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自然辩证法作业 - 犹太教与犹太人成功秘诀

更新时间:2024-04-26 03: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犹太教与犹太人成功秘诀

——以洛克菲勒家族信条为例

姓 名: 学 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

2013年 4月

摘要

犹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民族精神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千百年来锤炼而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犹太民族精神有别与其他民族精神,是犹太民族维持自身存在的特有的精神。研究犹太民族精神可以提高科学家的精神境界,滋养科学家的道德并陶铸了他们的人性,并规范和影响科学家的行为,使他们的行为更为积极,更有效用。“抗争、务实、求知、创新”的精神是犹太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抗争精神凸现为不盲从、不轻信,敢于向权威与成见挑战,大胆怀疑,勇于批判,为科学的突破打下了基础。务实精神反映到科学研究上就是崇尚事实,实事求是,是科学家在科学创造中应有的科学素养。求知精神深深扎根于犹太人的生活中,是科学创造活动的诱发剂,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科学研究不竭的动力还在于创新精神,是科学工作者共有的理性,科学研究倡导创新精神,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标新立异”。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正是由于这些超越岁月的崇高的民族精神的积淀和传承,犹太科学家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犹太人中洛克菲勒家族历经六代长盛不衰,其家训更是举世闻名。本文以洛克菲勒家族的家训和成就为切入点,探究犹太人的成功与犹太民族自身特质及二者与犹太教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犹太人;犹太教;洛克菲勒家族

I

犹太教与犹太人成功秘诀

——以洛克菲勒家族信条为例 引言

今天,由于世界交往的增加和信息传播量的扩大,人们对犹太人的成功已多有耳闻。近百年来,犹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领域,还是在经济学以及政治学领域,犹太人的贡献均特别巨大。美国犹太实业家罗森在描述犹太人的贡献时指出:“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新的行业或学科、哪项文学或艺术领域的新成就、哪种心理学和物理学的新理论,哪次政治或宗教的新运动,犹太人不在其中发挥突出的作用。那些对当代文明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著名人物中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20世纪最著名的科学家;卡尔·马克思,创作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心理分析学的奠基人和精神病学之父;乔纳斯·索尔克博士,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发明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中有美国犹太物理学家的贡献。

“1901 年到2005年间颁发的大约750个诺贝尔奖中,至少有157(20%)名获奖者是犹太人。从发现能治疗多种传染疾病的青霉素到发现对肺结核具有抗生作用的链霉素,仅在生物医学方面就有49位犹太人荣膺诺贝尔奖桂冠。犹太人的发现、发明影响了整个世界,也拯救了无数的生命。自1908年到2005年,从对量子物理学的贡献到发现电子对原子冲击的规律,犹太人一共赢得44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经济领域,他们赢得了20个诺贝尔奖。①

“即便是在娱乐界,真正引领潮流的也是犹太人:欧洲犹太人是所有好莱坞摄影场的开创者;乔治·格什温、艾拉·格什温和欧文·柏林是20世纪三位最多产的作曲家;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则是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导演之一。”②

犹太人在财富的积累和拥有上更是独占鳌头。仅在美国,犹太人在《福布斯》发布的美国顶级富人榜上就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位置。而在最富有的40名当中,犹太人占据的比例则是45%。在美国所有的亿万富翁中有超过1/3的人是犹太人。

人们在惊叹占世界人口比重不足0.3%的犹太人却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取得

非凡成就的同时,常常会提出“犹太人为何会如此成功”这一疑问。“犹太人成功之谜”就成为20世纪世界上许多民族所关注的一个话题。

①陈景群.犹太人成功的奥秘[J].冶金企业文化,2006,(06):33. ②潘光.美国犹太人成功之道[J].沪港经济,2007,(02):18-19. ③徐新.论犹太人成功的文化机制[J].学海,2008,(03):23-30.

