位学生的作文进行等级评定,结果如下:

A.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3、5、3;

B.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1、2、2; C.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1、1; D.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3、2; E.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4、3;

这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使用的统计方法是▁▁▁▁。 A.单样本t检验 B.多元回归分析

本试卷共8页第1页 C.肯德尔W系数 D.多因素方差分析

( )10.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中,回归平方和对总平方和的贡献越大,回归方程越显著,

因而回归平方和在总平方和中所占的比例是评价回归效果的一个指标。这个指标在心理统计学中称为▁▁▁▁。

A.测定系数 B.相关系数 C.解释度 D.交互作用

( )11. ▁▁▁▁为统计检验力。

A.α B.β C.1-β D.α+β ( )12.有10人对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按照喜好程度进行了等级评

价。其中,最喜欢的等级为1,最不喜欢的等级为7。这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使用的统计方法是▁▁▁▁。

A.独立样本t检验 B.相关样本t检验 C.肯德尔W系数 D.独立样本Z检验

( )13.下列不属于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的是▁▁▁▁。

A.总体正态分布 B.变异的相互独立性 C.各实验处理内的方差要一致 D.数据必须是线性资料

( )14.进行方差分析时,P值和α值是▁▁▁▁。

A.α值是研究者指定的 B.P值是研究者指定的 C.两者意义相同,数值不同 D.两者意义相同,数值相同

( )15.在假设检验中,H0总是作为直接被检验的假设,而H1与H0对立,二者择一,

因而H1有时又叫做▁▁▁▁。

A.原假设 B.系统假设 C.虚无假设 D.备择假设

( )16.方差分析主要功能在于分析实验数据中不同来源的变异对▁▁▁的贡献大小。

A.总变异 B.组间变异 C.抽样误差 D.组内变异

( )17.已知研究者对安徽省安庆市、江苏省南京市、甘肃省天水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

四地的初三年级初中生进行了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结果男生主观幸福感总得分的

平均数为X1,女生主观幸福感总得分的平均数为X2,请问我国初三男女生主观幸福感是否存在差异?这个实例可以使用▁▁▁▁方法来解决。

A.独立样本t检验 B.相关样本t检验 C.单样本t检验 D.单因素方差分析

( )18.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中,SST可以表示为▁▁▁▁。

A.SST=SSB B.SST=SSB+SSR+SSE C.SST=SSW D.SST= SSB+SSR

( )19.正态分布理论在测验中的应用之一是化等级评定为测量数据,但是应用之前有

一个前提条件,即▁▁▁▁。

A.数据在100以上 B.考虑组间的变异 C.被评定的心理量是正态分布 D.考虑α大小

( )20.当区组效应显著时,说明该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是▁▁▁▁的。

A.受干扰的 B.失败 C.数据同质 D.成功

本试卷共8页第2页

得分 评卷人 二、判断题,在题前括号中分别用√ 和×表示(每题1分,共15分)

( )1.教育统计所推断的内容具有确定性。 ( )2.参数是样本数据的特征量。

( )3.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组限数值大的称为下限,数值小的称为上限。 ( )4.样本中离均差之和一定等于零。

( )5.在涉及平均速率的问题时,需要运用几何平均数。 ( )6.方差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相同。 ( )7.相互独立的事件一定是互不相容的事件。

( )8.总体的参数是唯一的,确定的;而样本统计量是波动的、不确定的。 ( )9.总体平均数的最佳点估计植,就是样本平均数。 ( )10.无论样本容量怎么小,从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呈正态分布。 ( )11.某年级数学与物理成绩呈正相关,这表明数学得高分者,物理也倾向于得高分。 ( )12.r1,r2是两个相关系数,若r1?0,r2?0,则r1表示的相关程度比r2所表示的相关程度高。

( )13.高相关的两列数据在散点图上n个散点密集在一条直线附近 ( )14.百分位距P90-P10表示考试成绩在10分到90分之间的人数。 ( )15.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位置居中的数。

得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抽样分布:

2.区间估计:

3.F分布:

4.标准分数:

本试卷共8页第3页 得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简述积差相关的使用条件。

2.简述方差分析的一般步骤。 得分 评卷人 五、计算题(41分)

1.已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为25公斤,体重的标准差是3.7公斤,平均身高110厘米,标准差为6.2厘米,问体重与身高的离散程度哪个大?(7分) 本试卷共8页第4页

2.某心理学家认为一般汽车司机的视反应时平均175毫秒,有人随机抽取36名汽车司机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测定,结果平均值为180毫秒,标准差25毫秒。能否根据测试结果否定该心理学家的结论。(假定人的视反应时符合正态分布)(8分) 3.下表中10对数据是为确定某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而做的实验结果(表中物理量是取对数后的值)。假设两者呈线性关系,(1)试以这10对数据结果建立该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回归方程。(2)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14分) 被试 A B C D E F G H I J 心理量(Y) 1 1 3 3 4 5 6 7 8 9 物理量(X) 0

