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对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策略

更新时间:2023-11-11 18: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策略

一、高三第二轮复习主要任务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系统详细的复习,学生加深了对物理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接近高考阶段的教学情况和临近高考的学生心理特点,在第二轮复习中,下列一些方面是教师需要重点进行的教学和指导任务。

◆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虽然几乎所有高中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在第一轮复习中都涉及到了,但学生中仍难免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疑难问题,这些问题是更隐蔽、更顽固从而也是更难解决的,在这短短的2个月时间内,如何找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水平更上一层楼,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概括总结,形成结构

第一轮复习,是按照教材的体系逐章逐节进行的,对知识的掌握总的说比较零散,没有更多地涉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第二轮复习中,要把整个高中所学的物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综合应用,提高能力

第一轮复习中的应用是在一章一节的背景中进行的,在全部高中物理知识的背景中应用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仍需在第二轮复习中提高。

◆指导方法,调整心态,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轮复习,时间短,学生要面对高中全部物理知识,还要对付大量的试卷,在学习方法和心理上都会产生不适应,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和心理调适,也是教师的任务。

◆训练应试技能,提高得分率

考试成绩既与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也与应试技能有关。有些学生知识、方法掌握得较好,平时练习做得也较好,但总是考不出应有的水平。所以在第二轮复习中,还要重视训练学生的应试技能。

二、第二轮复习策略

(一)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在第一轮复习中,在各个时间内,学生只面对一个章节的内容,而在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要面对全部高中物理知识,还要对付教师下发的和自己买的大量的试卷。如何进行有效复习,学生感到束手无策需要指导。

1

1.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第二轮复习,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再象第一轮那样,进行逐步、系统的复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各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精力,重点突破。

2.重新研究自己在以前的考试、练习中做错的题

在以前的练习、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正是你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的错误或薄弱之处。大量的事实表明,暴露的问题解决得不彻底,错误的重复率就很高。第二轮复习,找出原来的练习和试卷中做错的题,重新研究,是一种较有效果的复习方法。

3.做题不求多,但求懂

宁可少做一些题,也要把做的题完全搞懂。这样在解题数量上虽然少一些,但从质量上讲是高效的。因为:①题目不是一个一个的,而是一类一类的,做懂了一个题,就等于做懂了一类题。②只有完全搞懂了这个题目中有关知识和解题方法,才能把它们迁移到其它有关的情景中。

4.化时间于对自己有效的问题

在解到的题中,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说,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的;二是难啃的题,就是反复看,也看不懂题目的情景,甚至通过教师的讲解也较难明白的题;三是看了之后有一点头绪,感觉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出,但又不能很容易解出的问题。

对第一类题,可做可不做,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熟练。如时间较紧,甚至可以不必理睬,因为你肯定能做这类题。

对于第二类问题,要毫不犹豫,果断放弃。因为这类题已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在你的“最近发展区”之外,就是化了时间还是做不出、搞不懂。

对于第三类题,要抓住不放,肯化时间,彻底搞通。因为这类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是可望且可及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在知识理解上和解题方法上都会有相应的提高。在做完这样的题后,要反思总结,分析自己是在哪些方面存在着缺陷,自己通过解答这一道题在知识上有什么收获?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有哪些体会和提高?

第三类题才是对自己有效的题。 5.有计划复习非重点内容。

物理中的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力学、热学、光学实验等非重点内容,在高中阶段学习要求不高,复习时不用化多少时间就能搞懂。这部分知识,高考中考到的题目,都是低层次、识记型的,只要复习到了,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就能正确解答。如果遗漏它们而导致失分,在总题量只有十几题的今天,这种失误的后果就显得更为严重。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重新学习这些非重点内容,以免造成知识死角。

6.鼓励学生总结对自己有效的复习方法

教师的指导毕竟只是一种指导,是原则性、总体性的,怎样学起来是有效的,只有学生自己才能感觉到,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摸索对自己有效的复习方法。