1

犹太教与犹太人

什么是犹太教?《宗教词典》释为“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宗教。奉雅赫维为‘唯一真神’。认为犹太人是雅赫维的特选子民,并认为教义、教规系由雅赫维通过摩西传授而来。”这段释文与《辞海》的释文大同小异。新版的《宗教大辞典》改为犹太教是“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宗教。为古代世界的民族宗教之一。宣称犹太人为‘唯一真神’雅赫维的‘特选子民’。认为与上帝立约始于犹太人祖先亚伯拉罕??”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简化为“世界各地犹太人信奉的宗教”。《犹太百科全书》定义为“犹太民族的宗教,是人类最占老的一神教”。国外的工具书,如《犹太教百科词典》定义犹太教为“犹太人的一神教信仰”。《犹太教词典》释为“源自上帝对亚伯拉罕召唤的犹太人宗教”。17卷的《犹太百科全书》说“犹太教是犹太人的宗教、哲学和生活方式”。从上述引文可知,专业工具书的权威撰述都尽量避免作内涵的描述,大多在外延上作文章。《宗教百科全书》和新出版的《牛津犹太教词典》都没有具体的定义,而是作整体的和历史的描述。①当然,也有人对犹太教作过稍为具体的界说,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说:“犹太教是犹太人的宗教,是基于同一信仰的一种民族文化的复杂表现形式,是一整套基本信仰和崇尚,又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表现为宗教文献和宗教观念,也表现为习俗、社会体制和文化。”犹太教具有复杂的结构和精深的内涵,无法用几句话设定一个涵盖一切的定义。但是从上述的各种定义中,我们可以肯定最基本的两点:一、犹太教是一神教或伦理一神教;二、犹太教是犹太人信奉的宗教。②

犹太教是犹太民族的宗教,犹太民族就是犹太教的信徒。在历史上,有三个代表同一民族的名称作为同义词被交替使用,但各有不同的历史生命和含义,分别是希伯来人、以色列人和犹太人。其中最早出现的是希伯来人。在《圣经》中,希伯来人是闪的曾孙希伯的后裔。亚伯拉罕曾称“希伯来人亚伯兰”。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的子孙也自称希伯来人,以示同异族人有所区别。埃及人提到雅各的子孙时,摩西提到他们时,都称希伯来人。《圣经》记述,亚伯拉罕原住“迎勒底的吾洱”,上帝对他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③亚伯拉罕家族从吾环出发,渡过幼发拉底河,经哈兰抵达迎南,即上帝应许之地。当地的迎南人称他们为是从那边渡河过来的人,即希伯来人。总之,最早的族长们是希伯来人,希伯来人信奉族长们的上帝。族长们的上帝也多次自称“希伯来人的上帝”,希伯来人是最早的信徒。

①李爱勇.宗教、教育和民族性——三位一体的犹太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71-74.

②徐新.犹太教在当代北美的表现[J].世界宗教文化,2010,(02):27-32+93-94. ③周燮藩.论什么是犹太教[J].世界宗教研究,2000,(02):1-12+156.

2

以色列人的名称得自亚伯拉罕之孙雅各。《圣经》记载,雅各携妻儿返回迎南途中,在毗努伊勒的雅博渡口宿夜,与天使较力直至天明,天使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同神同人较力,都得了胜。”从此雅各改名以色列,意为“与神较力取胜者”。他的12个儿子及后代统称“以色列的后裔”或“以色列人”。

犹太人是指雅各的第四子犹大的部落成员,也指在犹大部落地域内居住的人。当大卫“在希伯伦作犹大王七年另六个月”时,他的疆域就叫犹大王国。后来,两王国分立时期,北部称以色列,南部就叫犹大。此后,犹太人(yehudi)被用于称南部王国的全体居民而不分部落。北部王国灭亡后,犹太人一词逐渐失去与南部王国的特殊联系,被用来泛指两王国时期所有以色列人后裔,成为代表整个民族的通用词。这个词同样用于表示犹太人的宗教。当以斯帖挫败哈曼的阴谋后,“那国的人民,有许多因惧怕犹太人,就入了犹太籍”。“入了犹太籍”等于皈依犹太教,这时的犹太人是一个宗教、政治和民族的统一体。以色列人与犹太人这两个名称内外有别,但交替使用的情况一直延续到近代,宗教、民族及政治之间无法完全割裂。

