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2017.10重印版)课后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24 07: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题

第一章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 (2)方便性 (3)可扩充性 (4)开放性

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6.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

的需要。主要表现在:CPU 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置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针对及时处理问题,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并且为每个作业分配一个时间片,允许作业只在自己的时间片内运行,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

11、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和共享性

14、是什么原因使操作系统具有异步性的特征?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允许多个进程并发执行。但由于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进程的执行通常并非一气呵成,而是以走走停停的

方式运行。内存中的每个进程在何时执行,何时暂停,以怎样的速度向前推进,每道程序总共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都是不可预知的。故而作业完成的先后次序与进入内存的次序并不完全一致,即进程是以异步方式运行的。但在有关进程控制及同步机制等的支持下,只要运行环境相同,作业经多次运行,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结果,因而异步方式是允许的。因此,操作系统便具有了异步性特征。

15处理机有哪些主要功能?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处理机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进程管理、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处理机调度;

进程管理:为作业创建进程,撤销已结束进程,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

进程同步:为多个进程(含线程)的运行进行协调。 通信:用来实现在相互合作的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处理机调度:

(1)作业调度。从后备队里按照一定的算法,选出若干个作业,为他们分配运行所需的资源(首选是分配内存)。

(2)进程调度: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算法选出一个进程,把处理机分配给它,并设置运行现场,使进程投入执行。

20.试描述什么是微内核OS。 答:1)足够小的内核 2)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

3)应用机制与策略分离原理 4)采用面向对象技术。

22.微内核操作系统具有哪些优点?它为何能有这些优点? 答:1)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2)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3)可移植性

4)提供了对分布式系统的支持 5)融入了面向对象技术

第二章

1. 什么是前趋图?为什么要引入前趋图?

答:前趋图(Precedence Graph)是一个有向无循环图,记为DAG,用于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前后关系。

4.程序并发执行时为什么会失去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答:程序并发执行时,多个程序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因而这些资源的状态由多个程序改变,致使程序运行失去了封闭性,也会导致其失去可再现性。

5.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概念?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为了使程序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能并发执行,并对并发执行的程序加以控制和描述,在操作系统中引入了进程概念。影响: 使程序的并发执行得以实行。

6.试从动态性,并发性和独立性上比较进程和程序? 答:(1)动态性是进程最基本的特性,表现为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因得不到资源而暂停执行,由撤销而消亡。进程有一定的生命期,而程序只是一组有序的指令集合,是静态实体。

(2)并发性是进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OS 的重要特征。

引入进程的目的正是为了使其程序能和其它进程的程序并发执行,而程序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3)独立性是指,进程实体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也是系统中独立获得资源和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对于未建立任何进程的程序,不能作为独立单位参加运行。

11、试说明引起进程在三种状态的转换原因 答:

(1)就绪状态→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 (2)执行状态→就绪状态:时间片用完 (3)执行状态→阻塞状态:I/O请求 (4)阻塞状态→就绪状态:I/O完成

18.试说明引起进程阻塞或被唤醒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答:a. 请求系统服务; b. 启动某种操作; c. 新数据尚未到达; d. 无新工作可做.

20、试说明线程具有哪些属性? 答:(1)轻型实体

(2)独立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 (3)可并发执行

(4)共享进程资源

第三章

1.高级调度与低级调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中级调度?

答:高级调度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某种算法,把外存上处于后备队列中的那些作业调入内存。低级调度是保存处理机的现场信息,按某种算法先取进程,再把处理器分配给进程。引入中级调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使那些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不再占用内存资源,将它们调至外存等待,把进程状态改为就绪驻外存状态或挂起状态。

2、处理机调度算法的共同目标是什么?批处理系统的调度目标是什么?

10.试比较FCFS和SPF两种进程调度算法。

答:相同点:两种调度算法都可以用于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不同点:FCFS调度算法每次都从后备队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最先进入该队列的作业,将它们调入内存、分配资源、创建进程、插入到就绪队列。该算法有利于长作业/进程,不利于短作业/进程。SPF算法每次调度都从后备队列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估计运行时间最短的作业,调入内存中运行。该算法有利于短作业/进程,不利于长作业/进程。

11.在时间片轮转法中,应如何确定时间片的大小? 答:时间片应略大于一次典型的交互需要的时间。一般应考虑三个因素:系统对相应时间的要求、就绪队列中进程的数目和系统的处理能力。

23、何为优先级倒置现象,可采取什么办法来解决? 低优先级进程由于先占用了高优先级进程所需的临界资源,而阻塞高优先级进程,这样就会出现“优先级倒置”现象。如果阻塞时间延长,实时进程可能会错过其实时规定的期限,有较大的危害。

