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更新时间:2023-03-08 10:24: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一、直接导入

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抢答几个问题。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生:鲁迅 (板书) 师:他原名——

生: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师:这篇文章出自他的散文集—— 生:《朝花夕拾》。

师:请一位同学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朝花夕拾》。

生:是回忆性散文集,早晨的花到了晚上才拾取,比喻青少年时代的往事到了中年以后写成回忆性文章。

师:《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就像盛开在晨光里的带露朝花,浸透着儿时的甜美,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浪花。

二、检查预习

师: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字词掌握的情况:(幻灯片展示)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确凿 菜畦 骨髓 收敛 桑葚 倜傥 蝉蜕 宿儒 人迹罕至 生一:读。 生:齐读。

三、解释题目,披文入情

师:课文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明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记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在这两处记述中有一处明显的过渡,大家能找出来吗? 生齐声说:第九段。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声朗诵。

师:请注意这段的最后一句“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称蟋蟀、覆盆子、木莲为“我的”还是“们”,而且还突然冒出了德语,这种写法太特别了,我们能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吗?

生:把百草园的动植物称为自己的朋友的一种亲密无间的情感。

师:在这朴实而又深情的语言中,你能体会到童年的鲁迅在告别百草园时,是什么心情吗? 生:不舍,依恋。

四、重回乐园,寻访童趣

(一)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请大家回忆一下,百草园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乐趣?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第一部分,回答这个问题。 生:思考,回答。

生一:百草园的美景,故事的神秘,捕鸟的乐趣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乐趣。 师:说的很全面,能不能说的再具体些。

生二:写了百草园中的菜畦,皂角树,桑葚,鸣蝉,石井栏, 师:我们可以概括为大自然的美丽的景物。还有什么? 生二:神秘的美女神的故事,还有冬天有趣的雪地捕鸟。

师:我们简单来说,优美的景色,神秘的故事,有趣的捕鸟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乐趣。。

(二)美点追踪,品读百草园美景

师:课文哪一段集中描写了百草园的美景? 生:第二段。

师:下面我们来重点品析这一段。我教给大家一个品读课文的方法。(幻灯展示方法指导)理解词语妙用,了解课文句式,感知写作顺序,品析巧妙修辞。

精读课文就是反复地读,从各个角度读,从各个侧面读,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目标。下面大家齐读这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开始” 生:齐读。

师:为了更好理解本段内容,老师设计了几个这样的问题(幻灯展示): (1)本段描写了那些景物?

(2)作者描写这些有“无限趣味”的景物采用了什么特殊句式?有什么样的效果? (3)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4)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下面同桌之间讨论这几个问题,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结合课文内容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生:读课文,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这里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

师:那你来说说,作者描写这些景物采用了什么句式? 生三: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师:你觉得这个句式的好处是什么? 生三:说明了百草园的景物之多。 师:好,还有吗? 生:沉默。

师:请坐下,再想想。谁再来说说?

生四:这个句式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用单是表现最没有乐趣的泥墙根一带就有很多美好的景物,整个百草园应该会更好玩。

师:哦,也就是说,百草园到处都是优美的景色,单是这个最不好玩的地方就有无限乐趣。很好请坐下。那么,作者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我请同学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生五:我喜欢的句子是:“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而且把它的色味和桑椹比,通过比喻和对比来表现覆盆子的酸甜和很好的色味。

师:从味觉这个角度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很好。请同学们大胆的举手。

生六:我喜欢的句子是:“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这句话体现了鲁迅的好奇心,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

师:哦,看到何首乌想到了神秘的传说,就产生了好奇心,想把它拔起来看一看,那你觉得这个句子表现了少年鲁迅对大自然怎样的感情? 生六:向往,喜爱。

生七:我喜欢的句子是:“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虽然开头是不必说,但是他也把美丽的景物给说出来了,下面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更加突出了百草园的乐趣无穷。

师:哦,虽然没有详细地说,也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你回答的很好,请坐下。 师:这一段中,作者回忆了在百草园的生活,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小时候的鲁迅,他在光滑的石井栏上跳来跳去,或是爬上高大的皂荚树去聆听油蛉蟋蟀们的低唱长吟,遇上斑蝥就会忍不住按住他的脊梁,看见何首乌就会热情地去探寻。大家说,少年鲁迅在百草园生活的怎样啊? 生齐声: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师:他对这些优美的景物充满了—— 生齐声:喜爱之情。

师:下面咱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再来读一遍第二段。 生:齐读。

(三)复述故事,研读神秘的美女蛇故事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内容,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预习的时候给大家留了一个任务,就是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复述这个故事,谁来试试? 生八:复述故事。

师:那你觉得这个故事听起来怎么样啊? 生八:神秘。

师:它为百草园增添了一点什么色彩? 生齐声:神秘色彩。

师:大家觉得这个故事的那一部分最紧张最刺激? 生:七嘴八舌回答。读课文“沙沙沙??”