从这三个名称的考察中,我们所面对的现象对于理解犹太教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从历史上看,作为一名犹太人,首先是属于一个民族,而这个民族的祖先与上帝立有圣约,要遵奉上帝的律法。所以,作为犹太民族的成员,也就是犹太教的信奉者。犹太人作为宗教的民族,其属性和特质是该民族自诞生之初便被“命名”而固定下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宗教气质是犹太民族整体的一种生与俱来的原生质,从民族历史中认知上帝、寻找自我,是犹太教的传统思维方式。犹太教是一个民族团体的共同信仰,犹太民族与上帝立约,因此每个成员都要遵奉上帝的诫命。上帝与之立约的不是根据信经或教条区分的信徒,而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即犹太民族整体,所以上帝立约后关注的是整个民族对圣约的履践,而不是个人信仰的虔诚程度。犹太人对于民族的忠诚,自然包含宗教内容,但在某种意义上教义信仰并非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犹太教的特征不能单从信仰观念中去找,而必须如其名称所提示的,按犹太民族,即作为分享共同历史的民族集团、一个历史上限定的民族来定义。

犹太人的教育与宗教自觉性

早在公元前1世纪,犹太人的专门学校义务教育体系就已经形成,这使犹太人成为世界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民族。犹太教育体系中既有教育制度:公元前75年耶路撒冷元老院大法官西缅·本·蔡奇制定的关于推广初级教育的计划;又有教育政策:公元64年,大祭司约书亚·本·加玛拉拉比规定6~10岁的犹

3

太儿童必须入学。①

犹太传统教育和以色列的国家教育都具有强烈而浓厚的宗教性,这体现在教育思想和目的、形式和内容、地位等方面。首先,犹太的教育思想和目的都具有浓厚的宗教性。在犹太人的教育中,思想智慧是上帝神性的流溢,尊崇智慧即尊崇上帝,智慧的本义就是指使人能认识上帝的真知。他们甚至认为上帝在接受教育的孩子们那里看到了希望。学习是信仰的一部分;智慧(上帝的神性)比知识更重要;只要有学校,就有犹太民族,这些思想早已深深地印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大脑中。“有学问的私生子胜过无知的大祭司”,“贫穷而有智慧的少年人,胜过老不肯纳谏的愚昧王”。凡此种种,无不反映了犹太教育思想的宗教性。

其次,犹太教育的宗教性还体现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犹太人最早的传统教育形式是公元前3世纪的犹太会堂。犹太人传统的教育形式不仅宗教性质突出,而且至今还有极大的生存空间。据统计,各教派仅在美国建立的宗教学校,二战后初期就有100所,20世纪90年代为900所。犹太儿童6岁学习《圣经》,10岁学习《密西拿》,13岁学习犹太戒律,15岁学习《革马拉》。同时“最好是把研习《托拉》与从事某种世俗的职业结合起来??只研习《托拉》而不劳动终将一事无成并成为犯罪的起因”,这将是对神的不敬。可以看出,宗教始终是犹太传统教育的基本核心,已经成为犹太复国主义的力量源泉,具有宗教性的教育内容正是犹太创造奇迹的精神支柱。

再次,犹太教育的方式等细节上也有宗教性。犹太儿童第一次上课,总是用蜂蜜在干净的石板上写上希伯来字母,然后舔干净,将蕴涵在希伯来字母中的宗教教育融于快乐与甜蜜之中。圣经箴言讲:“我儿,吃蜜吧!蜜是好东西,蜂房滴蜜,甘甜可口,你心得了智慧,也必觉如此。”犹太经典还有具体的教学规范,“教师午夜即起,日间上课,教学期间斋戒,食无节制,都是不允许的,因为这样做会损害教师的健康,在教学中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这既符合教学原理也符合宗教教义。犹太教育的评价也与宗教密切相关,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不但仅次于敬神,而且也是敬神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后,犹太教育的宗教性更深刻地体现在宗教学校的教育地位上。正统派犹太教是以色列官方唯一认可的犹太教形式,只有正统派拉比有权力调解犹太人的婚姻和确定犹太人的身份。可见教师地位之重,宗教地位之高。以色列1949年的《义务教育法》认可宗教潮流和代表传统宗教的政党潮流并明确规定向学生传授有关犹太圣经和犹太传统的知识;1953年的《国家教育法》再次强调“教授以色列托拉、犹太人民编年史、以色列遗产和犹太传统,传承大屠杀纪念,以及为尊重所有这些知识而开展教育”。

①教育摆首位逆境是机遇犹太人成功秘诀[J].招商周刊,2003,(Z3):70.

