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4-05-26 23: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2、意识3、无意识4、实验法5、测验法 二、填空

1. 和 是心理科学的两大支柱。 2.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 和 。

3. 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三大原则是 、发展性原则和 。

4.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写过第一本心理学专著 ,但直到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独立。

5.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认为行为只是 的简单模式。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修正了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提出了 。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测验法有三个特点: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2.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3.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间接经验的一门学科。 四、单项选择题

1.詹姆士在1890年发表的 一书中,提出了机能主义概念,该书是詹姆士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A. 《实用主义》 B. 《心理学大纲》 C. 《心理学原理》 D. 《心理学引论》 2. 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 一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学派的诞生。 A. 《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 B.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 C. 《行为主义的方法》 D.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3. 是使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高级心理过程。 A. 思维 B. 意识C. 语言 D. 注意 五、双项选择题

1. 西方心理学的现状与趋势可以归纳为: 、 、认知心理学方兴未艾、人本主义心理学向各个领域渗透、学派对立与学派交融并存等。

A. 重实证研究,轻理论建设 B. 重理论建设,轻实证研究 C. 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 D. 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

2. 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可分为 和 两大方面。 A. 个性倾向性 B. 个性 C. 心理过程 D. 性格

3. 一书的发表,是精神分析学派建立的标志;而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 A. 《癔病研究》 B. 《梦的解析》 C. 《精神分析引论》 D. 《自我和本我》 六、简答题

1. 意识有哪些作用?

2. 简述意识在心理科学中的地位变化。 3. 简述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缺点。 七、论述题

1. 简要介绍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 2. 学习心理学有哪些重要意义?

第二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神经兴奋2、动作电位3、反馈4、神经—体液调节5、条件反射 二、 填空1. 心理是 的机能, 是人心理内容的源泉。 2. 轴突的周围包有 ,具有绝缘作用,可防止神经冲动向周围扩散。

3. 脑电活动的波形可以分为4种,其中当大脑皮质处于清醒、安静、闭目状态时,记录到的是 。而 则是大脑兴奋的表现,它的

1

节律越高,表示脑细胞兴奋性越强,皮质活动的兴奋性越强。

4. 于1863年在其出版的《大脑反射》一书中指出:一切有意识的及无意识的生活活动,按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 。 5. 脑干由三部分组成:中脑、 和 。

三、 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 副交感神经通常在个体应付紧急情况时发挥作用,交感神经则在个体处于松驰状态时发挥作用,抑制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使它们获得必要的休息。( )

2. 当神经细胞没有受到刺激时,膜外电位较高,带正电,膜内电位较低,带负电,这种电位差通常称为静息电位。( ) 3. 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强化的建立。( ) 四、 单项选择题

1. 一系列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经训练巩固以后,只要第一个刺激出现,一连串反应就依次出现,巴甫洛夫将这种现象称为: A. 强化B. 动力定型C. 兴奋灶D. 诱导

2. 在建立条件反射后,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对类似的刺激物不予强化,类似刺激物也就不再引起条件反射,这是:A.延缓抑制B. 消退抑制C.分化抑制D. 超限抑制

3. 除嗅觉外,来自全身的各种感觉传导束都在( )处更换神经元,然后再传至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因此,它也是皮层下感觉中枢。 A.丘脑B. 间脑C.下丘脑D.中脑 五、双项选择题

1. 在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中,( )是一种生物换能器,它可把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并加以传导。传入通路有两条,即特异传入通路和非特异传入通路,其中非特异传入通路是指通过( )的传入通路。A.传入神经B.感受器C.网状结构D.大脑皮层

2. 三个机能系统理论,把脑分成三个互相联系的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即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 )。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第三机能系统,也叫( ),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A.自我调节系统B.调节系统C.控制系统D.动力系统

3. “反射”原是一个物理学名词, 首先用它来解释动物行为和人的不随意运动,后来由( ) 将其推广到脑的全部活动和人的心理活动上。 A.谢切诺夫B.巴甫洛夫C.笛卡尔D.康德 六、简答题

1. 神经兴奋传导具有哪些特点? 2.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机能是什么?

