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起点语文模拟题

更新时间:2024-01-15 17: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0609高中起点专科、本科模拟试卷(一)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棱(lang)角 丧(sàng)失 模(m?)样 轻歌曼(màn)舞 B. 迎候(h?u) 坎坷(kě) 昏聩(kuì) 无与伦(lún)比 C. 敛(liǎn)容 不妨(fáng) 跋扈(hù) 沾(zhān)亲带故 D. 撰(juàn)述 占(zhān)卜 澹(dàn)泊 安土重(zh?ng)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B. C. D.

眩目 信札 延口残喘 天网灰灰,疏而不漏 诀别 苍桑 迷天大罪 万变不离其中 亵渎 深邃 玉砌雕栏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谛听 极致 因才施教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今年1月18日,8名中国公民在离开伊拉克前往约旦途中遭 ,经过有关方面多方营救,8名福建工人 在1月23日被接回中国驻伊使馆,并于1月26日平安返回祖国与家人团聚。

②在一年一度的人大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反复强调创建“和谐社会”,令儒学者们极为兴奋。有专家认为, 儒学也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③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弊多利少, 引发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 ,进一步搞好宏观调控,需要加快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解决“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A、挟持/终于 复兴 因此/由此 B、挟持/最终 振兴 由此/因此 C、挟持/终于 复兴 由此/因此 D、挟持/最终 振兴 因此/由此 4、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专家指出,虽然投资过热的症状得到缓解,但致病的温床还在,如不深化市场取向改革,投资过热可能会卷土重来。

上周末纽卡斯尔同阿斯顿维拉的比赛中,鲍耶因代尔没有传球给他而迁怒于后者,结果两名身穿黑白间条衫的纽卡斯尔球员在众目睽睽之下怒目相向,接着互相拳脚相加。

高三(4)班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远离家乡和父母,班主任陈老师无所不至的关怀使每一位同学都感到家的温馨、父母般的爱。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赣州市降雨量比2004年明显偏多,防汛形势不容乐观,为此该市未雨绸缪,从实际出发科学调度,切实做好防汛工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B. C. D.

江西省修水县三都镇农民黄群林,40多年来创作了100多首山歌。他创作的歌,大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修水的“山歌王”。

我希望读者能原谅我作这些琐屑的陈述,我之所以说明这些的原因,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今年4月6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说,“必须”经有191个成员国的联合国大会投票一致通过才可以扩大安理会。这一标准意味着,只要有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反对,任何国家都无权加入安理会。 为庆祝国际“五一”劳动节,同学们将在晚会上表演文艺节目、舞蹈、小品、相声等,节目丰富多彩,将为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愤。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武汉市从今年春季开始在部分学校试行新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标准,以好公民、好学生、好子女的“新三好”考核标准取代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旧三好”考核标准。

B. 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C. 鲜橄榄100克,捣烂,加适量水煎,使药液呈青色为度。用消毒棉花吸药液敷患处(摘自3月14日《老年日报》)。

D. “打破铁饭碗”,似乎没人说不对,但太冷漠了。谁不怕失业?谁不指望有个稳稳当当的铁饭碗?那可是千百万人心底深处的追求、梦想啊! 7.填入句中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滴水的竹林,都在江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 ,就连我自己也在那闪闪绿色之中了。

A.天空中的艳阳洒下金辉一片 B.大地像一块鲜艳的地毯 C.碧绿的江水轻轻拍打着船舷 D.天空和地面整个绿成一片 8.对以下篇目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兵车行》②《念奴娇·赤壁怀古》③《眼睛与仿生学》④《再别康桥》⑤《项链》⑥《林黛玉进贾府》⑦《神奇的极光》⑧《沁园春·长沙》

A.①④/②⑧/③⑤/⑥⑦ B.①⑤/②④/③⑦/⑥⑧ C.①④/②⑧/③⑦/⑤⑥ D.①③/②⑧/④⑦/⑤⑥ 9.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A.第一联既点明送别地点,又营造送别气氛,\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B.第二联一\来\一\去\,帆来鸟去,是为动景,但雨湿帆重,鸟似不振翅,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李白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自己恋恋不舍的感情;本诗写行人帆迟迟不去,其间离情别绪更加深沉。

