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第二轮综合复习检测题8

更新时间:2024-03-04 19: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考物理第二轮综合复习检测题

一、选择题

1. 《中国达人秀》是东方卫视制作的一款真人秀节目,被称为模仿达人的杨东煜在原创歌曲《不再遮遮掩掩》中模仿了14位明星的演唱,主要模仿了他们声音的 (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2.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因其卓越的科学成就被人们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往往被命名为某一物理量的单位。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不是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是 ( )

A 力 B 质量 C 电功率 D 压强

3.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水中捞月 B 坐井观天 C 一叶障目 D 海市蜃楼 4.以下事例中(如图1所示),不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 )

A 液位计 B 船闸 C 用装水软管找等高 D抽水机 图1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4

A 教室中空气的质量约为20千克 B 一个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帕 C 电视机工作电流约为5安 D 家用台灯工作电流约1安

6.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从P点出发向Q点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 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 甲车到达Q点时,乙车离Q点6米 C 乙车到达Q点时,甲车离Q点6米 D 经过3秒,甲、乙两车相距6米

s/米 12 9 6 3 0 1 2 3 4 5 6 t/秒 图2

甲 12 9 6 3 0 1 2 3 4 5 6 t/秒

s/米 乙

7. 图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灯L熄灭,两电表指针发生同向偏转;另用一根导线并联在L两端,均再无其他现象发生。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L或R上, 由此可以判断 ( )

A 可能是R断路 B 可能是R短路

1

C 一定是L断路 D 一定是L短路

V R L A S 图3

8. 两个底面积不同的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甲和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静止在其中,所处位置如图4所示,且两液面相平。下列措施中能使两容器内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是 ( )

A 可能是分别抽出了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 B 一定是分别抽出了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C 可能是分别倒入了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 D 一定是分别倒入了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甲 乙 图4 二、填空题 9.寒假中小明和小亮用两台相邻的台式电脑玩联机游戏,这两台电脑之间是 (1) (选填“串联”或“并联”)的,正常工作电压为 (2) 伏,所消耗的电能是远方的发电站通过(3) 输电线路输送过来的。(选填“高压”或“低压”)。

10.图5(a)所示是运动员把飞来的足球踢出去,这说明力能改变 (4) 。球被踢出后,由于具有(5) 球会继续向前运动;图5(b)所示是小孩从滑梯上匀速下滑,匀速下滑过程中小孩的动能(6) (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

11.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总长度1318公里,京沪高铁的建成对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若列车以30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2小时,通过的路程为 (7) 千米。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坐在车中的乘客是 (8)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列车经过时,铁轨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 (9) 方式增加铁轨的内能。

12.若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2库,电流所做的功为6焦,则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10) 安,此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11) 伏。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时,导体的电阻为 (12) 欧。

13.一盏节能灯标有“220V 11W”的字样,它的额定电压为 (13) 伏,这盏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是 (14) 安,用这盏灯代替“100W”的白炽灯照明,正常工作10

2

(a) 图5 (b)

小时可节约电能 (15) 度。

14. “瓦良格”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根据“瓦良格”号的参数表,该舰满载时所受浮力为 (16) 牛,满载时的舰底所受海水的压强为 (17) 帕,若航母的舰载机飞离航母后,所受浮力将 (18) (选填“增大”、

33

“减小”或“不变”)。(ρ海水=1.1×10千克/米)

舰长 320米吃10.0米 R2 V S (全长) 水深(满载) R1 A图6 A1 15.如图6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电键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压表V的示数将 (19) 。S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将 (20) ,电压表V与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将 (21) 。电流表A与电流表A1示数的差值跟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 (22) 。(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6.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他利用图中演示板上的金属丝进行实验,已知板上各金属丝横截面积都相同,A、B、C、D长度相同,C、D和E为镍铬线,A为铜线、B为铁线。实验过程如图7所示。

(a) (b) 图7 (c) (d)

①本实验是通过观察 (23) 的大小来判断电阻大小。

②分析比较图7(a)与(b)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4) 。 ③分析比较图7(b)与(c)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5) 。 ④分析比较图7(b)与(d)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6) 。 三.作图题

17.如图8,重6牛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A的重力G。 18.根据图9中通电螺线管的N极,标出磁感线方向、小磁针的N极,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A 图8

电源 N ( ) 9 ( ) 图

四.计算题

3

19.质量为5千克的水,温度升高20℃。求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4.2×10焦/(千

3

克·℃)]

20.某同学用如图10所示的装置匀速提升重力为200牛的物体,滑轮重力和摩擦不计,若物体在2秒内匀速上升0.6米,求:

① 拉力做的功W; ② 拉力的功率P。

图10

21.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图11

33

所示。物体A的密度为0.8×10千克/米,物体B的质量为9.6千克。求:

① 物体A的质量; ② 求长方体A、B的重力之比GA: GB。 ③ 若在长方体A、B的右侧沿竖直方向按相同比例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这时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A′、p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比例n的取值范围。

图11

22. 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 1A”字样,两电压表的规格相同。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示数为0.8安,电压表V2的示数为14V。 求:①电阻R1的阻值;

②请用定值电阻R0来代替电阻R1。要求: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V1和V2的指针分别都能处于如图13所示的位置,且电路正常工作。求:

第一,符合上述条件的定值电阻R0的范围是_________欧

第二,满足上述要求时,若定值电阻R0分别取最小和最大阻值连入电路,在两种情况下各自电流表示数的最小值。(写明必要理由)

RAV图12

RVS –

3 图13

15

图14

4

五.实验题

23. 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在实验中出现如图 14所示的现象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1) ;操作过程中眼睛要观察 (2) 。

24.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把一块 (3) 作为平面镜,如图15所示 ,在玻璃板中看到A的像了,为了确定像的位置,拿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 (4) 。如图16所示的装置是研究

(5) 。此时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放大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的范围是 (6) , 若把蜡烛移到20厘米处,则成像情况是 (7) 。 A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cm

25.某小组同学做“测定小灯电功率”的实验,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器材如图17所示,干电池是新的。小灯泡标有“2.5V”,滑动变阻器有“5Ω 1A”“20Ω 2A”二种规格。

V 图15 图16 – 3 15 A – 0.6 3 图17 图18

(1)在图17所示的电路中,二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正确连接。 (8) 要求:滑片在最右端时阻值最大。

(2)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后,发现小灯发光较亮,电压表和电流表如图18所示。小组同学经过思考发现了问题,对实验器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然后重新实验,闭合电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滑片在中点位置时,小灯正常发光。你认为 他们对实验器材可能做了怎样的调整 (9) 。小灯正常发光时,变阻器连入的电阻为 (10) 欧,小灯正常发光的电流为 (11) 安,小灯的额定功率为 (12) 瓦。

26. 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测力计悬挂着体积均为200厘米3

的不同物体逐渐浸入到重力均为1牛的不同液体中,实验过程如图19所示,他们观察并记录了测力计的示数及量筒中液体体积的变化,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中。

NN

图19

5

液体密度(克/厘3米) 实验测力计示测力计示F1-F2 序号 数F1(牛) 数F2(牛) (牛) 1 1.0 2 3 4 5 1.2 6 7 5 5 5 5 1.8 1.8 1.8 4.5 4 3 0 1.2 0.6 0 0.5 1.0 2.0 5 0.6 1.2 1.8 液体体积V1(厘3米) 100 100 100 100 125 125 125 液体体积V2(厘米3) 150 200 300 300 175 225 275 V2-V1 (厘米3) 50 100 200 200 50 100 150 ① 在此实验中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F1-F2)、量筒中液面的两次示数差(V2-V1)分别表明了 (13) 。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可初步得出的结论: (14) 。

③分析实验序号4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15) 。 ④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6) 可初步得出的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⑤要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时,需要运用公式 (17) 进行计算(用所测物理量表示),然后再归纳得出结论 (18) 。

6

参考答案 题号 一、选择 二、填空 答案 1.B 2.B 3.D 4.D 5.B 6.C 7.D 8.C 9.(1)并联;(2)220;(3)高压 10.(4)物体的运动状态;(5)惯性;(6)不变 11.(7)600;(8) 运动;(9) 做功 12. (10) 0.2; (11) 3;(12) 15 13.(13)220;(14)0.05 (15)0.89 8514.(16) 6.566×10;(17) 1.078×10;(18) 减小 15.(19) 不变;(20) 不变;(21)变小;(22)变小 16.(23)电流表示数;(24)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25)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26)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材料不同,导体的电阻不同。 A 三、作图 17 N 电源 N (+) (-- 18 G 19 Q吸=cmΔt 3 =4.2×10焦/(千克·℃)×5千克×20℃ 5 =4.2×10焦 ① W=FS=100牛×1.2米=120焦 ② P=W/t=120焦/2秒=60瓦 ① mA=ρAVA 33=0.8×10千克/米×0.2米×0.1米×0.1米 =1.6千克; ② GA∶GB=mA∶mB=1.6千克∶9.6千克=1∶6 ③ pAˊ= pBˊ FAˊ/ S Aˊ= FBˊ/ S Bˊ (GA-nGA +nGB)/SA(1-n)= (GB-n GB +nGA )/ SB(1-n) n=0.08 当n<0.08时,pAˊ<pBˊ 当n = 0.08时,pAˊ= pBˊ 当n> 0.08千克时,pAˊ>pBˊ 20 四、计算 21 7

22 ① U1=U-U2=18伏-14伏=4伏 R1=U1/I 1=4伏/0.8安=5欧 ② 12~25 (1)当R0为12欧,R2为最大值50欧时, 电流表示数的最小值:I=U/R =18伏/(12欧+50欧) =0.29安 (2)当R0为25欧,R2为最大值50欧时, 电流表示数的最小值:I=U/R =18伏/(25欧+50欧) =0.24安 23.(1)增加砝码或右移游码;(2)指针是否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4.(3)玻璃板;(4)从板前不同位置看去蜡烛B好像点燃似的;(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6)15厘米~17.5厘米;(7)正立放大的虚像 V 25. (8) – 3 15 A – 0.6 3 (9)将滑动变阻器换为“20Ω 2A”规格;(10)10;(11)0.2;(12)0.5 26. (13)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排开液体的体积; (14)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15)物体碰到了量筒底部; (16)1与5(或2与6); (17)F1-F2??液g(V2-V1); (18)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五、实验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ex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