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复习题123

更新时间:2023-03-08 07:02:3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 无分。

1. “只有?人?才独具有美的理想。”说这话的人是() A. 黑格尔 B. 康德 C. 别林斯基 D. 达·\?2X奇 2. 古人云“真境逼而神境生”,意思是说()

A. 虚境的产生依靠实境的完美表达 B. 虚境是艺术表现的重心 C. 实境是意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 D. 意境的创造不应考虑虚境 3. 司空图主张“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在意境创造中一般表现为() A. 情景相生 B. 情中见景 C. 景中藏情 D. 情景并茂 4. 林语堂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 A. 中国文学的主题 B. 中国文学的风格 C. 中国文学的美 D. 中国文学的文体 5. 狭义文化概念的涵义是()

A. 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 B. 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

C. 人类的符号活动及其产品 D. 人所需要、制作和发明的一切 6. 在各种文学观念中,把“作品”提到本体地位的,是() A. 表现说 B. 再现说 C. 实用说 D. 客观说

7. 马克思认为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落后时期,这 种现象表明了()

A.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B.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没有关系 C. 艺术发展不必以物质发展为基础 D. 艺术发展只依循自身的发展规律

8. 杜甫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这两句诗强调了() A. 文学发展中的革新性 B. 只要学习古人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C. 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 D. 文学形式的稳定性 9. 较早对“摹仿”说进行系统论述的人是()

A. 苏格拉底 B. 贺拉斯 C. 达·\?2X奇 D. 亚里士多德

10. 鲁迅说:“有害的文学的铁栅是什么呢?批评家就是”。这句话说明了() A. 作家对接受者的影响 B. 文学作品对接受者的影响 C. 文学批评家对接受者的影响 D. 作者对批评家的影响 11.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是() A. 作家创造艺术形象的结果 B. 接受者再造形象的结果 C. 作品表现作家思想的结果 D. 作品反映生活的结果 12. 一个好的文学批评家能够()

A. 跳过审美体验阶段,而对作品进行评价 B. 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而评价作品 C. 以发达的美学感受来弥补思想能力的不足 D. 越过一般的接受过程来审视作品 13. “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出自()

A. 《周易·\甲5X辞》 B. 《庄子》 C. 《论语》 D. 《论文偶记》

14. 巴赫金认为叙述语体是一种“双声话语”,意思是指()

A. 叙述者与人物的结合 B. 情感与理智的统一 C. 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 D. 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对话交流 15. 在抒情理论中,可以理解为“心理画面”的范畴是() A. 意象 B. 隐喻 C. 典故 D. 意蕴 16. 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是()

A. 理性对情感具有绝对的优先性 B. “发乎情,止乎礼义” C. 情感自然流露和直抒胸臆 D. 表现心灵的感应 17. 在西方诗学中,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 A. 韵 B. 律 C. 音律 D. 格调

18. 使接受者明显参与叙述行为的“叙述视角”是()

A. 第一人称叙述 B. 第二人称叙述 C. 第三人称叙述 D. 视角变换叙述 19. 文本中的叙述语言和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称为() A. 时距 B. 次序 C. 频率 D. 视角 20. “文学中的语言”是指()

A. 书面语言 B. 文学文本的语言 C. 作家内心语言 D. 理想化语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 未选均无分。

1.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要素包括() A. 世界 B. 作家 C. 作品 D. 接受 E. 批评 2. 朱光潜认为诗的节奏通常包括() A. 长短 B. 刚柔 C. 轻重 D. 高低 E. 张弛 3. 伊瑟尔提出的“召唤结构”是指()

A. 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 B. 作品内容的总体安排 C. 文本的潜在结构 D. 文本的图式化框架 E. 文本的题材内涵

4. 文学接受中预备情绪的特征有()

A. 哲理性 B. 象征性 C. 审美性 D. 朦胧性 E. 期望性 5. 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这就意味着()

A. 重情感而轻想象 B. 情感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唯一因素

C. 优秀的抒情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情感容量 D. 表达了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内涵 E. 情感是抒情作品的根基和血肉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1小题4分,2、3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1. 文学批评 2. 艺术直觉 3. 文学风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波德莱尔“交感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3. 叙事理论中“省略”和“概略”有何区别? 4. 电影、电视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5. 何谓“炼字”,其目的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1小题15分,2、3每小题10分,共35分) 1. 什么是典型环境?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2. 试析文学风格的四种主要理论。

