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耦合器调速和高压变频器调速的比较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07 17: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液力耦合器调速和高压变频器调速的比较

由电机学原理可知,交流电动机的同步转速n0与电源频率f1、磁极对数P之间的关系式为:

n0?60f1 (r/min) P 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S的定义式为: S?n?n0n?1?n0n0

则可得异步电动机的转速表达式为: n?n0(1?S)?60f1(1?S) P 可见,要调节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可以通过下述三个途径实现: ① 改变定子绕组的磁极对数P(变极调速);

② 改变供电电源的频率f1(变频调速); ③ 改变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S调速。

改变定子绕组磁极对数调速的方法称为变极调速;改变电源频率调速的方法称为变频调速,都是高效调速方法。而改变异步电动机转差率的调速方法则称为能耗转差调速(串级调速除外),它是一种低效的调速方法,因为调速过程中产生的转差功率都变成热量消耗掉了,绕线式电机转子串电阻调速和定子调压调速就属于这种调速方式。

1. 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参数

1.1 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液力耦合器是一种以液体(多数为油)为工作介质、利用液体动能传递能量的一种叶片式传动机械。按应用场合不同可分为普通型(标准型或离合型)、限矩型(安全型)、牵引型和调速型四类。用于风机水泵调速节能的为调速型,这里讨论的仅限于调速型。

调速型液力耦合器主要由泵轮、涡轮、旋转外套和勺管组成,泵轮和涡轮均为具有径向叶轮的工作轮,泵轮与主动轴固定连接,涡轮与从动轴固定连接;主动轴与电动机连接,而从动轴则与风机或水泵连接。泵轮与涡轮之间无固体的部件联系,为相对布置,两者的端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由泵轮的内

1

腔P和涡轮的内腔T共同形成的圆环状的空腔称为工作腔。若在工作腔内充以油等工作介质,则当主动轴带着泵轮高速旋转时,泵轮上的叶片将驱动工作油高速旋转,对工作油做功,使油获得能量(旋转动能)。同时高速旋转的工作油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泵轮的外圆周侧,并流入涡轮的径向进口流道,其高速旋转的旋转动能将推动涡轮作旋转运动,对涡轮做功,将工作油的旋转动能转化为涡轮的旋转动能。工作油对涡轮做功后,能量减少,流出涡轮后再流入泵轮的径向进口流道,在泵轮中重新获得能量。如此周而复始的重复,形成了工作油在泵轮和涡轮中的循环流动。在这个过程中,泵轮驱动工作油旋转时就把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工作油的动能和压力势能,这个原理与叶片式泵的叶轮相同,故称此轮为泵轮;而工作油在进入涡轮后由其所携带的动能和压力势能在推动涡轮旋转时对涡轮做功,又转化为涡轮输出轴上的机械能,这个原理与水轮机叶轮的作用相同,故称此轮为涡轮。涡轮的输出轴又与风机或水泵相联接,因此输出轴又把机械能传给风机或水泵,驱动风机水泵旋转。这样就实现了电动机轴功率的柔性传递。

只要改变工作腔内工作油的充满度,亦即改变循环圆内的循环油量,就可以改变液力耦合器所传递的转矩和输出轴的转速,从而实现了电动机在定速旋转的情况下对风机或水泵的无级变速。工作油油量的变化是通过一根可移动的勺管(导流管)位置的改变而实现的:勺管可以把其管口以下的循环油抽走,当勺管往上推移时,在旋转外套中的油将被抽吸,使工作腔内的工作油量减少,涡轮减速,从而使风机或水泵减速;反之,当勺管往下推移时,风机或水泵将升速。

1.2 液力耦合器的主要特性参数

表示液力耦合器性能的特性参数主要有转矩M、转速比i、转差率S、转矩系数λ、和调速效率ηv等。

(1)转矩M

当忽略液力耦合器的轴承及鼓风损失时,其输入转矩M1等于传递给泵轮的转矩MB,即M1=MB。其输出转矩M2与涡轮的阻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M2=-MT。 若忽略工作液体的容积损失等,则由动量矩定律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可以证明MB=-MT,因此有M1=M2。着就是说,液力耦合器不能改变其所传递的力矩,其输出力矩M2等于其输入力矩M1。

(2)转速比i

液力耦合器运行时其涡轮转速nT与泵轮转速nB之比,称为液力耦合器的转速比i,即: i = nT / nB

液力耦合器在正常工作时,其转速比i必然小于1。因为若i=1,就意味

2

着泵轮与涡轮之间不存在转速差,两者同步转动,而当泵轮与涡轮同步转动时,工作油的旋转动能是不能对涡轮作功的,也就不能传递功率。

液力耦合器在设计工况点的转速比in是表示液力耦合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in表示涡轮转速为最大值时的转速比,通常 in = 0.97~0.98。从液力耦合器的调速效率特性可知,in表示了液力耦合器调速效率的最高值。

液力耦合器在工作时,其转速比一般在0.4~0.98 之内,当其小于0.4时,由于转速比小,工作腔内充油量少,工作油升温很快,工作腔内气体量大,这时工作中常会出现不稳定状况。

(3)转差率S

液力耦合器工作时,其泵轮与涡轮的转速差与泵轮转速之比的百分数,称为转差率,即:

S?nB?nT?100% (2-1) nB液力耦合器的转差率除表示相对转速差的大小外,还表示在液力耦合器中

功率的传动损失率。由液力耦合器的输入、输出力矩相等,即M1=M2,可得:

S?nB?nT?B??TM1?B?M2?TPB?PT?P???? (2-2) nB?BM1?BPBPB即: S?1?(4)转矩系数λ

转矩系数λ是液力耦合器得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它表示液力耦合器通流部

PT?P?1???? (2-3) PBPB分的完善程度。转矩系数λ越大,表示液力耦合器得动力储存也越大,亦即其传递功率和转矩的能力越大。转矩系数λ的值主要是由液力耦合器工作腔的几何尺寸及形状、以及工作腔流道表面的粗糙度等因素所决定的。

对于已确定工作腔尺寸和形状的液力耦合器,转矩系数λ仅随转速比而变,即λ=f(i),在额定工况点的转速比in时,液力耦合器的转矩系数λ值约为(0.8~2.0)×10-6 min2/m,GB5837-86 规定,调速型液力耦合器的转矩系数值因满足 ??1.7?10?6min2/m 。

(5)调速效率η

ν

(液力耦合器效率)

液力耦合器的调速效率又称为传动效率。它等于液力耦合器的输出功率P2与输入功率P1之比,因为MB=-MT,故有:

???P2PT?MT?T?MTnTn????TB?i PPBMB?BMBnBn1 3

即: ????nT?i?1?S (???S?1) (2-4) nB在忽略液力耦合器的机械损失和容积损失等时,液力耦合器的调速效率等于调速比。当液力耦合器工作时的转速比越小,其调速效率也越低,这是液力耦合器的一个重要工作特性。

2. 变频器调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参数

2.1 变频调速

由前所述可知,通过改变电动机供电电源频率的方法而达到调节电动机转速的调速方式称为变频调速。变频调速用的变频器是通过采用可关断的功率器件如:GTO、GTR、IGBT、IGCT等,再加上控制、驱动、保护电路组成的。 由于发电厂风机水泵的电动机功率都很大,一般采用3KV、6KV供电,所以必须采用高压变频器进行调速运行。 目前高压变频器在世界上不象低压变频器一样具有成熟的一致性的拓扑结构,而是限于采用目前有限电压耐量的功率器件,又要面对高压使用条件的情况下,国内外各变频器生产厂商八仙过海,各有高招,因此主电路拓扑结构不尽一致,但都较成功地解决了高耐压、大容量这一难题。如美国罗宾康(ROBICON)公司生产的第三代完美无谐波变频器;罗克韦尔(AB)公司生产的BULLETIN1557和Power Flex7000变频器;瑞典ABB公司生产的ACS1000变频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imovertMv变频器;意大利ANSALDO公司生产的SILCOVERT TH变频器;以及日本的三菱、富士公司生产的完美无谐波变频器和国内的利德华福公司和成都东方日立,成都佳灵公司,合康亿盛公司和山东新风光公司等生产的高压变频器。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低耐压器件的多重化技术,再就是采用高耐压器件的多电平技术。

(1)多重化技术

所谓多重化技术就是每相由几个低压PWM功率单元串联组成,各功率单元由一个多绕组的隔离变压器供电,用高速微处理器实现控制和以光导纤维隔离驱动。多重化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一般6脉冲和12脉冲变频器所产生的谐波问题,可实现完美无谐波变频。图1.12为6KV变频器的主电路拓扑图,每相由5个额定电压为690V的功率单元串联,因此相电压为690V×5=3450V,所对应的线电压为6000V。每个功率单元由输入隔离变压器的15个二次绕组分别供电,15个二次绕组分成5组,每组之间存在一个12°的相位差。图13中以中间△接法为参考(0°),上下方各有两套分别超前(+12°、+24°)和滞后(-12°、

4

-24°)的4组绕组。所需相差角度可通过变压器的不同联接组别来实现。

图1.12 多重化变频器拓扑图 图1.13 五功率单元串联变频器的电气连接

图1.12中的每个功率单元都是由低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构成的三相输入,单相输出的低压PWM电压型逆变器。功率单元电路见图1.14。每个功率单元输出电压为1、0、-1三种状态电平,每相5个单元叠加,就可产生11种不同的电平等级,分别为±5、±4、±3、±2、±1和0。图1.15为一相合成的正波输出电压波形。用这种多重化技术构成的高压变频器,也称为单元串联多电平PWM电压型变频器。采用功率单元串联,而不是用传统的器件串联来实现高压输出,所以不存在器件均压的问题。每个功率单元承受全部的输出电流,但仅承受1/5的输出相电压和1/15的输出功率。变频器由于采用多重化PWM技术,由5对依次相移12°的三角载波对基波电压进行调制。对A相基波调制所得的5个信号,分别控制A1~A5 5个功率单元,经叠加可得图1.15所示的具有11级阶梯电平的相电压波形,它相当于30脉波变频,理论上19次以下的谐波都可以抵消,总的电压和电流失真率可分别低于1.2%和0.8%,堪称完美无谐波(Perfect Harmony)变频器。它的输入功率因数可达0.95以上,不必设置输入滤波器和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变频器同一相的功率单元输出相同的基波电压,串联各单元之间的载波错开一定的相位,每个功率单元的IGBT开关频率若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23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