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3-05-19 12: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引言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学习和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可以丰富思维方式,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程晓堂,赵思奇,2016)。《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教育部,2012)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习得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一步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英语素养的养成。

阅读是语言和思维交互作用的过程,具有发展语言和思维的特殊功能,是培养阅读习惯和增强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黄远振,兰春寿,黄睿,2016)。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跟读、背诵、复述等低层次思维活动,更要灵活结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阅读任务,通过设计具有思维含量的阅读活动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3 How many?第一课时阅读课教学案例,具体阐述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基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案例与分析

本单元主要围绕学习和讨论拥有的物品这一话题,帮助学生在“询问对方有什么东西”和“询问对方有多少东西”这两个语言情景中学习如何用英语询问和表达拥有的物品及其数量。第一课时阅读课的教学内容为Story time 板块,该板块呈现了Yang Ling和Liu Tao到Mike 家做客并一起谈论玩具汽车和贴纸的场景,主要涉及What do you have?/How many ?do youhave?/I have ?/Can等I 功?能?句型以及sticker、thirteen 、fifteen 等核心词汇。教师紧扣话题设计教学,既注重提取故事的表层信息,也重视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在发展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

(一)Pre-reading——导入话题,诱发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读前环节,教师应围绕话题设计趣味性与思维性并重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背景知识,为正式的文本阅读做好准备。

上课伊始,教师先和学生自由交谈,而后用PPT向学生呈现了与小男孩Ben相关的段落、图片和数字选项,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选择正确的数字补全

段落(见图1)。学生通过观察钟表上的时间、电话下的价格和汽车上的号码等图片直接

1/ 7

得到部分答案。对于朋友的数量、电话号码以及年龄等数字的填写,或需要通过简单的统计得出答案,或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作答,或采用排除法策略得到答案。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请小组代表汇报,全班校对答案。最后,教师引出本课的话题:学习和讨论拥有的收藏品。

T: Look, this is Ben. He ' s my son. Here is a short passage about him, but the

numbers aremissing. Please read the text and the pictures in groups, and then choose the right numbers to fillin the blanks.

T: Who can have a try?

Ss: Hello, I 'm Mike. I ' m 11years old. I have 3good friends. Look, I have a nice

clock. He isPanda. It ' s 10o ' clock now. I have a lovely phone too. She is Minnie. H

number is 782164. Sheis 12yuan. I have a toy car. He is Jack. His number is 95. Do you like my friends?

T: Great. Ben loves his friends very much. They are his collections. In this unit, we' re goingto talk about collections.

趣味阅读填数活动既帮助学生复习了之前所学的数字,为本单元新数字的学习做好铺垫,也引导学生将数字与年龄、数量、价格、电话号码、车牌号等建立联系,实现了英语学习与生活体验的有效对接。更为重要的是,填数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思考和不断分析与综合的过程,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观察与发现、比较与分析等思维能力。

(图1)

(二)While-reading——围绕话题,分层解读,锤炼学生的思维

在读中环节,教师不仅要关注对文本表层信息的提取,更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对文本进行深度的解读与分析,在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

1.Watch and answer

2/ 7

教师延续上一环节情境,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Mike 和Helen 向朋友介绍收

藏物的两张课文插图(见图2),鼓励学生尝试运用Hello, I 'm?I ha猜ve测?他们的收藏品。学生通过图片信息以及对人物的理解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及原因。

T:Mike and Helen also have some collections. What do they

have?Can you guess?S1: Hello, I ' m Mike. I have some toy cars.

T: Why do you think so?

S1: I can see some cars in the pictures.

S2: Hello, I ' m Helen. I have some books. Because I can see books on thedesk.

接着,学生观看课文动画视频,核对预测。最后,教师再次呈现之前的两张课文插图,师生集体校对答案。在了解Mike 和Helen 的收藏品后,教师抛出IfyouareMikeorHelen,howwillyouintroduce your collections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学生通过观察文本插图中的人物神情和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表述。在学生充分表达后,教师继而呈现文本人物语言,带领学生用恰当的语音、语调和语气表达语言。

带着预测去阅读目的性更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也能够使阅读过程变得更有趣味(王蔷,2006)。本课故事板块的插图活泼生动,蕴含了许多关于文本的显性或隐性的重要信息。教师充分利用文本插图资源两度设疑,引导学生在看图预测和角色体验的过程中进行推测和联想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也发展了其主动探究与建构意义的能力,实现了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

(图2)

2.Listen and choose

在了解了两个孩子的收藏品名称后,教师呈现How manycollections do they have?这一问题,带领学生整体聆听课文录音,获取关于收藏品数量的信息,并从PPT

提供的数字选项中找出数词thirteen 和fifteen 。在学习数字13 和15 时,教师用PPT呈现了数字对应表(见图3)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数字的构成规律。通过合作讨

3/ 7

论,学生自主建构起数字有几到十几的变化规律,也进一步强化了thirteen 和

fifteen 的特殊变化形式。

接着,教师呈现图4,请学生再次聆听Wang Bing 的问句并尝试将其补充完整(见图4)。

学生对how many 后所跟名词形式的认识比较模糊,对how many 的用法也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利用PPT播放了一段关于how many 用法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明晰how many 的用法及其句型结构。最后,教师呈现图5,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建构并补全Yang Ling的问题。