D.从结构上说,诗以\微雨\起,以\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根(牛汉)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

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秋天,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A.根是大树的基奠,没有根就没有生命。

B.\地心有一个太阳\是说根有一个信念,有一个追求。

C.\坦然\、\幸福\这些字眼展现了根的乐观、自信。 D.这首诗寓意深造、意境深远,颂扬了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 11、选出注音全对的一组

A、竦(sǒng)身 歆(xīn)羡 遏(?)止 蛊(gǔ)惑 B、走舸(gě) 侘傺(chì) 叱咤(zhà) 涅槃(pán) C、遒(qíu)劲 韶(sháo)光 忖(cùn)度 寥廓(ku?) D、殷(yīn)富 桎梏(gào) 两靥(ya) 纨绔(kǜ) 1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浅尝辄止 敛声摒气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顾盼神飞 破釜沉舟 必厥上将军

C、沽名钓誉 强驽之末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D、煊赫一时 踏罡步斗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的 的心,柔石的 的心。

(2)从罗丹的作品中可以 到各种的手势,众玛伊约尔的作品中则可以领略到女人的肌肤。 (3)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 A 拳拳 眷眷 体味 蜕化 B 眷眷 拳拳 体味 退化 C 拳拳 眷眷 体会 退化 D 眷眷 拳拳 体会 蜕化 14、下列各句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因为脱离群众,我们有些官员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文不名的破布。 B.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克服举棋不定的保守思想。 C.这个人做事不肯踏踏实实,老希望一些如明日黄花的事发生。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作茧自缚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 15、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无语病的一项是

A.1947年,美国空军飞行员查理斯首次突破声音的障碍,超过67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飞行。

B.极光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还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长电缆通信,以及长的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许多实用工程项目。

C.虽然许多事实现在还是不清楚,而且在未来长期内也还弄不清楚,但是我们经过了冷静的判断和精细的研究。

D.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

16、找出句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句

A.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B.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不然,籍何以至此? 17、先秦时期提出“德治”思想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18、我国第一部 散文集是

A、《论语》 B、《尚书》 C、《左传》 D、《国语》

19、《诗经》收录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诗篇数是 A、180 B、160 C、110 D、105 20、唐代善写“讽喻”诗的诗人是

A、陈子昂 B、 韩愈 C、白居易 D、杜甫 二、文言文阅读(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曰:“有是哉?”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贯珠。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此

A.2413 B.3241 C.4312 D.4213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树阴 松弛 坐收鱼利 手屈一指 B.脉搏 融恰 绵里藏针 转瞬既逝 C.慰藉 坐落 金碧辉煌 怙恶不悛 D.必竟 漫骂 变本加厉 因材施教 1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A.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不断地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 B.注射剂十分灵验,药水立刻止住了病人的疼痛,恢复了神志。 C.当然不是说不要引人家的话,而是说不要处处盲目地都引。

D.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坚忍、纯洁和品质高贵。

14. 下列各项中,原句都有语病,修改后仍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原句:在繁忙的环市路口,年过半百的一位老人正手持小旗指挥着过往行人

修改:将“一位”移到“年过半百”之前。

B.原句:对于议论文的语言,要有高度的概括性,是议论文语言的显著特点。

修改:在“是”前加“这”,在“显著”之前加“一个”。

C.原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不能不重视、加强和改变精神文明的建设。

修改:删去“和改变”,将顿号换成“和”字。

D.原句: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其中,《红楼梦》堪称我国古典小说

中的巨著。

修改:将“《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与“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的位置互换。

15.下列作者、作品、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契柯夫—《呼啸山庄》—别里科夫 B.孙犁—《荷花淀》—水生 C.莫泊桑—《项链》—玛蒂尔德 D.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 1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句出自

A.《孟子》 B.《韩非子》 C.《论语》 D.《庄子》 17、陆游的《过故人庄》是一首

A、山水诗 B、田园诗 C、边塞诗 D、怀古诗 18、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李商隐 19、《长亭送别》一折戏出自

