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冲裁工艺及冲裁模具的概论

更新时间:2023-05-05 00: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冲裁工艺及冲裁模具的设计(重点)

主要内容

●冲裁变形过程分析;

●掌握冲裁件工艺性分析、排样与搭边、冲裁间隙、冲裁工序力、压力中心的确定方法及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原则和方法;

●掌握冲裁模的典型结构、组成、工作过程分析和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重点、难点

●重点:

冲裁变形的过程

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确定冲裁件工艺方案 冲裁模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原则和方法

冲裁模的典型结构、组成、工作过程分析。

●难点:

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确定冲裁件工艺方案 冲裁模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原则和方法

冲裁模的工作过程分析。

2.1 冲裁基本概念

教学要点

【目的要求】

1、冲裁变形的过程

2、冲裁断面的四个区域

3、冲裁间隙与冲裁断面质量的关系

4、合理冲裁间隙的确定

教学要点

【重点】

1、冲裁变形的过程

2、冲裁断面的四个区域

3、冲裁间隙与冲裁断面质量的关系【难点】

1、冲裁间隙与冲裁断面质量的关系

冲裁---用冲模沿封闭轮廓曲线冲切,使材料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及尺寸的工件或半成品的冲压工序。

冲裁可分为冲孔和落料。

若冲裁的目的是为获取有一定外形轮廓和尺寸的冲落部分叫落料;若冲裁的目的是为获取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内孔则是冲孔。

分类: 普通冲裁、精密冲裁

一、冲裁变形过程

板(带)料在凸、凹模之间被剪切、使板料产生分离的变形过程,称冲裁变形过程。变形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见下图。

a)弹性变形阶段 b)塑性变形阶段c)断裂分离阶段

a)弹性变形阶段

如图 (a)所示,当凸模开始接触板料并下压时,变形区内产生弹性压缩、拉伸与弯曲等变形,这时凸模和凹模刃口分别略微挤入板料中。当凸模切入深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板料内应力达到弹性极限。

现象:凸模下面的板料略有弯曲,凹模上面的板料开始上翘,若卸去凸模压力,板料能够恢复原状,不产生永久变形。(只到弹性变形的极限,无塑性变形) 。

b)塑性变形阶段

如图 (b)所示,凸模继续下压,板料的内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板料在与凸、凹模刃口接触处产生塑性变形,此时凸模切入板料,板料挤入凹模,产生塑性剪切变形,形成光亮的剪切断面。随着塑性变形加大,变形区的材料硬化加剧,冲裁变形力不断增大,当刃口附近的材料由于拉应力的作用出现微裂纹时,标志着塑性变形阶段结束

现象:凸模和凹模都切入板料,形成光亮的剪切断面。(发

生塑性剪切变形,形成光亮带,但没有产生分离,没有裂纹,板料还是一个整体)

c)断裂分离阶段

如图 (c)所示,凸模继续下压,当板料的内应力达到强度

极限时,在凸模、凹模的刃口接触处,板料产生微小裂纹。

现象:应力作用下,裂纹不断扩展,当上、下裂纹汇合时,板料发生分离;凸模继续下压,将已分离的材料从板料中推出,完成冲裁过程。

●二、冲裁件的剪切断面特征●由于冲裁变形的特点,不仅使冲出的制件或孔有毛刺,而且使其剪切断面具有四个部分。

●圆角带a :是塑性变形阶段纤维的拉伸与弯曲所形成的,它在弹性变形时产生,塑性变形时定形。软材料比硬材料的圆角带大。

●光亮带b :是塑性变形阶段凸模挤入材料,材料挤入凹模所形成的,其断面光亮垂直,通常占全断面的1/2~1/3。材料塑性好,模具间隙小,光亮带所占比例大。

●断裂带c :是断裂阶段凸凹模刃口处的微裂扩展而形成的,其断面粗糙、有斜度。塑性越差,冲裁间隙越大,断裂带越宽且斜度越大。

●毛刺带d :是断裂阶段材料拉断后的纤维延伸而形成的,毛刺太大影响冲件质量。 图2-2 冲裁断面状态

三、冲裁间隙与冲裁断面质量的关系

1、模具间隙

冲裁凸模与凹模之间的间隙又称冲裁间隙。是指凹模与凸模刃口横向尺寸的差值。凹模与凸模每一侧的间隙称单边间隙;两侧间隙之和称双边间隙,无特殊说明时,冲裁间隙指双边间隙,通常用Z表示。

d D

p D

Z=D

d -D

p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s1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