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更新时间:2024-03-28 05: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徐州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作文 一、(2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1)jí贯 (2)招lái(3)kuì赠(4)àn然失色

(5)凛( )冽(6)鞭挞( )(7)胆怯( )(8)牟( )取 ....2.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改正过来。(2分)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长72厘米,重985克。①红银对比的色彩蕴含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②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百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文化。

(1)第①处改正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处改正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阳光、风雨、长夜、鲜花、道路”中至少选用三个词语,写一段以特定情境表现人生感悟的话。(2分)

4.名著阅读。(4分)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 小说,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小说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位 的人。 5.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的名称。(10分) ①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但愿人长久, 。( 《水调歌头》) ⑤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

⑦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 》) ⑧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得分 评卷人

二、(20分)

(一)(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佁然不动( ) ⑵不可名状( ) ...

⑶悄怆幽邃 ( ) ⑷往来翕忽( ) ....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B. 乃记之而去 去国怀乡 ..C. 水尤清洌 林壑尤美 ..D.以其境过清 水尤清冽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9.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感受。(2分)

(二)(5分)

2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 ②非然也(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12.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1分)

答:

(三)(3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 心情,同时又袒露出作者 襟怀。(2分) 14.五、六句作者虽以“沉舟”、“病树”自比,但不消沉,告诉了我们一种怎样的生活哲理?(1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三、(25分)

(一)(12分)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

3

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5.请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2分)

答: 16.“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什么?(2分)

答: 17.“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的使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5分)

答: 18.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

(二)(13分)

中国馆的三大东方智慧

李佳佳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于2010年2月8日正式竣工。经历了782个日夜的等待,这座凝聚了中国元素与东方智慧的建筑,似一抹飞红跃上黄浦江畔,接受世人的打量。

4

从2007年12月18日开工到2010年2月8日竣工,从打下第一根桩到主体结构封顶,从披上第一抹“红”到空间交付布展,中国馆“东方之冠”无论在施工、选材还是营造上,无不闪耀着“东方智慧”。

百里挑一“红外衣”

“中国馆不用\中国红\,是交待不过去的。”得益于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及其团队的“慧眼”,在经过了5次科技咨询会后,中国馆项目部和设计团队从“故宫红”中得到启发,通过对市场中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的分析,终于给“中国红”下了准确的定义:正色之红,一组多色,一脉相承,和而不同,艳丽而不失沉着。

考虑到中国馆“斗冠”造型和整体视觉效果,宋建明建议,横梁上的“中国红”应从上到下,依次由深至浅,颜色既统一又有微妙的变化。如今再看这件“外衣”,尽管建筑外立面使用了四种颜色,但由于经过了合理布局,加上光线、环境等因素,人们一眼望去,依然是浑然一体的“中国红”。

绝艺“三斩斧”大台阶

作为中国馆的标志性景观,76级踏步、宽度达到72米的大台阶的质量与工艺堪比人民大会堂,因全部采用花岗石“华夏灰”制作而成,整体呈现出黑白相间的视觉效果。

承建商重拾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三斩斧”,经由130位年逾半百的工匠纯手工的“剁斧”工艺,楞是凿出均匀、细致的纹理。据悉,运用此工艺,平均每一厘米宽度,就要斩上七刀之多;在一块一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居然达到上万刀,以此计算,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超过五千四百多万刀。山东采集的原料、温岭的石匠外加上海青浦的制造,一块石材从石头变成台阶成品期间需要上百道工序,仅原始石料就相当于两个澳门馆的大小。

“新九洲清晏”造奇观

5

“新九洲清晏”是中国馆地区馆的屋顶花园,取意于圆明园四十景之终景“九洲清晏”,寓“河清海晏,天上升平,江山永固”。该景观以屋顶平台开阔的中心广场寓意内湖水面,以九处园林景观寓意九个岛屿,面积约2.7万平方米,在世博会中主要用于人流集散,在会后则用于公共休闲活动。

中国国家馆位居“新九洲”之首,取有“和谐”、“本”、“宗”之意的“雍”命名;然后依地势与气候把中国的典型景观抽象成“田”、“泽”、“渔”、“脊”、“林”、“甸”、“壑”、“漠”八类,并为其加上“土”字旁造出新的汉字,依次给其余八个洲命名。八个洲分别种植相应类型的植物对各种地貌景观进行具体演绎,如“泽”中种植水衫等湿地植物,“漠”中种植胡杨、柽柳等沙漠植物。曲径蜿蜒于九洲之间,衔接了各种地貌景观,行走其中,华夏山河的瑰丽画卷依次展现在游人眼前。

