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重点

更新时间:2024-05-15 11: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足迹概念

一、足迹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足迹

是人类生活中足与地面等物质客体接触时留下的痕迹,即人在进行站立、行走等活动时自身重量和人体肌力通过足作用于地面等物质客体上形成的痕迹 2. 足迹研究对象和内容

对象:足迹、造痕客体、承痕客体、作用力 内容:

1. 区分嫌疑人足迹 2. 形成原因和条件 3. 反应嫌疑人的特征 4. 证明和再现犯罪过程

二、足迹的分类

按足迹造型客体进行分类 1. 赤足足迹

人赤足直接与地面等物体表面接触形成 2. 穿鞋、袜足迹

人穿鞋、袜与地面等物体表面接触形成 按足迹承受客体表面变化形态分类 1. 立体足迹

足作用在具有可塑性的地面上形成的具有凹凸结构形象的足迹 2. 平面足迹

足在平整的硬地面等物体表面上所留下的足迹 按照足迹的放映质量分类 1. 正常足迹

足迹轮廓完整、痕迹清晰、特征稳定 2. 非正常足迹

残缺不完整、痕迹模糊、重叠,轮廓明显变形 按照足迹的数量分类 1. 单个足迹 2. 成趟足迹

联系放映,四个以上

三、足迹检验的作用

1、 足迹检验在侦查工作中的作用

1. 分析案件性质(自杀、他杀、是否是刑事案件等) 2. 提供线索(分析案情,提供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 2、 足迹检验在提起公诉和审判工作中的作用

1. 提供诉讼证据(有罪、无罪证据)

四、足迹检验的依据

1、 足迹的形象检验依据

1. 赤足足迹检验依据 2. 鞋印形象检验依据

1. 鞋底外貌的特定性 2. 鞋底外貌的稳定性

3. 承受客体对鞋印的反映性 4. 穿袜足迹检验

2、 足迹的行走运动特征检验依据

1. 行走运动形态的特定性 2. 行走运动形态的稳定性 3. 行走运动形态的反映性

五、足迹应用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发展:

1、 加强足迹检验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建立较为完善的足迹检验技术理论体系 2、 加强足迹检验技术的实践应用研究 足迹的形成

一、人体与行走相关的结构

正常的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块骨,颅骨29块,躯干骨51,上肢骨64,下肢骨62其中足骨26块

二、人体行走运动的整体动作分析 三、足迹形成的三要素

具有足迹造痕客体、具有足迹承痕客体以及造痕客体和承痕客体只间直接相互作用 赤足结构特征 一、足的解剖结构

1、 足骨骼

1. 足骨

足骨共26块,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

跗骨:跟骨、距骨、舟骨、骰骨、三块楔骨。根骨最大 2. 足关节

1、 踝关节 2、 距下关节

3、 跖趾关节和趾关节 3. 足弓

2、 组软组织结构

1、 足肌

足底肌、足背肌。趾长伸肌、趾长屈肌、拇长伸肌、拇长屈肌 2、 组皮肤及机能

1. 表皮 2. 真皮 3. 皮下组织 机能:保护足免受外界的侵害尤其是细菌的侵害、机械损伤和损伤,调解体温,进行呼吸,分泌汗液,蒸发水分,接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

3、 赤足足迹各部分命名

1. 足趾区:趾前段,拇指,第二趾,第三趾,第四趾,小趾,趾节区

2. 足跖区:跖前缘,跖内缘,第一跖区,第二跖区,第三跖区,第四跖区,第五

跖区,跖外缘,跖后缘

3. 足弓区包括:弓内缘,弓内侧区,弓外侧区,弓外缘

4. 足跟区包括:跟前缘,跟内缘,跟内侧区,跟中心区,跟外侧区,跟外缘,跟

后侧区,跟后缘

二、足型特征

1、 足型整体特征

足迹测量基线确定方法:找出赤足足迹跟中心点和第二趾头中心点,将两点连线作为赤足足迹测量基线。

原则对现场足迹的样本足迹确定足迹中线的方法要保持一致,对同一人的不同足迹进行检验时,也要采取相同方法 1. 长度特征

沿足迹中心线方向赤足足迹最大的长度 足长变化规律: 1、 平面和立体差异

静态比行走断5-15mm,足长比平面长5-10mm,足长比立体短5-10mm 2、 性别差异

男性225-290mm,女性210-265mm 3、 地区差异

男山东253.83,广东247.28;女山东234.37,四川228.59 4、 职业差异 5、 季节差异 6、 早晚差异

早上短,差异1-15mm 7、 负重差异

负重,1-3mm 8、 左右足差异

9、 长途行走引起的差异 2. 宽度特征

是指沿足迹中心线垂直方向赤足足迹的最大宽度 变化规律:

1. 承受客体变化方式 2. 性别差异 3. 地区差异 4. 职业差异 5. 负重差异 6. 其他因素

足弓测量:指沿足迹中心线垂直方向,赤足足迹弓区的最小宽度 足弓类型:

1. 高弓型:左5.7%,右5.1% 2. 窄弓:左27.5%,右25.6% 3. 中等弓:左63.2%,右64.8% 4. 扁平弓:左3.5%,右4.5% 5. 膨胀弓:0.1%

2、 足型局部特征

1. 趾区结构特征

趾形态特征

1、 趾头形状特征

青年多为圆形、椭圆形、球面、椭球面

中老年人多为椭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 2、 趾节形状特征

扁圆柱体、条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方形、梯形 3、 趾形态特征细节化 趾大小特征 1、 趾长度特征 2、 趾宽度特征

足趾间相互关系特征 1、 趾分布类型

1. 平行型 2. 并紧型 3. 放射型 4. 重叠型

2、 趾分布特征及其标划 2. 跖区结构特征

1、 跖面特征

2、 跖前缘结构特征

1. 弧形 2. 角形 3. 平直形 4. 波浪形

3、 跖后缘结构特征

1. 平直形 2. 弧形 3. 凹凸形 4. 小波浪形 4、 跖内缘结构特征

1. 弧形 2. 角形 3. 平直形 4. 波浪形

5、 跖外延结构特征

1. 弧形 2. 角形 3. 平直形 4. 波浪形

3. 弓区结构特征 4. 跟区结构特征

后缘呈圆弧形,内外缘承直线或弧形,前边缘弧形、直线形、角形和波浪形

三、足的肤纹特征

趾头纹:弓型30%,箕型60%,斗型6.5%,三角型3.5% 跖纹

1、 拇跖区纹线

1. 弓型纹

2. 箕型纹 3. 斗型纹 4. 三角形花纹 2、 跖中区纹线

1. 弓型纹 2. 箕型纹 3. 斗型纹 3、 小跖趾区

三角形花纹 褶纹和皱纹的特征 1. 褶纹特征 2. 皱纹特征

足底乳突纹线相对于手上乳突纹线的特点

纹线粗、间隔大、花纹面积大、中心花纹扁平,花纹简单,复杂花纹出现概率低,趾纹的根基线多偏向一侧 四、畸形、损伤及附着物特征 鞋、袜结构特特征 一、鞋的分类和结构

塑料、橡胶、皮革、布(草鞋、麻鞋、兽皮鞋、木底鞋、毡鞋) 二、鞋型特征

足长与楦长

楦底样长:指楦底前、后端点的曲线长度

楦全长:指楦底前端点与楦后跟突点的直线长度 楦长长于足长 三、鞋底花纹特征

四、鞋底原料以及生产工艺特征

1. 注塑法(生产快,劳动强度低、产量高、成本低、产品尺寸精确、规格造型一致) 2. 压延冲切法(鞋底花纹周边不封口)

3. 模压法(工艺繁琐、条件苛刻、生产效益不高) 橡胶大底的制作工艺有压延冲切法、模压、硫化和注塑 工艺特征 1、 模压成型

胶底皮鞋。花纹清晰,左右对称,多有边埂或花边埂。外侧有耐磨块 2、 硫化成型

胶底皮鞋,冲切胶底布鞋、冲切胶底胶鞋、胶底布鞋。没有边埂,花纹不对称,没有耐磨块 3、 胶粘成型

胶底皮鞋、旅游鞋。 4、 缝制成型

布鞋用盖板衬(也叫袼褙)和数层底衬叠配而成 五、鞋的穿用与修补特征

鞋外底磨损的形式

1. 挤压磨损:鞋底面相对地面垂直方向运动时,地面上坚硬的突起物挤压嵌入大底引

起的物质损失。(纤维状脱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ys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