2

1

5

4

2

6

2

5

7

本试卷共8页第5页 4.随机选取一些9-12岁孩子,调查他们最喜欢什么游戏,结果如下: 游戏A 游戏B 游戏C 小计 男孩 60 40 50 150 女孩 40 80 30 150 小计 100 120 80 300 请问,这一年龄段孩子在最喜欢什么游戏方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12分)

题中可能用到的值:t(35).05/2=2.03;X222,0.01 = 9.21;?(1)。05?3.84;F(1,8).05=5.32F(59,51).05/2=1.73;t(8).05/2=2.306;Z.05/2=1.96;Z.01/2=2.58

本试卷共8页第6页

Z?X?X ?fdsX?AM?N?i 其中: d?(Xc?AM)/i ?n?222??

S2??(Xc?X)??Xi?? NN?????X22???f?n2idi?i?(Xic?fidi?????X)fi??i?1??i?1N?N??N?N??I2??????????r??(X?X)(Y?Y)

??X??YNSr??XYN iZixSyNSZ??(n?3)xSy?

(ni?3)22y2??D2rR?1?6?DiN(N2?1) rR??x??

2?x2?y2(?33x2?N?Nnx?nxN3?Nn3y?ny12??12 ?y2?12??12) 2??R?2ixp?xq?pW??Ri?N rpb?S?pq?xp?xt1tStq ??np ??npq 212K(N3?N)?K?n3?n12xx(n-x)rxp?xqpqxp?xCnpqb?b?x.n.p??S?y?tS?py

(x?0,1,?,n n为正整数)) ttZ?X??=

X?Z??Z?? /2?/2?nX???XX

t?X?? =

X?t?/2?X???X?t?/2?X

sn?1?222?2???Xi?X??n?1?s2n?1 ==(n?1)sn?1(n?1)sn?1 ?2?2 ?2??2?2?/2?1??/2?n1?1?s2n1?1s2n = 1?s2n1?1?2s2n1?1 F??21?1?1?n1?1?F2?12?F?/2?2

n2??211?2sn2?12?1?sn2?1s2?/2sn2??22?nn2?12?1??22

t?r ?? ?X??

1?r2Z?Zr ?Z? 1t?X?SE??n-2n?3nS2(n?1)S22SE221?1n2?1)Sn2?1P?1n?((n t'X1?t1(?)?SEX2?t2(?)(?)?1?1)?(n2?1)SE22

X1?SEX2本试卷共8页第7页 X

t?X1?X21?X2t?X1?X2?X1?XZr1?Zr2SE?DXS2?S2(df?n?1)2

SEZ?1?2?r1?S2?S2S2d11n?1n?1n?3?1n2?3F?S2n1?1S2

Zp??p0 Z?A?D

n2?1?p(A?D)t?(S2?S212)0q04S221S2(1?r2)nn?2SE??peqepe(n1p?1?n2p?2)?(n1q?1?n2q?2)p1?p2?n?qen?12n(n)

1n21?n2 t??r12?r13??(n?3)(1?r23)2(1?r2?r2?r2 ( df ? n?3 )

121323?2?r12?r13?r23)knnknknkn(??Xij)2(SS2j?1i?12kkt???(Xij?Xt)2?SS?Xij)2(??Xij)2i?1b?n?1i?1??Xij?jj?1i?1nk?nS?(Xj?Xt)2??j?1i?1j?1?j?1nnknknSS2knk(?Xij)2ki?1w???(Xij?Xj)???X2ij??nj?1i?1j?1i?1?j?1n?S2 jSSt?SSw?SSb

j?1Xi?Xj?q?(r,dfe)?SEX SSt=SSA+SSB+SSAB+SSe SSA×B=SSb-SSA-SSB

b???X?X??Y?Y?? b?r?S(?y)2YS SS-y)2??yxX?X?2?y2??nS2t??(yy XN SS22(?X)2R??(?y-y)?b2[?X?2N]??b2?nS2x SSe??(y-y?)?SSt?SSRr2?SSRSST SNyx?Sy??S1(Xp?X)2t?bN?2?(1?r2) S(y?p?yo)yx?1?S N?nS2xy1?r2S?xN?2y??1.96Syx y??2.58Syxy?p?t0.05/2?S(y?p?y0) (df?N?2)2??(f0?fe)2??(实?理)2? fxfyfe?fZ?(A?D) 2?2?Z2?(A?D)e理NA?DA?D 本试卷共8页第8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c8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