解决的办法:

(1) 当进程进入临界区后,CPU就不能被剥夺; (2) 优先级继承:当优先级高的进程A被阻塞在资源X的临界区外时,已分配到资源X、优先级低的进程B自动继承A的高优先级,能尽早运行完毕,释放资源X,使得A尽快有机会运行。

27.何谓死锁?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产生死锁的原因为竞争资源和进程间推进顺序

非法。其必要条件是:互斥条件、请求和保持条件、不剥夺条件、环路等待条件

29.请详细说明可通过哪些途径预防死锁。

答:(1)摈弃“请求和保持”条件,就是如果系统有足够资源,便一次性把进程需要的所有资源分配给它;

(2)摈弃“不剥夺”条件,就是已经拥有资源的进程,当它提出新资源请求而不能立即满足时,必须释放它已保持的所有资源,待以后需要时再重新申请;

(3)摈弃“环路等待”条件,就是将所有资源按类型排序标号,所有进程对资源的请求必须严格按序号递增的次序提出

第四章

7.为什么要引入动态重定位?如何实现?

答: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每当访问指令或数据时,将要访问的程序或数据的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引入了动态重定位;具体实现方法是在系统中增加一个重定位寄存器,用来装入程序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程序执行时,真正访问的内存地址是相对地址与重定位寄存器中的地址相加之和,从而实现动态重定位。

8、什么是基于顺序搜索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他可以包含哪几种?

答:为了实现动态分区式分配,将系统中的空闲分区组织成空闲分区表或空闲分区链。所谓顺序搜索,是指按表或链的组织顺序,检索表或链上记录的空闲分区,去寻找一个最符合算法的、大小能满足要求的分区。

分区存储管理中常采用的分配策略有: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

18、什么是页面?物理块?页面的大小应如何确定? 答:页面,物理块——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中的单元。 页面:分页存储管理将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分成若干个页,并为各页加以编号。

物理块:相应的,也将内存的物理空间分成若干个物理块,同样为它们加以编号。

页面大小:即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起到减少内存碎片空间的作用,也不能使页表过长,总之要选择适中,且页面大小应该是2的幂,通常为1kb~8kb。

19、什么是页表?页表的作用是什么? 答:页表是分页式存储管理使用的数据结构。

一个进程分为多少页,它的页表就有多少行。每一行记录进程的一页和它存放的物理块的页号、块号对应关系。 页表用于进行地址变换。

26.分段和分页存储管理有何区别? 答:

(1)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分页是为了实现离散分配方式,以消减内存的外部零头,提高内存利用率。段则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它含有一组相对完整的信息。

(2)页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决定,由系统把逻辑地址划分为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是由机械硬件实现的,因而在系统中只能有一种大小的页面;而段的长度却不固定,决定于用户所编写的程序,通常由编译程序在对原程序进行编译时,根据信息的性质来划分。

(3)分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一维的,而分段作业地址空间则是二维的。

第五章

9.何谓固定分配局部置换和可变非配全局置换的内存非配策略?

(1) 固定分配局部置换:为每个进程分配一组固定数目的物理块,在进程运行期 间不再改变;如果在进程运行的过程中发生缺页,则只能从分配给该进程的n个页面中选出一页换出,然后调入新的一页。 (2) 可变分配全局置换:先为每个进程分配一定数目的物理块,在进程运行期间 块数目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如果在进程运行的过程中发生缺页,则从 OS 所保 留的空闲物理块中取出一块,分配给该进程,或者在所有进程的全部物理块中, 按算法选出应换出的页面,将其换出,空出一块来,调入新的一页。

12.在请求分页系统中,常采用哪几种页面置换算法? 答:

A.最佳置换算法; B.先进先出算法;

C.最近最久未使用LRU置换算法; D.Clock置换算法;

E.此外,还有最少使用置换算法和页面缓冲算法.

15.试说明改进型clock置换算法的基本原理。 答:基本原理:再将一个页面换出时,如果该页面已经被修改过,便须将该页重新写回到磁盘上;但如果该页未被修改过,则不必将它写回磁盘上。在改进的算法中,处需考虑页面的使用情况外,还需再增加一个因素,即置换代价,这样,选择页面换出时,既要是未使用过的页面,又要是未被修改的页面。

16.影响页面换进换出效率的若干因素是什么? 答:⑴页面臵换算法:影响页面换进换出效率最重要的因素,直接 影响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缺页率,影响页面换进换出的开销。

