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控制我市优质生源外流的调查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4-05-06 10: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控制我市优质生源外流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浏览次数:

203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

发布日期:2009-01-13

关于控制我市优质生源外流的调查与思考

在兴化只要谈到教育,生源外流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学校叹苦经、家长有怨言、社会不满意。生源的外流,尤其是优质生源的外流,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市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不解决优质生源外流问题,兴化的教育难以振兴,人文兴市的战略难以实现。

现状:令人担忧 不容忽视

我市的优质生源外流在小学阶段基本很少,初中阶段也不算太多,高中阶段最为严重(主要是因为高中的成绩直接决定了学生能考什么样的大学,家长期望值较高,再者孩子到了高中以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对其在外就读比较放心)。由于我市初中升高中的优质生源首先由兴化中学录取,流失的优质生源绝大多数就是本应由兴化中学录取的学生,下面我们就以兴化中学近几年学生报到情况为例,看一下我市优质生源的流失状况。

兴化中学2003-2008新生录取报到情况统计表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项目 前100名报到数 前100名报到率 公费生录取数 公费生报到数 公费生报到率 择校生录取数 择校生报到数 择校生报到率 计划录取总数 计划生报到总数 计划生总报到率 66 66% 564 411 72.9% 327 98 30.0% 891 499 57.1% 51 51% 595 378 63.5% 320 94 29.4% 915 472 51.6% 44 44% 779 488 62.6% 590 140 23.7% 1369 628 45.9% 35 35% 699 489 70.0% 300 74 24.7% 999 563 56.4% 41 41% 700 420 60.0% 300 143 47.6% 1000 563 56.3% 42 42% 1060 719 67.8% 442 268 60.6% 1502 987 65.7%

从表中兴化中学的报到率可以看出,这些年我市优质生源的流失率相当惊人,前些年的报到率在50%上下徘徊,08年控流工作抓得比较紧,但还是有三分之一的优质生源流失,值得注意的是前100名的生源流失情况尤其严重,近几年一直有一半以上流失。如此大量的优质生源流失自然对兴化教育的发展,乃至兴化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兴化教育质量。高中教育是区域教育的终端,现在考核一个地区教育质量最核心的指标还是万人本科达线率。这两年教育系统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市高中教师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万人本科达线率与周边教育先进地区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社会对一个地方、一个学校教育的评价,清华、北大等著名大学的学生录取多少是一个重要指标。我市优质生源特别是前100名生源的外流,大大减少了清华、北大的录取人数。据初步测算,如果流失到外地的优质生源全部回兴化就读,我市的高考万人本科达线率上升五六个点应该没有问题,这样万人本科达线率就能提高40%左右,清华、北大的学生录取数也会增加,如此一来,兴化目前的教育状况将大大改观。 2、加重家长经济负担。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市每年流失到外地就学的各类生源(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约有3千名左右,除少数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要交给外地学校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的赞助费、捐款,再加上不少家长不放心学生孤身一人在外,

还要在校外租房子照顾孩子生活,一年下来最起码多支出一万多元,至于家长放弃工作上的收入损失更是无法统计。除了看得见的经济负担外,学生在外地上学而产生的家教缺失、亲情缺乏、心理健康、角色融入等问题也不容小视。

3、制约整个地区发展。当今时代,地区之间的竞争主要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主要依靠优质教育来培养,如果一个地区教育不兴、人才凋零,就很难实现持久发展。教育水平的高低还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整体形象,比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一个地方的教育优势也是一张很好的名片,一些有孩子的客商就很在意当地教育水平如何。再者,大量生源的流失还带来了财源的流失,外流学生及家长的食宿消费刺激了外地的服务业、房地产业的发展,那么反过来说,生源的外流也就对我市服务业、房地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原因:由来已久 错综交织

生源流失问题在我市已经存在很多年,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露端倪,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愈演愈烈,特别是在部分乡镇几乎已经到了失控的状态。就其成因来看,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分析起来,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质量存在差距。毋庸讳言,我市的教育在教学理念、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学校管理、布局优化等方面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有一段时间在办学思想上出现偏差,教育投入相对不足,一些学校过多地考虑经济效益,办学行为不够规范,乱收费举报信访量一度时期位于全泰州、乃至全省前列,部分教师一段时间内热衷于家教,在校期间工作热情不高,学校的考核机制也不够完善,教学质量下滑严重,群众对此意见很大,转而选择外地学校。我市一开始对生源外流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等发现形势严峻的时候,已经积重难返,优质生源流失与教学质量下降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在教育竞争中表现得尤为

