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

更新时间:2024-03-21 10: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

学院:电信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11 姓名:李迎春 学号:2110501016

试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

提纲: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1、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2、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3、 邓小平南方谈话 二、 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1、 解决十一亿人口吃饭问题 2、 打开“文革”十年的思想禁锢

3、 民主法治、生活保障等制度得以发展 4、 是中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了一场悄无声息但又切实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那就是改革开放。此文主要讲述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

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20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战后经济的重建和美国的援助,迅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欧盟与美国多方合作,科技和经济都有较大的发展,而苏联与东欧部分国家也通过发展科技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强国;到了7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悄然兴起,美国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和军事,更加成为第一经济强国。而在中国,“文革”十年内乱刚刚过去,国内经济一团糟,农村地区人民食不果腹,城市保障制度极度不完善,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国人急需进行一次制度的变革以改变现状。

改革开放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一方面它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也使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能够为社会主义所用。另一方面,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我国经济建、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 思想解放 实践 真理 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

正文: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1、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突飞猛进,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70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悄然兴起,美国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和军事,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苏联也致力于发展军事和科技,成为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力量;欧盟也依靠美国外交上的帮助成为盟军的主力。而在中国,“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内经济一团糟,工农业畸形发展,科技实力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国人生活水平低下,为了适应国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国人急需进行政策上的改变。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不与世界融合就将被世界抛弃。

况且,中国具有天然的通商口岸,海陆国界很长,与多国交接,适合与各国进行经济、技术、人才的交流,由此,改革开放迫在眉睫。

2、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1977年,“四人帮”虽早已被粉碎,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却仍方兴未艾,“两报一刊”登载社论,正式抛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文革虽已结束,但文革期间的左倾思维仍在延续。百废待兴的中国急需“拨乱反正”。1978年,署名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炮轰“两个凡是”。在众多高层领导关注下,这篇文章随后席卷全国,点燃了一场真理标准大论战,为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正式拉开序幕,也为随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突围掘开了第一个思想豁口。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3、邓小平南方谈话

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92年月1月18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

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他做出“革命史解放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等一些著名论断,其谈话内容主要有6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本原则,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1、解决十一亿人口的吃放问题

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前,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闭关自锁的封闭状态,特别是“文革”期间,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物资短缺,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国民经济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向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先行,从农村起步,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再到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前进的改革。逐步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我国人民千百年来衣食无虞的梦想变成现实,实现了由贫困——温饱——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打开“文革”十年的思想禁锢

十年“文革”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文化建设,直接使人民的价值观处于消极状态。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被冲破,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实干兴邦精神被激发,人类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思维方式被我们所接受。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

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推崇优秀文化蔚然成风。

3、民主法治、生活保障等制度得以发展

改革开放前,中国虽然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念仍根深蒂固。建立完善的民主法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制度迫在眉睫。

改革开放首先彻底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念,社会管理的理念和体制开始更新,促进文明、进步、和谐成为社会建设的目标。在收入分配方面,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被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取代,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同时使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所增加,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税收调节机制得到建立并不断完善,有效地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推进以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扩大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机制、有效的利益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的机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机制。就业规模日益扩大,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开始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社会管理逐步完善,使人民过上殷实、幸福的生活。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人大代表的选举等民主问题上,投票更加透明公平,社会主义法制制度也有很大完善,建立法治大于人治的基本理念,各种法律定期颁布,做到依法治国。

总之,制度的完善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反过来,改革开放加深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4、使中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注重质量建设,提高官兵素质,大力加强国防科技研究和国防工业建设,改善武器装备,全面增强战斗力,科技强军取得明显成效,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在外交领域,面对复杂多变、很不安宁国际环境,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履行应尽的义务,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总结: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

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

参阅数目及文章:

书目:

《中国改革开放30年》(辽宁人民版)

《改革开放30年重大决策始末》(张神根、端木清华,四川人民版) 《中国改革30年——10位经济学家的思考》(张维迎,上海人民版)、 《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与回顾》(魏礼群,中国言实版) 文章:

《改革开放的背景》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rw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