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大气

更新时间:2023-10-11 00: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2020年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大气 备课教师: 程兴定

项目 内容 修改课题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与创新 教学 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常见天气系统的判别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应 目标 对。 教学重、 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难点 教学 教学挂图 准备 第一讲_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 过程 1.能量来源 (1)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1)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3.两大地理意义 (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大气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逆辐射。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北半球) 受力 风向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位于南半球。 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平行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斜交 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 ①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②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温差大小的原因分析方法 温差大小的原因主要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天气和气候状况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温差大小的比较 海洋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陆地小 高原地区日温差大,年温差小 阴天日温差小,多云雨气候区年温差小 原因分析 海洋比陆地热容量大,增温降温慢 大气密度及厚度不同,保温作用不同,温差变化不同 云雨天气及气候使增温降温幅度变小 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示意图 常考题型 根据大气受热状况示意图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根据生产、生活案例考查大气热力作用的应用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关键、四个步骤” (1)“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2)“四个步骤”: ①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②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实际上高压、低压,只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意义重大,具有比较价值。垂直方向上一定是近地面气压高,向高空气降低)。 ④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山谷降温快,气流下 升,气压低,暖空气沿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山坡下滑,形成山风②影响与应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 城市热岛形成:由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空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气在市区上升,在郊? 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区下沉,近地面风由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郊区吹向市区

②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1.判读气压 ①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PA>PC,PB>PD。 ②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即PC>PD,PB>PA。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若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祼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A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B地。 考点 常考题型 根据温度的分布规律来考查气流运动与天气状况 热力环流 根据示意图考查海陆风和山谷风 结合实际考查热岛效应的影响 1.判读气压形式 (1)低压中心(如图1中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如图1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1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4)低压槽(如图1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两处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 3.判断南、北半球 (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3中乙地)。 (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3中甲地)。 5.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6.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1中C处和G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1中D处和H处。 第二讲___气压带和风带_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高低纬受热不均????三圈环流?②中纬环流圈?地转偏向力影响???③高纬环流圈?①低纬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七个气压带???A为赤道低气压带 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纬度各有一个G为极地高气压带?? B为信风带????南、北半球同D为西风带(2)六个风带? ?纬度各有一个??F为极地东风带??(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 1月 7月 成因 (1)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2)根据陆地上的气压类型(高、低气压)和季风风向可判断季节。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典型分布区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地中海气候 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 东亚季风 A西北季风 C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 B东北季风 D西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影响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 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6s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