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短跑焦虑的案例分析报告

更新时间:2023-12-19 08: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报告 论文题目:一例短跑焦虑的案例分析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例短跑焦虑的案例分析报告

封云如

摘要:求助者因为一次在运动会比赛时成绩不好,遭到同学嘲笑,出现在体育课紧张和焦虑、恐俱的情绪;认为上体育课没意思;回避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继而躲避与老师和同学们的接触,两个多月来症状泛化,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本案通过对此个案的具体分析,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六次咨询,改善了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帮助求助者树立自信心,构建合理信念。

关键字:运动焦虑 严重心理问题 系统脱敏法

一、一般资料 (一)一般人口学资料

小凯,男,13岁,某校初中七年级学生。 (二)个人成长史

小凯,足月顺产,独生子,来自城市,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从小对其非常疼爱。对他的一切要求非常严格,期望很高。小凯很争气,8岁入小学学习,13岁考上重点上初中,学习成绩一向很好。自己的优异导致她的自尊心较强,对一些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很看重个人荣誉,很注意个人形象,不允许有损害自己形象的事。因为一次在运动会比赛时成绩不好,遭到同学嘲笑,出现在体育课紧张和焦虑、恐俱的情绪;认为上体育课没意思;回避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继而躲避与老师和同学们的接触,两个多月来症状泛化,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三)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思路清晰,感知觉正常,情绪焦虑,时常烦躁。 (四)身体状态

身体健康,无躯体疾病,最近三个月间断心烦意燥,食欲不振,睡眠不良。 (五)社会功能

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只是体育课上变得异常焦虑不安,出现了回避现象。

(六)心理测验结果

SCL-90量表测验结果

躯体强迫 化 2.1 1.9 敏感 1.8 2.3 2.7 1.3 2.2 1.3 人际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病性 1.1 2.2 178 精神 其他 总分 从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可以看出,该求助者以焦虑为主,还伴随着轻微的躯体化、抑郁、恐怖、其他因子的症状。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

主诉:由于校运动会短跑出丑,导致求助者近三个多月来精神紧张、情绪焦虑,失眠多梦,食量减少。害怕上体育课。

个人陈述:我是某重点中学初一学生,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我是独子,家庭环境很好,上了初中以各方面都很优秀,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好评,我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都是成功的典例。由于身体素质好,体育课也很积极,是短跑的好苗子,对自己的短跑很有自信,报名参加学校运动会,老师给予我很高期望,本以为可以轻松夺冠,可是在比赛场上心情紧张,起跑比别人慢,冲刺力度不够,导致短跑失败。同学也老拿我短跑失败的事情开玩笑,导致我压力非常大,时常很烦躁,也和家人发脾气。害怕以后的体育课都上不好,所以前来求助。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衣着整齐,神智清醒,问题回答清晰,提及运动和体育课就会有紧张、视线回避、出汗。 (二)父母反映

小凯近两个月来,好像变得有点不一样了,经常烦躁,对我们发脾气。害怕上体育课,一上体育课就请假。 四、资料分析与评估

主诉及个人陈述、咨询师观察与结果、心理测验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可以证明这些资料的可靠性,可据此做出初步诊断。 五、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结果: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1)根据郭念锋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可排除精神病。(2)症状表现:心理症状,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有所下降,情绪不稳定。生物症状:睡眠不良。行为症状:食欲不振,经常发脾气。(3)症状由于比赛引起,属于现实刺激。(4)存在心理冲突,有精神负担,内心痛苦。(5)病程:间断地2个多月。(6)社会功能完好,无泛化。(7)三级甲等医院检查,身体健康。(8)心理测验支持诊断结果。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郭念锋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可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

神经症一般为变形,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刺激(比赛)引起的,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联系,有明显道德性质,属于常形冲突。其临床症状反映强度不太大,因此可排除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激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强烈的现实刺激(短跑失利)引起的,持续时间较长,不间断持续三个多月,且有泛化,社会功能出现回避现象,因此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三)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求助者小凯,男,13岁,无明显生物学原因。 2.社会学原因