(二)专题复习,综合提高

第二轮复习,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按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而应该根据历年高考命题的情况,根据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若干专题,突出重点,进行以点带面的复习,以让学生在相互联系的、更高的层次上理解知识,同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点多,而理科综合考试中物理的题数有限,只有13题,所以命题的特点,一是重点考查物理科的主干知识;二是重视学科内的综合,以提高考查内容的覆盖面,并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6年全国理综Ⅰ物理计算题分布如下表 02 03

牛顿定律,匀变速直线 天体运动 电子在磁场中偏转 传动,交流电产生 2

物体平衡,电场,势能 牛顿定律,功和能 04 05 06 07 天体运动,平抛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声波反射,匀速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电磁感应,力学 弹簧,机械能守恒 牛顿定律,匀变速直线 碰撞,机械能 牛顿定律,匀变速直线 电路,电子在电场中偏转 电容,带电粒子匀变速直线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 从上表可以看出,计算题考查的都是高中物理主干知识的综合应用。另外,实验题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选择题除了考查一些主干知识外,还从知识点的覆盖角度考查了一些非主干知识。

从高中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看,高中物理学科内综合的主要类型有: ★ 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

★ 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 能量和动量

★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 电磁感应与力学

★ 欧姆定律、电路串并联与实验

根据物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往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可以确定第二轮复习的专题如下: ★ 牛顿定律的应用 ★ 能量与动量

★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 电磁感应与力学 ★ 电学实验

(三)概括总结,把握整体

第一轮复习涉及了知识的各个角落及知识应用的各种类型,这是一个从“薄”到“厚”的过程。第二轮复习应该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完成知识从“厚”到“薄”的转化过程。这要求教师对知识从最基本的层次上作概括,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及其应用形成整体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例:对于“万有引力定律”一章,《物理教学》2006年第二期中一篇文章,提出了如下的复习方案。

一、什么力提供向心力

二、几个圆周运动:1.近地卫星(7.9km/s);2.一般卫星;3.同步卫星;4.极地卫星。 三、重力加速度的求法

1.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离地球表面高度h处的重力加速度。 四、追赶问题

1.对接; 2.相距最近或最远。 五、双星问题。 六、黑洞问题。

七、卫星的拍照与信号传递。

首先,对知识和应用题做这样的分类不够本质。例如把卫星分成近地卫星、一般卫星、同步卫星和极地卫星就不科学,因为这四种卫星的命名标准并不相同,不该把它们并列起来。求地球表面和高度h处的重力加速度在方法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必要把它们当作两类问题等。其次,这样细的复习,在第一轮还能讲得过去,在第二轮的专题中,总结就应该更概括更基础一些。下面是一种较简洁的总结。

GM

g= 1.作为重力:

R2

以g为连结点,可以与平抛

3

运动等综合

万有2.作为向心力: 引2 力GMm (2π)2

(四)精练详讲,注重实效

以前,作为一种教学经验,曾提倡过“精讲多练”,这是为了克服教师完全霸占了课堂,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自主练习的时间而提出的。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手边有大量的模拟试卷,如果教条地坚持“多练”的原则,则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①学生没有时间对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虽然做题不少,但都不深不透,效果不好;②每天忙于应付试卷,没有时间反思,对知识和解题方法形不成结构性、整体性的认识;③试卷太多,无法应付,造成心理烦躁。

教师总认为学生题目做得多就会考得好。确实,学生做题太少考试成绩一定不会好,要考好需要做一定数量的题目。但是做题多与考试成绩好之间并没有简单的正比关系,首先这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学生能把题做懂,并有时间内化、反思总结。另外,题海中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题目是一类一类的,而并非一个一个的。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这一点,要一个教师出10份试卷,要求每份试卷的题目都不重复,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学生只要掌握了一些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具有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就能解决大量的表面各异的问题。

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克服过量练习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第二轮复习中,应该控制题量,精练详讲。首先对手头的资料要仔细分析,结合自己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重新组织后让学生练习,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对发给学生做的练习,要抓落实,要求全体学生定时完成。讲评要及时,要全面细致,要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对普遍性的问题面向全班详讲,对个别性的问题要个别辅导。总之,做一份练习,就要求所有学生都有收获。(这里,又有人会提出:“教师那有这么多的时间?”这又回到了我们的前提,只要你控制了练习量,就会有时间)