(选自《中新网》)

注:本文作者为中新社记者

19.中国馆的三大东方智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20.“据悉,运用此工艺,平均每一厘米宽度,就要斩上七刀之多;在一块一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居然达到上万刀,以此计算,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超过五千四百多万刀”一句中列举了许多具体的数字,起了什么作用?(3分)

答: 21.请分析“面积约2.7万平方米,在世博会中主要用于人流集散,在会后则用于公共休闲活动”中的“约”和“主要”两个词语使用的好处。(3分)

答: 22.下列说法符合本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 】

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从里到外都是用了能够代表中国特色的“中国红”这种颜色。 B. 横梁上的“中国红”从上到下,依次由浅至深,颜色既统一又有微妙的变化。虽然使用了四种颜色,但由于经过了合理布局,加上光线、环境等因素,依然是浑然一体。

C. 山东采集的原料、温岭的石匠外加上海青浦的制造,一块石材从石头变成台阶成品期间需要上百道工序,仅原始石料就相当于两个澳门馆的大小。说明大台阶的制作工艺考究,工序复杂,工程量大。

6

D. 中国馆地区馆的屋顶花园以屋顶平台开阔的中心广场寓意内湖水面,以九处园林景观寓意九个岛屿,名字分别为“雍”、 “田”、“泽”、“渔”、“脊”、“林”、“甸”、“壑”、“漠”。

E. 本文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所凝聚的中国元素与东方智慧,分别从施工、选材和营造等三个角度进行了具体说明。 得分 评卷人

四、作文(53分,含书写分3分)

题目: 就在你身边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使题目完整。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注:请排成8页,留足800个作文格!

7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八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2分)

1.(4分)籍 徕 馈 黯 lǐn tà qia móu

2.(2分)⑴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 ⑵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百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3.(2分)示例:生活中难免有风雨,有长夜,但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会迎来阳光灿烂、鲜花盛开的日子。

4.(4分)科幻(1分)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1分) 品质高尚、献身科学、英勇顽强、不畏艰险、反抗压迫(2分) 5.(10分,每处1分,错一字此处不得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④苏轼 千里共婵娟⑤佳木秀而繁阴 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⑦悠然见南山 《饮酒》 ⑧落红不是无情物

二、(20分) (一)(12分)

6.(4分)⑴呆呆的样子 ⑵说出 ⑶忧伤的样子 ⑷轻快敏捷的样子 7.(2分)D

8.(4分,每句2分)

⑴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⑵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9. (2分)幽静;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二)(5分)

10.(2分)①教 ②这样 11.(2分)只听弈秋的教导

12.(1分)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三)(3分)

13.(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长期遭贬谪的悲凉、愤懑的心情 同时又袒露出作者豁达豪放的襟怀。

14.(1分,意思对即可)写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8

三、(25分)

(一)(12分)

15.(2分)这两段文字描绘了一个山野对歌的场面。(山野对歌)

16.(2分)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17.(5分)“多”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与“也唱其他故事”照应。因此,此处一个“多”字用得准确精当。(1分)

“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4分) 18.(3分)肖像描写(1分) 通过描写少数民族妇女特有的衣着服饰,突出了她们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的性格特点。(2分) (二)(13分)

19.(3分,3点,每一点1分)百里挑一“红外衣”, 绝艺“三斩斧”大台阶,“新九洲清晏”造奇观。

21.(3分)使用确凿的数字具体说明了中国馆的大台阶做工细密,复杂和工程量大的特点。 21.(3分)“约”的意思是大概,不是确数;“主要”并非全部。这两个词语的使用准确的说明了中国馆的地区馆的屋顶花园的面积和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2.(4分)CE

四、作文(53分,含书写分3分)

从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综合评价,对照下列标准评分。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平均分拟控制在40分左右(不包括书写分)。 一类卷:45—50分(90—100)(以47分为基准分)

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生动。(内容有新意,构思有创意,语言美感强的,可以得满分。)

二类卷:38—44分(75—89)(以41分为基准分) 内容比较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 三类卷:30—37分(60一74)(以33分为基准分)

内容具体,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卷:30分以下(59分以下)

或内容空泛杂乱;或结构残缺不全;或思路十分混乱;或语言极不通顺;或确属抄袭之作。

卷面分(3分),卷面整洁,书写美观得满分;卷面工整,书写认真得2分;卷面较乱,书写潦草得1分;卷面杂乱不得分。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ys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