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介绍

更新时间:2024-04-25 17: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燃机功能剖析

1、内燃机概述

1.1 内燃机的发展概况

内燃机发展至今,约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了。同其他科学一样,内燃机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人类生产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内燃机的发明始于对活塞式蒸汽机的研究和改进。在它的发展史中应当特别提到的是德国人奥托和狄塞尔,正是他们在总结了前人无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内燃机的工作循环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奥托循环和狄塞尔循环,才使得到他们为止几十年间无数人的实践和创造活动得到了一个科学地总结,并有了质的飞跃,他们将前任粗浅的、纯经验的、零乱无序的的经验,加以继承、发展、总结、提高,找出了规律性,为现代汽油机和柴油机热力循环奠定了热力学基础,为内燃机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1.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是让燃料在机器内燃烧产生热量向外界传输机械能。常见的内燃机有4个工作程序

1:吸气冲程,活塞下行形成气缸内压力小于大气压的差,这个压力差俗称真空度,由于真空度的存在使机器外的空气进如气缸。当活塞下行到最后位置进气阀门关闭吸气冲程完成。在机器运转中由于速度的关系在吸气冲程完成时气缸内的气压是大于大气压的,在设计上设置了一个进气门关闭的延迟时间就是为了提高进气量。

2:压缩冲程,吸气冲程完成后活塞上行压缩空气达到一定温度使燃料燃烧,此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界给于点火,另一种是压缩到一定时候使其自燃.

3做功冲程,压缩后燃烧的空气使活塞下行从而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这种是通过连杆活塞组和曲轴实现的,在高温高压的燃气的作用下推动活塞下行通过连杆使曲周做圆周运动,这个圆周运动就是人们所需要的机械能,其能量同过于曲轴连接的设备输出,其中一部份转换成势能储存在与曲轴相连的飞轮中,这个势能以飞轮惯性旋转的形式释放为内燃机的吸气,压缩,排气这三个冲程提供能量。

4:排气冲程,在飞轮惯性的驱动下活塞上行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打开的排气阀门中排出,当活塞行至上终点位置时整个内燃机的工做循环完成,在飞轮惯性的作用下将开始新的一轮工作循环。

2、内燃机的组成机构

2.1内燃机运动原理(包括运动能量转换、运动输入输出等)

运动能量转换:

内燃机四个冲程中只有第二三个冲程才有能量转换 压缩冲程:机械能→内能 做功冲程:内能→机械能

而且,吸气冲程、压缩冲程、排气冲程是靠飞轮惯性来运转的.

运动输入输出

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过程

1、进气冲程

进气冲程是实现吸进新鲜空气的过程。靠飞轮旋转惯性的作用车动曲轴,将活塞由上止点位置逐渐拉向下止点,这时通过配气机构开启进气门、关闭排气门,随着活塞向下移动,气缸内的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吸力,新鲜空气不断地被吸进气缸。活塞移动到下止点(即活塞移动一冲程),进气冲程结束,进气门关闭。

2、压缩冲程

在飞轮带动下,曲轴继续旋转推动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这时进、排气门均关闭,在活塞移动中气缸内的容积逐渐减小,而气体的压力和温度逐渐升高。当活塞移动到上止点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力可达到2940~4410千帕(30~45千克力.平方厘米),温度可达500~700摄试度(比柴油的自燃温度高150~250摄试度)。至此活塞移动了第二个冲程,曲轴累计回转了一圈,压缩冲程终了。

3、作功冲程

当压缩冲程接近终了时,进、排气门继续关闭,喷油器开始向气缸内喷入雾状柴油,在气缸内高温空气的作用下,油雾很快被蒸发,并与高温空气混合成可燃混合气体而迅速自行着火燃烧,放出大量热能,使气缸内气体受热发生猛烈膨胀,气体的压力迅速增到5900~8800千帕(60~90千克力/平方厘米),温度可达1500~2000摄试度。从而产生很大的推力迫使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并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从而带动飞轮旋转,起储能作用,将柴油发出的热能转变为曲轴旋转的机械能。随着活塞向下止点运动,气缸内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下降。至活塞移动到下止点,曲轴累计回转了一圈半,作功冲程终了。