3. 简述突触的结构并说明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七、论述题1. 什么是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 试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 第三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马赫带2、错觉3、感觉后像4、观察5、感受性 二、填空

1. 美国心理学家 等人首创的 ,是一种试图控制或去除对人的感觉刺激的一种实验方法。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感觉的重要性:剥夺人的感觉,所有高级心理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只有获得感觉后才能恢复正常。

2. 无论是机械的、物理的,还是化学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并对机体造成损害或破坏时都会引起 。与其它感觉不同,它没有一定的 。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它才成为机体的报警系统,监视来自任何感觉的异常刺激,引起警觉并使人处于防御状态。 3. 根据人脑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 、时间知觉和 。

4.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 。

5. 时间知觉是个体通过某种媒介对客观现象的 和 的反映。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幻觉。( )

2.阈限是一种反应与另一种反应之间的分界值,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它是个固定值。( ) 3. 感觉适应可以降低个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敏锐度,是一种利弊兼具的心理现象。( ) 四、单项选择题

1.1834年,韦伯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定律,他认为( )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A.绝对感觉阈限B.感觉阈限C.最小可觉差D.中等强度刺激量

2

2.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 )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A.强刺激B.弱刺激C.适宜刺激D.阈下刺激

3.观察力是构成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A.知觉能力B.智力C.认知技能D.思维能力 五、双项选择题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 )反映。而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 )的反映。 A.个别属性B.间接的C.概括的D.整体的

2.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并反映内脏器官的状态。它主要包括内脏感觉、( )和( ) 。A.机体觉B.运动感觉C.自我感觉D.平衡感觉 3.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感觉经验的性质之所以不同,是由于( )和( )不同。

A.刺激的传递方式B.刺激作用的神经结构C.刺激的频率D.刺激作用的神经最终到达的脑区六、简答题 1.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3.简述感觉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七、论述题1.试述感受性的变化及其规律。 2.联系实际说明培养观察力的意义和目标。

第四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记忆2.保持3.表象4.内隐记忆5.遗忘 二、填空

1.记忆是指记和忆的完整过程,从记到忆包括 、保持、 和回忆四个基本环节。2.斯滕伯格认为短时记忆提取信息或检索信息的形式有三种,一是 ,二是_________,三是完全系列扫描

3.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他在记忆实验中创制了以_________为实验材料和重学法(又称节省法)的统计处理方法。

4.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称之为联想,它是事物之间 和 的反映。5.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发表了一篇论文____________,明确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 个无任何关系的项目。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记忆的保存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即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定水平上,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

2. 遗忘可以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舌尖现象属于后者。( )

3. 干扰抑制说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的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用。( ) 四、单项选择题

1.关于记忆的整合理论的说法,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记忆的保持,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精细结构定位,而是整个大脑皮层的机能。B 记忆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C 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D 整合理论是由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的。

2.对学过的知识、概念、原理、公式等的记忆属于下面哪一种记忆( )A 情绪记忆B 语词逻辑记忆C 动作记忆D 形象记忆 3.遗忘的压抑理论是( )首先创立的。A 艾宾浩斯B 费希纳C 斯滕伯格D 弗洛伊德 五、双项选择题

1.长时记忆信息提取形式是( )( )A 识记B 保持C 再认D 回忆

2.表象的特点有( )( )A 直观性和形象性B 稳定性和片面性C 概括性D 不可操作性3.下面对短时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它主要对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所贮存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B 短时记忆的痕迹很容易衰退,只有被登记了的信息受到特别注意时才会转入长时记忆,否则信息就会很快消失。C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以言语听觉编码方式为主。D 短时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一般长于一分钟。 六、简答题1.影响识记的因素有哪些?2.简述表象的特点和作用。3.什么是遗忘?分析遗忘的规律和原因。 七、论述题1.联系实际分析自己的记忆特点,并提出改善记忆的方法。2.试述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