A、《汉宫秋》 B、《西厢记》 C、《倩女离魂》 D、《牡丹亭》 20、被称为“班头领袖”的元曲最伟大的作家是

A、马致远 B、关汉卿 C、王实甫 D、白朴 二、文言文阅读(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县。嘉定大县,赋多俗侈。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或父讼子,泣而谕之,子掖父而善事焉;弟讼兄,察导讼者杖之,兄弟皆感悔。恶少以其徒为暴,校於衢,视其悔而释之。豪家仆夺负薪者妻,发吏捕治之,豪折节为善人。讼不以吏胥逮民,有宗族争者以族长,有乡里争者以里老。 2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父讼子,泣而谕之 谕:劝说 B.疏荐陇其洁己爱民 C.为县崇实政 D.如去嘉定时

洁:使??廉洁 崇:崇拜 去:离开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以)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民爱之比于父母 ③去官日,民遮道号泣 ⑤疏荐陇其洁己爱民 ⑥陇其复被荐,得旨行取

C.③④⑤

D.④⑤⑥

22.下列各组句子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豪折节(为)善人 B.①陇其请(于)上官 D.①宜(以)孝教

C.①务去斗狠轻生(之)习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老百姓对陆陇其敬仰与爱戴的一组是

①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 ④民陆氏世守焉,自号陇其子孙 A.①②③

B.②③④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到官司,陆陇其不用差役去逮人,属于宗族内部争讼的,便以族长去治办,属于乡里争讼的,

便靠里老去治办。

B.陆陇其离任时,只有图书几卷以及妻子的织机一部,这与俗语所谓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陆陇其为官清廉,他任职地区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他几次离任,百姓都是含泪相送。因品行优

秀也多次被推荐给朝廷。

D.嘉定县的老百姓歌颂陆陇其,直至清末也没有停止。甚至有人冒充陆陇其的子孙,企图骗取老百

姓的信任。

三、现代文阅读(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随着西风渐进和社会发展,社会形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大一统的几世同堂的家庭结构正越来越受到猛烈冲击,日益分化瓦解。当今的中国,特别是在城市中,以夫妻和一个小孩为基本形式的小户型正日益增多,并且逐渐成为整个社会中家庭结构的主流。

在全世界范围内,几代人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状况也正在不断的改变,三四口之家、单亲家庭、独身者越来越多。

对于这种家庭数量增多的现象,一向是看法不一。有人将之当作是个性得以张扬的社会文明和进步;也有人对此感到担忧,认为这是亲情日益淡薄、极端个人主义日益严重的表现。

最近,家庭数量增多现象的反对者阵营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表明,家庭数量的增加,是环境保护的大敌。

据世界有关组织统计,1985年至2000年间,每年住宅数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住宅增长率为每年百分之3.1,而人口增长率为每年百分之1.8。与每一户住宅的平均居住人数从1985年的4.7个下降为2000年的4个这样一种情况相反,住宅数2000年却比1985年多了1亿5千5百万,预计到2015年还可再增加2亿3千2百万。统计还表明,甚至在那些出生率呈负增长的国家,例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在2000年,也是一方面人口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住宅需求量却一年比一年大幅度增长。

25.家庭变小变多的主要原因是

A.西风渐进,社会发展,社会形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 B.几代人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状况正在不断地改变。 C.单亲家庭、独身者越来越多。

D.亲情日益淡薄,极端个人主义者日益严重。

26.对“家庭数量的增加是环境保护的大敌”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住宅数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 B.亲情日益淡薄,极端个人主义日益严重。

C.小家庭数量的增加导致住宅需求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导致自然资源以及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 D.家庭数量增加,大大地增加了电力的消耗,电厂在增加发电量的同时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27.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分之1.8。

B.每个住宅的居住人数从1985年的4.7个下降为2000年的4个,与住宅数的增加这一情况正好相

反。

C.在那些出生率是负增长的国家,例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一方面人口大幅度减少,另一

