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学生管理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4-29 19: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9+3”学生管理之我见

姓 名:杨 忠

单 位: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物流系 通讯方式:15928972173

电子邮件:yangzhong0914@yahoo.com.cn

二〇一三年三月

“9+3”学生管理之我见

【摘要】200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推出了“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即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让众多四川藏区学生赴内地各重点职业学校学习,为他们提供3年免费职业教育的计划。藏区学生从农牧区来到内地后,从生理、心理都有不适应,加之性格特点,导致学习、生活适应慢、困难大,从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在对“9+3”学生充分了解,参与“9+3”班级管理,进行了详细调查,结合个别教育案例的基础上,本文就“9+3”学生管理的方法做了一些探究。

【关键字】 “9+3”;学生管理;赏识教育

【正文】

一、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了解“9+3”学生的生活背景、智力发展水平、性格特点是前提,在此基础上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和个人特点才能准确把握“教育临界点”。“9+3”学生从小生活在农牧区,生活节奏缓慢,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他们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但是由于基础差、自制能力差、思维方式不一样,情绪管理能力弱,存在一定的适应矛盾(见表一),故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表一:“9+3”学生特点及其适应矛盾

9+3学生生活背景及特点 适应矛盾 从小生活在生活节奏缓慢的农牧区 学校企业化管理要求守时和效率 文化基础差 自制能力差,情绪管理能力弱 思维方式有差异 与内地同学存在一定差距 易产生自卑心理、狭隘情节 简单直接甚至粗暴的解决问题方式

由于“9+3”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特点而产生的诸多适应矛盾,要求教师应该更多的去了解和理解这群学生。例如:要有效预防打架事件,教师应该时常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建立豁达的情怀,因为他们打架是想用拳头证明战胜了别人,从而掩盖自己内心的自卑和脆弱。

二、宽严有度,关爱学生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学生,“9+3”学生管理亦如此,因为他们缺乏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他们更缺乏管理自己的方法,所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不要担心影响他们个性的发展,相反,这对于他们更好的发展个性是有益的。试想:连自己的行为也控制不住,那还谈什么发展呢?因此,对“9+3”学生的守时观念、仪容仪表、课堂秩序、公共道德等必须严格要求、仔细把控,而且要对“规矩”时常提醒,让学生时时心中有准则,事事行为讲准则。这些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严格要求的,不讲条件的。

预得到,先给予。要被学生爱戴,当然要先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更关心他们的思想成长。常走进学生寝室,有时候和他们聊聊家长里短;和他们一起就餐,偶尔还孩子般去夹一筷子他们的菜,顿时,大家都笑了;有时候也借他们的手机来拷贝他们喜欢听的歌曲;看看他们都看些什么书等等。在关爱的同时严格要求,严中有爱,爱中有严。针对“9+3“学生,只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因为“爱之越深”的缘故,他们才能在“责之越切”时体会到温暖的感觉,教育才有成效。

三、赏识教育、全纳理念

针对学生的情况,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努力寻找“9+3”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肯定的需求,当人被肯定的时候,情绪就比较好,而当人情绪好的时候,别人的意见才容易被其接受,所以需大胆地肯定学生的优点,寻找他们情绪好的时候,抓住这样的时刻(教育点),给他建议(教育过程),他们才容易接受(教育效果)。“9+3”学生普遍具有热爱集体、勤劳、尊敬师长和感恩等特点,抓住这些教育切入口,鼓励学生,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对于“9+3”学生,职业学校老师的责任尤为重大,因为倘若放弃了他们,无形就给社会增加了负担,也不利于国家人才结构的调整。每一个“9+3”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可小目标、多阶梯的促使其进步,当他们实现了一个目标之后,及时的鼓励,使其体会成功,从而促其更加积极地去实现下一个目标,形成良性循环。

四、个别培养、因材施教

“9+3”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田径很强、有的球技很好、有的藏文写得漂亮,那么如何培养出更多有特长的“9+3”学生呢?而对他们又如何把他们对个人爱好那股热情用到个人发展方面呢?首先,学生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就大胆的培养出一种爱好给他们。例如从进学校,就要求“9+3”学生每周临摹字帖,一直坚持,有个别同学练得像模像样了,就鼓励练的好的同学,一时间他们也获得了成就感,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从而积极性更高了,进步更快

了,爱好也有了。其次,对有了爱好的同学进行鼓励的同时,就对他的行为、学习及时地类比性地提出要求,他们开始慢慢地接受了。以前表现一般的表现好起来了;而以前表现好的慢慢表现更好了。再次,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自控力比较差的只要求他们做好最基本的,而对表现比较好的,就可以“鸡蛋里挑骨头”了。

对“9+3”学生的不良行为,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如果我们不在他们的心中消除不良行为的苗头,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至从小到大,形成恶习,但是大张其鼓地批评教育,处理不当,也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做出事以愿违的事。在处理后进生的问题的时候,切忌情绪化,“能智取绝不力敌”,巧妙的处理。

五、融入集体、共同进步

对于“9+3”学生数较多的班级,首先应做的就是使不同生活背景的同学能融合到一起。开始有的学生不了解且从未接触过“9+3”的学生,产生了畏惧的心理,甚至有些同学产生了转专业、转班的念头,这属于情理之中。于是我利用班会让“9+3”的同学给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以增进了解,并趁文艺活动,要求班级出一个节目,鼓动同学们都去跳舞,由“9+3”的同学手把手的教内地的同学,渐渐的,彼此了解了,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了,但是仍然有个别同学心有余悸,于是让学生收集海纳百川的寓言、讲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把道理藏在活动中,藏在大家感兴趣的故事里,逐渐的,大家了解了,班级也逐渐团结起来了。此时,再用集体的力量来教育学生,即风气带动团队,实现共同进步。

六、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9+3”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具有较大的反复性,而且学生秉性的养成并非一日,在思想进步方面亦需要理解期和适应期,所以需要老师有毅力,有耐性,持之以恒,多关注他们,多帮助他们。教师的重视、关注和信任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到信心,以此为始锻炼学生的毅力。持之以恒的重视、关注和信任更利于学生品质的形成。当学生取得进步后,可逐步提高要求,针对“9+3”学生提高要求不可太快太高,务必循序渐进、精益求精。

七、塑造教师人格魅力以影响学生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知识丰富、修养良好、幽默风趣、多才多艺的老师,“9+3”学生亦不例外。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品德,治学态度,气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青少年的可塑性比较强,模仿能力好,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眼中,所以教育者要做好学生的表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自然要高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做一个胸怀广阔、志向远大、道德高尚、多才多艺,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综上所述,“9+3”中职教育要用高尚的思想影响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感染人,用轻松愉快的形式吸引人。严格要求,宽松方式,关爱学生,影响学生,才能管理好“9+3”学生,才能把他们培养成适应现代社会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李小融.教育心理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曾仕强.情绪管理[M].鹭江出版社,2008

[4]、李镇西.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0k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