每种语言都有独特的概念系统。概念建构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英语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可以形成新的概念,从而促进概念建构能力的发展(程晓堂,2015)。本环节中数字13和15的构成形式以及特殊疑问词how many 的意义和用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概念建构的能力。以教学howmany 为例,学生先借助录音和上下文语言支架初步感知和构建起howmany 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及其句型结构,再通过微课视频进一步阐释其概念和用法,最后在补全对话的活动中巩固与操练语言。学生的概念建构能力和信息记忆与转化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和发展。

3.R ead and learn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仅满足于对文本字面意义的解读,还要能够理解文本所传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度解读、分析、评价文本,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以充分的证据阐明他们的看法,以培养其分析、评价、质疑能力。

在理解文本、获取信息后,教师布置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朗读故事,感受人物的语气和心情,并划出与之相关的句子。而后,小组代表分别表达他们眼中人物的感情,并根据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进行朗读展示。

T:The four childrenare talking about the collection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Happy?Admiring?...Please read and talk in groups, and underline the key sentences.

S1: Mike is very 自豪。

4/ 7

T: How do youknow?

S1:从图片上的Mike 手势和表情可以看出他很骄傲和自豪

T:Can you read thissentence in a proud tone?

S1: Look at mytoy cars!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后,教师相机指导和纠正部分句型的语音、语调和语气。例如,在分析Yang Ling的语言Can I have alook?和Can I have one?这两句话时,学生能注意用升调进行朗读,却未能准确把握句中的连读现象及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因此,教师一方面借助朗读标记(见图6和图7)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表情和联系上下文的过程体会并读出Yang Ling羡慕与喜爱的心情。

阅读课的语言训练环节是对所读内容进行内化的过程(薛蓉,2016)。简单的机械操练或复述课文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训练。教师应将知识加工与思维训练相结合,通过品读、质疑等活动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知识,发展高阶思维。

本环节,教师没有简单地跟读课文,而是抛出What do you thinkof them? 这

一开放性问题驱动学生对已知信息进行深度思维加工。学生必须进一步阅读文本,以文本素材为依据,结合自己的主观体验积极思考,通过解析、分析、评

估等思维方式对人物的情感进行分析和评价。学生在自主体验、教师点拨和集体展示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内化了语言,其思维逐渐严谨,逻辑性逐步增强,其分析、理解和评价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Post-reading——延伸话题,综合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读后活动,教师可以立足文本主题,结合文本特点,设计续编或创编故事内容等任务,激发学生的想象,有效提高学生运用新学语言的能力,同时拓展和深化学生的思维(蒋建妹,秦益锋,2014)。

创造性地对已有知识进行重新建构,是促进创新性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教师在

5/ 7

文本基础上创设了延续情境:Yang Ling和Liu Tao也和同伴分享了自己的收藏品。教师布置学生在组内合作表演文本故事,并根据延续情境续编故事(见图8)。学生在小组展示时,不仅能准确把握故事中人物的感情,恰当准确地表达语言,而且在续编故事环节融入了人物角色的创新性表现。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通过课文表演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目标语言,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延续的情境中模仿、转换和重构所学语言,以训练其创造性思维。

三、基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考

1.梳理课堂教学逻辑,形成清晰有序的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逻辑一般分为学科逻辑、学的逻辑和教的逻辑(历晶,郑成龙,2013)。教师需要将几个层面的逻辑相互转化,融会贯通,设计逐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形成清晰有序的教学流程。教师在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学流程:通过阅读填数活动激活储备和引入话题——围绕图片两度预测,适当铺垫语言支架——聆听录音选择数字,新授词句——通过合作朗读活动体会人物情感——小组表演与创编故事。整个教学将话题、语言、语用相结合的学科逻辑,输入、内化、输出相递进的学的逻辑,以及整体呈现、分步处理、角色体验的教的逻辑,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高度整合。这样的教学流程逻辑清晰,教学活动环环相扣,既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级递进的思维层级,也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2.优化阅读教学活动,彰显丰富多样的思维体验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外部物质的感性活动向内部思维、情感的心理活动的转化过程(裴娣娜,2005)。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智能发展特点、英语语言的特点以及英语学习过程的特点优化阅读教学活动设计,通过丰富的活动类型及多样的活动组织方式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以本节课为例,教师运用了探究发现式、问题解决式、技能操练式等活动类型以及自主学习、同伴互学、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活动组织方式,帮助学生在预测、想象、推理、判断、概括、分析、比较、评价、建构、创编等具体的思维活动中感知、体验和运用了语言知识,经历了丰富多样的思维体验。

3.关注课堂提问质量,突出多维立体式思维训练

有效的提问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以本节课的文本处理部分为例,教师先通过问题What do they have?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猜测故事情

6/ 7

节,并以问题Whydoyouthinkso?进行追问,训练了学生观察与发现的能力。接着,教师通过问题How many collections do they have?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录音获取具体信息,培养了学生信息记忆与转换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通过递进式提问帮助学生在聆听填空、观看微课、补全问题等活动中自主建构起本课难点how many 的结构与用法,培养起学生的概念建构能力。

而后,教师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这一开放性问题,学生在体会角色情感的过程中发展了比较、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这些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有的问题与文本事实性信息相关,学生可以直接从文本中找到答案,而有的问题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故事。因此,教师应结合阅读材料的特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既要通过低层次问题帮助学生再现和巩固知识,也要设计高层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从而让学生经历多维立体式思维训练。

四、结语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了一个人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的水平和特点(薛蓉,2016)。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在设计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梳理课堂教学逻辑,优化阅读教学活动,关注课堂提问质量,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机会,搭建思维训练的平台,结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阅读任务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7/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5l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