方面住宅数却一年比一年大幅度增长。

D.据世界有关组织的统计,住宅数2000年比1985年多了1亿5千5百万,预计到2015年还可再增

加2亿3千2百万。

28.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1985年至2000年间,每年住宅数量的增长超过了人口数量的增长,增长数分别为百分之3.1和百

A.通过控制人口的出生率达到减少环境压力的目的,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B.要真正解决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只要把控制人口增长和控制家庭数量增长结合起来就行。 C.家庭变小变多也是环境压力增加的原因之一,要减少环境压力须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保护社会

生态环境,如控制人口增长和控制家庭数量增长等多方面进行努力。

D.人们通过控制人口出生率来达到减少环境压力的目的被更加快速的家庭数量的增长完全抵消了。 模拟三答案1.D 2.D 3.B 4.C 5. 6.B 7.C 8.C 9.D 10.D

11.D 12.C 13.C 14.B 15.A 16.C 17.B 18.B 19.B 20.D 21.C(“崇”应解为“崇尚”) 22.D(都是介词,“用”。A项①解作“成为”,②解作“治理”;B项①解作“向”,②解作 “比”;C项①解作“的”,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3.B(①体现陆陇其的优秀品格;⑤别人推荐陆陇其;⑥陆陇其受到朝廷的器重)

24.D(“有人冒充陆陇其的子孙,企图骗取老百姓的信任”缺乏依据,“自号陇其子孙”说明老百姓对他的

敬仰)

25.A(B、C、D均不全面,均只是家庭变小变多的一方面原因。) 26.B(与环境保护无关);

27.D(A,不是增长数,而是增长速度;B,少了“平均”二字;C,少了“2000年”的限制) 28.C(A“一定会”“令人满意”太绝对;B只是问题一方面;D“完全”说法绝对化)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0609高中起点专科、本科模拟试卷(四)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豁(hu?)免 玷(diàn)辱 折(zh?)耗 湖泊(p?) B.炮烙(lào) 气氛(fēn) 针砭(biān) 佝(gōu)偻 C.渲(xuān)染 附和(h?) 干(gàn)炼 韬(tāo)晦 D.酵(jiào)母 感喟(kuì) 剖(pōu)析 粗犷(guǎng)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折衷是非 哀声叹气 党同伐异 中流砥柱 B.触类旁通 无耻滥言 和盘托出 万头窜动 C.莞尔一笑 名副其实 流言蜚语 负隅顽抗 D.相濡以沫 丧心病狂 再接再励 置若罔闻

3.下列句子中的词,可以用括号中的词替代而不影响原意表达的一句是 A.这座拱桥,建有53个桥孔,这在国内造桥史上还是首例(首创)。

B.乘车被人踩了一脚,本来是小事,如果斤斤计较,引起争执(争端),那就不好了。 C.各位校友请到阅览室题书作画,我们将保存(惠存)各位的作品,作为永久纪念。

D.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国边境贸易空前活跃(踊跃),昔日红河一带的中越战场,成了重要的通商口岸。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农业稳定,关系到各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能否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和稳定物价。 B.我们坚决反对某些国家对那些为达到滞留他国的目的而所谓避难者给予难民地位。

C.发射试验通信卫星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成了研制、发射、跟踪、测控、试验地球同步定点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

D.青年一代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21世纪的前途和命运。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史记》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巨著。

B.《过秦论》出自唐代著名诗人贾谊之手。

C.《药》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即是华家的悲剧,暗线即是夏家的悲剧。 D.荀子,名况,古代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6.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A.诗人首先从哪里发现秋的痕迹?从岸边露出的水浸的印痕,春去秋来,水落石出,印痕明显。参差二字表明印痕高低不一。