4、排气冲程

由飞轮带动,曲轴继续旋转,活塞由下止点移向上止点,通过配气机构开启排气门,气缸中燃烧后的废气被向上运动的活塞挤压,经排气门排出气缸,排气的温度为300~500摄试度,压力为103~122千帕(1.05~1.25千克力/平方厘米),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排气冲程结束,排气门关闭。至此,活塞移动了四个冲程,曲轴累计回转两圈。

上述四个冲程完成后,即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当活塞再次从上止点移向下止点时,又开始了第二个工作循环。这样周而复始,柴油机连续运转,不断向外输出动力。在这个工和循环中曲轴回转了两圈,活塞经过了四个冲程,所以称这种柴油机为四冲程柴油机。

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与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基本相同,每一个工作循环同样有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在进气过程中,进入气缸的不是纯空气,而是空气与汽油相混合的可燃混合气。在进气通道上装有化油器,空气在进气冲程的吸力作用下,以较高的流速流经化油器,将被吸入化油器喉管的汽油吹散和雾化,形成可燃混合气进入气缸。

2、汽油机吸入的混合气是由电火花强制点火,而不是压缩自燃(压缩比较小,压力和温度都比较低,不足以引起自燃)。在气缸兽上装有火花塞,当活塞在压缩冲程运行到临近上止点时,炎花塞在高压电的作用下产生电火花将可燃混合气点燃。

从以上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可以见到在工作循环中只有一个作功冲程是活塞驱动曲轴旋转而作功的,其它三个冲程都是为作功冲程作准备,均需要由曲轴带动活塞运动,

要消耗一部分能量。因此,在曲轴的一端均装有一转动惯量较大的飞轮。在作功冲程驱动曲轴及飞轮旋转,产生转动惯量带动在气缸中运动的。另外,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曲轴每旋转两圈只有半圈(作功冲程)作功,运转不均匀,所以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因此在单缸机上都有尺寸较大的、重量较重的飞轮来储存能量,保持运转的平稳性。

2.2内燃机运动传递路线图

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活塞往复运动 连接活塞和曲轴的连杆被活塞带动 进入气缸的燃料燃烧 连杆带动曲轴运动 曲轴带动齿轮 齿轮带动凸轮 凸轮带动推杆运动 推杆带动摇臂轴运动 气门弹簧运动 气门运动

2.3 内燃机包含的基本机构 2.3.1 曲柄滑块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又称曲柄连杆机构,是往复式内燃机的主要工作机构。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在作功行程中,活塞承受燃气压力在气缸内作直线运动,通过连杆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并从曲轴对外输出动力。而在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中,飞轮释放能量又把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的直线运动

2.3.2 齿轮机构

齿轮机构是现代机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动机构,它可以用来传递空间任意两轴间的运动和动力。与其它传动机构相比,齿轮机构的优点是: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传动平稳、

效率高、寿命长、能保证恒定的传动比,而且其传递的功率和适用的速度范围大。故齿轮机构广泛用于机械传动中。但是齿轮机构的制造安装费用高、低精度齿轮传动的噪声大。

按照一对齿轮传动的传动比是否恒定,齿轮机构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定传动比齿轮机构,齿轮是圆形的,又称为圆形齿轮机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其二是变传动比齿轮机构,齿轮一般是非圆形的,又称为非圆形齿轮机构,仅在某些特殊机械中适用。

2.3.3 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 凸轮机构 凸轮是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一般为主动件,作等速回转运动或往复直线运动。 凸轮机构 与凸轮轮廓接触,并传递动力和实现预定的运动规律的构件,一般做往复直线运动或摆动,称为从动件。 凸轮机构在应用中的基本特点在于能使从动件获得较复杂的运动规律。因为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所以在应用时,只要根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来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了。 凸轮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机械、仪器和操纵控制装置。凸轮机构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凸轮机构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要求,而且结构简单、紧凑。

