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毕业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31 22: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注 意 事 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摘要:在教育心理学领域,自尊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自尊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问卷,结合访谈等方法,对600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以考察其自尊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通过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处理。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中学生自尊水平不受性别、是否独生、父母文化程度、城镇、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2.中学生自尊水平受年级、父母职业因素的影响;

3.中学生自尊水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自尊水平就越高。

关键词:中学生;自尊水平;社会支持.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level of self-esteem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esteem and social support. This research studies six hundred junior school students as the subject in Zhongshan City .In order to check the level of self-esteem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esteem and social support., the questionnaire of Self一Esteem Seale and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are used to check the two variables. Statistical tool of SPSS11.5 is adapted to analyses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by T test ,ANOVA and correlation.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junior school students’self一esteem level is not related with sex,specialty,whether single一born,parents,educational level,born一in city or in countryside,and economical condition.

2.Junior school student’s self一esteem level is influenced by grade and the parents’occupation.

3.Remarkable correlation is existed between junior school student, self一esteem level and the society support. And the higher of society supports level. The higher of the self一respect level.

Keywords: junior school student; self一esteem level; society support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自尊理论概述

1.2中学生自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未来研究构想

1.3社会支持及其与中学生自尊的关系研究现状 2问题的提出

2.1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2.2选题意义 2.2.1理论意义 2.2.2实践价值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中学生自尊、社会支持的总体水平 4. 2中学生自尊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

4.2.1中学生自尊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及城镇上的T检验

4.2.2中学生自尊在年级、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经济状况上的方差分析 4.2.3中学生自尊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4.2.4对中学生自尊产生影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 4.3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5 讨论

5.1中学生自尊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探讨 5.2中学生自尊水平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5.3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文献综述

1.1自尊理论概述

自尊(esteem)一词来自拉丁语aestimate,该词的含义是指“估计或评价”,因此,Rosenberg指出,自尊(self-esteem) 是对自我的一般性评价,是个体经验和生活质量的中心方面。詹姆斯(James)的自尊公式和定义的出现,使得自尊从伦理学的范畴进入了心理学的范畴。国内外在自尊概念的界定上存在较大的分歧,综合表1.1中研究者的观点,自尊实质是一个人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表现出来的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和情感体验。

表1.1 自尊的研究历程

姓名年代 理论贡献 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著名的自尊公式:自尊二成功(success)/抱负(pretetion),指出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感受取决于其实际成就与其潜在能力之比。 一个人的自尊受真实自我(real self)与理想自我(ideal sellf)的差距的影响,真实自我是自我中自我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认知。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表明个体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 自尊就是一种个人的价值判断,它表达了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信自己的才智,认定自己有权利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自尊的本质。 在其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指出,自尊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尊需要的关系的反映。 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James,1892 RE.Bills& E.L.M.lean,1951 coopermsith,1967 stefenhafen Nthaniel Branden 朱智贤 魏运华,1997

1.2中学生自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1自尊的结构与测量

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Rosenberg认为个体的一般性评价是单维的,且其量表在许多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同时,一些研究者认为自尊可以区分为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两个维度。Rosenberg也发现可以用两个因素解释,但实际上反映了同一种人格特质。Kaplan 和Pokorny 对500名成人施测得到两个不相关因素,可以解释45%的方差。另外Shahani、Dipboye和Phillips[4]、Hagborg、Goldsmith的研究支持自尊的二因素模型。李虹也发现SES可以用两个因素,即自我肯定和自我贬低来解释。一般性的自尊区分为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两个维度有其理论意义。

早期研究多为测量对个体一般性评价的自尊,常用的测量问卷有:Rosenberg1965的自尊量表(SES)、Coopersmith(1967,1975,1981)的自尊调查问卷(The Self-Esteem Inventory,SEI)、Marsh(1984)的自我描述问卷(Self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SDQ)、Janish和Field于1959最初编制,Fleming和Watts于1980年修订的缺陷感量表(The Feelings of Inadequacy Scale,FIS)、Shrauger(1990)的个人评价问卷(Personal Evaluation Inventory,PEI)等等自尊或自我的问卷引入国内。[45]也编制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自尊量表,如魏运华(1997)的儿童自尊量表、黄希庭等人(1998)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等。其中Rosenberg的SES量表是具有代表性的测量工具,此量表使用频次很高,且远远超出其它量表。此量表的优点在于信效度高且简明方便,但其中文版的缺点在于第八题意义理解上的差异,以及此题如果按照正向计分则会出现鉴别度及量表信度提高的现象。 1.2.1.2自尊的发展特点

