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加减3去括号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08 06:58:3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整式加减3》

去括号

教材分析:

“去括号”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的第4节整式加减的第二课时。去括号法则的探究与应用是整式运算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关系着学生的后续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业。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本章第4节《整式加减》第一课时后,对字母表示数和合并同类项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特别是经历了用牙签棒摆正方形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比较、猜想与归纳,在利用乘法分配律与合并同类项得出结论,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充分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突出了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及其发展过程的整体认识。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突出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本课时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观察,探讨,引导学生去发现、比较、猜想与归纳。注重的是学生自己探索性活动的投入程度和积极性,突出“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的教学价值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能力目标: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

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要重视转化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教学方法:分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想一想:还记得用牙签棒搭x个正方形吗?你怎样计算牙签的根数的吗?

① ② ③ 学生:4+3(x-1);4x-(x-1); 3x+1。

设计意图:在于从回顾已有的知识出发,遵从情景引入的理念,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兴趣, 让学生体验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2、猜一猜:你们所列的代数式有何关系吗?(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的猜想,从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 3、你能利用运算律验证他们的结果相等吗?(各组代表发言说明

……

依据)

4+3(x-1)=4+3x-3=3x+1; 4x-(x-1)=4x-x+1=3x+1。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越性,鼓励学生知难而进,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热情。

4、列代数式

(1)某公共汽车起点站乘坐a人,中途又上来b人,下去c人,车内还剩多少人?

a+b-c或a+(b-c)因此a+(b-c)=a+b-c.

(2)某人带了a元钱去商店买购物,花去b元,又花去c元,他剩下的钱如何表示?

a-(b+c)或a-b-c因此a-(b+c)= a-b-c。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也为去括号探究法则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

1、分类探究去括号法则

(1)观察以上等式之间有什么变化?变化可以分为哪些情况呢?4+3(x-1)=4+3x-3=3x+1

4x-(x-1)=4x-x+1=3x+1; a-(b+c)= a-b-c。 a+(b-c)=a+b-c.

设计意图:分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

(2)括号前面是“+”号的: 4+3(x-1)=4+3x-3=3x+1 a+(b-c)=a+b-c.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等式左边和右边各项符号的变化。 小结规律:没有括号了,利用了乘法的分配率,里边各项符号没有变化。

括号前面是“+”号时,把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归纳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他们的符号感。

试一试:去掉括号并合并同类项

①8a+2b+(5a-b); ②100t+120(t-0.5)。

设计意图:第一题括号前是1,第二题括号前不是1,分类呈现,及时巩固法则,加强理解。

(3)括号前面是“-”的

观察课前的代数式:4x-(x-1)=4x-x+1=3x+1;

a-(b+c)= a-b-c。

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等式左边和右边各项符号的变化。 小结规律:没有括号了,利用了乘法的分配率,里边各项符号有变化。

归纳规律:括号前面是“-”号时,把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设计意图:分类呈现问题,分类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

试一试:去掉括号并合并同类项.

4a-(a-3b); a+(5a-3b)-2(a-2b).(说一说做这道题的过程,先用分配率,再去括号)

2、去括号,并合并同类项。

(1)(2x―3y)+(5x+4y); (2)(8a―7b)―(4a―5b); (3)a―(2a+b)+2(a―2b);(4)3(5x+4)―(3x―5);

(5)(5a-3b)-3(a2-2b);(6)3b―2c―[―4a+(c+3b)]+c。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3、请写出几个带有括号的代数式,并去括号。 两人一组,给对方出题,相互解答,再分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题目的设置由浅入神,分类训练,巩固去括号的法则应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

3、在应用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

切勿漏乘某些项.

学生作总结后教师强调要求大家应熟记法则,并能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法则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设计意图: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积累学生的技巧。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去括号过程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过来。 (1)a-(-b+c-d)=a+b+c-d (2)a+(b-c-d)=a+b+c+d (3)-(a-b)+(c-d)=-a-b+c-d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进一步明晰去括号法则。 2、去括号,并合并同类项。 (1)(a-b)―(c―d) ; (2) x3―5x2―(4x―9); (3)2x2―(―3x+6);

(4)5xy2-[3xy2-(4xy2-2x2y)]+2x2y-xy2. [5xy2].

设计意图:加强对去括号法则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五、教学反思

①通过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得到了整式的去括号法则。这样的通过实例,设计起点低,学生学起来更自然,对新知识更容易接受。

②在总结法则前,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到两种不同的情况,又利用分类的思想引导学生探究去括号法则,体现了培养学生分类的思想的意识。得出去括号法则后,给出了一个顺口溜,这是考虑到学生年龄小,顺口溜更便于记忆,而且也增加了学习的情趣。

③安排了一个组题,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以使学生更好地全方位地掌握去括号法则另外,还安排了某些变式训练,既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去括号法则,又训练了他们的逆向思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h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