第五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具体形象思维2.爬山法3.抽象4.创造性思维5.科学概念 二、填空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_____与_____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3

2.思维的形式有_____、 判断和______。

3.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________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________的通路或方法。

4.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影响问题解决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纽厄尔和西蒙(1972)认为_____和_____是通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5.想象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一般认为,它的综合包括_____、夸张、典型化和_____的过程。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如果明天下雨,球赛就停止”这种推理方式属于线性推理。( )

2.想象根据有无目的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根据创造性程度分为无意想象、有意想象;根据与现实的关系分为幻想、理想、空想。( ) 3.鲁班因为茅草割破手而发明了锯子,牛顿从苹果落地而联想到地球引力,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都是原型启发的典型例证。( ) 四、单项选择题

1.下面有关想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B 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C 想象的内容不可以超前于现实。D 想象的内容可以超前于现实。 2.( )是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发展规律,并且毫无实现可能的想象。A幻想B空想C理想D再造想象

3.根据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把概念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铅笔、毛笔、钢笔属于下面的哪种概念( )A关系概念B合取概念C析取概念D具体概念 五、双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思维与感知觉关系的描述,哪两项是正确的( )( ) A 思维是以感觉、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过程。

B 思维与感觉、知觉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属于人为了弄清事物的特性、规律而产生的认识活动,它们反映的形式、范围、层次都相同。 C 思维是对事物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它既可以反映现实,也可以反映过去和未来。

D 思维总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正确的思维不仅没有脱离客观事物,反而更接近于客观现实,是人对现实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 2.常用的启发法策略有( )( )

A 手段—目的分析和逆向搜索B 爬山法C 保守性聚焦和冒险性聚焦D 同时性扫描和继时性扫描 3.下面关于问题解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B 象棋、围棋、乔牌、扑克等游戏都属于非对抗性问题。

C 如果解题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多相关的知识,这种问题称为语义丰富的问题。如果解题者对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相关的经验,这种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便是语义贫乏的问题。例如,物理学家解决物理方面的问题,这种问题对他们来说语义丰富的问题。 D 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有算法和启发法。 六、简答题

1.简述思维的概念与特征。2.简述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3.概念形成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七、论述题1.试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问题解决?2.有关概念结构的理论有哪些?简述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六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注意2、无意注意3、有意注意4、注意的广度5、注意的转移 二、填空

1.注意的外部表现可以作为研究注意的 ,但注意作为一种________,它和外部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2.可以根据注意产生________,以及所需要付出________的程度不同,对注意进行分类。

3.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注意是信息加工的一种内在机制,并提出了许多信息处理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大致分为两类:________和________。 4.在知觉“双关图”中能够明显觉察到注意的________,这种现象与感觉器官的________有关 5.从注意的时间来看,________是注意的良好品质,________是注意的不良品质。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特性。( ) 2.人在高度集中注意时,身体其他的运动不会停止,还会一直进行下去。( 3.无意注意的产生和维持,仅仅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再无其它。( ) 四、单项选择题

1.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________。A.能动性B.适应性C.稳定性D.变化性

2.心理学家________于1973年提出了第一个注意的资源分配模型。A.多依奇B.布鲁德本特C.约翰斯顿D.卡内曼

4

五、双项选择题

1. 和 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A.指向性B.集中性C.稳定性D.专一性

2.注意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功能有选择、_______、整合、_______功能。A.适应B.保持C.维持D.调节和监

3.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知觉对象的特点及_______和_______。A.注意活动的性质B.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C.个人的活动任务D.个人的活动经验

六、简答题1、什么是注意?它有哪些外部表现?2、简述布鲁德本特的过滤器模型。3、举例说明注意的类型。 七、论述题1、联系实际分析自己的注意品质。2、试比较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