4

犹太人教育具有宗教特征,其培养的犹太人特有的历史性和民族性。一方面,犹太教的教育性和犹太教育的宗教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犹太教的教育性使犹太教能够真正保持信仰的虔诚,最终成为犹太人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核心;犹太教育的宗教性使犹太教育能够真正造就出独特的犹太民族,最终成为犹太人精神支柱和思想核心的培养液。另一方面,犹太教和犹太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形成的历史性,使得犹太人远离故土、一无所有而只得保持最理想的弥赛亚观念,却又能够通过犹太教育从犹太教中找到家园的精神形态、失不掉的智慧和犹太民族的一切历史。①

犹太民族身上的成功特质——以洛克菲勒家族为例

以下是小约翰·洛克菲勒1941年7月8日的演讲:

“这些信条是我和我的夫人在努力教育全家时所依照的原则。它们是先父深信不疑和处世立身的原则。它们是我在母亲膝前所学到的原则。

这些信条指引人们活得有价值,活得幸福,死得勇敢,死得安详。 如果这些信条对我的含义就是对各位含义的话,它们或许有助于我们的子女得到指引和鼓舞。

让我把这些信条叙述如下:

我相信个人的价值至高无上,个人有生存的权利、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我相信每一项权利都意味着责任,每一次机遇都意味着义务,每一种占有都意味着职责。

我相信法律是为人而制订的,但人却不是为法律而造就的;我相信政府是人民的仆人,而不是人民的主人。

我相信劳动——无论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是堂堂正正的;就生活而言,世界对任何人都不欠什么,但它却欠每个人一次谋生的机会。

我相信勤俭是井然有序的生活之必需,而节俭是健全的金融机制之根本,无论政府、商务或个人事务皆然。

我相信真理和公正对社会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我相信诺言是神圣的,一言既出,如同契约;我相信个人品质——而不是财富、权势或地位——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我相信提供有用的服务是人类共同职责,只有在牺牲的炼火中,自私的渣滓才能被消除,人类高尚的灵魂才能释放。

我相信全能全知、大慈大悲的上帝——不管怎样称呼上帝;而个人最大的成

①刘美霞.透析犹太民族精神中的犹太教因素[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08):47+52.

5

就、最大的幸福、最大的作为,都必须在和上帝的意志和谐一致的生活中找到。

我相信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物;我相信只有爱才能压倒恨;我相信公理能够而且必将战胜强权。

不管如何表述,上述就是全世界一切善良的人们所代表的原则,不论其种族、信仰、教育、地位或职业如何,而为了这些原则,许多人正在受苦受难,献出生命。

只有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人人亲如兄弟,上帝亲如父辈的新世界。”

作为美国富有和成功的象征,洛克菲勒家族从老约翰·洛克菲勒起,已经经历了六代而长盛不衰,其中的秘密从其家训中可见一斑。而作为犹太人,洛克菲勒家族的家族品质又与犹太人的民族特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犹太人成功法则中最根本的信念之一是相信人被神创造出来是为了对上帝创造出的世界进行修补改进,即改造世界,使之变得更为美好。根据犹太教,上帝在创世时已经为人留下了可以施展才华的空间,目的就是希望人参与到世界的建设中去,利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去修补不十分完善的世界。上帝将“修补世界”的使命留给人去完成是对人的信任,表明人不同于任何其他被造物,是上帝的合作者。犹太人所说的“修补世界”的使命,既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一个实用概念,还是一个立意高尚的思想,它能够打动和吸引希望奋斗的犹太人,使投入这一活动的人有了鞭策的力量和动力。为了促使“完美的日子”(弥赛亚时代)的早日到来,犹太人世世代代接受“修补世界”的使命,不懈地奋斗着。①