青少年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或转折期,青少年自尊的发展对个体整个自我系统及其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amPbell,Uvallee,1993)。国内外学者对青少年自尊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大量研究,整体来看,青少年的自尊发展是不稳定的。Wigfield等的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自尊水平基本稳定,但进入初中后,自尊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张林,2004)。 1.2.1.3自尊的影响因素 (1)自尊与人口统计学变量

M.Bolognini[41]的研究表明,女生的总体自尊水平要高于男生;而Harter的研究指出,在青春期,女孩比男孩更多地报告内部的冲突,女性的社会化更多地涉及在家庭中的角色、人际关系、情感联系,自我中心矛盾品质成为特别突出的问题;王欣等人的研究也显示男中学生的自尊高于女中学生[43],导致这种相反结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被试的文化差异和研究者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同等原因造成的。王建平[8][9]等对男女中学生自尊、男女中学生自尊获得方式及其受损后应对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在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得性别差异,中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假性自尊现象,男女中学生中均存在因低自尊而导

致的弱势群体,且表现出特定的性别特征差异。而李虹、张艳霞等人的研究则表明:中学生自尊水平的性别差异不显著[39][40]。 (2)自尊与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外,研究者还探索了其他因素对自尊的影响,如家庭因素,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感等。这些研究基本采用测量法,通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直接测量被试的自尊水平,研究其个体差异及其对个体认知、情感和行为影响。

傅茂笋、管晓丽[7]等学者对新生自尊水平与家庭因素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自尊水平与性别、户籍、家庭人口数、月生活支出、父母职业等家庭因素存在显著相关;家庭环境与自尊得分的相关性:医学新生自尊得分与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文化性、娱乐性、组织性呈正相关,与矛盾性呈负相关。王建平[8][9]等的研究表明:城乡、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因子对男女大学生自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对于男女大学生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答会明[6]的研究显示: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等家庭因素均与违纪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

傅茂笋、管晓丽[7]等学者的研究还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自尊得分呈正相关,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与自尊得分呈负相关。

余洁在以大学生为被试的情况下,将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归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自尊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自尊。 (3)自尊与结果变量

除了考察自尊的影响因素之外,对于自尊与结果变量的关系研究也是心理学领域的另一大热点。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等)、自尊、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应付能力、适应能力等预测指标中,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感的最佳指标之一[47]。Campbell,Converse和Rodgers发现,在所有与生活满意感相关的预测变量中,自尊与生活满意感的相关最高[48]。Rosenberg(1995)对1886名十来岁的青少年男孩的研究表明,自尊同幸福感的指标快乐感、生活满意度等积极相关。文化研究中发现,自尊与生活满意感的相关达到.047[49]。一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表明,自尊水平高的人其主观幸福感较高,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较高[50]。

人们对各种不同的人格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了人格因素是影响个体应对方式选择的重要内部因素。王振宏(2001)Thoits(1995)A.Provost(1999)

的研究表明,自尊水平高的个体会采用针对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而自尊较低的个体倾向于采用回避的消极应对方式。王桂平等(2001)的调查研究表明,自尊水平较低的中学生更倾向于采取幻想、发泄和离群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中学生自尊水平与逃避应对呈负相关。张涛、李炸山(2006)结果表明,自我概念的正向因子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自我概念的负向因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则相反。赵荣霞等(2002)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他们的应对方式、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三者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学生的自尊与解决问题、求助两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并且与解决问题相关非常显著;自尊与其它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并且与自责、退避的相关非常显著。李琨[46]的研究表明自尊对应对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研究通过对自尊的干预达到改变应对方式的目的。

王宏坤[51]的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自尊与道德价值观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自尊对道德价值观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有学者在研究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已经表明:焦虑、抑郁、沮丧等心理问题无不与自尊的水平密切相关,所以研究中学生的自尊水平对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2.2未来研究构想

1.2.2.1进一步考察自尊与影响因素、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

当前已有部分研究对自尊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果变量进行了考察。但由于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仍未形成,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变迁,使得中学生成为极易受影响的一个群体,考虑到未来实践的应用性,应进一步加大研究的力度,对中学生的自尊因素进行进一步甄别,对其结果变量进行全方位考察,一边寻找核心因素,构建中学生自尊理论模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实践提供参考。

