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思考题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13 09: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

第一节电离辐射的发现

1. X射线谁发现的?

答: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2.贝克勒尔发现了什么现象?

答:放射性。

3.哪位科学家提出了放射性术语?

答:居里夫人。

4.居里夫妇发现了哪两种放射性元素?

答:元素钋和元素镭。

5.哪位科学家分离出了金属镭?

答:居里夫人。

第二节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1. 什心是辐射?

答:是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传递能量的统称,也就是携带能量的波或者粒子。

2.什么是电离辐射?

答: 是指其携带的能量足以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态,从而使这些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

3.电离辐射有哪些?

答:直接电离福射和间接电离辐射

4.哪些电离辐射不带电?

答:中子、光子(γ射线、x射线)。

5.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射线(粒子或波)携带的能量和电离能力,而不是射线的数量,如果射线没有足够的能量,即使射线数量很多.也不能够导致受作用物质的电离。

第三节原子与原子核.

1.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原子核、原子。

2.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质子、中子。

3.电子、质子与中子的质量都是多少?

答: 质子的质量≈1 amu (原子质量单位) 中子的质量≈1 amu

电子的质量≈0.00549 amu

4.原子为什么呈现电中性?

答:每个核外电子带有一个电子电荷的电量,极性为负。核外的每个质子带有一个电子电荷的电量,极性为正。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的数量和原子核内质子的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呈现中性。

5.原子核的质量不等于核内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和?

答:原子核的质量总是小于核内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和,这是因为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要放出能量,出现质量亏损。

第四节放射性与辐射

1.同位素指的是什么?

答:元素是原子核内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的总称。原子核内具有一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以及特定能态的原子称为核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

2. 92352U143 中,各个数字和字母的含义是什么?

答:U:U元素的符号,235表示U元素的核子数,92表示u 元素的质子教,143表示U元素的中子数。

3.什么是衰变?

答:不稳定原子接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后变成新的原子核,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不稳定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4.活度的单位是什么?

答:一个放射源,在单定时间内自发地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原子数,称为这个放射源的活度。活度的单位是单位时间的衰变数,即S-1,其专用名为贝克(Bq),1Bq表示每秒发生一次衰变。

5.电离辐射都有哪些类型?

答:电离辐射主要有: α射线、β射性、γ射性、x射性和中子。

第二节辐射剂量与生物效应

1.目前电离辐射已经应用到了哪些领城中?

答: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科学研究、地质勘测、医学以及环境保护等。

2.ICΓP和IAEA分别是什么国际组织/机构的简称?

答:ICΓP: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简称。

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简称。

3.辐射防护早期认识阶段,辐射损伤的主要危害表现及主要产生原因是什么?

答:主要危害表现是临床各种疾病(确定性效应);主要产生原因是人们对辐射可能造成的损伤认识不足。

4.辐射防护的概念和辐射防护体系是怎样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答:ICΓP通过其权威性的出版物,具体阐述了放射防护的指导方针,原则与方法,为IAEA、WHO等有关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制定防护法规和标准,提供了基本依据,逐步建立起了辐射防护概念和辐射防护体系。

第二节辐射防护常用量及其单位

1、吸收剂量、当量剂量.有效剂量的概念?

答:吸收剂量:电离辐射滞留在单位质量物质,如人体组织中的平均能量。用符号D表示。

当量剂量:是为了比较不同类型的辐射引起的不同生物学效应,及为了统一表示各射线对机体的危害效应,所引入的辐射剂量物理量,它等于吸收剂量与辐射权重因子的乘积。

有效剂量:在评估辐射所致人体健康的总损伤时,考虑到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因素。它等于组织权重因子与当量剂量的乘

积。

2.辐射权重因子的作用是什么?

答:表示不同类型的辐射引起的不同生物学效应的大小。

3.组织权重因子的作用是什么?

答:表示人体不同部位或器官受到相同当量剂量的照射时所产生的风险大小。

4.有效剂量,当量剂量,吸收剂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有效剂量等于当量剂量乘以组织权重因子,当量剂量等于吸收剂量乘以辐射权重因子。

5.当吸收剂量相同时,不同类型的辐射进入人体后造成的损伤相同吗?为什么?

