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规程【

更新时间:2023-04-08 09: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20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

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编号:XXXL NZZ2020-07

赛项名称: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

赛项组别:中职组

赛项归属产业:加工制造业

二、竞赛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有关精神,主动把握“中国制造2025”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机械工业“十三五”期间“强基”这一重点工程,通过技能大赛有效引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大力培养具有数字化与信息化制造技术素养的现代工匠型专业综合技能人才,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并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从而深入推进制造业的结构调整。

赛项要求选手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熟悉ISO标准和行业标准;掌握企业生产实践中典型机械传动机构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具体应用;熟悉常用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与各零件的连接关系;熟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掌握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及其标注方法;熟悉零件材料并了解其常用热处理方式;熟悉零件的加工方法及其工艺流程,知道零件表面结构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要求;具备针对典型部件或零件,进行手工绘制草图、计算机绘制机械工程图样、三维建模、零件质量检测及产品优化等技术问题的基本技能。

赛项以典型的机械工程与教学用零部件组成的传动装置为考核

58

载体,通过参赛队团队协作的方式,对装置的部件或零件进行测绘、草图绘制、CAD成图、三维建模与装配、指定零件质量检测及结构优化等考核,检测竞赛选手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水平。

赛项借鉴了世界技能大赛同类竞赛项目的竞赛规程与评分标准,吸引国际选手参与,引入企业典型生产项目模拟案例,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引导国内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教学改革,使之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等方面真正落实“产学融合”的职教改革理念,并改变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做、学、教”一体化。

三、竞赛内容

(一)竞赛时间

连续4小时。

(二)竞赛内容

以某机械工程与教学用零部件组成的传动装置为竞赛载体,完成该产品或装置的测绘,徒手绘制指定零件的草图,用指定软件绘制该部件或装置的装配图和各零件的零件图、完成各零件的造型及其三维装配。

给定部件或装置中的某零件图纸及尺寸,要求:通过对给定尺寸的零件的综合检测,完成零件的质量检测报告,得出零件质量的合格性并给出处理意见。

通过观察实物,了解部件或装置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和结构特点,在分析的基础上,对装置进行必要的改进或优化,使该装置的结构更为合理和完善。

58

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1.观察竞赛装置实物,阅读装置工作示意图,了解装置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应用特征、各零部件的连接形式与装配关系等。

2.确定零部件的拆卸步骤,记录零件名称和数量。遇到不可拆的永久性连接,请不要拆卸。任务完成后,请“恢复原机”。

3.选择正确的测量基准,测量并草绘若干指定零部件。

4.正确处理测量误差,根据测绘原则,对实测值要进行适当圆整,尤其对非功能尺寸必须进行圆整。

5.按要求在零件图、装配图上标注各类尺寸、几何公差及表面的精度要求。

6.对于零件上的标准结构要素,测得尺寸后,应参照相应的标准查出标准值,如齿轮的参数、滚动轴承参数、弹簧参数、螺纹参数、键槽与花键参数、弹簧挡圈参数等。

7.对零件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明确每一处结构的作用和来由。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指定条件及给定素材对零部件进行优化改进,使该零件的结构更为合理和完善。

8.对零件进行质量检测。选用指定工量具,对某一给定零件进行常规尺寸与几何精度的质量综合检测。

9.使用竞赛指定的软件,绘制该装置的各零部件装配图和零件图。

10.使用竞赛指定软件完成该装置各零部件的三维模型和机构的三维装配图。

成绩构成:团体成绩由零件测绘与计算机绘图(54%)、二维装配图(21%)、三维设计与装配(25%)和职业素养(采用倒扣制,

58

从总分中扣除,最多扣除5%,)四个模块构成。

四、竞赛方式

(一)竞赛采用团体赛方式,不计选手个人成绩,统计参赛队的总成绩进行排序。

(二)竞赛队伍组成:每支参赛队由2名比赛选手组成,参赛选手须为中等学校全日制2020年度在籍学生,或五年制高等学校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全日制2020年度在籍学生。性别不限,不得跨校组队。每支参赛队不超过2名指导教师。

(三)组织机构:在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的指导下,下设赛项专家组、裁判组、监督组、仲裁组和组织保障工作组。