师:半夜里,那个美女蛇来的时候那段,是吧?谁来读一下这段文字? 生九:读。

师:不错,有点味道了,我觉得你如果能再把情感酝酿的真挚些有点身临其境的感觉会更好。再试试。

师范读:朗读指导。

生十:读“到半夜??敛在盒子里”

师:读得不错,我觉得你如果能再把情感酝酿的真挚些有点身临其境的感觉会更好。再试试。 生十一:读。

(四)想象性朗读,体味雪地捕鸟乐趣

师:春夏时的“百草园”是如此美丽迷人,充满趣味,那么冬天的百草园如何呢?作者认为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

生齐声:无味。

师:其实可以在冬天的百草园里做什么? 生齐声:捕鸟。

师:少年鲁迅在雪地捕鸟的时候,他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我们来看课文中描写捕鸟这一情景的是哪一段? 生:第七段。

师:我们来读一读这段文字。从“扫开一块雪”到这一段结束,注意一系列动词。 生:齐读课文。

师:我们注意这个句子。?(范读)“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生十二:读课文。

(五)小结本部分

师:菜畦绿油油、水汪汪的,古老的石井栏光溜溜的,高大的皂荚树干粗枝繁,熟透的桑葚紫红紫红,油蛉细声低唱,蟋蟀声调铿锵,曲折紧张的美女蛇的故事,冬天雪地捕鸟,少年鲁迅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收获的是自由快乐的生活,流露的是天真调皮的童心,拥有的是甜美快乐的回忆。

五、回味书屋,感受成长

(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师:如果说百草园是鲁迅的“快乐老家”,那么三味书屋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启蒙学堂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件展示)鲁迅回忆了三味书屋生活的哪些场面,哪些细节,哪些人物,有何种心情?老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比如: 三味书屋里有博学方正的先生;

三味书屋里有问老师“怪哉虫”而不得的无奈; ??

生:默读课文思考(师巡回指导)。 师:好,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师:下面我请同学用一句话来说三味书屋里有什么? 生十三:三味书屋里有读书的场面。

生十四:三味书屋里有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我们在下面“做戏”、“描绣像”的相宜之乐。

生十五:三味书屋里有小花园里折蜡梅花,捉了苍蝇喂蚂蚁,寻蝉蜕的乐趣。 生十六:三味书屋里有老师对学生们的宽容。 师:这个概括性很强。

生十七:三味书屋里有人声鼎沸的读书之乐,后院偷乐和描绣像的相宜之乐。

师:说的很全面。我们试着来概括一下,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抓住了几个场景来写(课件展示): 只要读书的无奈 后院偷得的乐趣 人声鼎沸的读书 习字对课的辛苦 画画做戏的快乐

(二)精段三读,妙点揣摩

师:可以说,“读书”是贯穿“三味书屋”的关键词,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把包含读书这个意思的词语圈画出来,体会这个句子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大家迅速的找一找。 生:默读课文,思考,圈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语句。

生(七嘴八舌):“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我就只读书”。 师:大家体会一下,这里的“只读书”包含着作者的一种什么情感呢? 生齐声:无奈。

师:我向老师请教,被老师拒绝,心中有些不满。咱们接着找。 生十八:普通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生十九:“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师:大家找的很准确。这就是写到了三味书屋里的读书场面。这个场面是童年的鲁迅记忆当中很难忘的一个场面。咱们自由的读一读。这里一个“人声鼎沸”概括出了读书的热闹场面,大家从“他有一条戒尺”读到“拗过去,拗过去”,开始。 生:自由读。

师:我想请问同学们,包括鲁迅在内的私塾里的顽童们对他们所读的内容理解吗? 生齐声:不理解。

师:是啊,他们读的都没有标点断句,还读错读漏了不少字。与孩子们不明其意的调侃性的地朗读相比,先生读书是怎样的呢? 生二十:入神、专注。

师: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生二十一:他微笑起来,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师: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书塾里的小孩们在做什么啊? 生二十二:做戏,描绣像,画画。

师:那么先生读书的投入和小孩们的 “低下去”、“静下去”就产生了一种对比美,并且学生们人声鼎沸的读书和先生一个人陶醉的读书这个场面也形成了一种层次美。下面我们来把这个场面再现一下。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句子,我找一位同学来扮演先生。 众生和生二十三:演读读书场面。

师:读得不错。先生读书的时候是不是这样一动不动的啊?谁再来试试? 生二十四:演读先生。

师:童年的鲁迅多少是在怀着一种好奇心来看老师读书的入神的。这个场面构成了他童年记忆中众生难忘的一个神圣瞬间。或许他正是在这个瞬间,朦胧的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并影响了他一生的读书和写作。因此,三味书屋里的老师始终是鲁迅敬重和怀念的。

师: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这里包含着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怀念,惆怅。

师:对往事的怀念,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用一种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来读呢? 生:读。

(三)小结本部分

师:童年的时光渐行渐远,我想在古朴的书屋里这位入神读书的寿镜吾先生,还有静悄悄的小花园里,曾经跟他一起捉了苍蝇喂蚂蚁,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者桂花树上寻蝉蜕的小伙伴们,这些记忆的画板上一个个难忘的故人,一幕幕温馨的场景,一定会像自由快乐的百草园一样,会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来到成年鲁迅的心底,漾起他心头阵阵的温馨和淡淡的失落吧!

六、归纳主题

师:我们试着用一句简洁的话语来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 生:回忆了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师:我们可以说,百草园就是鲁迅的—— 生:乐园。

师:三味书屋是一段成长的岁月。

生齐读文章主题: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自由欢乐的心理。

七、布置作业

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疑是一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成年后的鲁迅在仰望流云时,追寻闪烁在他眼前的一朵朵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是何等的诗意,又是何等的惆怅,放下手中的书本,人生经历的书本却又悄然翻开,让我们也拿起笔,精心描绘一段精彩的童年趣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s6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