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力概念题_1

更新时间:2024-04-30 18: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材料力学》

概念题选集(一)

连政国 王 欣 翟 崑编

2008年 5 月

1-1下列结论中 是正确的。

(A)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各种材料的力学问题。 (B)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

(C)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杆件受力后变形与破坏的规律。 (D)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各类杆件中力与材料的关系。

1-2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

(1)为保证构件能正常工作,应尽量提高构件的强度。 (2)为保证构件能正常工作,应尽量提高构件的刚度。 (3)为保证构件能正常工作,应尽量提高构件的稳定性。

(4)为保证构件能正常工作,应尽量提高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A)(1),(2),(3)。 (B)(4)。 (C)全对。 (D) 全错。 1-3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 (1)外力是作用在物体外部的力。 (2)杆件的自重不属于外力。 (3)支座约束反力不属于外力。 (4)运动杆件的惯性力不属于外力。 (A)(1),(2)。 (B)(1),(4)。 (C) 全对。 (D) 全错。 1-4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 (1)截面法是分析杆件内力的方法。 (2)截面法是分析杆件应力的方法。

(3)截面法是分析杆件截面上内力与应力关系的基本方法。 (A)(1)。 (B)(2)。 (C)(3)。 (D) 全错。 1-5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

(1)杆件的某个横截面上,若轴力N=0,則各点的正应力σ也为零(既σ=0)。 (2)杆件的某个横截面上,若各点的正应力σ均为零(既σ=0),則轴力必为零(既N=0)。 (3)杆件的某个横截面上,若各点的正应力σ均为零(既σ=0),則弯矩必为零(既M=0)。 (A)(1)。 (B)(2)。 (C)(3)。 (D)(2),(3)。 1-6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

(1)杆件的某个横截面上,若轴力N为正(既为拉力),則各点的正应力σ也均为正(既均为拉应力)。

(2)杆件的某个横截面上,若各点的正应力σ均为正,則轴力N也必为正。 (3)杆件的某个横截面上,若轴力N不为零,則各点的正应力σ也均不为零。 (4)杆件的某个横截面上,若各点的正应力σ均不为零,則轴力N也必定不为零。 (A)(1)。 (B)(2)。 (C)(3),(4)。 (D) 全对。 1-7若采用Oxyz座标系,并使x轴与杆轴重合,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 (1)杆件横截面上一点处,总应力p可分解为正应力σ和剪应力τ,它们之间存在下列关系:p2=σ2+τ2。 (2)杆件横截面上一点处,剪应力τ可分解为y方向的分量τy和z方向的分量τz,且τ2 =τy2 +τz2 。

(3)设横截面面积为A,则该截面上的轴力N=∫AσdA,剪力Q=∫AτdA。 (4)设横截面面积为A,则该截面上的剪力分量Qy=∫AτydA,Qz=∫AτzdA。

(A) (1),(2)。 (B)(3),(4)。 (C) (1),(2),(3)。 (D)(1),(3),(4)。 1-8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

(1)若物体产生位移,则必定同时产生变形。 (2)若物体各点均无位移,则该物体必定无变形。

(3)若物体产生变形,则物体内总有一些点要产生位移。 (A)(1),(2)。 (B)(2),(3)。 (C)全对。 (D) 全错。

1-9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 (1)应变分为线应变ε和角应变γ。 (2)应变为无量纲量。

(3)若物体各部分均无变形,则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 (4)若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则物体无位移。 (A)(1),(2)。 (B)(3),(4)。 (C)(1),(2),(3)。 (D) 全对。 1-10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

(1)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四种,既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2)当杆件产生拉伸变形时,杆件横截面只产生线位移。 (3)当杆件产生扭转变形时,杆件横截面只产生角位移。

(4)当杆件产生弯曲变形时,杆件横截面可能同时产生线位移和角位移。 (A)(1)。 (B)(2),(3)。 (C)(1),(2),(3)。 (D) 全对。

2-1 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 (1) 轴力是轴向拉(压)杆横截面唯一的内力。 (2) 轴力必垂直于杆件的横截面。 (3) 非轴向拉(压)的杆件,横截面上无轴力。 (4) 轴力作用线必通过杆件横截面的形心。 (A)(1),(3)。 (B)(2),(3)。 (C)(1),(2),(3)。 (D) 全对。 2-2 图示杆件中,哪些杆件或杆段属于轴向拉(压)?答: 。