答:不同。因为不同种类的电离辐射,与生物物质的相互作用方式不同,因此相同的吸收剂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损伤,即不同的生物效应。

第三节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1.电离辐射对细胞的电离作用有哪几种方式?

答:电离辐射对生物物质的作用过程,可分为有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电离辐射的能量直接转移并沉积在生物大分子上,引起生物大分子的电离与激发,导致核酸、蛋白质等分子结构的改变。继而引发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改变。

间接作用:电离辐射将能量转移至体内水分子,产生水自由

基,引起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破坏,继而引发一系列损伤效应。

2.什么是随机性效应,主要是针对哪些情形的照射?

答:辐射效应的发生概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的效应,不存在剂量阈值,针对小剂量、小剂量率的慢性照射。效应有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3.什么是确定性效应,主要是针对哪些情形的照射?

答:辐射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所受剂量的大小。有明确的阈值。阈值以下不会见到有害效应,达到阈值则有害效应肯定会发生。

主要针对大剂量、大剂量率的急性照射,一般主要是事故照射。

4.外照射急忙放射病可分为哪三种类型?

答: (1)骨髓型(2)肠胃型(3)脑型

5.诊断慢性放射病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的因素?

答:慢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因此心须全面考虑放射接触史、接受的照射剂量值、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四节影响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因素

1.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物理因素有哪些?

答:辐射剂量、辅射剂量率、辐射品质、照射方式。

2.影响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答:生物种系、发育阶段.不同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3.人体哪些组织或器官对辐射高度敏感?

答:性腺、胃肠上皮、胚胎组织、淋巴组织、胸腺、骨髓。

4. 人体哪些组织或器官对辐射中度敏感?

答: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肾、肝肺组织的上皮细胞。

5. 人体哪些组织或器官对辐射轻度敏感?

答: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

6. 人体哪些组织或器官对辐射不敏感?

答:肌肉组织、软骨和骨组织、结缔组织。

7. 在外照射条件下,对于中子γ、β、α等粒子或射线其危害作用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什么?

答:中子n > γ,X >β>α。

8.在内照射条件下对于α、β、γ、 x射线其危害作用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什么?

答: α>β、γ、X射线。

第五节天然辐射

1.简述人类接受天然辐射的来源?

答:天然辐射源主要来自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

2.宇生放射性核素约20多种,为什么我们特别关心3H和14c?

答:(1)3H、14c的剂量贡献较大。

(2)它们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对公众产生长期辐射影响。

3.原生放射性核素很多种,其中有三个衰变系列,分别是什么?

答:钍系、铀系、锕系。

4.我国居民所受天然辐射年有效剂是:3.1 mSV。外照射和内照射导致的天然辐射有效剂量分别是0.9mSV、2.2msV。

5.土壤和岩石中所含的铀、钍、镭、钾等之元素中,什么核素的放射性活度最高?

答:40K的活度浓度最高。

第六节人工辐射

1.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有哪三大类?其中核医学实践中放射性来源主要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答:(1)X射线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核医学。

(2)核医学中的辐射来源主要是各种放射性药物,即非密封源,也称为开放源。

其特点是:容易扩散,并污染工作场所表面及环境介质。

2.电离辐射的工业应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工业辐照,工业探伤,各类核子仪器、放射性测井等方面。

3.哪些人为活动会使环境中天然放射性水平升高?

答:(1)核武器试验与生产(地下核试验、大气层核试验) (2)核与辐射事故

(3)工业活动(资源的开采与应用、建筑与建材工业)

(4)生活活动(室内温度控制、泉水利用、空中旅行)

4.在高空飞行,特别是10000M以上的飞行,为什么要关注机组人员的辐射安全?

答: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宇宙射线强度增强。

5.人为的工业或技术甚至生活活动能够影响天然辐射的照射,减少人为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照射。必须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1)不接触较高水平的天然放射性物质。

(2)不使用放射性水平过高的建筑材料。

(3)室内多通风。

(4)不喝放射性水平高的泉水

(5)尽量减少空中旅行。

第四章辐射防护

1.辐射防护的目的是什么?