明显,具体情况从下面演示图中可以清晰看出:

2、招生秩序不够规范。这几年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生源大战愈演愈烈,市内外部分高中学校招生过程中都存在着不规范行为,少数市内学校有互挖生源、不按招生计划招生的行为,网上也经常有一些互相拆台的言论。一些外市学校在本地区优质生源不能满足自身需要的情况下,更多地把目光投到兴化,部分学校在招生时不择手段:各种虚假宣传层出不穷,各项优惠政策撩人心动,目的就是先把人招过去再说;用回扣等手段收买乡镇当地人(很大部分是教育系统内部人员),一些人员贪图钱财,甘心充当外地学校的掮客,极力撺掇考生到外地学校就读;在网上和一些媒体上利用一切机会,大肆诋毁兴化本地学校,极力抹黑兴化教育形象,使我市的学生和家长彻底丧失对兴化教育的信心。再加上教育系统前几年吃空饷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兴化教师在外地学校任教,他们替外地学校挖兴化生源更是不遗余力。由于他们在当地教育界有很强的人脉关系,对以前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所以挖起生源来可谓驾轻就熟。

3、地理交通因素也有影响。兴化的土地面积在周边县市中最大,城市所在地又偏在整个兴化的西部,南面的乡镇邻近泰州、姜堰,东边的乡镇接近东台、大丰,北部的乡镇靠近盐城,这些乡镇到邻近城市反倒比到兴化城近些,再加上现在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人口的流动性比较强,很多人在平时的购物消费、打工营生方面已经养成了到周边市县城区的习惯,孩子上学时选择周边县市的学校也就不难理解了。

4、思想认识上的偏见。由于兴化教育与外地先进地区相比本身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我市教育近几年发展成果对内对外宣传得不够,市内外很多人对兴化教育已经存在相当大的偏见,他们对兴化教育的进步与发展视而不见,对兴化这两三年本二以上进线人数在泰州的比重不断上升闭口不谈,而兴化教育有了一点问题,则上纲上线,夸大

其辞,把兴化教育说得一无是处。一些家长也存在着一定的攀比心理,认为外面的学校总是比家里的学校好,以把子女送到外地学校上学作为本事大、能量大的体现,也不管这些学校是不是真的比兴化的学校好,事实上每年都有先前把孩子送到外地就读,后来又要求转回兴化学校的例子。

对策:标本兼治 多管齐下

控制优质生源外流是兴化教育发展必须要迈过的坎,只有迎难而上,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改变优质生源外流的现状,兴化的教育才有希望。

1、苦练内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群众评价一个高中学校的好坏很简单,也很实际,就是看考上多少本科学生,尤其是考上多少重点大学,如果你这个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你这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考得太差,群众就不信任你,就要把孩子送到外校、外地去就读,就是勉强动员来了,也很难留得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优质生源流失问题,关键还是要在教学质量上取得突破,这就需要各个高中学校,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行风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争取在本二以上进线人数和名牌大学录取人数再有所突破。当前高考方案变动频繁,对于教育相对落后的兴化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远远大于挑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好自身作用,狠抓课堂教学,紧扣高考改革脉搏,组织好全市高中各类教科研活动,出好高中各科测验试题,切实担当起科研兴教的重任。教育系统上下要沉下心、屏住气、咬紧牙,卧薪尝胆、埋头苦干,以十分的决心和百倍的努力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打好翻身仗,重新树立群众对教育的信心。不如此,我市的教育将无法走出低谷;不如此,我市的教育将永无出头之日;不如此,我市的教育将难以实现振兴。