(1)该求助者身边许多人体育课轻松短跑,对自己的失败形成刺激;

(2)家庭对其期望很高,在比赛场上没有夺冠;

(3)自我追求完美,好面子,不容许有损形象的事情发生; 3.心理学原因

(1)对自己要求高,追求完美,对夺冠的愿望很强烈,看重成绩;

(2)焦虑情绪出现时缺少适当的应对措施,不能有效控制。 六、 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在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共同协商下,制定咨询目标如下:

1.近期目标

(1)协助求助者将焦虑等级降低。 (2)协助求助者改善不愿意上体育课情况。 2.远期目标

协助求助者完善人格,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二)双方责任、权利与义务(略) (三)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一周1次,每次60分钟,共5次。 (四)咨询费用 免费。

(五)咨询方法与原理

此次咨询过程主要使用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训练(或敏感递减训练)(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training)是心理治疗中的行为方法之一,适用于特殊领域的焦虑或恐惧症,其理论依据主要是沃尔普等人(Wolpe,1958,1969,1976,1982,1985;Wolpe&Lang,1964:Wolpe&Lazarus)提出的相互抑制原则。沃尔普认为,神经习惯是在引起焦虑刺激的情况下产生一种与焦虑不相容的反应,比如放松、自信等,那么刺激与焦虑反应之间的联系必将减弱,他称这个过程为相互抑制。一个人不能同时既紧张又放松,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时,本来可引起焦虑的刺激也会失去作用,既对此刺激脱敏了,在体育运动领域运用系统脱敏技术,可以帮助运动员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如赛前焦虑。以整体环境为主,叫情境表象(situational imagery),也可以表象个人运动动作为主,叫动作表象(movement imagery),前者旨在提高情绪控制的能力,后者旨在提高运动技能,

当然,两者往往是交叉的。

例如在针对学生短跑产生赛前焦虑情境,脱敏训练能使学生逐步适应比赛的特殊环境,有利于提高临场的表效能及比赛水平.同时,通过脱敏训练,排除学生参加比赛时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为了达到这具目的,必须对即将参加比赛的对手、场地、设备、照明、器材、观众、气候、时间等条件掌握的十分清楚,才能进行脱敏训练.训练时还要注意在生理、心理、环境等各方面尽量做到与赛前实际情况类似。脱敏有实战实景脱敏脱敏有实战实景脱敏和语言形象脱敏两种。“实战实景脱敏”就是创造与比赛实际相类似的条件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如条件许可应使学生提前到达比赛地点和场地进行训练,或者到与比赛地点的气候,环境相类似的地方进行训练,和比赛同样要求的测验,制定和执行与比赛地点“时间差”相同的作息制度,都属于实战实景的脱敏训练。“语言形象脱敏”是利用语言来描绘未来竞赛时的情形,对手的行动力自己的行动,这种脱敏要配合图表、图片、照片、录像、电影等,使之具体化。经过“脱敏训练”,有利于技术战术从运动训练场转移到比赛场上。

通俗地说系统脱敏疗法通常是以‘刺激一放松”反射为适应行 为,来取代求助者已经形成的“刺激一异常行为反应”反射,继而强化适应行为,因泛化而使适应行为得到巩固,克服异常行为。 七、 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咨询关系的建立和诊断

主要采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验证一般资料,进行诊断。

(二)心理咨询阶段

主要使用系统脱敏法对求助者进行帮助,包括实施放松训练,建构焦虑等级,系统脱敏。

(三)巩固阶段

通过总结和提高,鼓励求助者把放松训练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帮助求助者有面对焦虑好的行为方式。 具体咨询过程如下:

第一次咨询:2011年6月2日

1.目的:

收集求助者一般资料,建立咨询关系,做出诊断。 2.方法: 会谈法;测验法 3.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2)与求助者及父母进行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3)求助者做症状自评量表SCL-90,SDS,SAS。 (4)将测验结果及诊断结果反馈给求助者。 4.谈话(节选):

咨询师:您好,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求助者:嗯,我最近老是睡不好觉,时常烦躁。 咨询师:您可以具体说一下吗? 求助者:从参加运动会比赛失败后 咨询师:那是什么时间呀? 求助者:3月初吧。

咨询师:那次失败对您有什么影响啊?