3. 联系文学实际谈谈文学思潮产生的条件。

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1小题4分,2、3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1. 文学批评

答案:(P439)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 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2. 艺术直觉

答案:艺术直觉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 式或心理能力。(3分)

3. 文学风格

答案:(P30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它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 审美现象,在创作过程中即已发生,最终凝结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属性,从而成为 人们辨识不同作家的标记。它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文体成熟的标志。文学 风格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以及文学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乃至涉及 传统和外来文学的影响和革新等诸多问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波德莱尔“交感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1)“交感说”本是一种神秘主义玄学,18世纪时由瑞典哲学家斯威斯登提出。他认为 无论是在人与人之间还是在人的各种感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隐秘的、交相呼应的关系 。(2分)

(2)波德莱尔接受了这种观念,认为不同感官之间存在着交互感应,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 存在着交互感应,诗人心灵和隐秘世界之间也存在着交互感应,诗人可以感受到这种神秘的交互 感应。(3分)

2.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答案:(1)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除了社会生活这个源泉之外 ,再不可能有第二个源泉了。古代的外国文学作品,也只能供作家创作时借鉴和利用,但它只是 “流”,不是“源”。(2分)

(2)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中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生活。 (2分)

(3)对于创作而言,作家对生活是否熟悉至关重要。(1分)

3. 叙事理论中“省略”和“概略”有何区别?

答案:(1)省略是对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就跳过去。在跳过的这段故事时间长度 中,文本时间长度为零,因而可以说叙述的步速是无穷大的。(2分)

(2)概略是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概略是叙述的步速加大的叙述。(3分 )

4. 电影、电视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电影、电视是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从视觉来说,是影像与文字的融合,既保 留文字符号的长处,又体现画面的特点。(2分)

(2)影视提供的直观性是空前的真实与虚假的混和。(2分)

(3)电影、电视从它们诞生那天起,就属于大众传播媒体,具有世界性与商业性的倾向。(1分 )

5. 何谓“炼字”,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1)炼字指为了妥帖完美地表达意义而对字词进行的选择锤炼。(3分) (2)其目的不仅在于符合节奏和音律,准确表达意义,而且也在于创新。(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1小题15分,2、3每小题10分,共35分)

1. 什么是典型环境?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答案:(1)典型环境是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其独特的个 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 的具体环境。(3分)

(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表现为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 成,环境是人物赖以生存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失去了

典型人物,环境就成了一盘散沙,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形成的可能。(3分)

(3)其次,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又是互动关系:一方面环境是典型性格的基础,不仅形成人物 性格,而且还逼迫人物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典型人物又 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3分) 【评分参考】满分15分。

(1)以上要点回答正确者最多给9分;

(2)根据举例贴切程度和论述完满程度给1~6分。

2. 试析文学风格的四种主要理论。

答案:(1)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这种理论从作品的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特色来理解风格,认 为风格就是一种言语形式。(2分)

(2)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种理论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 ,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风格联系起来。(3分)

(3)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这种理论从作家的内在个性与表现 对象的结合以及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观点来理解风格,强调有机整体性。(3分)

(4)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这种理论认为风格与读者有关,是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 解风格。(2分)

3. 联系文学实际谈谈文学思潮产生的条件。

答案:(1)文学思潮的发生往往在社会、文化发生大变动的时期。这时思想活跃,观念蜂起。

文学思潮与社会、文化思潮密切相关,因而它往往在此背景下酝酿兴起。如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 法国大革命、中国新文学思潮与新文化运动。(3分)

(2)文学思潮的发生还具有内在的轨迹与原因。如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原因之一在于后者严 格的形式规程对创作造成的束缚;而“五四”新文学发生的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它是近代文学逐渐 变化的结果。(3分)

(3)文学思潮的发生在近代世界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也会由传播移植而来,如浪漫主义在德、 英、法三国就有交流汇合的情况,而中国新文学产生的一部分原因也是文学思潮移植的结果。 (4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tz.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