答:在不过分限制既伴有电离辐射、又有益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活动基础上,有效地保护人类及其环境,避免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2.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实践的正当性、个人剂量限值、辐射防护最优化。

3.如何理解实践的正当性?

答:对于一项实践,只有考虑了社会、经济和其他有关因素,其对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收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代价和危险时,该实践才是正当的。利益>(代价+危险)

4如何理解个人剂量限值?

答:为了避免发生辐射的确定性效应,并把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必须对个人剂量加以限制。

5.我国基本标准中的个人剂量限值是多少?

答:职业人员连续5年内平均值为20 msV/a ,任何一年的最大值为50 msV/a,公众5年内平均值为1 msV/a,任何一年的最大值为5 msV/a。

第三节外照射及其防护措施

1.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照射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外照射防护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答: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常用于屏蔽x、γ射线的物质有哪些?

答:铅、铁、混凝土、水。

对于x、γ射线,什么是物质的半值层?

答:当x、γ射线穿过屏蔽材料时,射线强度降低到初始值

一半时,屏蔽材料的厚度。

5.防护γ射线需要注意什么?

答:由于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的反应截面随靶物质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故防护γ射线需要用高原子序数的物质。如铅、铁、或混凝土。

6.常用屏蔽中子的物质有哪些?

答:水、石蜡、聚乙烯、混凝土、泥土、锂和硼。

第四节内照射及其防护措施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吸入、食入、通过皮肤渗入、通过伤口侵入等。

2、内照射的一般防护措施有哪些?

答:包容、隔离、净化,稀释。

3.内照射防护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答:包容、隔离、净化是主要的,稀释是次要的。

4.放射性工作场所排出的气体应该怎么处理?

答:应该经过高效过滤。

放射性工作场所排出的废液应该怎么处理?

答:应当先放入处理设备,经取样分析后,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第五节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和分级

1.放射性工作场所怎么分区?

答: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

控制区:需要和可能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区域,通常设置为红色。

监督区:未被定为控制区的区域,通常不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评价的区域。通常设置为橙色。

2.非密封放射工作场所怎么分级?

答:按照操作放射性核素的日等级最大操作量,把非密封放射工作场所分为甲、乙、丙三级。

3.按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可以将其分几组?

答:按照放射位核素的毒性大小,分为:极毒组、高毒组、中毒组、低毒组。

4.控制区应采取哪些管理措施?

答:(1)在进出口及其它适当位置处设立醒目的符合规定的警告标志,并给出相应的辐射水平和污染水平的指示。

(2)入口处提供防护衣具、监测设备和个人衣物贮存柜。

(3)出口处提供污染监测设备、淋浴设施、以及污染防护衣具的贮存柜。

5.监督区应采取哪些管理措施?

答:监督区要在入口处的适当地点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定期审查该区的条件,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和做出安全

规定,或是否需要更改监督区的边界。

不同等级的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分别应采取什么管理方法?

答: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类放射源。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Ⅲ类放射源。

第六节辐射防护标准

1.GB18871-2002规定中的职业人员与公众人员的限值是多少?

答:职业人员连续5年内年均值为20 mSv /a ,任何一年的最大值为50 mSv /a。公众5年内平均值为1 mSv /a,住何一年的最大值为5 mSv/a。

2.对于年龄在16-18周岁的徒工或学生,剂量限值是如何规定的?

答:年龄为16-1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的就业培训徒工和学生,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

a.年有效剂量6 mSv /a。

b.眼睛体的年当量剂50 mSv。

C.四肢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150 mSv。

3.什么是记录水平、调查水平?对应的标准是多少?

答:记录水平:当某个辐射量的值超过记录水平标准时,应当采取记录行动,低于记录水平标准的可忽略即不予记录。对应

的标准是2 mSv。

调查水平:当某个辐射量的值超过调查水平标准时,应当采取调查行动,且追究产生的原因。对应的标准6mSv。

4.电离辐射标志通常放在哪些地方?

