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更新时间:2023-03-08 08:03:3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各单元内容及前后联系

单元 主要内容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五年级下册: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 第二单元 ▲运用百分数的意百分数的应义和方程解决简单用 的百分数问题 数与代数 ▲比的意义 ▲百分数的意义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百分数的简单应用 ▲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二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除法的意义 第四单元 ▲比的化简 五年级上册: 比的认识 ▲比的应用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第一单元 ▲圆的认识 第一学段: 六年级下册: ▲比例尺 ▲反比例及其应用 ▲正比例及其应用 空1 间与图形 圆 ▲圆的周长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识 ▲圆的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与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初步积 认识 ▲圆锥的体积 ▲周长和面积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四年级下: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认识 五年级上: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 五年级下: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年级下册: ▲图形的变换 第三单元 ▲图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 ▲数学欣赏 ▲图形的变换 四年级上: ▲认识轴对称、平移、旋转 2 第一学段: ▲从三个方向观察第六单元 观察物体 由5个小立方体搭▲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及由4个小立方体成的立体图形的形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状 四年级下册: ▲观察范围的变化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第一学段: ▲数据统计的过程 ▲统计表 ▲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统▲复式条形统计图 计第五单元统与计 概率 ▲简单的统计活动 ▲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上册: ▲复式折线统计图 ▲平均数 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简单的统计活动 五年级下册: 3 ▲扇形统计图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六、课时安排建议

单元 圆的认识(一) 圆的认识(二) 欣赏与设计 第一单元 圆的周长 内容 建议课时 5 3 圆 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 圆的面积 练习一 机动 百分数应用(一) 第二单元 百分数应用(二) 百分数应用(三) 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应用(四) 练习二、机动 第三单元 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 数学欣赏 3 2 1 2 2 2 2 3 1 1 1 4 机动 整理与复习(一) 数学与体育 比赛场次、起跑线、营养配餐 生活中的比(比的意义) 第四单元 比的化简 1 2 4~5 3 4 比的认识 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练习三和机动 第五单元 复式条形统计图 3 复式折线统计图 统计 练习四 2 3 3 整理与复习(二) 数据世界、数字的用处、正负数(一)、正负生活中的数 数(二) 第六单元 搭一搭(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观察的范围 足球场内的声音、成员之间的关系 6~8 2 2 2~3 6 观察物体 看图找关系 总复习

教 学 进 度 表

周 次 1 日 期 08.29~09.02 起始课 教 学 内 容 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09.04~09.08 圆的认识(一) 圆的认识(二) 欣赏与设计 09.11~09.15 圆的周长 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 圆的面积 09.18~09.22 圆的面积 练习一 机动 09.25~09.29 百分数应用(一) 百分数应用(二) 百分数应用(三) 10.02~10.06 国庆放假 10.9~10.13 百分数应用(四) 练习二 机动 10.16~10.20 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 数学欣赏 机动 10.23~10.27 整理与复习(一) 数学与体育:比赛场次、起跑线 10.30~11.03 数学与体育:营养配餐 生活中的比(比的意义) 11.06~11.10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11.13~11.17 练习三 机动 11.20~11.24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机动 11.27~12.01 练习四 整理与复习(二) 12.04~12.08 生活中的数:数据世界、数字的用处、正负数(一) 12.11~12.15 生活中的数:正负数(二) 搭一搭 观察的范围 12.18~12.22 看图找关系:足球场内的声音、成员之间的关系 机动 12.25~12.29 总复习 01.01~01.05 总复习 01.08~01.12 期末复习 01.15~01.19 期末复习 01.22~01.26 期末考试

6

第一单元 圆的周长和面积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常见的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圆和球形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P2~22.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和扇形统计图,对称图形。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知道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

2.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7 四.本单元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2.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真正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3.教学关键:能真正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主要的计算公式。 五.本单元的教学课时

13课时

课题 圆的认识 第1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学材分析 教学难点: 画圆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生活经验,教师应把重点放在画圆上。 1.在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掌握圆的特学习目标 征。 8 2.在开放式画圆的情景中,会用圆规等工具画圆。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特的合理性。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圆的模型、圆规、三角板、投影仪、投影片 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教 师 预 设 教学过程: 学 生 活 动 学生汇报 一. 圆的认识 1.生活中哪些地方可看到圆形?与学过的图形比 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这些图形美吗?) 二.展开 1. 讨论:书中的三幅主题图,哪种方式较公平?同桌讨论 (并说说为什么第三种最公平?) 2. 画圆的条件 你(自己)能想办法画一圆?指名说说。画圆有哪些方法?画一个圆必备条件是什么? 3、半径、直径的认识 操作: 9 把圆对折、打开、任意换方向再对折; 描出折痕; 找一找折痕与折痕之间、折痕与圆之间有什么关 系?(你能说说这些折痕有什么特点?) 学生操作 (学生先独立做,当学生有交流欲望时,教师建议大家互相交流) 2.汇报: (1)展示:图形、折痕(师在黑板上贴一个大圆) 六年级 (2)发现:(有些说出名称,随即让学生指一指)交点,也就是圆的中心点称圆心;折痕这条线段称圆的直径; 圆心到圆上的线段称半径; 对折后两侧能完全重合。 (3)整理: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圆的直径通 常用字母d表示,怎样才是直径呢?(一组判断) (给出圆上、圆内、圆外等名称) 得出“从圆心到圆上一点的线段”; 10

