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四首精华版

更新时间:2023-05-10 03: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粤教版选修1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 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 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 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粤教版选修1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咏物诗的概念以及咏物诗的特点。 (2)了解咏物诗鉴赏的一般方法,了解托物言志。 (3) 能进行有关的鉴赏,并组织语言进行表述。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咏物诗的学习,进入诗人的精神世界,了解 诗人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接受精神的熏陶。

粤教版选修1

咏物诗的特点 :1、 形似。 要实写物的形态、色泽等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 2、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 精神品格。 3、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喻、象征、 对比、烘托、拟人、用典等等

粤教版选修1

如何鉴赏咏物诗步骤:1、分析意象。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分析情感。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联 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 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分析手法。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粤教版选修1

作者: 顾况(?~约806后),唐代诗人。 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载 (757)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 至贞元二年(786),韩□为润州 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 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为李泌荐引, 入朝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 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 贬饶州司户参军。约于贞元十年 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自号华 阳真人,有《华阳集》。 其诗多为揭露现实黑暗为主。

粤教版选修1

从意象、情感、手法三方面赏析 子 规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粤教版选修1

“子规”意象: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 难》)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 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 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 商隐《锦瑟》)

——哀怨、凄凉或思归

粤教版选修1

1、分析意象诗人笔下的子规有何特点?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 悲。 ——冤亡、积怨、啼血

粤教版选修1

2、分析情感诗人对子规寄寓了什么感情?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 蒙冤屈死之人多,诗人对他们的 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

粤教版选修1

3、分析手法景物特征 啼血物象内在品质 积冤、不平 诗人经历,社会环境 蒙冤屈死之人多、

社会黑暗

粤教版选修1

1、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 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 “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 “志”:可

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 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 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3、鉴赏时注意: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从 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事物的特点。

粤教版选修1

其他手法①反问。后两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 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②用典。采用杜宇化鸟的典故,来 说明杜宇冤亡、积怨之深

粤教版选修1

粤教版选修1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 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 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 公。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 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 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 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 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 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 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 起八代之衰”.

粤教版选修1

从意象、情感、手法三方 面赏析《葡萄》一诗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粤教版选修1

1、分析意象: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

杂乱攀附,需要照顾。

粤教版选修1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多加竹条, 扩大修缮 多扶持

要想结出丰 硕的果实。

小结:希望种葡萄之 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 培育,让它结出丰硕 果实。

粤教版选修1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写给 好朋友张署的。诗 人于贞元十九年十 二月被贬阳山县, 当时张署也被贬。 元和元年二人遇赦 同赴江陵待命。诗 人在旅途中写下此 诗与朋友共勉。

言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 护培育,表达自己 仕途困顿,渴望有人 援引的心情。

粤教版选修1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 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 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 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 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 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 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 集》。 刘禹锡讲究书本上的古老出典,同 时又对口头文学的民间歌谣发生了 新鲜事物感。他不但学会了唱民歌, 还受了民歌的启发,写出了《竹枝 词》《杨柳枝词》等耐人吟咏的好 诗,创造一种新体载。终为一代大 师。

粤教版选修1

从意象、情感、手法三方面赏析赏牡丹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粤教版选修1

1、分析意象。

芍药:艳丽、妩媚,但是格调不高。 芙蕖:纯洁,但是寡情,孤芳自赏。 ——牡丹:国色天香,高贵富丽。

2、分析情感 诗人突出了牡丹

的高贵富丽, 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5x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