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大代表小组、先进人大代表事迹材料

更新时间:2023-09-05 15: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优秀省人大代表推荐材料

董秀杰,女,中共党员,省、市两级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东营小组召集人,中石化胜利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原党委书记、现山东胜利方圆集团董事长。多年来,她把代表职责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了“干事创业,为民履职”的闪光足迹,被誉为“油地结合团结发展的楷模”,又因心怀民众、代表民意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贴心代表董大姐”。

作为企业家,董秀杰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节假日;作为人大代表,她没有缺席一次人大组织的会议或开展的活动。今年 省人代会召开前三天,父亲病逝,她帮助家人匆忙料理完后事便赶到济南,眼泪可以流在心里,但代表职责不可丢。

履行代表职责来不得半点虚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专门拿出时间执行代表职务,更应百倍珍惜,有所收获。带着这种想法,在每次人代会前,她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有针对性地做好审议和建言的准备;会中,深入思考,积极发言,认真提交建议议案;会后,及时组织会议,传达学习大会精神,把自己的理解和领会一同贯彻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作为代表小组召集人,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小组基础建设方面不遗余力,更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大家凝聚到一起,小组活动有声有色。参加年中调研和会前视察深入细致,有的放矢地撰写调研和视察报告,为各级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无论是列席省、市人代会,还是参加代表小组召集人培训班和各项其他履职活动,都把自己的职权行使到位,把代表作用发挥充分。几年来,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快黄河口经济建设步伐、加强盐碱地改造与治理、加大对青少年教育培养力度、提高军烈属待遇、加强对改制企业的领导等有分量的议案和建议30余件,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并被采纳落实,产生了良好效果。

她心里装着人民,倾情奉献社会。与周边群众打成一片,携手发展地域经济。与广饶县丁庄镇结为扶贫对子,探索工农共建的新思路,增强了丁庄镇自我发展的能力,使之一跃成为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曾庆红、张高丽等中央、省市领导视察后给予高度评价。她热心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几年内先后为洪涝灾区、海啸灾区、慈善基金会和残疾人基金会等捐款2万余元,同时,在本企业组织建立了特困职工困难救助基金、干部与特困职工结对帮扶等一系列救助帮扶机制,使所在企业的万名职工、家属安居乐业。她为群众办实事不遗余力地,当看到一居民小区深受污染之害,便实地察看,亲自反映,终使问题解决,感动的小区居民专门给她敲锣打鼓扭秧歌。为解决驻地周边恶劣环境,她组织2000人参加党团员义务奉献日,建成了环境优美的绿色长廊。

优秀省人大代表推荐材料

王孟梅,66岁,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1975年1月担任广饶县丁庄镇王道村党支部

书记至今。三十多年来,他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开发滩涂,使有着3000多人口的王道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他忠实履行代表职责,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王孟梅本人先后被评为省和全国劳动模范。

王孟梅上任以来,将全村6000多亩土地划分了五大片,使"沟、渠、路、林、涵、闸"六配套,投资近百万元在分洪河和小清河上建电灌站3座。针对土地种植的实际情况,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将土地由原来的每家每户若干地块种植,变成每家每户一大块种植,从而增加了经济收入。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建立了东营雪绒花乳业公司和亚东星海水产品开发公司两大龙头企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而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他带领群众采取走出去战略,在渤海沿海滩涂建设了盐场3000亩;在莱州湾畔建成了养虾场,东海远东区投资1000多万元开发滩涂建成虾池2.5万亩,开发苇草面积1万亩。现养殖已成规模,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王道村家家有致富产业,户户有致富项目,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

如今王道村实行了新村规划,村内所有大街全部铺设了柏油路,小巷全部用砖铺设,打了深水井,建起了水塔,高标准配套了地下水管设施,村民们吃上了方便、干净的自来水。村里投资25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教学楼和幼儿园及村敬老院和老年公寓楼,投资1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老年活动中心,配齐了健身器材,建起了农民科技书屋;建成了高标准的村级卫生所,使全村老有所养,村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作为一名29年人大代表资历的老代表,他始终牢记人大代表的职责,顾全大局,忘我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用一腔热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忠实履行着人大代表的职责。前几年,流经广饶县的淄河,由于上游外市县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入,污染严重,沿岸群众深受其害。为这事,王孟梅多次到县人大、环保局了解情况,并在县人大的帮助下,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污染情况进行视察,掌握了大量可靠的数据和翔实的资料。1998年,省人代会上,他提出了《加快淄河污染治理,让沿岸群众喝上放心水》的议案,引起了与会省领导的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研究解决。省环保局决定,帮助筹集96万元打井资金,给受严重污染的村分别打了深水井。1996年,小清河疏挖治理工程,挖掉了通往丁庄镇张寨、聂寨的公路,给群众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许多群众找王孟梅反映。经过他实地调查,积极向县领导反映,确定了"县里出资、交通局牵头、群众投劳"的修路方案,不长时间,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呈现在乡亲们面前。多年来,王孟梅积极为群众说话办事,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群众办了多少事,提了多少建议,连他自己也数不清。如今,王道村已规划了楼房居住区,工业园区,正向着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小康文明村前进。

基层优秀干部事迹材料

××*,男,1964年5月生,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安徽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2004年,他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务。在小岗村工作期间,他紧紧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以改革推进发展,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着力加强村级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在改变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加快小岗发展上作了大量工作,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拥护。

2004年2月,××*刚到小岗村时,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家底还很薄,发展仍然滞后,他的前几任一直在探索发展的路子,那时小岗村的发展思路还不甚明晰,村民对他的到来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有的人甚至投来怀疑的目光:“一个省城的年轻人,镀金来的吧?”然而这些没有影响他为小岗村谋发展的热情,反倒让他更冷静,他说:“一些群众表现出的冷漠,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们想要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他坚信,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第一村”,这个品牌全国独有,只要发展的路子对了,只要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完全可以实现快速发展。于是,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全村100多户跑了两遍,和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情况。与村“两委”成员和“大包干”带头人深入交心,谋划小岗村发展路子。

通过深入调研、广泛走访,××*认为,小岗村最需要的是发展,但小岗村的发展必须是让群众长远受益的发展,不能盲目的发展,特别是对引进的企业一定要围绕“农”字做文章,让群众能从中受益。为此,他决定从三个方面着手推动小岗村的发展:一是转变党员、群众的思想观念,增强科学发展意识;二是尽快制定发展规划,找准发展路子;三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转变少数村民“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的思想,××*及时组织村干部、“大包干”带头人等到华西、大寨等名村参观学习,回村后开展“小岗怎样快发展”讨论,寻找差距,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常说,以前的小岗人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捧着“第一村”的金招牌还富不起来,是××*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找准了发展路子。

小岗村群众的发展热情被激活了,××*立即和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认真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确立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思路,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任务和目标。2004年,村里依托已有的80亩葡萄示范园,成立“优质葡萄种植协会”,聘请农技专家传授栽培技术,通过党员的示

范带动,壮大了葡萄特色产业,还办起了葡萄文化旅游节,现在,小岗村有90%的农户种植葡萄,面积达600多亩,人均增收2000元。2005年,村里引进粮油食品发展有限公司,采取“订单”方式,与村民签订小麦种植、收购协议,并积极吸收村民到企业务工,村集体每年也可增收10万元。几年来,凤阳县小岗钢构有限公司、滁州市杨帆医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合肥禾味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小岗,促进了小岗村快速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w3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