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谚语对比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14 10: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生存环境和风俗习惯两个文化方面入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

维普资讯

科技信息

0高校讲坛0

S IN E&T C N L GYI F R TO CE C E H O O O MA I N N

20 0 8年

第 7期

英汉谚语对比研究周红燕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

2 0 1) 5 0 4

【摘要】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何忠实地翻译谚语,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了每一个译者不由如把成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生存环境和风俗习惯两个文化方面入手,行比较与分析,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从进探的差异。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蒂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顺地再现英语谚语,以灵活运用三种译法。本文通可讨论了直译、意译、等翻译等翻译方法。对

【关键词】汉谚语;英文化差异;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由于地理、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生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可分割。文借助一不本些典型的例子。生存环境和风俗习惯两个文化方面人手,讨了英从探汉谚语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那么何为谚语呢?语是通俗简练、动活泼的韵语或短旬,经谚生它常以口语的形式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沿用和流传,人民群众表现实际是生活经验或感受的一种“成话”现。它是在民问流传的坷定短语,简用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社会经验的总结。谚语作为民间文是学形式的一种,有诗的活泼,的凝重,语的简洁。具文熟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一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 勒在《始文化》 17 )书中,泰原 (8 1一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谚语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英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存

环境的差异谚语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 .生日常的生活、习、作中就产生了许多谚语。用英语的国家中尤以学工使英国为主。而英国是一个岛国 .英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于世在界。对谚语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英语中就有许多与航海有关的谚这语 .: owt es em t e随波逐流、应时势 )t ea t e如 t g i t t a/d ( o hh r i顺。 b la sa o l (知所措 )而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与土地不。千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汉语中就有许多与河流、地和农业有关土的谚语如:帆风顺、河拆桥、岸观火、苗助长、谷丰登、熟一过隔拔五瓜蒂落、华秋实、深蒂固、海桑田等。春根沧 2习俗差异英汉习俗差异是英汉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都含有贬意:朋狗友、急跳墙、心狗肺、狐狗狼狗腿子等。在西方英语国家,而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以西方所人不吃狗肉。语中有关狗的谚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英含有贬义外,部分都有褒义。英语谚语中,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大在常的行为,如:v r d g h s hsd y (皆有出头日) L v e lv y E ey o a i a .人 ;o e m, o e m dg( o.爱屋及乌 )。此相反,国人十分喜爱猫,猫比喻人,等与中用常有亲呢的成份 .: a a iel e.人自有天相 )而在西方文化中,如 A ct s nn i sf h v吉,

猫被用来比喻心地恶毒的女人,如: as ieter lw .知人知面不 C t hd ica s( h 知心 )汉语认为失去马也无妨,不定会带来好运,塞翁失马,。说如:焉知非福,在英语里认为马不可失,:e e s h a deta h而如 B t rl etesd l hnte t o h r .可丢鞍,可失马) os ( e宁不。

二、英语谚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

,国谚语谚反映汉族的中文化特点,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译谚语时 .英翻 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 (价性 )前提,求对等是不够的。奈等为寻达 ( ia指出:所有的翻译,管它是诗歌还是散文,必须关心接 Nd )“不都受者的反应;因此,翻译的最终目的,它对观众产生的效果而看 .从是评价任何翻译的最基本的因素。”以,把英语谚语翻译成汉语时 .所在 译者须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力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语谚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能使译才文讽喻得当,于说理,宜又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 在翻译方法上,果采用直译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应尽可能采用如直译;果直译不能再现原来谚语的丰富内涵,可采用意译、等翻如就对译等翻译方法,才能较完整地保留原文的神韵,译文形象生动这样使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1 .直译法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

方色彩的方法。用直译的谚语多半是英语和汉语在谚语的比喻和形采象方面基本相同的部分,者是直译后一目了然,至于产生误解的。或不 如:rci a e efc熟能生巧 ) Wal hv a' (墙有耳 ) Patem kspr t( c e; l aeeI隔 s 8; N w— onc vsmaelt f i r (生牛犊不怕虎 )A feo i e br a e k il o g s初 l te t e; r nc y i t w l r g i se t te s ntem a(门失火。及池鱼 ) l bn a i sds tro h hi h ot城 a f i 殃。, 2 .意译法有些英语谚语的表达方式因含有英语语言国家所特 有的历史典故或文化背景,如果直译,译文可能会牵强附会,不易则也为中国读者所理解。因此在通常情况下舍弃原语的表达形式 .用意采译,可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因直译而引起的拖泥带水 .成误解等弊则

造病。例如, c ie’ el直译为“克勒斯的脚后跟”不能让大多 A hl s h e若 l阿并数人理解 .而译出它的隐含意义“一致命弱点”恰当。这样的例子唯更还有: I a ete rpr rh u、译成“天要防阴天”不如译 nfiw a r eaef ef l r h p ot o如晴,成“备无患”“安思危”“雨绸缪”有或居或未。 Mudr i u. re l ot w l如译成“杀终必败露”不如译成“包不住火”谋。纸。 E eym nhsafo i isev.译成“人袖子里都装着个傻 vr a a lnhs lee如 o 人瓜”不如译为“人都有糊涂的时候”,人。 3 .对等翻译谚语是群众长期以来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规律以及生产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美国家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存在英相似的经验和阅历,世界的认识在不少方面也是相似的。使两个对这民族的谚语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些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在内容上不有谋而合,有相同的内涵,用或大体相同的形象。大体相同的比喻具运或和修辞来阐述相同的道理,这种情况下,在运用同义的汉语谚语来翻译英语谚语一方面可使译文更加通顺,另一方面更容易为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如: D a o dc t i n (逢对手 ) im n u d a d棋 mo; T oc np a h a ( w a lyteg me孤掌难鸣 ); T s nt u ldw tr(水摸鱼 ) of hi obe aes浑 i r; Uk a e.iesn有其父必有其子 ) eft r1 o ( h k。谚语历史久远,集了大众的智慧,丰富多彩的内容浓缩在高汇把度洗练的形式之中,人类各民族文化中最古老 .是最有价值的语言表示形式之一。经过长期积累,断丰富 .丰富多彩的内容浓缩在高它不把度洗练的形式之中,以凝练、策、仗、谐、象、意精辟 .有民警对和形寓富族性等特点成为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以通过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 所翻译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各国的文化、土人情 .可以学会以微观 风还的角度来看待事

物,立跨文化交际的思想。在英语教学中大量使用树谚语,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各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大视野,使学扩还生在感受中对其深刻内容牢记不忘。所以说,习谚语对于学好英语 学有很大的帮助。

【考文献】参[] 1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J,中国翻译》 19“[]《,99年, 3 第期.[]陈丽英,英汉习语的语用意义对比及翻译” J. 2“[]龙岩师专学报> 2 0《, 3年, 0 第2 1卷 . [] 3邱凯端,论英汉习语翻译的异同”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 0“[]《,03年,第 1期[]占坤、国凡,谚语》内蒙古:蒙古人民出版社 .9 7年第二版 . 4武马《,内 19 []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北京: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0 1年 . 5包《,中 20 []梦之,译学辞典》上海: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0 4年. 6方《,上 20

作者简介:红燕,语语言文学硕士,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助周英山教

[责任编辑:静]汤

1 4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l6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