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化学上册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2-03 23: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届高三化学上册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

高三年级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原子量: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Cu 64 Ba 137 Fe 56 Ag 108 )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0分,每题1分) ...............1 、下列各组物质各自形成的晶体,均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的是( )

A.NH3、HD、C10H8 B.PCl3、CO2、H2SO4 C.SO2、SiO2、P2O5 D.CCl4、Na2S、H2O2 2、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置换反应生成的是 ( ) ..

A.F2 B.CO C.Fe 3O4 D.S 3、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 ..A.FeCl2 B.NaHSO3 C.Cu(OH)2 D.Fe(OH)3

4、在水溶液中YO3和S可发生反应:YO3+3S+6H=Y+3S↓+3H2O。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等于1,Y是卤族元素 B.n等于1,YO3中Y元素化合价为+7 C.n等于2,Y可能是硫元素 D.n等于2,Y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6

5、 (NH4)2SO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4(NH4)2SO4=N2↑+6NH3↑+3SO2↑+SO3↑+7H2O 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的沉淀为 ( ) A.BaSO4 B.BaSO3 C.BaSO4 和BaSO3 D.BaS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 -CH3与-OH所含电子数相等 B.7.80 g Na2O2与5.85 g NaCl所含阴离子数相等 C.等质量的C2H4和C3H6中所含C-H键数目相等 D.等体积、等密度下的12C18O和14N2所含质子数相等

n-n-

2-

n-

2-

7、在体积相同的A、B两个带活塞的玻璃容器中,分别注入1/4体积颜色相同的NO2与溴蒸气,然后将活塞同时向外拉出到1/2(快速),过一会可以看到( ) A A中的颜色比B中的浅 B A中的颜色比B中的深 C A中的颜色与B中的深浅相同 D A中颜色比开始时深 8、 将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CO(g)+ H2O(g)

CO2(g)+ H2(g),

达到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25%,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倍数是 A.46 B.23 C.11.5

D.5.75

9、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稀土串级萃取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稀土铈(Ce)元素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已知: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Ce4+>Fe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Ce02制Ce,铈在阳极获得

B.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e+4HI=CeI4+2H2↑

C.用Ce(S0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Ce4++2Fe2+=Ce3++2Fe3+ D.四种稳定的核素

136

58Ce、

138

58Ce、

140

58Ce、

142

58Ce,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推断冶炼金属时可能的方法

高考资源网B.根据某元素各原子的质量数以及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该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

量。

C.依据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将电解质分为强、弱电解质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可以寻找合适的半导体材料 二、选择题(每个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40分,每题2分) ...............11、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ΔH=-196.6

kJ·mol-1。反应达平衡后,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4,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时,n(SO2)=1.4 mol,n(O2)=0.9 mol,则此时SO3的物质的量为

A.1.4 mol B.1.6 mol C.1.8 mol D.2.0 mol

12、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质量的某浓度的NaCl溶液,一段时间后停止电解。此时若加入

100g36.5%的浓盐酸,所得溶液正好与原溶液完全相同,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

量约为( )

A 6mol B 7mol C 8mmol D 9mol

13、如右图所示,向A、B中均充入1mol x、l rnol Y,起始时A、B的体积都等于a L。在相同

温度、外界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关闭活塞K,使两容器中都发生下述反应: X(g)+Y(g)

2Z(g)+W(g) △H

的体积为1.4a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速率:v(B)>v(A)

B.A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80%

C.平衡时的平均摩尔质量:MB

14、25C 1×10Pa下,使V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VL水溶液,关于这种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B. 溶液中c(H)=

C.溶液中水分子数和H数之比为1:1 D.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稍小于

15、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完全沉淀,

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molH2SO4、ymol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mol/L为( )

A (y-2x)/a B (y-x)/a C (2y-2x)/a D (2x-4y)/a

16、A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常见的化合物,A、B、C均含有元素x,它们有如图所示的

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元素可能为铝

B.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

C.X元素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D.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 N2O4(g) ΔH<0,达平衡后加

热,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小,但气体的密度不变

B、在一体积和温度不变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g)+I2(g) 2HI(g) ΔH<0,若

容器内的压强不变,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且反应从开始至达到平衡状态的过程中,容器向外放热

C、在一温度和压强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3发生反应2SO3 (g) 2SO2

+

-2+

+

+

.