答:一般设置在产生电离辐射的放射源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上。

5.电离辐射警告标志通常放在哪些地方?

答:一般设置在放射性同位素包装容器,含放射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放射性同位素的贮在场所;放射性工作场所出入口;室外、野外作业安全防护区域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运输工具上。

第五章辐射监测

1.气体探测器的共同特点和适用范国?

答:共同特点:以气体为工作介质,由入射离子在其中产生的电离效应引起输出信号的探测器。

适用范围:(1)电离室:能测量入射粒子所产生的响应。(2)正比计数器,可同时测量入射粒子的数目和能量。(3)G-M计数管:只能测量射线强度,不能测量能量。

2.常用闪烁探测器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答:(1)种类:无机闪烁体、有机闪烁体。(2)适用范围:NaI(TI) :测量γ射线。CsI(TI) :测量强γ辐射场中低能X射线

和γ粒子。

ZnS(Ag):测量γ、β场中的α重带电粒子。铀玻璃闪烁体:测量γ、β和中子。蒽晶体:主要用于反冲核法探测快中子及β射线。塑料闪烁体: β、γ和快中子测量。液体闪烁计数器:低能β放射性活度的测量。

3.常用半导体探测器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答:种类:

(1)金硅面垒型探测器:常用于的α粒子计数和能谱。

(2)锂漂移半导体探测器,主要用于测量β射线,低能γ射线和X射线。

(3)钝化离子注入平面硅探测器,主要用于带电粒子和低能γ射线和X射线测量。

(4)高钝锗半导体探测器主要用于测量中、高能的带电粒子、X射线和低能γ射线。

4.中子场探测应注意什么射线干拢?

答:γ射线。

5.热释光探测器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答:(1)原子序数低的材料如LiF、 BeO等,常用于个人剂量监测。(2)原子序数较高的材料如CaF2,CaSO4等常用于环境剂量测量。

第二节监测仪器的选择与使用

1.监测仪器选择应注意哪些性能指标?

答:灵敏度、量程范围、能量响应、角响应、时间响应、探测效率、能量分辩率、环境特性、对其他辐射的响应。

2.中子和β射线测量时,应注意哪些干拢因素?

答:γ辐射。

3.仪器使用应注意哪些方面事项?

答:(1)定期检定、期间核查、使用前的检验。(2)设置合理的报警阈值。(3)注意测量结果存储的安全。(4)正确佩戴个人剂量仪。(5)标识应清楚、正确。(6)做好仪器使用记录。

4.新仪器首次送检应检定哪些项目?仪器使用应检查哪些项目?

答:(1)首次送应检定的项目:外观、相对固定误差、能量响应和角响应,校准因子、过载特性和重复性等。(2)仪器使用应检查:外观、相对固有误差、校准因子、重复性等。

5.仪器维护应注意哪些方面问题?

答:(1)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2)贮存场所环境条件符合要求。(3)注意避免受到放射性污染。(4)电缆的老化。(5)运输时应存放在专用包箱中。(6)专业人员维修。(7)及时更换电池

第三节辐射监测

1.环境监测类别、监测对象?

答:类别:本底调查、常规监测、退役监测、应急监测。

对象:陆地γ辐射、环境介质和生物体。

2.工作场所监测目的分类?

答:目的:(1)了解工作场所及邻近地区的辐射水平与辐射分布情况,评价工作场所是否符合辐射防护标准,保证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安全。(2)及时发现异常或事故情况,防止工作人员受到不必要或超剂量照射、工作场所受到污染。(3)为优化工艺过程完善防护措施提供资料。(4)监测结果可以用来评价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分类:(1)运行前的本底调查。(2)竣工试运行期的竣工验收监测。(3)正式投入运行后的常规监测。(4)场所退役终态监测。

(5)事故工况下的应急监测。(6)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预防性监测。

3. 工作场所X、γ外照射监测仪器选择,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性能符合相关规范,选用便携式周围剂量当量率仪。

4.测量α、β表面污染常用的探测器?表面污染测量依据的标准?