⑵写回磁盘的频率:如果是采取每个页面换出时,就

答:目前常用的磁盘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最短寻道时间优先及扫描等算法。(1) 先来先服务算法优先考虑进程请求访问磁盘的先后次序;(2)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优先考虑要求访问的磁道与当前磁头所在磁道距离是否最近;(3) 扫描算法考虑欲访问的磁道与当前磁道间的距离,更优先考虑磁头当前的移动方向。

第七章

6.何谓文件的逻辑结构?何谓文件的物理结构? 答:文件的逻辑结构是指从用户的观点出发所观察到的文件组织形式,也就是用户可以直接处理的数据及其结构,它独立于物理特性。

而文件的物理结构则是指文佳在外存上的存储组织形式,与存储介质的存储性能有关。

7.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可将文件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可以将文件分为两大类:有结构的记录式文件和无结构的流式文件。

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可以将有结构的文件分为三类: 顺序文件:指由一系列记录按某种顺序排类所形成的文件,其中记录可以是定长记录或变长记录。

索引文件:是指变长记录建立一张索引表,为每个记录设置一个表项,以加快对记录检索的速度。

索引顺序文件:是顺序文件和索引文件相结合的产物。它为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为每一组记录中的第一个记录设置一个表项,以缩短索引表的长度,而记录检索的速度也不慢。

11.试说明索引顺序文件的几个主要特征

答:一是引入了文件索引表,通过该表可以实现对索引顺序文件的随机访问;另一个是增加了溢出文件,用它来记录新增加的、删除的和修改的记录。

12.试说明对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的索引方法。 答:

(1)在对索引文件进行检索时,首先是根据用户(程序)提供的关键字,并利用 折半查找法去检索索引表,从中找到相应的事项;再利用该表项中给出的指向记 录的指针值,去访问所需的记录。

(2)在对索引顺序文件进行检索时,首先也是利用用户(程序)所提供的关键字以及某种查找算法去检索索引表,找到该记录所在 记录组中第一个记录的表项,从中得到该记录组第一个记录在主文件中的位置; 然后,再利用顺序查找法去查找主文件,从中找到所要求的记录。

第八章

1.目前常用的外存有哪几种组织方式? 答:

(1) 连续组织方式 (2) 链接组织方式 (3) 索引组织方式

2.由连续组织方式所形成的顺序文件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它主要应用与何种场合?

答:

4.在文件分配表中为什么要引入“簇”的概念?以“簇”为基本的分配单位有什么好处?

答:(1)引入“簇”的原因 为了适应磁盘容量不断增大的需要,在进行盘块分配时,不再以盘块而是以簇(Cluster)为 基本单位。一个簇应包含扇区的数量与磁盘容量的大小直接有关。

(2)以簇作为基本分配单位的好处 能适应磁盘容量不断增大的情况,还可以减少 FAT 表中的项数(在相同的磁盘容量下,FAT 表的项数是与簇的大小成反比),使FAT 表占用更少的存储空间,并减少访问FAT 表的存取开销。

7.在MS-DOS中有两个文件A和B,A占用11、12、16和14四个盘块:B占用13、18和20三个盘块。试画出在文件A和B中各盘块间的链接情况及FAT的情况。

答:

11. 在UNIX 中,如果一个盘块的大小为 1KB ,每个盘块号占4个字节,即每块可放 256个地址。请转换下列文件的字节偏移量为物理地址。

⑴9999 ; ⑵18000 ;⑶ 420000

答:首先将逻辑文件的字节偏移量转换为逻辑块号和块内偏移量 ,就是将 [字节偏移量 ]/[盘块大小 ],商为逻辑块号,余数是块内偏移量。在 FCB 中,第 0-9 个地址为直接地址,第 10个为一次间接地址,第 11 个地址为二次间

接地址,第 12 个地址为三次间接地址。再将文件的逻辑块号转换为物理块号。使用多重索引结构,在索引节点中根据逻辑块号通过直接索引或间接索引找到对应的物理块号。

(1)9999/1024=9 余 783,则逻辑块号为 9,直接索引第 9 个地址得到物理块号,块内偏移地址为 783。

(2)18000/1024=17 余 592 ,则逻辑块号为 10<17<10+256 ,通过一次间接索引在第 10个地址可得到物理块号,块内偏移地址为 592。

(3)420000/1024=410 余 160,则逻辑块号为 10+256<410 ,通过二次间接索引在第 11个地址可得到一次间址,再由此得到二次间址,再找到物理块号,其块内偏移地址 160。

15某操作系统磁盘文件空间共 500 块,若用字长为 32 位的位示图管理磁盘空间,试问:

(1)位示图需要多少字?

