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及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简答题(精)

更新时间:2023-09-16 20:01: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试述常用的手工造型有哪些?

答: 整模造型,分模造型,挖砂造型,活块造型,刮板造型,三箱造型。 4 工件在锻造前为什么要加热?什么是金属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若过高和过低将对锻件产生什么影响?

答:金属坯料锻造前,为了提高其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使金属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之下产

生较大的变形,必须对金属坯料进行加热。金属在锻造时,允许加热到的最高温度称为始锻

温度,始锻温度过高会使坯料产生过热、过烧、氧化、脱碳等缺陷,造成废品;金属停止锻

造的温度叫做终锻温度,终锻温度过低, 塑性下降,变形抗力增大,当降到一定温度的时候,不仅变形困难,而且容易开裂,必须停止锻造,重新加热后再锻。 5、常见的电弧焊接缺陷有哪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咬边:焊接电流太大,焊条角度不合适,电弧过长,焊条横向摆动的速度过快;气孔:

焊接材料表面有油污、铁锈、水分、灰尘等,焊接材料成分选择不当,焊接电弧太长或太短,

焊接电流太大或太小;夹渣:电流过小,熔渣不能充分上浮,运条方式不当,焊缝金属凝固

太快且周围不干净,冶金反应生成的杂质浮不到熔池表面;未焊透:焊接电流太小,焊接速

度太快,焊件装配不当,焊条角度不对,电弧未焊透工件;裂纹: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选择

不当,造成焊缝金属硬、脆, 在焊缝冷凝后期和继续冷却过程中形成裂纹,金属液冷却太快,导致热应力过大而形成裂纹,焊件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焊接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纹。

7、拉深变形时常见的缺陷是什么?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加以解决? 答:拉深缺陷:起皱和拉穿 措施:起皱――加压边圈

拉穿――凸凹模间的间隙要合适;凸凹模间的圆角要合适;选用合理的拉深系数。

8、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常见的几种变形形式是什么? 答:原因:焊缝局部不均匀的加热和冷却;

变形形式: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波浪变形。 9、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工艺措施有那些?

答:工艺措施:结构设计:焊缝位置应尽量对称结构中性轴;在保证结构有足够承载能力

的条件下,尽量减少焊缝的长度和数量。

焊接工艺:反变形法, 刚性固定法,合理安排焊接次序,焊前预热焊后缓冷焊后热处理。

焊后矫形处理:机械矫形,火焰矫形。

12、铸造厂生产了一批灰铸铁件。经检测,随炉单个浇注的Φ30 试棒的抗拉强度为 205~

210MPa,符合图纸得出的 HT200 的要求。用户检验时,在铸件不同部位取样,检测结果表 明,铸件上壁厚为 8mm 处的σb 为 200MPa;15mm 处的σb 为 196 MPa;25mm 处σb 为 175 MPa; 30mm 处的σb 为 168 MPa。据此,用户认为该批铸件不合格,理由是:1)铸件力学性能不 符合 HT200 要求;2)铸件整体强度不均匀。试判断用户的意见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 不正确; 因随炉单个浇注的Φ30 试棒的抗拉强度为 205~210MPa, 已达到图纸的要求;

且符合国家对铸件性能的检测要求,铸件随着壁厚的增加,冷却速度减慢,晶粒粗大,力学 性能降低。

16、在本课程学习中,有哪些内容涉及内应力问题。试分析、说明这些内应力问题在金属成形和切削加工中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1)铸件内应力问题:主要是由于铸件凝固时,因壁厚不均匀,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同,

以致于在同一时期内铸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引起的应力。 它是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的基本 原因。

(2)金属塑性变形时,制件内部也会产生应力,但当外力去除后,应力会消失,对制件

质量没有影响,只有当锻件表面粗糙或有划痕、微裂纹、粗大夹杂等在拉伸时导致缺陷产生

应力集中,使得缺陷扩展甚至造成制件开裂。

(3)焊接应力问题:焊接过程中,局部加热和冷却导致被焊结构产生较大的温度不均匀,

造成焊接件产生应力与变形。

(4)切削加工时,一是因切削温度导致的工件产生应力,切削速度越高,表层切削温度

越高,当切削温度不超过工件材料相变温度时,使工件表层产生较大拉应力。另外是工件表

面层塑性变形引起的应力,使得工件里层受到拉应力、表层受到压应力作用。 18、什么是定向凝固原则?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

