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1.1 计算机基础知识

更新时间:2023-09-07 00: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第一章 计算机与计算机文化1.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计算机的发展 2.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1.1.2 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 1.计算机的特点 2.计算机的分类

1.1.3 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计算机的发展– 20世纪初,电子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为第一台 20世纪初,电子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为第一台 电子计算机的奠定了基础。 – 1943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军事上弹道问题 1943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军事上弹道问题 计算的需要,美国军械部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研 制电子计算机。 – 1945年底,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取名为 1945年底,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取名为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 1946年2月15日,人们为ENIAC揭幕,所以,通常认为 1946年 15日,人们为ENIAC揭幕,所以,通常认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ENIAC计算机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ENIAC介绍 ENIAC介绍– ENIAC使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10000多个 ENIAC使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10000多个 电容器,7000个电阻,1500多外继电器,耗电 电容器,7000个电阻,1500多外继电器,耗电 150千瓦,重量达30吨,占地面积167平方米, 150千瓦,重量达30吨,占地面积167平方米, 它的加法速度为每秒5000次,乘法为每秒300 它的加法速度为每秒5000次,乘法为每秒300 次,虽然其运算速度远远比不上现在的计算机, 但是,它却使科学家们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 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理论性研究。所以, ENIAC的问世,宣告了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ENIAC的问世,宣告了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计算机的定义– 目前我们可以这样定义计算机:计算机是电子 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能够根据程序指令 的要求,高速、准确、自动地进行数值运算和 逻辑运算,以完成对各种数字化信息处理,并 具有记忆存储功能的电子设备。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计算机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8年)采用 )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8年)采用 电子管作为基本元件,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浦 线,主要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运算速度 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由于其主存存储器容量 小、速度慢、机器体积大、重量大、功耗大、 成本高,这时的计算机主要用在科学计算上。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计算机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2)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采用 )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采用 晶体管作为基本元件,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 器。这个阶段出现了监督程序和管理程序以及 ALGOL、FORTRAN、COBOL等面向过程的 ALGOL、FORTRAN、COBOL等面向过程的 程序设计语言,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 至上百万次,其特点是主存储器容量加大、运 算速度加快、减小了体积、重量、功耗及成本, 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这时,计算机的应用 范围扩展到数据处理、工业控制、企业管理等 领域。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计算机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3)第三代计算机(1964年~1971年)基本 )第三代计算机(1964年~1971年)基本 电子元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使其功能进 一步增强,体积功耗进一步降低。这个阶段外 围设备和软件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操作系统 逐渐完善,使用了多种高级语言、多道程序设 计技术。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 次。这个阶段的计算机广泛用于科学计算、文 字处理、自动控制与信息管理等方面。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计算机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4)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是大规模、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是大规模、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主存采用半导体存储器, 容量大大增加,外存主要有磁盘、光盘,运算 速度可达每秒几亿次。这个阶段出现了微处理 器,而且软件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操作 系统、高级语言、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研究和 开发向深层次发展,计算机开始向标准化、模 块化、系列化、多元化的方向前进。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2.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2.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发展高速度、大存储量和强功能的巨型 计算机。这时为了满足天文、气象、原子、核反应 等尖端科学的需要,也是为了使计算机具有类似人 脑的学习、推理等复杂功能。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2.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2.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2)微型化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的体积越来 越小、功耗越来越低、性能越来越强,随着微处理 器的不断发展,其已经应用到仪表和家电等电子产 品中。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2.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2.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3)网络化 通过通信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连接成一 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可以方便的进行信 息的收集、传递和计算机硬软件资源的共享

。目前,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2.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2.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4)智能化 智能化是指发展具有人类智能的计算机。智能计算 机是能够模拟人的感觉、行为和思维的计算机。智 能计算机也称做新一代计算机,目前许多国家都为 这种更高性能的计算机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2 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 1. 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 计算机采用电子器件作为基本部件,这些电子器 件通常工作在极高的速度下,并且随着电子技术 的发展,其工作速度还会越来越快。 由于计算机是采用二进制码来表示信息的,所以 运算的精度取决于机器的字长,字长越长,其运 算精度越高。计算机的字长有8位、16位、32位、 64位甚至更高。对于类似天气预报等计算复杂、 时间性强的工作,没有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处理, 人工是无法完成的。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2 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 1. 计算机的特点– (2)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是计算机不但能够保存大量 的信息,而且还能准确、快速的写入或读出信息。 另外,计算机除了进行算术运算,还能够进行逻 辑运算,并根据楼及判断的结果自动决定下一步 要执行的命令。这种功能不仅是自动运算成为可 能,也是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和处理的功能。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2 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 2.计算机的分类 2.计算机的分类– – – – – – (1)巨型机 (2)小巨型机 (3)大型主机 (4)小型机 (5)工作站 (6)个人计算机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3 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利用计算机可以解决科学技术和工程设计中大 量繁杂的、手工难以完成的计算。计算机具有 很高的运算速度和精度,这是过去用手工无法 完成的计算成为可能。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第二版)》- 电子教案-

返回目录

1.1.3 计算机的应用 2.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指利用计算机来收集、加工和管理各 种形式的数据资料,如仓库管理、财务管理等。 信息管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bc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