5

(g)+O2(g),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3,重新达到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增加

D、四个体积相等的密闭容器,四位同学分别于不同的温度下,按物质的量1:3的比例在

其中分别充入等量的N2和H2合成氨,当反应进行到10分钟时,每人均测定各自四个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并分别作图如下,则图2肯定错误

18、一定体积0.01mol/L的稀硝酸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铁、铝混合物,已知两种金属均被氧化为最高价态,还原产物只有NO。若用0.01mol/L的NaOH溶液溶解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当反应完全时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稀硝酸溶液的1/5,则样品中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3 B.1:3

C.1:4 D.5:3

19、短周期元素X、Y、Z的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X大于Z,离子半径Y

大于Z,Y与Z可形成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一定是Z>X>Y

B.X、Z两种元素的单质的沸点一定是Z>X

C.Z的最高价氧化物一定能溶于X、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D.工业上获得X、Z单质的方法主要是电解

20、一定条件下,将X和Y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放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测得X、Y的转化率与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n(X)的关系如图1。改变温度和压强,生成物

n(Y)Z的百分含量如表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X 或Y 的转化率1 2 3

图1

4

n(X)n(Y)

A.3X(g)+Y(g)B.X(g) + 3Y(g)C.3X(g)+Y(g)D.X(g)+3Y(g)

4Z(g);ΔH>0 4Z(g);ΔH>0 3Z(g);ΔH<0 3Z(g);ΔH<0

21、以下对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由“同温度下等浓度的Na2CO3溶液比Na2SO3溶液的pH大,可知C比S非金属性弱 B.由“形同浓度的H2S溶液比HI溶液的酸性弱”,可知S比I元素非金属性的弱 C.由“HF比HCl稳定性好”,可知F比Cl 非金属性的强 D.由“SO2中O显 -2价”,不能得出O比S非金属性强的结论

22、时钟反应或振荡反应提供了迷人课堂演示实验,也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测定含I浓度很小的碘化物溶液时,利用振荡反应进行化学放大,以求出原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主要步骤是

①在中性溶液中,用溴将试样中I氧化成IO3,将过量的溴除去 ②再加入过量的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使IO3完全转化成I2

③将②中生成的碘完全萃取后,用肼将其还原成I,方程式为H2N-NH2+2I2→4I+N2↑+4H+

④将生成的I萃取到水层后用①法处理。

⑤将④得到的溶液加入适量的KI溶液,并用硫酸酸化。

⑥将⑤反应后的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方程式为: 2 Na2S2O3+I2→Na2S4O6+2NaI

经过上述放大后,则溶液中I浓度放大为原溶液中I浓度的(设放大前后溶液体积相等) ( )

A.2倍

B.4倍

C.6倍 D.36倍

23、对于反应N2O4(g)

2NO2(g)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ψ(NO2)

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线上的任何一点为对应压强下的平衡点),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A、C两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关系为A>C B.A、B、C、D、E各状态中,v(正)

态E

C.维持p1不变,E→A所需时间为x;维持p2不变,

D→C所需时间为y,则x<y。

D.使E状态从水平方向到达C状态后,再沿平衡曲线到达A状态,从理论上来讲,可选

用的条件是从p1突然加压至p2,再由p2无限缓慢降压至p1 2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过量SO2通入到Ba(NO3)2溶液中:3SO2+2NO3+3 Ba

2?+2H2O=3 BaSO4↓+2NO+4H

?B.铝铵矾[NH4Al(SO4)2·12H2O]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 Al+2SO4+2Ba+4OH=AlO2+2BaSO4↓+2H2O