答:定向凝固原则是提高增设冒口和冷铁使铸件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冒口本身最后凝固。

19、合金的收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合金的收缩经历了液态、凝固和固态收缩,其结果表现为体积的减小、线尺寸的减小。

20、熔焊焊接冶金过程特点是什么?针对该特点,为了保证焊缝质量焊接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答、反应区温度高、冶金反应激烈;熔池小而冷却速度快;冶金条件差易形成杂质等缺

陷。焊接前必须对铸件进行清理,焊接过程中对熔池金属进行冶金保护和机械保护。

21、什么是加工硬化?其产生原因是什么?

答、冷变形时,晶粒破碎为碎晶块,出现晶格扭曲,位错密度增加;随着金属冷变形程度

的增加,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的指标都会逐渐提高,但塑性、忍性的指标又会下降,此现

象就称为加工硬化。

22、常见的焊接变形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答、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波浪变形、扭曲变形;注意结构设计、焊接工艺及

焊后矫形处理。

23、在拉深中最容易出现的缺陷是什么?为保证拉深件的质量,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答、会产生破裂、起皱及凸耳;为保证拉深件的质量,应该注意凸凹模的圆角半径、凸凹

模间隙、正确选择压边力和拉深系数。

24、试分析预锻模膛和终锻模膛的作用并说明它们的区别。

答、预锻模膛的作用是使坯料的形状和尺寸更接近锻件;经过终锻模膛后坯料最终变形到

锻件所需要的外尺寸;前者比后者高度大、宽度小,预锻模膛没有飞边槽,而且预锻模膛

的模锻斜度、圆角及模膛体积比终锻模膛大。

25、何谓金属的可锻性?用什么指标来进行综合衡量?金属的可锻性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金属的可锻性:衡量金属材料在塑性成形时获得优质零件的难易程度; 用什么指标来进行综合衡量: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

金属的可锻性取决于哪些因素:合金的成分及组织:化学成分,金属组织;变形条件:

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应力状态。

26、焊接接头的构成是什么?并分析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答、焊接接头构成:由焊缝区,熔合区,热影响区构成。

焊缝区:组织为柱状晶粒,易使化学成分和杂质在焊缝中心区产生偏析,使焊缝金属

力学性能下降;

熔合区:少量的铸态组织和粗大的过热组织,化学成分不均匀,组织不均匀;塑性 差,强度低,脆性大,易产生焊接裂纹和脆性断裂,是焊接接头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过热区:该区组织过热,晶粒粗大,塑性韧性差,也是焊接接头的一个薄弱的环节;

正火区:冷却后为均匀细小的正火组织,力学性能较好;

部分相变区:冷却后为粗大的铁素体与细晶粒珠光体,晶粒大小不一致,力学性能 稍差。

27、拉深件在拉深过程中易出现什么缺陷?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加以解决? 答、易出现折皱――加压板或压边圈;(2分)拉穿――合适的凸凹模间隙、合适的凸

凹模圆角、控制拉深系数的大小,变性程度大时可进行多次拉深,后续的拉深系 数比前面的大,并且可安排中间退火。

28、简述熔化焊的冶金过程特点及保证焊缝质量的措施。

答、冶金过程特点:熔池温度高,有益的合金元素容易烧损;熔池体积小,冷却速度快,

化学成分不均匀,气体来不及逸出会产生气孔;动态熔池更新。 保证焊缝质量 的措施:渗加有益的合金元素,保证焊缝的化学成分;造成有效地保护隔绝空气 对焊缝的不利影响;进行脱氧、脱硫、脱磷等。

30、 常见的焊接变形有哪些?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加以解决? 答、焊接变形有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波浪变形。 措施:结构设计――焊缝布置尽量对称、减少焊缝长度和数量;工艺设计――加 裕量、反变形法、合理安排焊接次序、焊前预热焊后缓冷、焊后热处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8x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