(2)第 i 字第 j 位对应的块号是多少? (3)给出申请 /归还一块的工作流程。

答:( 1)位示图需要的字数计算: INT(500/32 )=16 个字。

(2)块号 b=(i-1)*32+j

(3)申请的过程:顺序扫描位示图、找到空闲块并分

配、修改位示图 map[i,j]=1 。归还的过程:找到回收盘块在位示图中的行和列,修改位示图 map[i,j]=0 。

17.可从哪几方面来提高对文件的访问速度? 答:

(1) 改进文件的目录结构以及检索目录的方法来减少对目录的查找时间;

(2) 选择好的文件存储结构

(3) 提高磁盘的I/O速度,能将文件中的数据快速地传送到内存,或相反。

18. 何谓磁盘高速缓存?在设计磁盘高速缓存的时所需要考虑那些问题?

答:(1)磁盘高速缓存的定义 磁盘高速缓存是挃在内存中为磁盘盘块设置的一个缓冲区,在缓冲区中保存了某些盘块的副本。当出现一个访问磁盘的请求时,由核心先去查看磁盘高速缓冲器,看所请求的盘块内容是否已在磁盘高速缓存中,如果在,便可从磁盘高速缓存中去获叏,返样就省去了启动磁盘操作,而可使本次访问速度提高几个数量级;如果不在,才需要启动磁盘将所需要的盘块内容读入,再把所需盘块内容送给磁盘高速缓存,以便以后又需要访问磁盘块的数据时,便可直接从高速缓存中提取。 (2)在设计磁

盘高速缓存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何将磁盘高速缓存中的数据传送给请求过程; 采用什么样的置换策略; 已修改的盘块数据在何时被写回磁盘。

21.试说明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的主要优点。 答:(1)可靠性高除了RAID 0级外,其余各级都采用了容错技术。当阵列中某一磁盘损坏时,并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此时可根据其它未损坏磁盘中的信息来恢复已损坏的盘中的信息。其可靠性比单台磁盘机高出一个数量级。

(2)磁盘I/O 速度高,由二采取了并行交叉存取方式,可使磁盘I/0 速度提高N-1倍

(3)性能,价格比高RAID 的体积不具有相同容量和速度的大型磁盘系统相比,只是后者的1/3,价格也只是后者 的1/3,且可靠性高。换言之,它仅以牺牲1/N的容量为代价,换取了高可靠性。

22.在第一级系统容错技术中,包括那些容错措施?什么是写后读校验?

答:一级系统容错技术包括双份目录、双份文件分配表及写后读校验等容错措施。

写后读校验是每次从内存缓冲区向磁盘写入一个数据块后,又立即从磁盘上读出该数据块,并送至另一缓冲区中,

再将该缓冲区内容与内存缓冲区中正在写后仍保留的数据进行比较。若两者一致,才认为写入成功,继续写下一个盘快。否则重写。若重写后仍不一致,则认为盘快缺陷,便将应写入该盘块的数据,写入到热修复重定向区中。

23.在第二级系统容错技术中,包括那些容错措施?请画图说明。

26.具有容错功能的集群系统的主要工作模式有哪几种?请简要说明。

(1)双机热备份模式 ①定义 在这种模式的系统中,备有两台服务器,两者的处理能力通常是完全相同的,一台作

为主服 务器,另一台作为备份服务器。 ②优点 该模式的优点是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易于实现,而且主、备份服务器完全独立,可支持远程热备份,从而能消除由于火灾、爆炸等非计算机因素所造成的隐患。 ③缺点 该模式的缺点是从服务器处于被动等待状态,整个系统的使用效率只有50%。

(2)双机互为备份模式 ①定义 在双机互为备份模式中,平时,两台服务器均为在线服务器,它们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 ②优点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两台服务器都可用于处理任务,因而系统效率较高,现在已将这种模式从 两台机器扩大到 4 台、8 台、16 台甚至更多。系统中所有的机器都可用于处理任务,当其中一台 发生故障时,系统可指定另一台机器来接替它的工作。

(3)公用磁盘模式①定义 为了减少信息复制的开销,可以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到一台公共的磁盘系统上去。②优点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消除了信息的复制时间,因而减少了网络和服务器的开销。

26.何谓事物?如何保证事物的原子性?

答:事务是用于访问修改各种数据项的一个程序单位。事务也可以 看作是一系列读和写的操作。 事务的原子性是:一个事务在对一批数据执行修改操作时,要么全部完成,并用修改后的数据去代替原来的数据,要么一个也不修 改。

通常借助于事务记录的数据结构来实现事务的原子性。在一个事 务Ti开始执行时,记录被写入事务记录表中;在Ti执行 期间,在Ti的任何写操作之前,便写一适当的新记录到事务记录表 中;当Ti 进行托付时,把一个记录写入事务记录表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rr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