犹太人还坚信犹太人所具有的特殊使命,认为他们是引导人类改进世界的一个民族。他们深信,犹太人被上帝从万民中拣选出来,称之为“特选子民”。②根据犹太教传统,犹太历史最为重要的事件是公元前1300年上帝在西奈山上将《托拉》授予犹太人,而犹太人在接受《托拉》的同时实际上就接受了上帝赋予的重任:“作外邦人之光”。《圣经》上是这样说的:“我凭公义召你,使你在众民的中保,作外邦人之光,开瞎子的眼,领被囚的出牢狱??”(《以赛亚书》第42章6-7节)。这样,为全人类修补世界这一目标明确、具有动力的世界观,就成为犹太人成功的基础和动力。而要成为合格的“特选子民”,犹太人必须表现优秀、追求卓越。正如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所指出的:许多美国犹太人潜意识地认识到,作为犹太人,他们不得不选择“优秀”,并努力使自己“更为优秀”,他们被选中,已经“别无选择”。犹太文化认为,作为上帝的选民,犹太人无论身处何方都要行善,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其一言一行都要达到《圣经》设立的道德标准,要成为其他民族的楷模。事实表明,选择优秀、追求卓越成为犹

①清溪.犹太人成功秘诀[J].福建农业,2005,(03):39

②徐新.犹太教在当代北美的表现[J].世界宗教文化,2010,(02):27-32+93-94.

6

太民族生存和成功的一个巨大动力。而且,“特选子民”观念给了犹太人以博取成功的自信。①

犹太人的成功还与长期存在的“为我-利他”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思想突出地强调一个人的自我奋斗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指出人来到世界上,首先要“为我”,接下来也要“为他”。这一思想的内容和精神实质,很好地概括在两千多年前犹太著名圣贤希勒尔说过的、并为犹太人不断引用的名言:“我不为我,谁会为我?可若我只为我,那我又成何物?此时不为,更待何时?”“我不为我,谁会为我?”这一思想表明如果自己不奋斗,连上帝也不帮不上忙。“为我”思想实际上是看到了人具有追求利益的本性,是出于对人性的深入理解和实事求是的概括。犹太人利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无休止的捐赠和行善上,他们把捐助看成是尽社会义务,特别是“富人(成功者)的义务”。②以行善事做好人为使命,自然改变了犹太人对成功的看法——成功并不应以一个人获得的多少来衡量,而应以他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克服的困难来衡量,以及在取得成功后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来衡量,这给了犹太人博取成功的不同寻常的动力。洛克菲勒家族历代传人都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甚至中国的北京协和医科大学,都烙有洛克菲勒家族的深深印记。如此看来,犹太人是为责任所激励而走向了成功。犹太传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导人们:一个人所肩负的责任通常决定他会成为怎样的人。因此,无论犹太人获得了什么样的权利,他们必须用它去救济他人、改善环境和为受压迫者寻求公正。从本质上说,这一切都是使世界更美好所必需的。这就是犹太先知和《托拉》在《申命记》中强调道德行为、慈善和公正的原因。犹太人的成功还与犹太文化所具有的看待金钱的独特观念,把财富(即金钱)看成是有可能改变生活,改变人的社会地位之物,是值得拥有的观点有关。犹太人的金钱观在《圣经》的开篇就确定了下来,如在描绘伊甸园时它就宣称“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创世记》第2章12节)。“金子是好”这一思想对犹太人的影响巨大,这样物质主义和财富就具有了合理性,有钱的人成为可以被称道的人,而犹太族长和先知都富足有余。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被描绘为一个非常富有的人,拥有牛羊和金银。(《创世记》第13章2节)在犹太人的散居时期,通常是富人被推选为社区的领导人,受到人们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犹太人的信仰不是禁欲的宗教,不主张通过抑制人的自然需求或是苦行僧式的贫困生活来实现精神的净化,而是提倡正直努力的工作,享受美好、富庶的“尘世生活”。犹太传统观念认为,倘若一个人不努力参与这一创造,他就很可能会因为无所事事而走向罪恶。在“金子是好”的思想影响下,犹太人不断学习额理财、生财、发财、积财的本领,并经世代承袭发展成为犹太人的所谓“第二本能”。

①潘光.美国犹太人的成功与犹太文化特征[J].美国研究,1999,(03):93-118+5. ②元君.美国犹太人成功的秘密[J].教育,2008,(29):63.

