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理重点(仅供参考)

更新时间:2023-09-14 01:52: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军事地形学

1、地形在军事上的作用?

2、什么是地图?

二、中国武装力量

3、中国武装力量由那三部分组成?

4、中国有哪七大军区?

5、陆海空三军的定义

6、第二炮兵是由地对地战略导弹部队和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以地地战略导弹为主要装备、担负核反击战略作战任务的军种。

7、五四运动时间:1919年5月4日。

8、中共创始人“南陈北李”分别是谁: 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

9、中国一大召开时间1921年7月23日 10、“国民党一大”确定的三大方针: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1、中共早期有哪三大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中国国防史

12、“兵法治国”是指哪个国家? 中国

13、中国古代最早的兵书和其作者是谁? 《孙子兵法》——孙武 14、“武经七书”是指哪七本书?

15、古代军事思想什么时候基本成形? 春秋战国时期

16、城池建设始于什么时候? 商代

17、国防有哪四种类型?

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其中中国属于自卫型国防。

18、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经历那几个发展阶段? 初步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 趋向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丰富发展时期(秦至五代时期); 体系完善时期(宋至清前期)

19、中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是哪个? 秦朝

20、第一个统一匈奴的人是谁? 冒顿单于

21、科举制产生于哪个朝代: 隋朝

22、安史之乱相关信息: 时间:唐朝755-763 影响:一)政治方面:

1.藩镇割据 —— 安史余党,讨贼有功之将领等,唐室各授以镇帅,各拥兵割地。唐室不能制,形成日后藩镇割据之祸。

2.边患严重 —— 安史叛时,朝廷抽调西北兵平乱,於是边州无备。吐蕃乘虚而略取河西,陇右之地,威胁西京;又联合南诏,诠窥西南。东北之契丹又乘虚进入塞内,至令唐室有后顾之忧,终至一蹶不振。 3.宦官擅政 —— 宦官乘安史之乱,得以掌握禁军,左右朝政,又与大臣互相勾结,排斥异己,终酿成宦官之祸及朋党之争。

二)经济方面:

1.物资短缺 —— 安史之乱,地方残破,物资短缺,造成物价飞涨现象,例如米价比开元时高涨三百多倍,斗米万钱。且回纥恃助唐平乱有功,缴索岁帛二万匹,由是中央经济日渐枯竭。

2.增加税收 —— 安史之乱,人民流散,户籍散佚不少,使「租庸调制」遭受严重破坏,国库岁入大减,因而另立名目,徵收其他税项,以资弥补,致影响民生。 三)社会方面

1.北方人口锐减 —— 安史之乱,祸延今之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各省叛军所过,人民不死於兵祸,则流亡他地,数百里内无人烟,出现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的现象。

2.政治、经济、

文化重心南移 —— 黄河流域,经九年战争,社会战火摧残,破坏不已,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加速向南迁移。

总括而言,自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由盛转衰,可说是中国 历史上盛衰的分界线。 及至宋元明清等代,亦未能使国势超越閞元之盛世,故安史对中国的破坏力很强,对中国的影响甚大。

23、元朝两次对日战争时间 1274年,1281年

24、中国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相关信息: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英国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影响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主要内容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至19世纪80年代 ,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

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

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 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

这样的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25、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情况:

时间: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但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中国洋务运动走向破产。在这以前的中法战争中,李鸿章创办的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中已全军覆没,在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创办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了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没有成功。从而标志着其破产。

二、从政治上来看,《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放新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上游地域;巨额的赔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进程,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确立。 三、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扩大了列强在中国的资本输出,对中国的自然经济起到进一步瓦解的作用。再加上清政府为了偿还战争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都对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随着自己力量的壮大,在19世纪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而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四从国际上来看,中国战败国际地位大大下降,从而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汗潮。使中国面临空前的亡国灭种的危机,

五、从军事上来看,清政府为挽救危机,首先进行了军事改革。1895年,清政府鉴于湘军和淮军在战争中一败涂地,先后派胡和袁世凯到天津小站采用西洋方式编练新军,即后来的北洋新军,这支军队成为晚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也是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统治的军事基础。 六、甲午战争彻底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促使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救亡图

存的斗争。表现有三:一是促使了维新运动的兴起。《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正在北京会试的康有为联合各省的举人1300多名联合进行了有名的公车上书,把改良主义思潮推到具有实际意义的政治运动阶段。在以光绪皇帝为首的一部分封建贵族的支持下,掀起了变法运动。二是各地民众进行反抗斗争,表现为对侵略的愤慨和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自卫本能。如甲午战争中及战后山东就遭受列强侵略特别严重,首先在山东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台湾人民从台湾被割以后就进行了连绵不断的反割台斗争,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从制度上进行变革,仿照美国样式建立起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来摆脱民族危机,振兴中华。四、从1901年起,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也推行“新政”来维护统治

26、“辽宁舰”相关信息:

前身: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2号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 起飞方式:滑越起飞 服役时间:9月25日 舷号:16

28、导弹分类方法(以射程为标准划分):

按射程分为洲际、远程、中程和近程弹道导弹

29、新军事变革是谁提出的? 前苏联的奥加尔科夫

30、世界军事历史上有哪几次新军事变革?

世界新军事变革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孕育奠基、全面发展、质变发展阶段) 31、“新军事变革”的概念和“四个革新,一个转变”含义

概念:所谓新军事变革,也叫军事信息化变革,它的实质是工业时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现行的机械化军事体系,向未来信息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即机械化基础上的信息化。 变革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革新”、一个“转变”。

四个“革新”也就是:革新军事技术,推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革新体制编制,重新编组军队的结构;革新作战方法,以发挥信息化装备的优势;革新军事思想,以新的理念谋划作战与军队建设。

一个“转变”,就是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革新,推动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方向演变。

主要内容:四个革新、一个转变 四个“革新”: 一个“转变” 32、“新军事变革”的原因和特征:

原因:

一,对核武器毁灭性后果和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美国的积极促进 三,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四,来自空间的军事威胁。 特征:

一,高技术群的推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2d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