从圆心到这一点的线段是半径,到这一点 呢?……“任意一点”;(要学生明白是圆上的一点) (4)圆有几条半径?它们的长度怎样?所有的半径都相等。你怎么知道的?有几条直径你知道吗?长度呢? 3.练习:口答题(表格) 4.小结:我们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了它的特征,(练习:哪些是圆?)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都相等,画出圆。怎么画? 5.画圆 (1)提供材料:绕线图钉、两支笔、圆规等; (2)画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小组 交流,想出更多的画圆方法); (3)展示:(要求简练的语言、并演示) 描:用圆形物体,描下它的轮廓,这就是圆。 绕线图钉:与课开始时相同。 学生练习画圆 两支笔:确定长度,转纸一周。 圆规:一头定点、另一头(有铅芯或墨水的一11 头)旋转一周: 定r、定O、绕一周。 固定的尖点就是圆心,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每一种方法都能与圆的圆心、半径等建立联系) (4)老师也介绍一种用带孔的尺,固定一个孔,另一头绕一周用圆规画半径为2厘米、直径为6厘米的圆各一个。 画的对吗?一大一小,这由什么决定的?(半径、直径) 两样半径2厘米,画在这里,有什么不同?这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圆心) (指出圆心的作用是确定位置、半径与直径的作用是确定圆的大小) 三、练习: 1、 指出下列圆中哪条是半径哪条是直径? 2、 任意画一个圆,并在这个圆中画一条半径和直径 12 四、总结 五、作业 教学反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的半径才相等;所有的直径才相等;半径才是直思 径的一半,直径才是半径的2倍

课题 圆的知识的应用 第 2课时(总第2 课时)

教学重点: 解决实际问题 学材分析 教学难点: 解释某些现象 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圆的特点,但解释生活现象还不够灵活,重点应放在这。 1、 进一步掌握圆的有关知识。 学习目标 2、 能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13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教 师 预 设 一、复习 学 生 活 动 1、说说什么是直径、半径?并在圆上指出半径、学生交流 直径和圆心。 2、说说画图的步骤,并画一个圆? 二、展开 学生操作 1、 讨论: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用方的可以吗?圆形有什么好处? 2、 演示圆形和方形的运动痕迹。 3、 小结:正方形的中心点到边上各点的距离不全相等,这样的车轮滚动时不平稳。而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所以车轮滚动时比较平稳。 4、 想一想:解释下列现象并说为什么。可以上网查一查。 三、练习 a) 画一个指定半径的圆 14 b) 画一个圆心自定的圆 c) 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你能用哪些方法画圆? 四、 总结 学生画圆练习 五、 作业 六年级 教学反使用新教材的学生是幸福的,教材的设计非常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思 在一起,学了数学是有用的。

课题 圆的认识2 第 3 课时(总第3 课时)

教学重点: 学材分析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5

教学难点: 圆是轴对称图形 学情分析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 2、 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半径的2学习目标 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小黑板、投影 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教 师 预 设 学 生 活 动 一、 用不同的方法找圆心,(课前让学生先在学生操作 家里实践一下) 二、 圆是轴对称图形 1、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我们已学过哪些轴对称 图形?(什么是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2、 圆是轴对称图形 16 (1)让学生按直径对折看是否重合?(大小图形多 折几个)得出了结论。 (2)直径是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三、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1) 让学生各自量一量自已所画的圆中的半径与直径各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 小结: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在同一圆中所有的直径相等。 同一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四、 练习 1、 老师出题学生口答 2、 填表 六年级 3、 画圆的对称轴 学生练习 五、 总结 六、 作业 17 学生写作业 教学反教后记:有了前面的扎实叫教学,后面这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知识掌握的较扎实。 思 18

课题 欣赏与设计 第 4 课时(总第 4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图案很美,学生能够喜欢。 学生对图案的绘制过程不是非常清楚。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学习目标 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点。 3、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小黑板、投影 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教 师 预 设 1、看一看 学 生 活 动 看一看 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案组成的?经过了哪些变化? 2、涂一涂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准备怎样涂?涂出来会是什19 么样子? 涂一涂 3、展示交流 4、书中第2题方法同上 5、做一做 展示交流 先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再让 学生说说设计方案。最后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物品中和标志的设计。 6、总结 做一做 六年 教学反学生很喜欢感受到了数学的美。 思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wb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