7

结论与建议

犹太教是犹太民族的宗教,犹太民族就是犹太教的信徒。犹太人开启了一神论的宗教历史时代。犹太人坚信自己是上帝挑选的民族,因此犹太人有很强的自信心,以严格的教义去要求自己,并十分重视法律和诺言;犹太人坚信自己有改变世界的使命,因此犹太人不畏艰险,认为这是上帝给他们的考研,让他们成才成功,去改变世界;犹太人坚坚信完善自己并惠及他人,因此犹太人从不吝惜时间去完善自己,也从不吝惜金钱去帮助他人,他们热衷于高学历和高收入,同时又热衷于慈善事业,用克己的行为和助人为乐的善举去改变世界;犹太人热爱金钱,因为在教义中向上帝捐出金钱可以救赎自己的罪过,因此犹太人不遗余力地追求金钱,也从不以拜金为耻。

犹太人的成功离不开犹太教,在一系列犹太教传统信念和思想方面,在导致犹太人成功的一系列思想信念中,“修补世界”、“特选子民”、“金子是好”、“为我- 利他”等思想和生活方式使犹太人逐渐养成了进取奋斗的品质,而重视教育的宗教和民族传统又保证犹太人的民族品质代代相传,世代繁荣。

8

参考文献

[1]. 刘辉萍.犹太教困境与犹太人困境下的文化犹太复国主义[J].齐鲁学

刊,2009,(05):56-59.

[2]. 张世均.犹太教与犹太人大流散时期的民族情结[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2011,(06):218-222.

[3]. 刘澎.美国的政教关系[J].美国研究,2001,(03):83-100+4-5.

[4]. 魏啸飞.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犹太精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5]. 何宗强.宗教与美国政治关系综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6]. 刘金忠.犹太教复国主义研究[D].西北大学,2003. [7]. 潘光.犹太人与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0.

[8]. 孙晓玲.犹太利益集团与美国中东外交政策(1967-1984)[D].复旦大

学,2005.

[9]. 纪银平.希尔施犹太教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0]. 孙家宝.盖格尔犹太教改革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1]. 王彦.中世纪犹太教教条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2]. 潘卫.美国犹太人(1920-1950年)[D].复旦大学,2008.

[13]. 逄媛宁.犹太性与美国化:怀斯与美国犹太教[D].山东大学,2010. [14]. 杨阳.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15]. 宁玲玲.论美国政治一体化的宗教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9.

9

参考文献

[1]. 刘辉萍.犹太教困境与犹太人困境下的文化犹太复国主义[J].齐鲁学

刊,2009,(05):56-59.

[2]. 张世均.犹太教与犹太人大流散时期的民族情结[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2011,(06):218-222.

[3]. 刘澎.美国的政教关系[J].美国研究,2001,(03):83-100+4-5.

[4]. 魏啸飞.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犹太精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5]. 何宗强.宗教与美国政治关系综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6]. 刘金忠.犹太教复国主义研究[D].西北大学,2003. [7]. 潘光.犹太人与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0.

[8]. 孙晓玲.犹太利益集团与美国中东外交政策(1967-1984)[D].复旦大

学,2005.

[9]. 纪银平.希尔施犹太教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0]. 孙家宝.盖格尔犹太教改革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1]. 王彦.中世纪犹太教教条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2]. 潘卫.美国犹太人(1920-1950年)[D].复旦大学,2008.

[13]. 逄媛宁.犹太性与美国化:怀斯与美国犹太教[D].山东大学,2010. [14]. 杨阳.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15]. 宁玲玲.论美国政治一体化的宗教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9.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g6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