B.岸边疏林,枝干斜倚,叶少枝劲,而水落后,虬根显得更加盘曲,一个霜字,既表明老树久经风霜,又点明季节正有霜露。

C.第三句是写扁舟似乎在缓缓驶向前方,使全诗静中有动,清新幽远,给人以丰富想象的余地。 D.末句是舟子的回答,落实了小船归去的目的地是叫黄叶村的地方。村名叫黄叶,而黄叶又是秋景特色,进一步点明画的主题。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浪(艾青) 你也爱那白浪么 它会啮啃岩石 更会残忍地折断船橹 撕碎布帆 没有一刻静止 它自满地讲述着 从古以来的 航行者悲惨的故事 或许是无理性的

但它是美丽的 而我却爱那白浪

--当它的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时我曾起了被爱者的感激 A.诗中写出了对浪的力量和对浪的赞美。

B.或许??美丽的这一诗段十分含蓄,让读者去遐想浪的伟大力量。 C.被爱者所感激的是浪的凶残,使我从反面认识了浪的危害。

D.诗人以充满感情的语言和富有理智的语言交错写,使语言有了变化,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8、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词语可以相互替换的一句是

A.这粒扣子在草丛中被(偶然、偶尔)发现,为侦破工作提供了线索。 B.由于精神(过分、过度)紧张,他在比赛中失利了,没能实现捧杯的梦想。 C.类似的事情(不止、不只)一次地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D.班长与团支书一起(合计、核计)着春游的事儿,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 9、下列词语括号内的字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一见如(故) 人情世(故) 沾亲带(故) 持之有(故) B.闲情逸(致) 毫无二(致) 淋漓尽(致) 错落有(致) C.势均力(敌) 工力悉(敌) 腹背受(敌) 所向无(敌) D.轻而易(举) 不胜枚(举) 多此一(举) 同时并(举)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 )的星球。它有着一道道的“防线”。尽管这些“防线”是天然的,但都像人为安排的那样( )。靠着这些铜墙铁壁般的天然( ),地球才能抵挡多样的天外袭击、( )着地球上的生命。

A.“设防” 奇妙 障碍 保护 B.防卫 巧妙 屏障 保证 C.防卫 奇妙 障碍 保证 D.“设防” 巧妙 屏障 保护 11、下列各句中,句意通顺的一句是

A.这起因工作人员疏忽而造成的重大的中学生中毒案件,自始至终牵动着无数大江南北的学生和家长的心。

B.作为主要农产品技术法规、标准的集大成者,该数据库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扭转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不利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C.阅读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但他们是用文言写成的,所以比起白话文来要深刻得多。

D.奉劝那些利欲熏心者,莫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弄虚作假,借助虚假广告蒙骗消费者,其结果是很可怕的。

12、跟下面的话衔接得最恰当的一句是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 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B.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C.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D.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1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B.他无时无刻不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

C.如何才能先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D.我校的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市教委的表彰。 14、下面句子哪一句不能变为被动句

A.学生不屈服于势利,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

B.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震撼着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C.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D.他看到奥古斯丁把那匹灰马枪杀了。 15、下列句子中“像”字的作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董昆是什么样子呢?可像家乡的尚二叔? C.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D.他那五大三粗的模样,一看就像庙里的一尊金刚。 16、下列各句依次所用修辞方法是

1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

2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

3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

4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

A.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B.拟人 比喻 夸张 排比 C.拟人 比喻 排比 夸张 D.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17、长篇小说《红楼梦》共有

A、80回 B、 100回 C、115回 D、120回 18、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祝福》 B、《阿Q正传》 C、《狂人日记》 D、《药》 19、冰心的作品《超人》是

A、诗集 B、小说集 C、散文集 D、戏剧集 20、1927年,郁达夫和郭沫若一起创建了

A、文学研究会 B、新月社 C、创造社 D、太阳社 二、文言文阅读(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21.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穷其所生之地

穷:探求

B.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胜景 C.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 偃蹇:高傲 D.凡诸富人所酣嗜

酣嗜:畅饮嗜好

22.下列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1)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 (2)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B.(1)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1)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 (2)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D.(1)甥(其)为我记之 (2)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2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恰当的一项是 A.(京师人)或芟而去焉 B.独此取诸(于)土之所有 C.是将不胜笑(之)也 D.(竹)不可以谐于俗 2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溪记》名为记,实际是一篇议论文。所记中心事件是作者舅父任光禄治园植竹一事,但文章并

