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精品教案

更新时间:2023-10-20 12: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 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能力目标: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的能

力。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恋之情。

学习重点 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风景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学习难点 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课时安排 四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童年的生活是天真烂漫、多姿多彩的。提起童年,我们总会有无尽的回忆和向往。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不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充满怀恋,对他在农村的一段生活也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社戏》这篇小说,相信你对文中的乐趣也会感同身受。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参见《问题解决导学方案》) 三、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归( )省 行( )辈 撺( )掇( ) 凫( )水 .....潺潺( ) 宛( )转 絮( )叨( ) 怠( )慢 .....2.课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还有谁?

四、整体感知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段落大意?

讨论并归纳: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第一部分(第1~3段):写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参与人物。

第1层(第1段) 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和机缘。 第2层(第2段) 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第3层(第3段) 平桥村乐土的乐事:钓虾、放牛。为最大乐事──看社戏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4~30段):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1层(第4~9段) 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2层(第10~13段) 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3层(第14~21段) 写在赵任看社戏 第4层(第22~30段) 写看社成后归航偷豆。 第三部分(第31段到结尾):写看社戏后的余波。 五 、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看出,《社戏》这篇小说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情节把握

(一)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为什么?

1.写了我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3.看社戏前的波折; 4.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5.去赵庄看社戏; 6.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7.六一公公送豆。

详写的是:3. 4. 5. 6. 略写的是:1. 2. 7.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着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二)“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讨论并归纳:在春末夏初。因课文写“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写的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 二、课文研读

着重理解前后两部分与中心情节的关系

1.本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 中心情节:看社戏

2.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答案在第一节里可以找到:“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不满三十家”,都是“种田”,“打鱼”的,“只有一个杂货店”。

3.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为什么是“我”的“乐土”呢? 讨论归纳:

(1)“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来到自由天地欢乐地

生活。

(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

约束。

(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4.这一部分与中心情节有什么关系?

这一部分为中心情节的展开作了重要的铺垫。

5.在中心情节“看社戏”叙述完之后,为什么又写“六一公公送豆”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ka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