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更新时间:2023-11-30 08: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余庆县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一)区位与产业优势及人才需求分析

被调研的中职院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有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凤岗县中等职业学校等,总体来看,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大量的社会需求和良好的办学环境,成为本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强有力的依托。

(二)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自2007年开设以来,始终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突出职业教育应用性、职业性等特点,在专业建设中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从2008年开始开始探索和开发贴近市场需求、具有中职特色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2010年进行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2013年开始将CEAC“网络工程师”的认证引入教学计划;2014年开始进行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探讨;2015年采取校企合作、课程置换的方式整合人才培养方案;2016年进行了基于工作任务包的课程体系改革。经过8年的改革与创新,已经初步形成了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贵州省同类专业中具有良好声誉和一定的影响力。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面向遵义市信息产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已有教学成果的集成、重构和深度开发,全面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引入国家政府部门或著名IT厂商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在校企合作、社会服务、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有较大突破。提升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为中职学校同类专业提供经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具体指标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以贵州省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与行业、企业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根据工作领

1

域和职业岗位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网站建设工作任务包、网络组建与管理工作任务包和网络安全工作任务包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达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的目的。

2.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通过与锐捷、西元等公司合作,以建设真实工作环境为重点,升级改造现有实训室和建立新实训室,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功能,扩大实训基地的规模,形成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互为补充,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虚”实结合的实训基地。制订基地管理制度,提高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水平。在满足本校需求的基础上为其他职业学校提供实训场地。

3.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学校”的思路,吸引合作企业积极参与,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升级”与优化,培养在行业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专业技术高超的专业带头人。提高骨干教师实践能力,聘请企业技术大师和能工巧匠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目标,每年对教师进行一次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培训,结合企业实践、学习、交流等措施,使专业教师具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实践能力。

4.专业群建设

通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龙头的专业建设,带动计算机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电子商务等)的发展,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设施和教学团队等实现资源共享。

三、建设内容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依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专业建设委员会决定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重构现有课程体系,共建15门课程,其中建设核心课程7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5门、精品课程2门;校企共同开发实训教材3门、课件10个。通过改革与创新,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人

2

才培养模式。

1.课程标准开发

根据教学体系,依托企业、行业,由企业技术骨干与本专业骨干教师共同开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2016年启动课程标准开发,2017年完成《综合布线与工程》、《局域网建立与管理》课程标准的开发,2018年完成《网络安全与应用》、《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标准的开发。

2.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根据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依托企业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在建设期内,将《网络基础》、《网站建设》、《网络安全基础》、《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4门课程建设成为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3.课件开发

由骨干教师牵头,在企业技术骨干的参与下,组建课件开发团队,2017年开发与制作5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2018年开发与制作5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开发完成后进入学校资源库。

4.网络学习课程建设

创建网上互动教学平台,根据教学标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模块的要求,将教师的授课视频、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专业教学素材等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5.素材库建设

建立包括以下内容的素材库:

(1)收录本专业以实训为主的动画视频教程;

(2)收录与整理与专业相关的图书、报纸、期刊、报告、标准、专利、学术会议资料、学位论文、法律法规等资源,形成规范数据库;

(3)收录图片、动画等素材。 (二)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实施及培养模式,对专业现有实训室设备进行升级与改造,新建2个实训室;新增10家紧密性合作企业并签订协议。

3

(三)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现有专业课教师25人,其中有企业工作背景的兼职教师6人,拟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8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达到15人。形成企业人员到学校授课,教师到企业锻炼,实践课程主要由企业教师讲授、辅导,顶岗实习有企业教师指导的良性运行机制。

(四)其他项目建设

1.学生职业素质(素养)与职业道德培养

通过与余庆中学建立互助学校、支援余庆县贫困山区建设、帮助农民工子女改善学习环境等助学活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与企业联合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2.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从实验、实训、实习等三大关键实践教学环节入手,全程监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从课堂、课外、作业、考试等方面监控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由教学督导室对教师不定期听课、抽查,进行教学质量的监控;

(4)教研组进行每期两次的教学检查、不定期听课、开展公开课、讨论评课,从各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5)通过教学督导室和班级信息员进行教学质量反馈、每学年进行两次教师测评,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6)与企业共同构建各类现场实习实训评价体系; (7)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邀请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参与教学质量评价。

余庆县中等职业学校

2016年8月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dh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