3、内燃机的设计及分析

3.1 内燃机的设计流程(建议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

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内燃机大题分为以下4个阶段。 1.方案调查和拟定技术任务书

2.样机总体方案设计和先期研究阶段 3.样机施工设计试制和实验阶段 4.鉴定和投产阶段

具体的说内燃机的总体设计: 1.内燃机的选型 2.外形尺寸粗略估算 3.初步的总体布置

4.完成热力动力计算及主要系统的草图 5.各主要零件及辅助系统的初步设计 6.修正方案

3.2内燃机的性能分析(包括分析工具、分析手段等)

1、动力性指标

动力性能是指内燃机发出的功率(扭矩),表示内燃机在能量转换中量的大小,标志动力性能的参数有扭矩和功率等。判断此项指标主要靠通过计算内燃机的有效功率、最大转矩和最大转矩转速以及转速。

2、经济性指标

经济性能是指发出一定功率时燃料消耗的多少,表示能量转换中质的优劣,标志经济性能的参数有热效率和燃料消耗率。当消耗一定的燃料产生的热效率越大标志着内燃机的性能越优良。

①燃油消耗率

一般车用内燃机燃油消耗率为 汽油机:250——380g/kwh 柴油机:200——260g/kwh. 现在出现的缸内直喷汽油机最低可达200 g/kwh甚至更低。 ②机油消耗率

机油的价格远高于燃料油,并且要求在两个保养期之间不添加机油,一般车用内燃机机油消耗率为1.3——2.6之间。

3、可靠性耐久性指标

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运转条件下具有持续工作不会因故障而影响正常运转的能力;耐久性是指从开始使用到大修期的时间。可靠性越高,耐久性越好的内燃机性能更好。

4、质量、外形尺寸

质量、外形尺寸是评价设计的紧凑型和金属利用程度的指标。不同用途的内燃机对质量和外形的要求不尽相同。汽车要求外形要小,而机械工程需要的拖拉机外形则可能需要大一点。

5、低公害指标

噪声越低,有害气体排放越少的内燃机质量越加优良。

4、内燃机与同类机械的比较

4.1与蒸汽机的比较

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蒸汽机的出现曾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直到20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

现代蒸汽机的最大的优点是它几乎可以利用所有的燃料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不像内燃机那样,它对其燃料不挑剔。此外没有蒸汽机的话原子能无法被使用。原子反应堆即不直接产生机械能,又不直接产生电能,原子反应堆实际上只是加热水,这个水被沸腾后的蒸汽通过蒸汽机来转化为有用的功。蒸汽不一定需要通过燃烧来产生,比如使用太阳能聚热器也可以产生蒸汽推动蒸汽机

蒸汽机的弱点是:离不开锅炉,整个装置既笨重又庞大;新蒸汽的压力和温度不能过高,排气压力不能过低,热效率难以提高;它是一种往复式机器,惯性力限制了转速的提高;工作过程是不连续的,蒸汽的流量受到限制,也就限制了功率的提高。

4.2与汽轮机的比较

汽轮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成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又称蒸汽透平。主要用作发电用的原动机,也可直接驱动各种泵、风机、压缩机和船舶螺旋桨等。还可以利用汽轮机的排汽或中间抽汽满足生产和生活上的供热需要 。

与往复式蒸汽机相比,汽轮机中的蒸汽流动是连续的、高速的,单位面积中能通过的流量大,因而能发出较大的功率。大功率汽轮机可以采用较高的蒸汽压力和温度,故热效率较高。19世纪以来,汽轮机的发展就是在不断提高安全可靠性、耐用性和保证运行方便的基础上,增大单机功率和提高装置的热经济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67p.html

Top