没有记叙事件的始末,却把重点放在了议论上。

B.这篇小品文,多记竹溪景物,并借题发挥,对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贵竹、贱竹的怪现象作了针砭,也

赞扬了任光禄孤高独立的人品。

C.第3段,作者引入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的。同时,作者

用反诘语,强烈地表达了他对世俗偏见的不满之情。

D.唐顺之主张文章要有独特的思想见解,好的作品富于本色,且能直抒胸臆,因而他的文章常能不受形式束缚。别具一格的《竹溪记》体现了他的文风。 三、现代文阅读(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如果你要花上数个小时将歌曲下载到你的iPod上,那么同各种金属打交道的日子行将结束。日本一家公司发现,最佳的缆线或许就是你的胳膊和腿。

25.根据文意,下列对“Red Tacton”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Red Tacton”是一种利用人体胳膊和腿作缆线的光通信技术。 B.“Red Tacton”是一种新型的公众移动通信技术。 C.“Red Tacton”是一种利用人体电场的数字通信技术。 D.“Red Tacton”是一种利用人体电流的通信技术。 26.不属于Red Tacton技术特征的一项是

A.Red Tacton芯片能容纳任何类型的文件,如图书、文献、MP3或电子邮件等。 B.整个人体充当电子数据的最佳导线。

C.利用人体所携带的移动电话等终端设备,以人体的触、卧、坐踏等自然动作来对周边环境中的电

脑装置发送资料,形成双向通信。

D.采用光通信(photonic)电场感应技术在人体任意两点之间的双向通信最大速度可达到10Mbps。 27.下列对“人体充当信息传输不间断的导线”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是个天然导体,利用人体本身的自然电流,可以不间断地传输信息。

B.在Red Tacton系统运行中,整个人体可以用为数字信息的最佳导线,使双向通信畅通无阻。

C.无线网络常常受服务间断的阻碍而影响通信质量,而人体可以克服这一不足。 D.日本一家公司发现,最佳的缆线或许就是人的胳膊和腿。 2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将最小化的Red Tacton系统植入自己的手提电脑或手机以及各类物件中,人们才可以通过人

体随心所欲地下载或传输各种数字信息。

B.Red Tacton通信技术的关键是设置好能够收集人体电场微小变化及其影响强敏感激光的电光晶体。 C.Red Tacton通信有着即时、快速、高效等诸多优点,因而肯定备受人们的喜欢。

D.新型通信设施Red Tacton系统预计明年在日本面市,它将挤占现有无线行业市场,最终取代无线网络。 模拟四答案 1D 2.C 3.A 4. D 5. B 6.D 7. C 8、B 9、B 10、D 11、B 12、C 13、B 14、C 15、B 16、A 17、D 18、C 19、B 20、C

21.D(酣嗜:尽情嗜好)

22.B(B乃:作副词,竟。A而:前者连词,表递进,并且;后者连词,表结果,不译。C于:前者介词,

比;后者介词,对。D其:前者语气副词,表祈请;后者语气副词,表反问) 23.D(A江南人。B诸,之于,兼词,故不能加“于”。C“是”指代笑不完的“这种情况”,加“之”反而

对象不明;且“笑”是自动词,无需带宾语) 24.B(简记或不记竹溪景物)

25.C(A以偏概全,“日本电信电话实验室说,整个人体就是电子数据的最佳导线”;B无中生有;D不合

文意)

26.A(根据文意,Red Tacton芯片能容纳任何类型文件的电子数据,并非文件本身,所以,图书、文献并

不能直接储存)

27.B(理解题干上一句话的关键词是“人体”、“导线”、“信息传输”、“不间断”。A偷换概 念,似是而非,原文指出,Red Tacton研究不是试图利用人体本身的自然电流,而是利 用整个人体电场来进行信息传输。C“人体可以克服这一不足”表意不明,可改为“人体作为数字信息传输的导线,传递信息时不会间断”。D遗漏信息,以偏概全) 28.C(推断太绝对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3i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