答:常用的探测器:ZnS探测器、塑料闪烁探测器。

标准: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GBZ166-2005。

5.流出物监测采样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

答:点位:排放口。项目:气溶胶、应用核素浓度。频次:每

年不少于一次。

6.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分类,监测常用的剂量计,监测周期?外照射个人剂量计佩戴方法?个人剂量监测管理主要内容?

答: (1)分类:常规监测、任务相关监测、特殊监测。(2)周期: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种类: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固体核径迹探测器、TLD反照率剂量计。(3)佩戴方法:应佩戴在躯干表面受照最强的部位,一般佩带在左胸前。(4)管理的主要内容:专人管理,妥善保管、自行监测,监测结果异常应核实、调查、报告。档案保存年满75周岁或停止辐射工作三十年,监测质量保证。

第六章辐射事故应急

1.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有哪些?

答:核技术利用中的发生的;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发生的;铀矿冶及伴生矿开发利用中发生的;放射性物质运输中发生的,可能对我国环境造成辐射影响的境外核试验,核事故及辐射事故,国内外航天器在我国境内坠落造成环境辐射污染的事故,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引起的次生辐射事故等。

2.辐射事故怎样分级?

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3. 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怎样分类的?

答:放射源:Ⅰ、Ⅱ、Ⅲ、Ⅳ、Ⅴ类。射线装置:Ⅰ、Ⅱ、

Ⅲ类。

4.应急预案的内容一般包括哪些?

答:(1)应急机构和职责分工。(2)应急人员组织、培训以及应急和救助的装备、资金、物资准备。(3)辐射事故分级与应急响应措施。(4)辐射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5)辐射事故信息公开、公众宣传方案。

第七章辐射事故

1.放射源丢失响应行动有哪些?

答:收集并评价丢失源的所有文件资料和信息,向事故应急组织汇报。重现丢失的历史和状态、评价潜在危害水平,如有必要,事故响应组织联合发布公共信息,制定找源计划,组织搜寻队,准备合适的仪器设备和资料,监督搜寻工作。找到源以后,立即采取行动使源处于安全状态。

2.放射源失去屏蔽及α放射源弥散事故的响应行动有哪些?

答:辐射评价人员到现场前不动源,隔离放射源辐射评价人员到场支持,辩识可能受照射的人,通知医疗机构,人员去污。对现场进行去污及废物管理。

3.放射源丢失辐射监测的方式和目标是什么?

答:方式:步行、车载或航测方式搜索。目标:确定源的位置。

4.放射源失去屏蔽监测的方式和目标是什么?

答:方式:放射源临测、污染巡测、人员监测。

目标:设置警戒和安全警戒线,立即采取保护行动、检查可能的污染表面或物品,控制人员照射,计划源的恢复。

5.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事故的辐射监测方式和目标是什么?

答:方式:空气采样,空气中的总α和总β测量,放射源监则、污染巡则、地面沉积测量,取样和实验室分析、人员监测。

目标:设置警戒区和安全警戒线、立即采取防护行动,确定空气污染程度,确定污染区域或物体、控制人员照射和污染、计划恢复和清污操作。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形式有哪些?

答:(1)电离激发:与核外电了的相互作用。(2)韧致辐射: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2. α粒子和β粒子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能量损失有哪些?

答: α粒子:电离能量损失。β粒子:电离损失、辐射损失。

3. 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形式有哪些?产生的次级粒子有哪些?

答:主要形式: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次级粒子:光电子,俄歇电子、康普顿电子、γ光子。

4.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吸收。

5:不同射线屏蔽材料如何选择?它们主要发生的相互作用

是什么?

答: x射线:作用形式-电离激发。

β射线:作用形式-电离激发、韧致辐射。材料选择原则:低材料十高Z材料。

γ、X射线:作用形式-光电、康普顿、电子对。选择原则:高Z材料。

中子:作用形式:弹性、非弹性、吸收。材料选择原则:含H低Z材料、含硼材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a3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