求助者:别提了,那次失败让我可郁闷了。本来胸有成竹,平时练的很好,可是起跑较慢冲刺不力,结果导致失败。 第二次咨询:2011年6月9日

1.目的:

(1)确立咨询目标

(2)和求助者商量咨询方案。 (3)介绍系统脱敏疗法原理及方法。 (4)进行放松训练。 2.方法:

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 3.布置家庭作业:

让求助者理解系统脱敏原理,并且进行放松训练,直至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自如。

第三次咨询:2011年6月16日

用系统脱敏法对求助者进行帮助。 过程如下: (1)放松训练

让求助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情景中,例如,静坐大海边或者漫步在一片美丽的田野上,使其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然后,用轻柔愉快的音调指导求助者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部、肩部等,重点强调面部肌肉的放松。

家庭作业:要求来访者在家中反复练习。 (2)构建焦虑等级

根据家庭作业情况,引导求助者按考试刺激情景的轻重,从弱到强建立焦虑等级如下:

焦虑等级表 编号 1 2 3 4 5 6 焦虑程度 0 20 40 60 80 100 事件 离下次体育课还有一周 体育课前一周想到测试短跑时 体育课前一天晚上想到测试时 走在去操场的路上 在操场等候时 测试短跑时 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应用放松训练试图练习1-3级焦虑等级,进行系统脱敏。

第四次咨询:2011年6月23日

根据第三次建立的焦虑等级,对求助者进行系统脱敏。让求助者开始想象“焦虑等级”中的第一级情境:离测试还有一周。求助者处于放松状态。让求助者开始想象“焦虑等级”中的第二级情境:体育课前一周想到测试短跑时。求助者比较紧张,进行放松训练。反复进行直到求助者不再感到紧张。进行下一级的脱敏。完成了“焦虑等级”

的4级情境。

家庭作业:进行前四级“焦虑等级”训练,并试图训练5、6级情境。

谈话(节选):

咨询师:想象上述焦虑刺激等级表上第一个刺激情境,然后转入想象第二个刺激情境。感觉紧张吗?

求助者:嗯,有点。

咨询师:四十秒钟做肌肉放松运动。然后再想象同一刺激情境,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肯定行。

求助者:恩,我试试。

咨询师:做了四十秒的肌肉放松运动,感觉好点吗? 求助者:恩,好多了。

咨询师:这样的练习每次约需15-30分钟,每周做2一3次。 求助者:恩,我会坚持。 第五次咨询:2011年6月30日

完成系统脱敏,并且进行咨询效果评估,结果巩固。 八、 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估

我又和从前一样喜欢跑步和运动了,觉得心情舒畅,不敢跑步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症状消失了。 (二)求助者客观情况

在接下来的短跑测试中,求助者没有原来那么紧张,并且成功拿到班级第二名的好成绩。 (三)父母反映

他变得开朗、积极多了,精力充沛、神采奕奕、心情舒畅。 (四)求助者心理测验前后对比

SCL-90量表测验结果

躯体强迫 化 1.7 1.8 敏感 1.9 1.7 1.9 1.3 1.0 1.1 人际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病性 1.0 1.8 129 精神 其他 总分

减分率为26%,有效。

SDS标准分为45分,SAS标准分为42分。

测验分数前后对比,可以看出,虽然SCL-90中减分率没达到有效(25%),但是求助者SCL-90中各因子分及SDS、SAS分值均下降。 (五)咨询师评定

该求助者比以前精神多了,可以看得出,他对体育课短跑不再感到那么焦虑,达到了近期目标,但还需进一步观察。 (六)求助者某些症状改善程度

睡眠质量显著提高,食欲明显增强,精神状态比之前饱满。

参考文献:

[1]郭念锋,虞积生.北京:民族出版社,心理咨询师(三级).2012 [2]郭念锋,虞积生.北京:民族出版社,心理咨询师(三级).20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kx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