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练习题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06 21: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构成(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B 5、D 6、B 7、C 8、A 9、B 10、C 11、B 12、D 13、A 14、B 15、A 16、D 17、A 18、D 19、D 20、A 21、D 22、B 23、B 24、A 25、C 2 6、D 27、B 28、D 29、D 30、A 31、C 32、A 33、D 34、C 35、B 36、B 37、A 38、A 39、A 40、D

二、填空题

1、平面构成、立体构成 2、形式美 3、互相协调、调和性

4、点、线、面 5、规律性骨格、非规律性骨格 6、纹理 7、螺旋式发射 8、有规律地、节奏感 9、渐变、密集 10、纯净程度、单纯程度 11、逐渐增加和减少 12、1666年 13、256种 14、视后像 15、整个外貌;外形轮廓 16、有机、无机 17、概括、提炼 18、基础、点缀、装饰、划分空间

19、单体 20、摩擦力 21、形式美 22、点、线、面 23、纹理 24、有规律地、节奏感 25、纯净程度、单纯程度 26、1666年 27、视后像 28、有机、无机 29、基础、点缀、装饰、划分空间 30、摩擦力 31、平面构成、立体构成 32、互相协调、调和性 33、规律性骨格、非规律性骨格 34、螺旋式发射 35、渐变、密集 36、逐渐增加和减少 37、256种 38、整个外貌;外形轮廓 39、概括、提炼 40、单体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对 5、错 6、对 7、对 8、错 9、错 10、对 11、错 12、对 13、对 14、对 15、对 16、错 17、对

《构成》作业 答案第 1 页( 共 6 页)

四、名词解释

1、 点:点是相对较小而集中的形。

2、 线:线是具有位置、方向和长度的一种几何元素,是点运动后形成的轨迹。 3、 面:面是点的密集,或线的移动轨迹。

4、 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体现了在统一中呈现出的生动变化的效果。

5、 重复:我们把相同或相近的形态元素进行连续有规律地、有秩序地反复排列。 6、 对称:是指作品的各部分依实际或假想的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应关系,具有稳定与统一的美感。

7、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轴线或支点两侧会形成不等形而等量的重力上的稳定。

8、 骨格:骨格是构成图形的骨架与格式。

9、 具象形态:在生活中已经形成的概念,并可以明确指认出的存在物。

10、抽象形态:在造型艺术领域中,特指无法明确指认出的形态或形象,在生活经验中找不到具体的存在物。

11、色彩的变异:即在基本形排列的大小、形状、位置、方向都一样的基础上,在色彩上进行变化来形成色彩突变的视觉效果。

12、空间:是物质存在一种客观形式,我们一般讲的空间是一种具有高、宽、深的三次元立体空间,对于物体而言,就是它在空间中实际占据的位置,这种空间形态也叫视觉空间。

13、基本形:是指构成图形的元素单位。

14、交错空间:两个平面相互交叉,平面的二维性质就会因为它们的交叉转为三维空间,前后关系由此产生。

15、“完形压强”:视觉对简洁、完美的形象的追求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完形压强”。 16、印象派:视觉艺术派利用光色在视觉中进行复合,构成新的图象,称之为印象派。 17、独立平衡:当一个要素不需要其他要素的支持,而能维持平衡,这就是独立平衡。 18、中断:所谓中断是指带子的弯曲出现死褶或形成表面之间的交叉。

《构成》作业 答案第 2 页( 共 6 页)

19、人工形态:所谓“人工形态”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从事视觉要素之间组合或者构成等活动所产生的形态。 20、 21、

线:线是具有位置、方向和长度的一种几何元素,是点运动后形成的轨迹。 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体现了在

统一中呈现出的生动变化的效果。 22、

对称:是指作品的各部分依实际或假想的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

的对应关系,具有稳定与统一的美感。 23、

骨格:骨格是构成图形的骨架与格式。

24、抽象形态:在造型艺术领域中,特指无法明确指认出的形态或形象,在生活经验中找不到具体的存在物。

25、空间:是物质存在一种客观形式,我们一般讲的空间是一种具有高、宽、深的三次元立体空间,对于物体而言,就是它在空间中实际占据的位置,这种空间形态也叫视觉空间。

26、交错空间:两个平面相互交叉,平面的二维性质就会因为它们的交叉转为三维空间,前后关系由此产生。

27、印象派:视觉艺术派利用光色在视觉中进行复合,构成新的图象,称之为印象派。 28、中断:所谓中断是指带子的弯曲出现死褶或形成表面之间的交叉。

29、人工形态:所谓“人工形态”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从事视觉要素之间组合或者构成等活动所产生的形态。 30、 31、 32、 33、

