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

更新时间:2024-01-16 21: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关注每一个角落的教育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基本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 / 的物理量。 2.符号:____ 单位:____(___)

3.阿伏伽德罗常熟:1mol物质/的/粒子数/与_________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等,约为________。 符号:________.

4.计算关系:NA=________.

例:5 个H2SO4中有__个S原子,__个O原子。 5NA个H2SO4中有__个S原子,__个O原子。

5mol H2SO4中有__molS原子,__molO原子。

二、摩尔质量

1.概念:

_________/___(__mol)的物质所具有的____,符号____,单位____。 2.计算关系:

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摩尔质量的定义式)为_________,

例:9.8gH2SO4分子,H2SO4的物质的量为__mol,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溶于水解离出的SO4的数目为______。

练习:1.如78gNa2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含有Na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2.对于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来说,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B、含硫元素的质量比是5∶4 C、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D、含硫原子的个数比为1∶1

+

2-

三、气体摩尔体积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粒子的____、粒子的____、粒子间的____。 2.气体摩尔体积 (T,p相同,气体分子间的间隔相同。)

(1)概念:一定温度、压强下,单位________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单位为_____,定义式:________。 (2)标准状况:温度______,压强_____,数值_____,描述对象________。

注意事项:描述对象可以是单一纯净的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标准状况下,很多物质非气态。如:H2O,SO3,碳原子数大于5的烷烃

1

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关注每一个角落的教育

用到22.4L/mol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注意微粒的存在形态,HCl溶于水无分子。

例:标准状况下,0.5mol的CO2与0.5mol的O2混合气体,体积为L.分子个数总共个. 练习:

1.(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8 g O3气体含有6.02×10个O3分子

(B)常温常压下,4.6 g NO2气体含有1.81×10个NO2分子 (C)0.5 mol·L 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个Cl (D)标准状况下,33.6 L H2O含有9.03×10个H2O分子

2.(2007年高考理综宁夏卷,NA)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1.2 L的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0.5NA个 (B)在0 ℃,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C)14 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D)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

3.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 A. B. C D.

总结: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只要等于1mol,则体积一定等于____L.

3.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在相同的___和___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三同”定“一同”。

pV=nRT (p:压强;V:气体体积;n:物质的量;R:常数;T:温度)

1.同T、同p、同V的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适量(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2.同T、同p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期物质的量之比。= 同T、同V下,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期物质的量之比。= 同T、同p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3.同T、同p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成反比。= 同T、同V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摩尔质量程反比。= 同T下,相同密度的任何气体,他们的压强与气体的摩尔质量程反比。=

23

-1

23

-23

23

练习:

(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2

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关注每一个角落的教育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 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C2H4气体 ,另一个是装有C2H2气体和C2H6气体的混合气体,则两瓶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质量 B.原子总数 C.碳原子数 D.密度

在标准状况下,mgA气体与ngB气体分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m∶n B.25℃时,1Kg气体A与1Kg气体B的分子数之比为n∶m C.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n∶m D.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A与B的体积比为m∶n

四、物质的量的浓度

1.定义:单位体积____里所含______的物质的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______。 2.表达式:c(B)=________. 3.单位:______或______。0.05mol/L的Al2(SO4)3中c(Al)= 。 注意事项:1.单位体积为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2.溶质必须用物质的量来表示。

3.以带结晶水的物质做溶质,在确定溶质的物质的量时, 结晶水合物的质量除以结晶水合物的摩尔质量。 4.一些物质在溶于水时,溶质发生了变化,如:Na、Na2O、 Na2O2水溶液,溶质为______。SO3溶于水的溶质为______。 5.溶液特点,均一,稳定。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3+

3

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关注每一个角落的教育

(1)主要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药匙。容量瓶的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2)步骤:以配制500mL、1.0mol/L NaOH溶液为例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______g; B.称量: C.溶解:

D.冷却:溶解放热或吸热的溶质,必须冷却至室温,以免造成误差 E.转移(移液):玻璃棒作用_______

F.洗涤:洗涤2~3次,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G.定容:距离刻度线______cm时,改用______滴加蒸馏水职业面与____相切。 H.摇匀: I.装瓶:

注意事项:(1)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取相应规格的容量瓶.如配950mL某浓度溶液应选1000mL的容量瓶,确 定溶质时,不能按照950mL计算,要按照1000mL计算;

(2)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3)容量瓶中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不能用来长期贮存溶液;

(4)引流时,玻璃棒下端应伸到刻度线以下; (5)当容量瓶中液体占容积2/3左右时应进行摇匀;

(6)在容量瓶的使用过程中,移动容量瓶,手应握在瓶颈刻度线以上部位,以免瓶内溶液受热而发生体积变化,使溶液浓度不准确.

(7)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以下,不能再加水。

(8)定容时,一定要注明“凹液面的最低处”,若加水超过刻度线或配制过程中溅出溶液,都要重新配制。

误差分析:根据c=n/V=m/(MV)分析到底是m还是V的变化。

4

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关注每一个角落的教育

(一)称好后的药品放入烧杯时,有少量洒在烧杯外。(m偏小,c偏低) (二)溶解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m偏小,c偏低) (三)转移时有部分液体溅出。(m偏小,c偏低) (四)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次~3次。(m偏小,c偏低) (五)溶解时放热,且未冷却至室温(20℃)(V偏小,c偏高); 溶解时吸热,且未恢复到室温(20℃)(V偏大,c偏低)

(六)在定容时,仰视读数(V偏大,c偏低),俯视读数(V偏小,c偏高) (七)在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部分。(V偏大,c偏低) (八)加水至刻度线后,摇匀过程中,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无影响) (九)洗涤容量瓶后,未干燥,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十) 俯视、仰视的分析

仰视时,容器内液面高于刻度线;俯视时,容器内液面低于刻度线。 4.溶液的稀释计算:

稀释前后,溶液的溶质不变,也就意味着,溶液中溶质的不变。

c浓V浓=c稀V稀=n

5.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C=(1000ρω)/M

【c:溶质物质的量浓度mol/L;ρ:溶液密度g/cm;ω为溶质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g/mol】

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W= 17c/(1000ρ) B.W= 17V/(17V+22400)

C.ρ= (17V+22400)/(22.4+22.4V) D.c= (1000Vρ)/(17V+22400)

3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2f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