第七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情绪和情感2、快乐3、心境4、应激5、道德感

二、填空1.情绪情感既是一种_________或体验,又是对_________的一种特殊反映。 2.与情绪相比,情感发生晚,是人在_________过程中产生的,具有_________。

3.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沙洛维和梅耶提出________的概念,用来表示情绪和________结合起来对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情绪特征。

4.情绪情感的________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的________。5.美国心理学家坎农认为,情绪并不是外周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机制不在________,而在________的丘脑。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人的情绪和情感是难以彼此分离的两种心理现象,就脑的活动而言,情绪和情感是不同物质过程的心理形式。( ) 2.情绪和情感是人适应生存和生活的精神支柱。( )

3.汤姆金森和拉扎勒斯提出了动机—分化理论,认为,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 ) 四、单项选择题

1.情绪和情感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信号的作用,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情绪情感的外部形式即( )。A.面部表情B.动作表情C.言语表情D.身段表情

2.激情是一种暴风雨般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它的出现带有( )。A.感染性B.突然性C.爆发性D.紧张性 3.( )是克服自卑的良好手段。A.排除忧郁B.自信C.积极的认知方式D.积极的心理暗示五、双项选择题 1.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主要包括厌恶、( )、( )和轻快等。( )A.惊奇B.快乐C.兴趣D.害羞

2.( )、美感和( )被认为是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他们包含着人类独有的社会意义,调节着人们的社会行为。( )A.应激B.心境C.道德感D.理智感

3.情绪适应不良的后果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会对机体本身造成影响,如( );另一方面,在承受能力上超负荷而导致严重适应不良,从而产生( )。( )A.消极情绪B.身体疾病C.心理疾病D.紧张焦虑

六、简答题1、简述情绪的类型。2、简述情绪三因素理论。3、怎样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七、论述题1、举例说明控制消极情绪情感的方法。2、什么是情绪和情感?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第八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 意志2、 随意运动3、 双趋式冲突4、 挫折5、 挫折承受力 二、填空

1、意志行动的基本心理过程包括: 和 。 2、意志对行为的调节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

3、美国心理学家勒温研究认为,动机冲突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双趋式冲突、 和 3类。

4、对待挫折,除了要用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克服外,还要建立起有效的心理防卫措施。具体的心理防卫方式有以下几种:合理化、 、 、反向作用、投射作用、升华、幽默等。(任意举出两个即可)5、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有很多,其中有4种最为重要即:独立性、果断性、 和 。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意志与意志行动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意志行动是意志的主观方面,没有意志行动就没有意志;反过来,意志行动受意志支配,即意志必须包含意志行动,没有意志就没有意志行动。( )

2、趋避式冲突是指个体趋近一个目标,又回避与这一目标相关联的另一目标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 ) 3、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个体善于根据预定目的或既定要求,自觉地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心理品质。( )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能表现出与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的俗语是( )A. 人云亦云,人行亦行B. 议而不决,决而不行C.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 不见棺材不

5

落泪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表现出的是哪种动机冲突( )A. 双避式冲突B. 双趋式冲突C. 趋避式冲突D. 多重趋避式冲突 3、意志行动的核心是( )A. 具有自觉的目的B. 随意运动C. 克服困难D. 情感的激励 五、双项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有( )A. 转移B. 刻板C. 压抑D. 退化2、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A. 优柔寡断B. 顽固C. 受暗示性D. 独断性3、意志与认知的关系( )A. 意志指导认知B. 认知指导意志C. 意志主导认知D. 认知主导意志 六、简答题1、简述意志和认识、情绪情感的关系 2、简述意志的作用。3、简述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七、论述题1、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2、举例说明意志在一个人成才和成功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九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需要2、动机3、兴趣4、诱因5、自我效能感

二、填空1、动机产生的条件有二: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前者是 ,后者则是 。

2、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 形曲线关系,这就是 定律。

3、交往动机是在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往动机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是 ,它是一种以获得他人或团体的赞誉为目标的动机。