(四)竞赛采取多场次进行,由赛项组委会按照竞赛流程组织各领队参加公开抽签,确定各队参赛场次。参赛队按照抽签确定的参赛时段分批次进入比赛场地参赛。

(五)赛场的赛位统一编号,参赛队比赛前60分钟到赛项指定地点接受检录,进场前30分钟抽签决定赛位号,抽签结束后,随即按照抽取的赛位号进场,然后在对应的赛位上完成竞赛规定的赛项任务。

(六)各市参赛队分配数以辽宁省大赛组委会通知为准。

五、竞赛流程

(一)竞赛时间

各竞赛队在4个小时内,独立完成规定的所有竞赛任务。

(二)竞赛流程

竞赛日期由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统一规定,竞赛预计安排2天,正式比赛1天。

表1 竞赛流程安排

58

58

58

图1 竞赛过程中详细流程

六、竞赛试题

(一)赛项组委会下设的赛项专家组负责本赛项赛题的编制工作。赛题编制遵从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二)赛前一个月在大赛网络信息发布平台上公开赛题或赛题库。

58

(三)在赛前1个月左右举行赛前说明会,对竞赛题型、结构、考点、评分、注意事项等进行说明和答疑。

(四)正式赛卷于比赛前三天内,把赛卷重新排序后,在监督组的监督下,由裁判长指定相关人员抽取正式赛卷与备用赛卷。

(五)赛项比赛结束一周内,正式赛卷(包含评分标准)通过大赛网络信息发布平台(f6ee5380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0c)公布。

(六)竞赛样卷见附件(样卷只展示题型)。

七、竞赛规则

(一)参赛资格

1.参赛选手须为中等学校全日制在籍学生,或五年制高等学校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全日制在籍学生。

2.参赛选手性别不限,年龄不超过21周岁,年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以2020年5月1日为准。

3.凡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能再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组别的赛项。

(二)报名要求

1.以市为单位组织报名参赛。报名通过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报名系统统一进行。

2.不得跨校组队,同一学校报名参赛队不超过1支。为鼓励各市积极组织市赛,对于组织市级选拔赛并经大赛组委会审查备案的,由大赛组委会根据赛项特点及承办单位实际承接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增加1个参赛名额。

3.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报名获得确认后不得随意更换。如备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因故无法参赛,须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于开赛10个工作日之前出具书面说明,并按相关参赛选手资格补充人员并接受审核,经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核实后予以更换。

4.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参赛学生的资格审查工作,并保存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以备查阅。

(三)赛前准备

1.熟悉场地:比赛日前一天下午16:00-17:00开放赛场,熟悉场地。

2.领队会议:比赛日前一天下午16:00-17:00召开领队会议,各参赛队伍的领队和指导教师参加,裁判长讲解竞赛流程和注意事项,各参赛队抽签确定比赛场次。

3.检录加密:比赛前60分钟内完成选手检录(一次加密)和赛位抽签(二次加密)。

4.参赛队入场:参赛选手应提前60分钟到达赛场,接受工作人员对选手身份、资格和有关证件的核验,赛位由抽签确定,不得擅自变更、调整;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须经裁判人员同意。选手不得将手机、无线上网卡、移动存储设备、资料等与竞赛无关的物品带入赛场,选手穿着统一服装和具备绝缘标志的电工鞋(自备)。竞赛平台提供所有必须的工具设备、文具用品和安全帽等,选手不得携带任何个人工具进入赛场。

58

(四)正式比赛

1.赛前十分钟选手经裁判长允许进入工位,按设备清单检查竞赛平台、机械电气元件、工具、耗材、文具用品等,不得做与竞赛任务相关事情。

2.所有人员在赛场内不得有影响选手完成工作任务的行为,参赛选手不允许未经现场裁判许可情况下随意离开竞赛赛位,使用文明用语,不得言语及人身攻击裁判和赛场工作人员。

3.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以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参赛选手因个人误操作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损坏时,裁判长有权中止该参赛队比赛。如非选手个人因素出现设备故障而无法比赛,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予以启用备用设备;如裁判长确定设备故障可由技术支持人员排除故障后继续比赛,将给参赛选手补足所耽误的比赛时间,并经选手确认,累计最长不超过10分钟。

4.选手进入赛场后,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因病或其他原因离开赛场或终止比赛,应向裁判示意,须经赛场裁判长同意,并在赛场记录表上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赛场并在赛场工作人员指引下到达指定地点。

5.选手须按照程序提交比赛结果(任务书),在比赛赛位的计算机规定文件夹内存储比赛文档,配合裁判做好赛场情况记录,并签字确认。裁判提出签名要求时,不得无故拒绝。

6.裁判长发布比赛结束指令后所有未完成任务参赛选手立即停止操作,按要求清理赛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竞赛时间。

