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策略的探索

更新时间:2023-04-29 20:1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幼儿园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策略的探索

《农村幼儿园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策略的探索》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禅家岩镇中心幼儿园刘蓉

课题《农村幼儿园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策略的探索》是根据我园的现状提出的。希望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提升家长教育观念,并且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家长一定会转变过来,并支持配合我们共同完成教育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从国际角度看,美国、瑞士、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第二个孩子出生前夕,就设计了帮助父母养育孩子的“空中摇篮”。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认知发展学说”,就是以儿童出生以后的家庭教育为起点而深入研究的。

从中国教育的现状角度看,家庭教育观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改变不了,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从主观上,现实困扰自从家中有了上幼儿园的孩子,爸爸妈妈们相聚的重要话题之一,就是讨论幼儿阶段的教育问题。一些家长听说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汉语拼音、认识汉字、数学计算、英语单词时,就开始心里发慌:我家宝宝要不要去学呢?好像人家都在学啊?现在不学,到了小学会不会吃亏啊?提前学小学的知识,也许孩子以后负担会轻一些吧。要不要为宝宝换一家有识字特色、英语特色的幼儿园呢?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这些疑惑和担忧,反映了当前家长们普遍存在的有失偏颇的幼儿教育观念。教育部下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园应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共赢关系,在教育内容、目标、方法上达成共识或共施,才能使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园从开园以来,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每学期一次亲子活动;每两月一次家庭咨询(讲座);当日不来园的幼儿,教师打电话了解情况,三日不来园要进行家访;通过交流;不定期的宣传;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但就教师而言,普遍反映家长配合不够默契,对幼儿园组织的活动配合

不够积极,老是觉得教师没有交给孩子算数,没有学会写字,不会说英语等。不能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组织家长参与教育、提高家长育儿水平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方法和策略;就家长而言,对于我们的游戏体育活动看成是幼儿园就会让孩子耍不会干别的。对自身在教育孩子的责任与义务认识不足,较被动的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在实施家庭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的方法和经验。因此我园选择《农村幼儿园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策略的探索》这一课题,致力于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和方法,提供家庭教育模式策略,实现家园共育合力的研究。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

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小学生是不一样的孩子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是由其思维发展水平决定的。1~3岁的宝宝还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依靠动作进行思考,而不能在动作之外思考。因此,1~3岁孩子的学习离不开对物体的感知和自己的动作。宝宝的吮吸、爬行、玩耍、游戏,都是他探索未知世界的方式。这些活动对婴幼儿大脑发育、智力发展都有重要意义。3~6岁时期,幼儿的发展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个年龄的儿童会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孩子在学习、思考时离不开具体事物的形象,也不可能深入事物的内在特征。当儿童在理解和掌握概念时,往往与具体实物、具体情景联系在一起。例如,当我们问孩子“门外汉”是什么意思时,一个孩子说:“就是流汗了。”还有的孩子解释道:“就是大力士在门外站着。”另一个则说:“门外站了一个男孩。”正因为6岁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有上述特点,所以幼儿阶段的教育,不宜采用类似抽象的知识讲解、书面作业练习的小学化方法。研究发现,对学前幼儿来说,游戏活动比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效果更好。孩子们的学习不能脱离具体形象的实物、生动具体的活动场景。也正因如此,幼儿园区别于小学教育机构,采用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的方式去组织学习。实际上,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丰富具体的活动有助于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本课题的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针对性。本课题主要针对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让幼儿教育摆脱小学化。

2、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迫切性。就家长而言,幼儿入园后,家长关注幼儿的重点往往集中在孩子在园是否学没学算数,写没写字,上没上拼音。老师不教就是老师不会教。幼儿入园出现问题后,往往家园关系紧张。幼儿家庭教育研究为幼儿健康成长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家园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就教师而言,应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树立大教育观,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不能把教育工作的对象局限在幼儿身上,应该扩展到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成员。教师还要努力提升自己,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培养和发展自身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

3、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改进性。本课题致力于建构“认识(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宗旨,教育目的意义及课程活动,了解幼儿园“教什么?和“怎么教””—寻找(家长如何运用适合的方式来教育幼儿避免拔苗助长)—探究(根据不同的家庭模式,不同的家庭环境,共同探究适合同类家庭教育策略的研究)最终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基。

4、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发展性。本课题的研究既可以为幼儿园家园合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行动基础,又可以成为幼儿园“园本课程与五大领域教学的渗透与融合”这一课题的一个具体的实施平台,为完善园本课程及课程整合起到推动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和科学的育儿观,创设家园共育良好氛围。

通过研究,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家庭教育中资源的创设及合理地使用这些有效的资源上。比如:如何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如何亲密亲子关系,这样才能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提供最优质的资源平台,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通过研究,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创设有利条件,对孩子进行个别化教育。对胆小的孩子,可以扩大孩子的交际面,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对于任性的孩子通过立规矩以及让孩子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来帮助他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家长参与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及其作用发挥的研究。

(2)家长教养态度对幼儿影响的研究。

(3)家长素质、修养与家庭教育行为的研究。

(4)家庭中民主平等亲子关系与亲子间沟通方法的研究。

(5)幼儿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及其研究。

(6)家庭教育中资源的创设及合理使用。

(7)家庭教育策略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找理论与实践创新,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二)问卷调查法。运用访问、问卷等手段,有计划系统地收集家庭教育的客观材料,通过对材料的整理分析,来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问题的由来及解决策略。

(三)行动研究法。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教经验交流会、教育志愿者等形式,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介绍科学教养经验,及时发现家庭教育问题,不断调整教育方案,提出新目标,转变家长观念,形成教育合力。

(四)经验总结法。在家庭教育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策略,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率。

(五)个案分析法。选择典型家庭,进行跟踪研究与指导。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时间为七个月(2013年11月-2014年6月)

(一)准备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做好《开题报告》,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核。

3、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和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经验,确定本课题分期实施工作方案。

(二)调查、设计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

向园内幼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家长座谈会,对幼儿家庭教育状况行评估,分析结果,并设计小、中、大班幼儿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方案。

(三)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3年3月)

实施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生动活泼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对家长进行有效的指导,以全面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四)总结阶段(2014年4—2014年6月)

1、总结研究成果成为经验,并汇编成册。

2、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六、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1、《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2、阶段性研究论文。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在参与课题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全园教师的支持下,我们课题一定能够预期完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tu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