4、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行为受结果因素影响。期待决定行为,强化存在于期待之中,是期待强化。班杜拉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期待: 指人对行为会导致某种结果的推测; 指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判断。

5、马斯洛是西方 心理学的创始人,在《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中,马斯洛正式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认为可以把人的动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欠缺的动机,一类为 。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需要就是动机,动机也是需要。 2、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没有区别。

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1)同一动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2)相似或相同的行为可能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四、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饥饿总是饥饿,但用刀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这表明人的需要具有( )A. 对象性B. 动力性C. 多样性D. 社会性

2、皮亚杰指出,儿童行为存在着自我激发的现象。当儿童自由自在地进行操作时,他们会重复地操作当交通警察、开设医院或“过家家”的游戏。这表明儿童的行为可以由( )激发。A. 生理性动机B. 外部动机C. 社会性动机D. 内部动机

3、有人对数学感兴趣,有人对哲学感兴趣。有人喜欢高尚的内容,有人则喜欢繁琐的事物。这表明兴趣具有( )A. 稳定性B. 效能C. 指向性D. 广度 五、双项选择题

1、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将动机分为( )A. 有意识动机B. 无意识动机C. 原始的动机D. 习得的动机

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需要由7个等级构成,并将这7个等级划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下列属于高级需要的有( )A. 尊重的需要B. 自我实现的需要C. 求知的需要D. 归属与爱的需要

3、以下心理学家中提出过需要理论的有( )A. 莫瑞B. 皮亚杰C. 斯腾伯格D. 马斯洛

六、简答题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韦纳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3、分析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七、论述题1、评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2、什么是成就动机?联系实际说明,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第十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能力 2、智力 3、技能 4、创造力 5、比率智商

二、填空1、安德森(1980)认为,知识有不同形式,一种是 ,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如“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一种是 ,即“怎样做”的知识,如怎样开汽车的知识,如何和他人相处的知识等。

2、1927年,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 根据人们在完成智力作业时的相关程度,认为能力由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组成,因此称之为 。

3、智力三元论是智力成分子理论、 和 三种子理论的统一。 4、一般能力测量也叫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是 。

6

5、PASS模型是由纳格利尔里和戴斯(Naglieri&Das)提出的关于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PASS是指 。它包含了3层认知系统和4种认知过程,其中 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技能和才能是能力的不同表述形式,这三者是等同的。( )

2、才能的高度发展就是天才。它表现为能以独特的、创造性的方式完成复杂的活动。天才,并非天赋之才,它是在一定遗传素质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不断的艰苦努力发展起来的。(

3、卡特尔于20世纪60年代将能力划分为液态能力和晶态能力。液态能力指获得语言和数学知识的能力;晶态能力指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 ) 四、单项选择题

1、美国心理学家( )不赞成斯皮尔曼过分强调G因素的作用,强调能力由一群不同的原始能力组成。A. 桑代克B. 瑟斯顿C. 吉尔福特D. 弗农 2、为了有效地界定个体或选择具有特定特质的人,正式测量程序应该满足三方面的要求,即信度、效度和标准化。如果你在同一个早晨,在浴室内进行了三次体重测量,但有三个不同的读数,那么这一测量并没有达到目的,这说明( )不高。A. 信度B. 表面效度C. 标准化D. 效标效度 3、西方第一个提出有关智力测量重要思想的人是( )A. 特曼B. 高尔顿C. 斯坦福D. 韦克斯勒 五、双项选择题

1、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采用因素分析法检验了许多与智力相关的任务。他的智力结构模型定义了任务的三个特性:内容、( )和( )。A. 产品B. 操作C. 成分D. 情境

2、创造能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 )和( )。A. 流畅性B. 独创性C. 新颖性D. 复杂性

3、按照能力发挥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将能力分为( )和( )。A. 一般能力B. 特殊能力C. 液态能力D. 晶态能力 六、简答题1. 如何理解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2. 简述智力结构理论。3. 能力发展有哪些个别差异? 七、论述题1、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2、如何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vp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