P B1 P

α α

P

P B2 C2 D2 P B3 P P

B4 C4 C3 D3

D4 A4 P A1 A2 A3 (A) 杆A1B1。 (B) 杆A1B1,杆A2B2。

(C) 杆A1B1,杆A2B,B3C3段,C4B4段, D4A4段。

(D) 杆A1B1,杆A2B2,B3C3段,D3A3段,B4C4段,D4A4段。

2-3 图示为等直杆AB受自重作用,杆件的容重为г,横截面积为A,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

确的?答: 。

A

L/2

B L/2

C (1) 杆AB的重心在截面C上。 (2) 在杆的AC段,各横截面上的轴力为零。 (3) 在杆的CB段,各横截面上的轴力为-гAL。 (4) 在截面C上,轴力为-1/2гAL。 (A)(1)。 (B)(2),(3)。 (C)(1),(4)。 (D) 全对。

2-4 图示两等直杆,荷载均为集中力P(不计自重)。设杆的横截面积分别为A1和A2,杆

内轴力分别为N1和N2,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

P

P (1) 两杆的轴力图均为一矩形。 (2) 两杆的轴力图完全相同。(N1=N2)。 (3) 若A1≠A2,则两杆的轴力图不同(N1≠N2)。 (A)(1)。 (B)(1),(2)。 (C)(1),(3)。 (D) 全错。

2-5 等直杆AB在水平面内绕A端作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如图所示。设杆件的横截面积为A,容重为г,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

(1) B端处的轴力NB=0。

(2) A端处的轴力NA=г/2gALω。

2

(3) 截面C处的轴力NC=г/2gAx ω2 。 (A)(1),(2)。 (B)(2),(3)。 (C)(1),(3)。 (D) 全对。

2-6 变截面杆AD受集中力作用,如图所示。设NAB、NBC、NCD分别表示该杆AB段,BC段和CD段的轴力,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

(A) NAB >NBC >NCD 。 (C) NAB=NBC >NCD 。

(B) NAB =NBC=NCD 。 (D) NAB

L C x

A P P

A B C D 2-7 图示桁架,α=30o设NAB和NBC分别表示AC和杆BC中的轴力,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

正确的?答: 。

6-9 矩形截面梁,若截面高度和宽度都增加1倍,则其强度将提高到原来的多少倍? (A) 2; (B) 4; (C) 8; (D) 16。

6-10 T形截面铸铁梁,设各个截面的弯矩均为正值。则将其截面按哪个所示的方式布置,梁

的强度最高?

6-11 矩形截面梁剪切弯曲时,在横截面的中性轴处

(A) 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零; (B) 正应力为零,剪应力最大; (C) 正应力和剪应力均最大; (D) 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为零。 6-12 T形截面梁在剪切弯曲时,其横截面上的

(A) σmax发生在离中性轴最远的点处,τmax发生在中性轴上; (B) σmax发生在中性铀上,τmax发生在离中性轴最远的点处; (C) σmax和? τmax均发生在离中性轴最远的点处; (D) σmax和? τmax均发生在中性轴上。 6-13 等强度梁各个横截面上的 。

(A) 最大正应力相等; (B) 最大正应力都等于许用正应力[σ]; (C) 最大剪应力相等; (D) 最大剪应力都等于许用剪应力[τ]。

参考答案:

1-1.D 2-1.C 2-11.B 2-21.C 3-1.B 4-1.D 4-11.B 5-1.C 5-11.D 5-21.D 6-1.D 6-11.B 1-2.C 2-2.C 2-12.C 2-22.A 3-2.B 4-2.D 4-12.A 5-2.D 5-12.D 5-22.A 6-2.D 6-12.A 1-3.D 2-3.C 2-13.C 2-23.A 3-3.D 4-3.D 4-13.C 5-3.A 5-13.D 5-23.C 6-3.D 6-13.B 1-4.D 2-4.B 2-14.C 2-24.A 3-4.C 4-4.D 4-14.D 5-4.A 5-14.C 5-24.D 6-4.A 1-5.A 2-5.A 2-15.A 2-25.C 3-5.B 4-5.C 4-15.C 5-5.D 5-15.C 5-25.C 6-5.C 1-6.D 2-6.C 2-16.A 3-6.D 4-6.B 4-16.A 5-6.B 5-16.B 5-26.B 6-6.B 1-7.B 2-7.D 2-17.D 4-7.C 4-17.B 5-7.B 5-17.D 5-27.C 6-7.B 1-8.D 2-8.C 2-18.D 4-8.D 4-18.A 5-8.C 5-18.C 5-28.A 6-8.D 1-9.B 2-9.B 2-19.C 4-9.C 5-9.A 5-19.B 5-29.C 6-9.C 1-10.C 2-10.C 2-20.A 4-10.C 5-10.D 5-20.D 5-30.B 6-10.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ll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