C.H2O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 2 MnO4+5 H2O2+6H=2Mn+5O2↑+8H2O D少量NaHSO4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H+SO24+Ba2+2OH-=BaSO4↓+2H2O

2+

3+

2-

2+

2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的短周期元素不会与卤素或氢形成最简式为AB3型的化合物 B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A2B3型化合物中A、B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值可能为1、3、5 C 稀有气体不活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或2电子的稳定结构 D 已经发现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3、4、5、6的元素,可能是非金属元

素也可能是金属元素

26、将由NaOH、BaCl2、Al2(SO4)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向混合物液中滴加1mol·L-1的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AB段发生反应的的离子方程式为:

2?Ba2??2OH??2H??SO4???BaSO4??2H2O

B、 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C、 D点表示的沉淀的化学式为Al(OH)3、BaSO4 D、 E点表示的溶液呈中性

27、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

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无论X是强酸还是强碱时,上面的一系列反应中都需要经历3个化合反应 D.A是一种离子化合物

28、已知酸式盐NaH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反应: ①NaHB==Na+HB,②HB

++

H+B,③HB+H2O

+2--

H2B+OH

且溶液中c(H)>c(OH),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NaHB为强电解质 B、H2B为强酸

C、NaHB溶液中仅存在HB、B两种含B元素的离子 D、HB的电离程度小于HB的水解程度 29、下列关于晶体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Cl-周围同时吸引6个Na+,在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l-周围同时吸引

8个Cs+

B.氯化钠、氯化铯和二氧化碳的晶体都具有立方的晶胞结构,它们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C.干冰晶体是分子晶体,其中不仅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也存在共价键 D.在二氧化硅晶体中,平均每个Si原子形成4个Si一O共价单键

30、右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X、W的质子数之和为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元素最多可形成五种氧化物

B.W元素的非金属性比Z元素非金属性弱 C.Z和X能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 D.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

Z X W Y -

--

2-

非选择题部分(60分)

31、(14分)A、B、C、D四种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1)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A与D同主族,A和D可形成两种化

合物X和Y,X和水反应后生成一种具有还原性的二元酸M,M可以使溴水褪色。 (2)A元素的单质和C元素的单质化合可生成Z, Z在加热条件下跟水反应的产物1 mol需

用3mol KOH才能完全中和。

(3)A元素的单质和B元素的单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N,D元素的单质和B元素的

单质反应生成化合物G,化合物N和化合物G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焰色反应均呈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元素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___;

(2)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按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为(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M可以使溴水褪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Z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化合物N与化合物G的水溶液反应,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该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

(6)常温下,D的氢化物呈气态,有毒,水溶液呈酸性。脱除天然气中D的氢化物既能减少

环境污染,又可回收D的单质。

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D的氢化物后,以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溶液可回收D的单质,其电解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忽略溶解氧的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 ;

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 。

32、(8分)有M、N两种溶液,经测定共含有10种离子(不考虑水的电离):Na、K、Fe、

NH4、H、Cl-、NO3、OH、CO3、SO4。现取少量M、N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N溶液,滴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无沉淀产生;

②取M 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焰色为黄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不呈紫色。

+

+

--2-2-+

+

2+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由实验①得出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NO3存在于_______(填M或N)溶液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Cl存在于_______(填M或N)溶液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3、(8分)

如图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可以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molA和1molB,乙中充入2molC

和1molHe,此时K停在0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A(g)+B(g)达到平衡后,恢复到反应发生前时的温度。 填写下列有关空白:

(1) 根据隔板K滑动与否______(填“能”或“不能”)

判断左右两边的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2) 达到平衡后,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__________位置。

(3) 到达平衡时,甲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______乙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填“>”、“<”或“=”)。 (4) 若平衡时K停留在左侧1处,则活塞仍停留在右侧______(填序号)。

A.右侧6处 B.右侧6~7处 C.右侧7处 D.右侧7~8处

34、 (8分)如图所示:

①已知甲、乙、丙、丁均为前三周期元素的单质。 ② 在一定的条件下甲与丙和甲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3 反应,分别生成X和Y,在产物中元素甲呈负价。 ③在一定条件下乙与丙和乙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 分别生成Z和W,在产物中元素乙呈负价。 填空: (1)甲是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

(2)甲与丙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与丁反应生成W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g),反应

--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甲 乙 K 可移动活塞 35、(10分)X、Y、Z为周期表中前20号主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Z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1) 下列含氧酸根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

-2-2-2- a.XO3 b.XO3 C.YO3 d.Y2O3 e X2O42- f XO42-

(2) Y的最高价含氧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

①实验测得相同条件下一定量的Y单质分别在空气和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的成分(体积分数)如表。

Y在纯氧中燃烧产物里YO3含量比空气中少的原因是 。 ②天然ZYO4既可用于制备Y的氧化物又可用于制水泥。ZYO4与X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得

到两种常见气体。每消耗1 molX单质,有4 mol电子转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为了测定某水泥样品成分,称取10.0g样品,将其中的Z元素转化为ZX2O4沉淀,将沉

淀用稀酸处理得H2X2O4溶液,取该溶液体积的1/100,用KMnO4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XO2,还原产物为Mn2+),结果用去0.0200 mol·L-1。的KMnO4溶液24.00mL。该样品中Z的氧化物的质量分数是 。 .....

36、(12分)已知A、B、C、D是短周期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

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A与B、C、D之间均可形成含有10个电子或18个电子的化合物,且A、D组成的化合物在常温下呈液态。

(1)A、C两种元素组成的10个电子化合物的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属于

(填极性、非极性)分子。

(2)B单质在高温下可从A与D组成的某种化合物中置换出A,同时生成化合物BD,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C、D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 ;由A与

C、 A与D构成的两种分子,结合H+的能力______强(填化学式),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这一事实: 。

(4)A、B、D三种元素形成的具有18个电子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

(5)这四种元素可组成原子个数比为5:1:1:2(按A、B、C、D顺序)的化合物,其名称

为 。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

高三年级化学试卷

答案:BACAC DBCDC ACCDD DACCA CDDCA DCABC 31、(1)

(1 分 )

(2)O<S <P< Na (2分)

(3)H2SO3 + Br2 + H2O = 4H+ + SO42- + 2Br- (1分) (4)P2O5+3H2O(热)=2H3PO4 (2分)

(5)Na2O2 + S2- + 2H2O = 2Na+ + S + 4OH- (3分) 电解

(6)Na2S + 2H2O S↓+ H2↑+ 2NaOH(3分)

生成的NaOH可循环利用,副产氢气可以作为化工原料或燃料 (2分)

32、(1) N溶液中不含CO3、SO4(或M溶液中含有CO3、SO4)(2分)

(2) M (1分) N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Fe,在大量的H+存在下Fe与NO3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2分)

(3) N (1分)除Cl-外其他阴离子均存在于M溶液中,可以确定Cl-存在于N溶液中(或

溶液呈电中性)(2分) ...33、 (每空2分)(1)能 (2) 0~2 (3) < (4) B

+

2+

2+

-2-2-2-2-

34、(每空2分)Ⅰ(1)N2 O2 (2)N2+3Mg

(3)O2+2H2

2H2O (O2+2Mg

2MgO)

Mg3N2 ()

35、(1)a f(2分)

(2①纯氧中,O2浓度大,单位时间内放热多,体系温度高,平衡向SO3分解的方向移动。(2

分)

②2CaSO4+C高温2CaO+CO2?+2SO2? (3分) (3)67.2% (3分)

36、(12分)(1) 三角锥形(1分) 极性(1分)

(2)C?H2O 高温 CO?H2(2分) (3)H,O,N (1分) NH3(1分)

NH3+H3O+=NH4++H2O(2分) (4)CH3OH(2分) (5)甲酸铵(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yx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