点:点是相对较小而集中的形。 面:面是点的密集,或线的移动轨迹。

重复:我们把相同或相近的形态元素进行连续有规律地、有秩序地反复排列。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轴线或支点两侧会形成不等

形而等量的重力上的稳定。 34、

具象形态:在生活中已经形成的概念,并可以明确指认出的存在物。

35、色彩的变异:即在基本形排列的大小、形状、位置、方向都一样的基础上,在色彩上进行变化来形成色彩突变的视觉效果。

《构成》作业 答案第 3 页( 共 6 页)

36、基本形:是指构成图形的元素单位。

37、“完形压强”:视觉对简洁、完美的形象的追求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完形压强”。 38、独立平衡:当一个要素不需要其他要素的支持,而能维持平衡,这就是独立平衡。 39、人工形态:所谓“人工形态”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从事视觉要素之间组合或者构成等活动所产生的形态。

五、简答题

1、简述近似构成应注意的问题:(15分)

答:基本形态在变化时,可以有秩序地改变自身的形态特征,处理手法不要发生很大的变动,最好骨格不变,只是基本形发生微妙的变化。作品的处理方法有很多,如利用直线、弧线、块面、肌理等变形重组等,但同一副作品中要有一个主题,不要用太多的处理手法,因为这样会使人觉得杂乱无章。

2、简述基本形的组合主要体现的几种方式。(20分)

答:在平面构成中,由于基本形的组合,产生了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① 分离:形与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② 相接:一个形的边缘与另一个形的边缘接触

③ 重合:一个形重叠在另一个形之上,产生上下、前后关系 ④ 覆盖:两形重叠,后面的形被前面的形所遮挡 ⑤ 透叠:形与形之间透明相交

⑥ 合并:两形交叠,彼此联合形成一个新的形 ⑦ 剪切:两形相交,剪去了其中一个图形的影像成分 3、简述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的关系:(20分)

答: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态向三维立体空间进行的构成转换,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它们都属于一种艺术训练形式,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具备造型的观念意识,把握抽象语言的情感要领,培养现代风尚的审美情趣,这均是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立体构成主要是研究三维度空间实体的构成,力

《构成》作业 答案第 4 页( 共 6 页)

学、数学、工艺、美学等方面的知识都在其中得以体现,它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而平面构成所研究的则是二维视角的设计,即平面的,非立体的设计元素。 4、肌理可以分为那两大类?

答:肌理分为自然肌理和创造肌理两大类。

1)自然的肌理:自然肌理就是自然形成的现实纹理,如木、石等没有加工所形成的肌理。 2)创造的肌理:创造肌理是由人工造就的现实纹理,即原有材料的表面经过加工改造,与原来触觉不一样的一种肌理形式。通过雕刻、压揉、烤烙等工艺,再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

5.形象特异的特点是什么?

答:形象特异是指具有形象的变异。这种方法主要是自然形象进行整理和概括,夸张其典型性格,提高装饰效果。另外还可以画面的视觉将形象的部分进行切割,重新拼贴。特异还可以像哈哈镜一样,采用压缩、拉长、扭曲形象或局部夸张等手段来设计画面,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6.平面构成的特点?

答: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但是它反映了自然界动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它有两方面的特点: 第一:它以知觉为基础。

第二:它是一种高度调理性活动,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 7、浅谈图与地关系?

答:形象我称之为“图”,其周围的空间我们称为“地”。一般来说,“图”与“地”是共存的。具有前进性,在视觉上具有凝聚力的,容易为“图”。而起陪衬作用,具有后退感,依赖图而存在的则成为“地”。“图”与“地”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两者常常可以进行互换。“图”与“地”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因而我们在设计时一定要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图”与“地”的变化关系,以获取完美有趣的视觉效果。 8、简要回答立体构成的范围?

答:从目前的教育来讲,立体构成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立体构成与想象能力;

《构成》作业 答案第 5 页( 共 6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0g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