(五)切实了解学生情况,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第二轮复习阶段,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更具有隐蔽性、顽固性和典型性。发现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能随之解决相关的一大类问题。

要知道学生中的问题,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改作、平时测试、答疑等途径了解学生的问题。发现了问题,还要深入研究,搞清学生问题的实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例 学生对于带电粒子在变化的电场中运动有困难。例如右图情况,v0=107m/s,l=10cm,d=2cm,加在两板间的电压u=1000sin100πt,求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让学生自己做,很多学生不会。老师讲解了,仍有一些学生表示不懂。经过了解才知道了问题所在:v0 学生认为,由于加在两板间的电压在变化,所以带电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电A B 场力在变化,例如在A点与在B点的受力就不同。

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作这样的针对性讲解:电压的周期为0.02s,而带电粒

10cm 子穿过电场的时间约为10-8s,这个时间远小于电压的周期,所以在电子穿过电场的时间内,可以认为电压是不变的。 图2

例 如图所示,接有灯泡L的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在匀强磁场中,

B L

4

P 图

O Q

一导体杆与两导轨良好接触并做简谐运动,P、Q是最大位置,O是平衡位置。在题目所给的选项中,有很多学生选择了“杆通过O处时,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将发生改变”。

在教师来看,这个选项显然是错误的,那么学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呢?通过询问知道,学生中有两个典型的想法:

想法1:杆通过O点,从加速变成了减速,所以电流方向发生了改变。

想法2:杆从P向O运动,通过杆的感应电流向下;杆通过O点后做减速运动,受力向左,感应电流受到的安培力起阻碍作用,它应该向右,由此判断出过O点后通过杆的感应电流应变为向上。

在想法1中,认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杆是加速还是减速有关。在想法2中,实际上也认为安培力是阻碍减速的。这两种想法实际上是一样的,都认为感应电流与杆是加速还是减速有关。搞清了学生的错误所在,教师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感应电流由导体棒的运动产生,而不是由速度的变化产生,所以感应电流的方向只与导体棒的速度方向有关,感应电流受到的安培力也是阻碍导体棒的运动,而不是阻碍导体棒的加速或减速。

例 如图所示,在相互平行的两条虚线范围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一正离子初速度v0垂直边界射入磁场,从另一边界射出时速度方向偏转了θ角,垂直初速方向的饿位移为L。求:

(1)正离子的电荷量q与质量m之比;

v0 (2)离子穿过磁场所用的时间。

L 典型错解1:ay=qv0B/m

θ vy=ayt=v0tanθ

L=ayt2/2

从上三式解出q/m和t。 这种解法有两个错误:(1)把离子的运动看作是平抛运动;(2)即使是图

v0 平抛运动,离子受到的落伦兹力也是变力,而解题者把它看作是恒力了。 典型错解2:(1)qv0B=mg,得到q/m=g/v0B。

(2)a=v0tanθ/t,L=at2/2,得到t=2L/v0tanθ。 典型错解3:如图,(r-L)2+r2sin2θ=r2,

L θ θ r L?Lcos?解出r?。

sin2?学生不会把数学结果与物理情况相结合,这两个解不会取舍。

图典型错解4:第(1)小题正确地列出rcoaθ+L=r,得到r=L/(1-cosθ),求出了q/m。

第(2)小题这样求解:t=rsinθ/v0,认为离子在初速度方向做匀速运动。 典型错解5:第(1)小题已正确求出了q/m。第(2)小题这样求解 Ft=mvy,qv0Bt=mv0tanθ,得到t= mtanθ/qB。

典型错解6:第(1)小题列出如下的方程求解:mg+qv0B=mv02/r。 典型错解7:有的学生列出这样的方程求解:q/m。

(qv0B?mg)L?tan?,在数学上也能直接求出2mv0/2(六)训练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应试技能

应试技能是多方面的,其中“输入”和“输出”能力是两个重要的方面。与“输入”对应的是

审题能力,与“输出”对应的是表达能力。

1、审题能力的训练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dk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