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般心理问题案例的分析报告论文(自修改)

更新时间:2023-05-20 22: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我校八年级女学生李某,一个月前因为与同学吵架,出现焦虑、紧张情绪,同时有睡眠差、自我评价低、学习兴趣减退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有中度焦虑和轻度抑郁,其心理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认知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焦虑 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李某,女,15岁,我校八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

1、EPQ测验结果,结果有效。各T分:E58;P53;N69;显示求助者的个性为胆汁质

2、SCL-90总分179分,超出分界值169分。其中:人际关系敏感 2.3、焦虑3.2、抑郁2.1,均大于因子分2分。其余结果在正常范围。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1个月来因与同学吵架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睡眠差。

个人陈述:求助者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近一年经常与同学吵架,一个月前她因意见不合,与自己认为唯一的朋友吵了一架,之后觉得自己没人喜欢而焦虑不安,陷入自责泥潭不能自拔,整天情绪低落,忧郁烦

闷,提不起精神。怕老师、父母责备,怕再也交不到朋友更加焦虑不安,晚上难以入睡,食欲也有所下降。她渴望能够恢复正常的学习状态,像其他同学一样有很多朋友快乐地学习、生活,于是在其班主任老师的建议下,来到咨询室,向咨询师求助。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但情绪低落,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一直低着头,且用头发盖住自己的脸。在谈到与同学关系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同学反映:李某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她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

四、评估与诊断

1、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求助者病程一个月,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2)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面对交友问题时,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

(1)焦虑、烦躁、担心以后没人喜欢她

(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

(3)入睡困难、食欲下降

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2、鉴别诊断: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

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我是个没人喜欢的人”的歪曲认知;增强其自信心。改善睡眠和进食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运用语义分析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及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

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咨询方法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核心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对目前的情绪和行为症状进行校正的同时,需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一些歪曲的认知观念进行校正,增强求助者的适应能力。贝克的认知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因此咨询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目标上来,以帮助求助者改善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

咨询收费:因为是校内学生咨询,所以咨询和量表测量都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会谈法。

过程: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开放式提问收集其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求助者尽情倾诉,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咨询师:请坐,欢迎前来咨询,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

求助者:谢谢老师。

咨询师:你希望在哪方面得到老师的帮助?

求助者:

家庭作业:采用放松训练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情绪。

2、咨询阶段

第二次咨询:

目的:运用认知治疗技术,找到求助者的歪曲认知。

方法:认知疗法

过程:

(1)讨论家庭作业,陈某对放松训练法的反馈。“睡眠有所改善,心情较前一段放松多了”。

(2)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己的歪曲认知“我是个坏孩子,没有人喜欢我,我很丢人,我已经完蛋了,同学们都在笑话我 ”。

(3)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这些想法会怎样影响自己的情绪。

(4)寻找一些证据检验自己的信念和事实。

(5)运用语义分析法,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换成更客观或更积极的想法。

咨询师:你说你是个坏孩子,是什么意思?是否在指你在很多时候都做错事,损人利己?

求助者:不是。我以前在很多方面都很好。学习、和同学关系 可是现在,我学习下降,就连最好的朋友都离我而去了 。

咨询师:可是你以前并不是这样啊?

求助者:是的,以前我学习很好,和同学关系也很融洽。

咨询师:既然这样,把“我是个坏孩子”换成“我现在成绩不理想、和好朋友吵架了”,你是否觉得更合适?

求助者: 家庭作业:

(1)列出类似“我是 ”的自我判断句式,然后按语义分析的方法进行句子转换,并记录下对转换后句子的感受和评价,比较哪一种更客观。

第三次咨询:

目的:帮助求助者接纳自己。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

过程:

通过回顾治疗过程和家庭作业,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和现在的感受,使求助者明白,是现实生活事件使她产生了心理冲突,但是她的错误观念导致了她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求助者承认她不可能事事做得完美,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求助者自述“我觉得我改变的不仅仅是情绪和行为,更重要的是我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有了根本的改变。”

家庭作业: (1)记录此次咨询对自己认知转变的启示,并分析这种观念转变对改善情绪的作用;

(2)不断巩固新观念,运用“正强化”技术,将自己的生活中快乐的事情,优点和长处等写下来,正面积极评价自己,以增强自信心。

3、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四次咨询:

目的:评估咨询效果。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施测SCL-90,并与咨询前对照。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她的成长。

家庭作业:坚持放松练习,记心理日记。

八、咨询效果评估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求助者症状的改善:不对和朋友吵架耿耿于怀了,紧张、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

(2)他人评估:老师同学反映,求助者能够进行正常的师生及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够象月考以前一样上课,和同学交往感觉更融洽了。

(3)治疗后心理测验的结果: 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2分,总分130分、阳性项目数25,说明无阳性症状,减分率33.3%,说明咨询有效。

(4)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基本消除了求助者的紧张、焦虑问题,求助者认识到了自己的完美主义认知模式的错误,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九、总结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为与好朋友吵架导致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咨询师较好运用认知治疗进行治疗。通过认知疗法处理了求助者深层次的心理问题,纠正了其负性自动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求助者意识到并改变了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为求助者以后的人格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b4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