2、突出重点,继续举全市之力办好兴化中学。兴化中学作为全市高中的窗口品牌学校,有其特殊的地位,兴化中学生源的流失不仅关

系到自身,还关系到其他学校:如果一流学生大部分流失到外地,兴化中学只能降低标准,招收二流学生,那么兴化其他高中就只能招收三流、四流学生。要想兴化的高中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就必须充分发挥兴化中学的引领作用,举全市之力办好兴中的政策要进一步明确落实,在教育投入、师资引进、学生招录等方面要继续予以倾斜,当前要争取尽快恢复兴化中学四星级高中资格。兴化中学在提高本二进线人数的同时,要把着力点放在冲刺清华、北大、南大等名牌学校上,只有这样才能与市外的重点高中一争高下,吸引更多的顶尖生源留在市内就读。兴化中学要加强与全市初中优质生源接触,可以定期组织部分初三学生到兴化中学实地体验,观摩兴中的课堂教学、学生食宿、才艺表演等活动,增加初中学生对兴中的了解,也可以组织部分优秀教师到重点初中举行各类专题讲座,让这些教师用渊博的知识、睿智的语言、儒雅的风度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折服学生,增强兴化中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3、统筹兼顾,加强高中阶段学校梯队建设。“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兴化教育的振兴不能单靠兴化中学,要想全市本二以上录取人数再有大的增长,必须像工业上培植五五工程企业一样,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质量和规模的高中学校。要继续加大高中布局调整的力度,加快撤并二星级以下的高中学校,除兴化中学之外,城区重点办好楚水实验学校、第一中学、文正实验学校,农村重点办好戴南高中、周庄高中、安丰高中、板桥高中等学校,积极推进三星级、四星级高中创建,尽快实现让每个高中生都能在三星级以上高中就读的目标。兴化中学、楚水实验学校等名校要主动做好对农村高中的结队帮扶工作,积极开展送教支教活动,进一步发挥优势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农村高中学校要定期组织干部、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观摩,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教学水平,尽快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高中学校梯队。 4、打牢基础,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流工作。一个学生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到外地学校就读,那么这个学生回兴化读高中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外流至关重要。今年兴化在控制初中升高中生源流失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小学升初中的生源流失却比往年严重,分析下来,主要原因是我市为了推行均衡教育、减轻群众教育负担,取消安丰育才等学校民办资格,要求楚水实验学校、实验中学拿出很大一部分名额实行摇号招生,并且严格要求各个义务教育

阶段学校(包括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不得集中优质师资、优质生源举办重点班,这项决策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符合教育的发展方向,也符合大多数群众的愿望,是值得肯定的,但周边市区一所有公助背景的初中民办学校却把这看作一次抢挖生源难得的“机遇”,大肆跨市区招收兴化有择校需求的小升初学生。教育部门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各个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教育,另一方面要做好调研,在制定推进均衡教育政策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社会的承受能力和周边地区的进展情况。

5、强化考核,严肃执行各项招生政策。08年生源外流情况稍好一点,就是因为教育部门在对各初中学校进行考核时,把控制生源外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各初中学校校长、班主任、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想尽办法动员优质生源留在市里就学,这项制度要继续执行下去。同时,要充分整合市相关部门力量,坚决抵制和查处市外学校在我市的各类违规招生行为,一旦发现教育系统内部人员有收受市外学校好处、涉及“生钱交易”的,要从严从重查处。市招生办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学校招生方案,合理分配招生指标,让每个高中学校都能招到适合其层次的学生,市内各个高中学校也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严格按照招生计划招生,减少和杜绝互挖生源的行为。

6、落实政策,加大对优秀考生的奖扶力度。目前各地对优质生源的招生竞争已呈白热化状态,各高中学校对优质生源争先开出各种优惠条件,我们只有进一步加大对优质生源的奖扶力度,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争得主动。建议市财政继续加大对各高中学校的投入,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和发展,各高中学校要尽量降低收费标准,这样一是能减轻群众的教育负担,二是能提高我市高中学校相对于市外学校的竞争力。在吸引顶尖生源留兴就读方面,建议市里出台政策,对本市中考成绩前100名且在兴化中学就读的考生予以一定的奖励,可按学年度发放,另外对于高考分数达到本一分数线且在本市高中就读的考生,也可考虑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两项经费的筹集可以采取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引导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和个人出资,并进行表彰宣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7v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