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指导

更新时间:2023-10-09 02: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语文考前复习指导

一、基础知识

1.【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

1

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

2

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2.【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3

做题思路通常是: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经过”“对

4

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

5

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

11

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2.【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

12

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3.【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

13

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

14

文。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

15

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

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4.【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16

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

17

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

18

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

19

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三、古诗鉴赏

辨清诗歌类别: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咏史诗、咏物诗、咏怀诗

表现技巧——表

20

题的烘托作用。

2、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起着不小的作用。要善于从人与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

46

物的性格特征和时代根源。

3、小说对某一景物进行描写,是为了通过景物描写来传达思想感情,或烘托环境或渲染气氛,即描写是为主旨的表达服务的。 4、环境描写的作用(程式化用语):

①交代故事发生

47

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某种气氛 ⑤推动情节发展 ( 二)、考查情节: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

48

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解题思路:

1、抓住小说里的人、事、物及其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2、理清情节发展线索,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

49

分析情节,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情节的展开性和曲折性。

首先要关注情节是否充分展开,各种矛盾冲突是否有由发生、发展到高潮和结束的空间和过程。

其次要注意情节的曲折性,丰富复杂曲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5c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