7.为确保竞赛流程顺畅,工业机器人维护维修任务在独立平台中进行,采用独立封闭竞赛环境,由两位参赛选手同时完成,评判后同时返回。竞赛开始后30分钟,依据比赛赛位区域,由现场裁判负责按指定顺序依次带领参赛队两名参赛选手到指定封闭竞赛赛位完成比赛。该任务竞赛时长为15分钟,若提前完成可示意裁判提前评判并返回原赛位。任务操作时间和转场时间计算在正常竞赛时间范围内。

(五)成绩公布

1.录入。由赛场工作人员将裁判长提交的赛项总成绩的最终结果统计保存。

2.审核。由赛场工作人员对成绩数据审核后,将竞赛成绩导出打印,经裁判长、仲裁组、监督组和赛项组委会审核无误后签字。

3.复核。由监督组对赛项总成绩排名前30%的所有参赛队伍的成绩进行复核;对其余成绩进行抽查复核,抽检覆盖率不得低于15%;监督组需将复检中发现的错误以书面方式及时告知裁判长,由裁判长组织评分裁判重新评定成绩并签字确认;复核、抽检错误率超过5%的,则认定为非小概率事件,裁判组需对所有成绩进行复核。

4.报送。由赛场工作人员将确认的赛项成绩信息扫描电子版保存。同时将裁判长、仲裁组及监督组签字的纸质打印成绩单报送赛项组委会办公室。

5.公布。记分员将解密后的各参赛队伍(选手)成绩汇总成最终成绩单,经裁判长、监督组

签字后进行公布。成绩公布无异议后,由仲裁长和监督组长在成绩单上签字。

八、竞赛环境

(一)承办校根据报名人数及设备最终数量,提供面积与竞赛规模相适应的竞赛场地。

(二)符合竞赛要求的计算机机房或实训场地,每支参赛队拥有独

58

立的工位,工位面积不小于4㎡,并在工位桌面上配备放置测绘零件的橡胶垫。竞赛场地设置竞赛区、现场裁判休息区、专家组巡视区、医护人员急救区等场所。

同时,竞赛现场配有完备的现场视频直播,可以让场外休息区的师生观看到竞赛现场实况。

九、技术规范

本赛项依据相关国家职业技能规范和标准或ISO标准,注重考核基本技能,体现标准程序,结合生产实际,考核职业综合能力,并对技能人才培养起到示范指导作用,赛项涉及的技术规范如表-2:

58

同时,本赛项还采用以下技术标准、规范及参考工具书:(一)《机械制图员》国家职业标准

(二)《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GB/T 4458.1-2002 (三)《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GB/T 4458.6-2002

58

58 (四)《机械制图 尺寸注法》GB/T 4458.4-2003

(五)《机械制图 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GB/T 4458.5-2003

(六)《机械制图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七)《机械制图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或其他出版社

(八)《机械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社其他技术规范还包括职业院校中与“机械零件测绘”相关的课程大纲、手册、教材等。

(九)《机械制图》

(十)《机械基础》

(十一)《公差与配合》

(十二)《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

(十三)《机械制造技术》

十、技术平台

(一)使用的竞赛器材

测量工具(自带):卡尺、圆角器、半径规、米制螺纹规、深度尺、表面比对量块、直尺等,建议清单表-3如下:(详细清单,于赛前一个月随赛卷公布)

表-3 设备清单表 序

量具名称 规格与精度等级 参考图片 1 钢直尺

0-150mm

2 游标卡尺 (普通或带

表) 0-150mm 0.01mm

58

58 0

1

1 表面粗糙度 比较样块

12

高度游标卡尺

(普通) 0-300mm

精度0.02mm

1

3 百分表(带表座)(普通)

精度0.01mm

1

4

测量平板 (大理石或

铸铁)

≥200 X 300 (0级) 或 1

5

精密V 型铁

70X45X40 (6~32mm ) 1

6 齿厚卡尺

m 1-25

(二)竞赛软件技术平台

1.竞赛软件:中望机械CAD 教育版2018、中望3D2018教育版

2.计算机配置:

服务器配置要求:

十一、成绩评定

(一)成绩评定

本赛项采用结果评判的方式评定选手成绩,赛项设置了徒手绘图、计算机二维绘图(含零件图、结构优化与装配图)与质量检测、计算

58

机三维建模与设计以及现场职业素养四个模块,各模块评分方法、细则及评分原则如下表-4。

表-4 评分方法、细则与原则

58

58

选手竞赛成绩=模块1×75%+模块2×25%-职业素养扣分

表-5 评分细则表

58

58

选手的徒手绘图、计算机二维绘图作品、三维建模与装配作品均采用流水阅卷方式,各个评分环节均由2名裁判员打分后取平均值的方式评定成绩,当2名裁判所给分值差别超过该项成绩20%时,由裁判长另指定其他裁判评定成绩。

每个评分点采用倒扣分规则,每错(漏绘、漏标注等)一处扣规定分值,直至本评分点配分扣完为止。

(二)成绩复核

为保障成绩评判的准确性,监督组将对赛项总成绩排名前30%的所有参赛队伍的成绩进行复核;对其余成绩进行抽检复核,抽检覆盖率不得低于20%。如发现成绩错误,以书面方式及时告知裁判长,由裁判长更正成绩并签字确认。复核、抽检错误率超过5%的,裁判组将对所有成绩进行复核。

(三)最终成绩

赛项最终得分按100分制计分。最终成绩经复核无误,由裁判长、监督组和仲裁组签字确认后公布。

十二、奖项设置

(一)参赛选手奖励

本赛项设置团体一、二、三等奖,以赛项实际参赛队总数为基数,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10%、20%、30%(小数点后四舍五入)。

(二)指导教师奖励

获得奖项的参赛队的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58

十三、赛项安全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本赛项筹备和比赛期间的各项安全工作,赛项组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2.指定安全管理的相应规范、流程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比赛筹备和实施全过程的安全。

3.指定1名组委会负责人负责赛场安全。赛项组委会在赛前一周会同当地消防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检查赛场消防设施和比赛设备安全性能,并按消防、质监部门意见整改。赛前两天,组委会负责人同赛项专家组对赛场进行验收。

4.指定1名组委会负责人负责住宿与饮食安全。组委会会同当地公安部门,食品卫生部门,检查并验收驻地的安全设施和饮食卫生,保证选手的住宿安全和饮食安全。

(二)赛项安全

1.比赛内容设计的器材、设备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赛项专家工作组充分考虑比赛内容和所用器材、耗材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完善设计规避风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保证选手备赛和比赛安全。危险警示和防范措施在赛项技术文件中加以说明。

2.赛项技术文件包含国家(或行业)有关职业岗位安全的规范、条例等内容。

3.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4.赛项组委会指定专门方案保证比赛命题以及赛题保管、方法、回收和评判过程的安全。

(三)比赛环境

1.赛项组委会在赛前组织专人对比赛现场、住宿场所和交通保障进行考察,并对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赛场的布置,赛场内的器材、设备,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进行赛场仿真模拟测试。承办院校赛前须按照赛项组委会要求排除安全隐患。

2.赛场周围设立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发生意外事件。比赛现场参照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为选手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在具有危险性的操作环节,裁判员严防选手出现错误操作。

3.承办院校提供保证应急预案实施的条件。对于比赛内容涉及高空作业、坠物、用电量大、易发生火灾等情况,明确制度和预案,并配备急救人员与抢救措施。

4.赛项组委会会同承办校制定开放赛场和体验区的人员疏导方案。赛场环境中存在人员密集、车流与人流交错的区域,除了设置齐全的指示标志外,增加引导人员,并开辟备用通道。

5.大赛期间,赛项承办院校在赛场设置医疗医护工作站。在管理的关键岗位,增加力量,建立安全管理日志。

6.参赛选手、赛项裁判、工作人员严禁携带通讯、摄录设备和未经许可的记录用具进入比赛区域;如确有需要,由赛项承办单位统一配置,统一管理。赛项可根据需要配置安检设备,对进入赛场重要区域的人员进行安检,可在赛场相关区域安放无线屏蔽设备。

(四)生活条件

1.比赛期间,原则上由赛项承办校统一安排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食宿。承办校须尊重少数民族参赛人员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习俗,根据国家相关的民族、宗教政策,安排好少数民族参赛选手和教师的饮食起居。

2.比赛期间安排的住宿场所应具有旅游业经营许可资质。

3.大赛期间有组织的参观和观摩活动的交通安全由赛项组委会负责。赛项组委会和承办院校

5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5x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