在自尊影响因素方面,已有的研究主要考察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其的影响,如性别。其次是户籍、家庭人口数、月生活支出、父母职业等家庭因素,而类似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等环境变量的研究及自我效能感等心理环境变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未来的研究可以纳入以上变量,以便更好的探讨自尊的核心影响因素。

在自尊的结果变量中,已有的研究揭示,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等变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未来研究还可以进一步考察自尊与它们的关系。

此外,当前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影响因素与自尊,自尊与结果变量两维关系的探讨,未来应加大影响因素-自尊-结果变量的三维考察,即考察第三变量,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

1.2.2.2加强自尊的应用实践研究

中学时期是学生心理、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

体,他们健康的自尊感与各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相联系,在个体心理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今天,特别在沿海地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造成了很多留守儿童,而留守中学生这一群体受到了来自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压力,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

自尊研究的对象大多是大学生、问题学生、青少年、运动员、儿童,然而在中学情境中,中学生自尊的发展和培养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最值得注的一个问题,因为良好的自尊状态意味着平和镇静、轻松愉快、有利于形成健康心理。中学生成长中的成功体验和经历,决定了其较诸同辈群体自我期望高、自尊水平高的特点。由于中学生现有的心理水平和所处的独特发展阶段,加之认识水平、价值取向上的不成熟等,使得自尊敏感也成为一个明显的现实问题。

因此可以深入的了解影响自尊的因素,并行之有效地制定出增强学生自尊的途径而方案,这些对于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1.2.2.3跨文化研究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自尊的跨文化研究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发现,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被试在相同测验中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如,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的自尊低,内控感

低,外控感高,焦虑高,神经质高,精神质也高。中国人在测谎题上的得分也较高。这些研

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文化或群体下,人们的自尊存在很大差异[52]。

自尊和社会支持都是社会性很强的概念,具有文化区域性的特点。不同区域、不同属性院校的中学生对于自尊和社会支持的理解也不可避免地受其所处文化区域的限制。总的来说,被试、语言习俗,文化差异等都可能是造成自尊差异的因素,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多结合地区的特点进行研究。

1.3社会支持及其与中学生自尊的关系研究现状

社会支持不仅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对维护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也有重要的意义[11][12]。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客观的、可见的或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与参与;二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因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三是个体支持的利用情况。对社会支持的评定有必要把对支持的利用情况作为社会支持的第三个纬度。

所以,社会支持是心理社会压力与心理障碍之间的中介因素之一[13]。库利认为,他人的积极关注如赞许、尊敬等社会支持是影响自尊的关键因素[16]。彭

欣、马绍斌等学者的研究表明:自尊与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没有显著相关,但与社会支持中支持的利用度有显著相关,反之亦然[10];李琨[46]的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自尊存在显著的相关。由此,我们推断自尊与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在中学生人群中会有比较密切的关联。

对于社会支持的研究,以往大多是在医院中实施,多考察的是社会支持对术前焦虑、术后恢复等变量的影响,或者是检验社会支持对有较重大生活危机的个体中的作用。而被试大都是大学生、问题学生,社会支持对中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尤其是社会支持与其自尊水平有怎样的关联,这类的研究太少。

综上所述,鉴于自尊的重要作用以及以往研究的基础,本文将探索性的研究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以期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提供借鉴。

2问题的提出

2.1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本文拟从中学生的年级、性别、城镇、经济状况等因素着手,分析学生自尊水平,着重研究中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作以下假设:

第一,中学生自尊发展受性别、年级因素的影响;

第二、中学生自尊发展受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城镇)等家庭因素影响;

第三、不同经济状况对中学生自尊发展有影响; 第四、社会支持对中学生自尊发展存在显著的影响。

2.2选题意义 2.2.1理论意义

自尊理论是国内外研究者都备受关注的问题,而我国对中学这个人群的研究却少有涉足。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中学生自尊发展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以期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提供理论依据。

2.2.2实践价值

中学时期是学生心理、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健康的自尊感与各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相联系,在个体心理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支持是调节自尊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自尊是衡量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变量。因此做中学生自尊和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可以深入的了解影响自尊的因素,并行之有效地制定出增强学生自尊的途径而方案,这些对于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被试取自中山市19所中学,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各所学校随机抽取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共600名。被试年龄在12一18岁之间。

