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故城洪阳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8 19: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普宁故城洪阳

参观地点:北门李;李氏祠堂;南门遗址;太平桥;保城帝君;关帝庙;龙庆庵;余庆善社;武馆;

参观时间:2月2-2月5日 年初二至初五。

今年春节随家人回乡祭祖,总算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洪阳,也体会了一轮“少小离乡老大归”的滋味。

说起来蛮惭愧的,当年随父母离乡时太小,对故乡几乎没有什么印象。直到踏上故乡的土地,看到这里大量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才惊诧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古迹?问了亲戚才知道,洪阳自古以来都是潮汕地区的名镇,而且还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呢。 几日来,在不停的拜访亲友族人之余,我用相机修补着对故乡的记忆,还有关注。 以前一直想找个机会想把中国各个地方的古建筑一路看下来,顺便记录一番,但似乎每次都是走马而过,加之本来就对此处不甚熟悉,听说有那么些知名建筑,却三番五次之后才恍然而悟!然多行总是有所得的!新年开始的第一次洪阳行,所获甚多,回家就将自己收集到的发微博跟我好朋友一起分享,那种感觉真的很舒服。

2月2日,用一下午,把洪阳城内东西南三村较容易找到的祠堂府第建筑及其他等,走访记录了一次,因时间关系,当天看了接龙桥之后,就没有顺着看下去记录北村的其他等,下次暑假回来边自己一个人回来好好逛一下剩下地方。

2月3日上午9点余,与家乡亲戚借来摩托车来到洪阳,再与福辛接头,开始这一天的洪阳之行。这一天主要想去的地方是北村,且看是否了解到北门李氏的源流文化等相关,及顺行再访城外的新安(新埔)、崑头山、和安村等。此外,便是秋树想往钧天乐社请教社长方老师一些本土潮人潮汕剧的事情,做一次关于“普宁潮乐”及“普宁汉乐”的人文调查。突然发现自己学的专业知识好像都用上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好喜欢这个专业,

当天三分之一的行程,从洪阳大圆开始,顺着洪绵路往南门去,经过西村东村,去到北村,途中所遇古建筑及古城遗迹甚多,譬如南门、南门古道、城顶路、太平桥、保城帝君庙、关圣庙、龙庆庵、疑为“仓前桥”及“福德桥”的城内古桥、北村李氏各个祠堂等。(很多地名都不记得了 后来打电话问了自己亲戚才知道)

此行最为遗憾的是,关于北门李的姓氏源流相关资料,几乎没有问询到什么!仅是靠祠堂内一些金石镌刻,及后在其他地方搜集来的资料略作汇集而知一二: 1、北门李氏与城内方氏于宋末在潮阳贵屿迁来,同期迁居的还有另外五个姓氏,黄侯马蔡邹。

2、北门李氏有二支派别,其中一支人数较少,仅几户人家。

3、根据莆田李氏族谱记载,明代刑部主事李若林(墓在占陇祭祖寮)的先祖和北门李的先祖是兄弟。

4、《白塘李氏族谱》中记载所知,潮老入潮阳贵屿,睿老入潮阳厚屿(即洪阳)。 5、入潮李氏先祖调查中一段记录:李月波,于元至元年间(1335—1340)由福建迁入潮阳奉恩乡邹洋(今金玉镇)开基。明正统(1440)裔孙迁创黄坑都厚屿(今普宁洪阳);第19代孙再创揭阳山家。

6、李氏孝思堂大门匾额回照之镌刻:“泽莆衍派”。 7、北门李氏孝思堂由贵屿、龙门迁来。 后来教堂门口发现了一家甜品摊。

据说古时候就有“京师帝王府,潮汕百姓家”的说法,其实说的不单单是堪比徽居、北京四合院的潮汕民居,还有潮汕的考究的食文化,比如这个小摊的甜品,

做甜品的绿豆,要先在家里洗净、浸泡,然后用蒸笼蒸,蒸到绿豆壳全部爆开,再把绿豆壳全部去掉后,才送到摊档。

潮汕人吃东西,讲究“乘热吃”,哪怕是盛夏。这碗我吹过的最好吃的绿豆汤,只卖一块五。很甜。

这是之前和家人去拜香照片。

在南村西村

洪阳城,在风水地理上素有“盘底珠”之称,是故,城徽亦引用该义而设计,并择洪阳大圆兴建城雕,其上嵌有三字“洪阳城”,以明此地普宁故城!此外,城雕基座上镌刻有词:“洪阳颂”。

因记得福辛家的路,所以我打算直接走去他家汇合即可。而在此途中,已有所遇——洪绵路旁“三壁联”的方氏房祖祠、五小前面正在进行祭祀的方氏继绪堂。在去福辛家前,我们又先去往钧天乐社一行,然因上午时间乐社未有开放,初二大多人都去了山上祭拜祖先,我们只好接着往下走去。

与福辛汇合后,我们直接去往南门!现在的南门是原来“南薰门”遗址依照原貌而重建的,城门上仍立有老鹰雕塑。该老鹰除了与旧时显灵御敌护卫洪阳城有关之外,据闻还有另外一个传说,即洪阳南门外不远处有一山丘,形状如出洞之蛇,且正对着洪阳城,故精于堪舆之术的古人,便于城顶上设置一老鹰雕塑,以其天敌之义,镇压该“蛇”对城池的威胁。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南门这里的石质地板,及石质门槛等,还有救是南门街古道!在南门这里,有南门伯公及大埕伯公,庙或许为新建,然其历史却已数百年了。

在南门街途中,福辛说内街有祠堂,于是便跟了进去,看过方氏成德堂之后,在内街小路上七弯八拐,由小路继续走,不一会就到西村城内河处,走过“老鼠巷”,回到南门街头,此处,已是太平桥了。(具体路都记不清了)

太平桥(感觉好小。。)

太平桥,位于旧县衙前保城帝君庙正面,桥横跨城内河之上,始建于置县初期,为石质结构,桥两端各有五级石阶,桥面由七块约六米多长的石板组成,桥宽约三米,两侧栏杆两端均有两座石狮。太平桥是洪阳民俗“行头桥”的主角,元宵节闹花灯,每家每户在晚饭之后,三五成群便往此处来,人潮拥挤中,在太平桥上走上一遭,顺便摸一摸石狮,取一好彩之吉意。此外,在太平桥的东侧不远处的城内河上,亦有一座古桥,不知是为“仓前桥”或“福德桥”,据说在元宵夜走过太平桥后,需在此桥离去!

保城帝君庙,是一座设有“龙虎井”的传统古庙,奉祀关帝及三山国王。据说,只有设“龙虎井”的庙宇方可住人。《普宁县志》(光绪版)记载:“保城圣庙,亦祀关帝,在县署前太平桥畔。咸丰甲寅,逆党许阿梅攻城几陷,灵显呵护,得保无恙。贼退后,官绅为增建一庙,颜曰:保城。盖因事立名具,以别两庙也”。再加上一篇图志中北村寒妈庙的记录,大概可知咸丰时候许阿梅攻城对洪阳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至少便有几座庙宇由此而建!

太平桥保城帝君这个地方,已是东村与南村及西村的交界处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rz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