3.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查阅、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关于自尊、社会支持的一般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充实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访谈法:编写访谈提纲,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专家、德育专干和中学心理辅导老师的访谈,就本研究涉及的有关问题请专家们进行论证,以保证本研究的可靠性、适用性和可行性。

问卷调查法:

(l)自尊量表(SES)是由Rosenberg编制,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采用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是由肖水源编制。该量表共10个条目(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该量表得重测信度R =0.92。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1.5对中学生自尊与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

本镇区内的三所中学由研究者现场调查,研究者在场对个别问题进行解答,现场回收问卷。其它镇区和市区中学的问卷,研究者在调查前对代理调查的人员进行了培训,并提供指导语和实施手册。在调查之前,事先告诉被试调查结果会完全保密并仅用于科学研究,被试填答完后当场回收问卷。在所有问卷回收结束之后,对问卷做了进一步整理,随后进行了资料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废除无效问卷45份。 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确立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文献搜集与整理 专家访谈 建立研究构架 问卷调查实施 数据整理与分析 结论 图3.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中学生自尊、社会支持的总体水平

表4.1中学生自尊发展的总体水平 自尊 TOTAL

M 27.83

SD 3.672

由表4.1可见,中学生自尊的总体水平为27.83+-3.672。

表4.2中学生社会支持的总体水平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TOTAL

M 10.49 20.63 7.59 12.90

SD 3.10 3.29 1.83 2.74

由表4.2可见,中学生社会支持的总体水平为12.90+-2.74,在社会支持的各维度中,主观支持的平均值(M=20.63)要高于总体社会支持的平均值(M=12.90),支持利用度的平均值在几个维度中居于最低(M=7.59),表明中学生的支持利用度相对较低。

4. 2中学生自尊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

4.2.1中学生自尊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及城镇上的T检验

表4.3中学生自尊在性别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

自尊总分

男 女

M 26.54 29.12

SD 3.347 3.997

t值 1.874

P 0.079

由表4.3可见,女生自尊总分的平均值高于男生的自尊总分的平均值,但是男女中学生在自尊水平上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这说明中学生的自尊不受性别影响。

表4.4中学生自尊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

自尊总分

独生 非独生

M 29.87 25.79

SD 3.925 3.419

t值 1.321

P 0.168

由表4.4可见,中学生自尊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独生子女自尊总分的平均值要稍高于非独生子女。

表4.5中学生自尊在城镇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

M SD t值 P

自尊总分

镇区 城区

28.89 29.04

3.841 3.903

-1.568 .092

由表4.5可见,中学生自尊在城镇地区上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城区中学生的自尊总分的平均值要稍高于镇区中学生的自尊总分的平均值。说明中学生自尊发展不受城乡差异的影响。

4.2.2中学生自尊在年级、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经济状况上的方差分析

表4.6中学生自尊在年级上的方差分析

自尊总分

注: *表示显著水平在0.05水平以上,“**”表示显著水平在0.01以上,“***”表示显著水平在0.001以上,下同。

表中“1”代表初一,“2”代表初二,“3”代表初三。

表4.6为中学生自尊在年级上的方差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年级在中学生的自尊水平上的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性的水平(P<.01),且通过多重比较可知,初三的自尊水平>初二的自尊水平>初一的自尊水平。

表4.7中学生自尊在父母文化程度上的方差分析

M

1 SD

M 9

1

3 2 SD 3 6

M 6 3 3 SD 4 4

M 7 7 4 SD 5 1

F 1.853 1.268

P .174 .472

Multiple Comparisons 无差异 无差异

M

1 SD

M

2 SD

M

3 SD

F

P

Multiple Comparisons 3>2>1

28.76 3.665 28.98 3.887 29.31 4.412 4.264 .009**

父亲 32.3 4.34 30.04.2629.73.9326.43.54

自尊总分

母亲 31.24.13 30.84.1529.43.7828.43.53

注:表中“1”代表中学(包括中学以上、大专),“2”代表中专(包括高中),“3”代表初中,“4”代表小学。

表4.7为中学生自尊在父母文化程度上的方差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父母文化程度在中学生自尊上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说明中学生的自尊不受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vs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